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快意恩仇

回到1937 四十、欺騙 文 / 黃帝子孫

    四十、欺騙

    河南省位於黃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區在黃河以南,故名河南,由於地理位置重要,為歷來兵家必爭之地。2000多年前,為中國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簡稱為「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稱。河南也是中華文明最重要的發源地。河南位於我國中部偏東、黃河中下游,與冀、晉、陝、鄂、皖、魯6省毗鄰,東西長約580公里,南北長約550公里。全省土地面積16.7萬平方公里,在全國各省市區中居第17位。河南位於黃河中下游,東接安徽、山東,北界河北、山西,西連陝西,南臨湖北,呈望北向南、承東啟西之勢。

    河南地處位置優越,北距京津塘,南下武漢三鎮,西至關中平原,東至滬、寧、杭,其直線距離大都在600—800公里之間。河南承東啟西、通南達北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其略全重要的戰略地位。所謂「逐鹿中原」,河南是必爭之地,「中國」的名稱就來源於中心位於中原地帶的國家。在20世紀,隨著平漢鐵路(1906年通車)和隴海鐵路(1910年開封到洛陽段通車,1918年修到徐州,1925年修到海州,1927年到靈寶,1935年修到西安,1937年到寶雞,河南又成為重要的交通樞紐。

    立即1937年12月,侵略華東的日軍侵佔南京後,見無法迫使中國政府屈服。立即派第13師團北渡長江,進至安徽池河東岸的藕塘、明光一線;侵略華北的日軍第2集團軍從山東青城、濟陽間南渡黃河,佔領濟南後,進至濟寧、蒙陰、青島一線。日本大本營為打通津浦鐵路(天津-浦口),使南北戰場聯成一片,先後調集8個師團另3個旅團、2個支隊(相當於旅團)約24萬人,分別由華中派遣軍(1938年2月18日由華中方面軍改編)司令官畑俊六和華北方面軍司令官寺內壽一指揮,實行南北對進,首先攻佔華東戰略要地徐州,然後沿隴海鐵路(蘭州─連雲港)西取鄭州,再沿平漢鐵路(北京-漢口)南奪武漢。中**隊由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先後調集64個師另3個旅約60萬人,以主力集中於徐州以北地區,抗擊北線日軍南犯,一部兵力部署於津浦鐵路南段,阻止南線日軍北進,以確保徐州。徐州會戰成了中日雙方的又一次戰略較量。

    黃佳俊可不想失去這次機會,特別是花園口悲劇。看能不能利用自己的力量改變這一段歷史。如果在日軍第十四師團在向前攻擊的時候全力出擊他的側翼和後衛說不定可以拖住日軍的腳步。

    不過為了迷惑鬼子,這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日本人的間諜是無處不在。為了達到迷惑鬼子黃佳俊決定連第二戰區甚至是軍委會一起瞞住。說實在話,黃佳俊對閻長官的長官部實在是不那麼放心。黃佳俊與何達夫、錢三河還有參謀處的王汝歷四人經過長時間的考慮、分析,終於定下了行動的計劃。

    黃佳俊決定利用一周的時間,全力在師裡加強營連之間的山地配合作戰。強化土木作業,到了河南這個以平原為主的省區,沒有強過敵人的武器裝備,而黃佳俊也不準備與鬼子死掐。主要以游擊戰加陣地戰與鬼子周旋。現在要做的是做好戰士們的思想動員工作,這個宣傳處的那些大學生已駕輕就熟了,不需要黃佳俊多費什麼力氣。其次就是做好作戰物質準備,主要是糧食和槍支彈藥的儲備,畢竟要長距離轉移,說不定那天補給就會全部斷絕。這個有何達夫負責黃佳俊是非常放心的,新180師後勤處已經要求每個戰士必須要備齊十天的乾糧(這是黃佳俊一貫要求的炒麵,用小麥加上黃豆混合炒成很香,也很便於攜帶和食用。)

    新180師也徵用大量的民夫來隨軍行動,黃佳俊明確命令必須是自願為原則,並要付給工錢。老百姓一聽說這個消息非常踴躍,紛紛拉著自己家的牲口到部隊駐地報名。

    12月22日,黃佳俊召集劃歸他指揮的兩個晉綏軍的旅長,就是前面和郭老一起押送武器的兩個旅。到指揮部開會,他開門見山的說:「各位,第二戰區長官部又來電催了,要求我們必須在元旦之前展開行動,向長官部靠攏。我經過慎重考慮現決定,友軍兩個旅率先行動,大張旗鼓的向長官部前進,新180師全軍斷後。梯次以相互掩護的姿態前進。我想周邊的鬼子是不敢主動進攻我們的。」那兩個旅長一聽更是一百個願意,他們心裡害怕的是讓他們斷後,給新180師墊背,這是他們長官經常使用的一招。黃佳俊話音一轉:「二位,我們新180師,由於迭次大戰重武器損失嚴重,這次又要全軍斷後,所以希望兩位能支援我們一些重武器,怎麼樣?」

    兩位旅長剛開始還有點犯難,可是轉念一想如果不答應,黃佳俊借口重武器不足,要他們斷後可是大大不妙。更何況他是借,新180師也是要到長官部的,就讓長官去和黃佳俊交涉,不相信還有人能從閻長官手裡討到好去。沒有這些重武器的拖累,速度不是也要快一些不是。黃佳俊也不催他們,等兩位旅長商量。

    這兩位旅長想好後,齊齊站起來,慷慨的說:「這是長官對我們的照顧,卑職等敢不照辦,我們把各自的山炮營劃歸長官指揮,還有從各自部隊中撥出一部分子彈支援友軍。」兩位也是這樣想,既然答應了不如光棍一些。

    黃佳俊微微一笑,他知道就是這種結局。兩位旅長也很知趣,馬上就告辭,回去安排撤軍事宜。

    等這二位一走,何達夫和錢三河是哈哈大笑,何達夫說:「這下好了,我們的吳大炮這下又可以有一個團的大炮了。」「那是。我看晉綏軍已被鬼子打怕了,一聽要開路,就生怕被落在了後面。不過也好,那些大炮在他們的手裡實在是浪費。」

    黃佳俊笑了笑,說:「我在想如果我們的閻長官知道了真相會是一副什麼樣的表情。對了,這次行動一定要周密,從五台山向晉豫邊界前進一定要保密,迅速而堅決。前期的假象一定要做得像,要做出全力向晉西北突擊的樣子。」

    馬上在新180師各部駐地掀起了一陣宣傳的高潮,老鄉的牆壁上,石壁上貼出了「回到大後方!」「抗日必勝!」「我們還會回來的!」這樣的標語。宣傳處的宣傳幹事們,更是不遺餘力的宣傳要回到戰區的身邊的意義。當然在戰士們當中也產生了不好的反應,有的戰士說:「是不是也要和別人一樣躲的遠遠的?」這些現象傳到師部,幾個人是暗暗高興。

    晉綏軍的兩個旅速度非常的快,用兩天的時間就做好了一切準備,兩個山炮營連同炮兵也已移交給了炮兵營吳國鳴中校。把他是高興的樂不攏嘴,見人就說:「老子又可以指揮一個團的炮兵了。」

    12月24日,黃佳俊下令「回家行動」開始。兩個旅首先已齊頭並進的姿態向晉西而去。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