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快意恩仇

第二卷 豫北風雲 六十、各懷異心 文 / 黃帝子孫

    六十、各懷異心

    平漢線日軍土肥原賢二第十四師團自一九三七年十一月間攻佔安陽、大名以後,由於日軍主力忙於山西、江浙戰事,無力沿平漢路繼續南下,乃將攻勢停頓,與中**隊在豫北相持。

    豫北中國守軍為宋哲元第一集團軍,其任務是利用豫北堅固的國防工事,阻止日軍南下。時宋集團軍以萬福麟第五十三軍朱鴻勳第一三。師、高樹勳新編第九師置於寶蓮寺、湯陰之線,防守平漢路正面之敵;萬軍周福成第一一六師置於平漢線西側的林縣、輝縣一線;馮治安第七十七軍(欠一個旅)及騎兵第九師控置於道清鐵路沿線的道口、汲縣、新鄉、修武一帶;石友三第一八一師守滑縣、浚縣。

    現在,由於新180師的加入接過了淇縣道口的陣地。馮治安的七十七軍就加強到汲縣、新鄉、修武一帶。石友三部加強到浚縣和湯陰一線。比歷史上豫北的防守更為堅強,想來應該能守住更久的時間。

    但是,我們從**在河南豫北的佈置可以看出,仍然秉承了最高當局一貫的傳統:中央軍在後,正對日軍防線的是其他系統的所謂雜牌。

    由於對這些雜牌軍隊搞區別對待,所以各部隊的長官戰鬥意志都不強烈。

    就像在豫北的第一集團軍是由原二十九路軍改編而來。在河北作戰時一潰千里退至河南,武器裝備損失較大,特別是重武器是損失慘重。到了河南後,受盡白眼。這還不說,更沒有得到中央的及時補充。本來全集團就士氣不高,軍心不穩。而最高當局和戰區的排兵佈陣又讓宋長官認為是要用日本人來消除異己。

    這樣一來上行下效,第一集團軍內部的各個軍頭也依樣學樣起了保存實力的想法。

    第一集團軍內部本身就不是鐵板一塊,由原西北軍這是主體、東北軍再加上一些小點的軍閥構成。這些大小軍頭由於害怕自身的實力受到損失,都沒有與日軍決死一戰的心勁。都害怕自己的部隊實力受到損失後,被軍委會趁機取消番號。因為這種事情最高當局和軍委會做得可不少。

    就這樣人人想保存實力,都不想與鬼子死掐。畢竟這些大小軍頭都清楚只要有人有槍就有權,而真心抗日的,除了能撈個好名聲以外,什麼也得不到。一旦部隊被打光,那好,你就去做寓公吧。那對這些呼風喚雨慣的大小軍頭,是無法忍受的。

    特別是在軍委會把第一集團軍中戰力最為強勁的59軍劃歸第五戰區,更是如把第一集團軍的脊樑骨抽調了一般。

    當時,59軍由張自忠將軍任師長的38師擴編而成。而張將軍由於前面在盧溝橋事變後,任代理天津市長而代人受過。被國人誤解為「漢奸」。後在老長官馮玉祥、宋哲元,第一戰區程潛長官和第五戰區李宗仁長官等人的斡旋下和59軍全體官兵的強烈要求下,最高當局才同意張自忠回到59軍任代理軍長。

    59軍為此還鬧出不大不小的一次風波。為了給南京施加壓力,59軍竟然鬧起了獨立。黃維剛、劉振三師長和李致遠、董升堂、張宗衡等將領共同議定,拒絕任何人的調動,聲言非張自忠親來不可,甚至連宋哲元的命令都拒絕執行。

    張將軍回到59軍是對全軍將士講了一句話:「我今日回軍,和大家一起殺敵,就是要帶著大家去找死路,看將來為國家死在什麼地方!」

    當時,黃佳俊也帶著新180師團以上軍官和出身於學兵隊隊員趕到59軍的駐地李源屯迎接他最崇敬的張將軍。親耳聽到了這句讓他熱血沸騰的話。

    後來,新180師就接過李源屯的防務。張自中將軍事後還親自接見了黃佳俊一行,對新180師的戰績大加讚賞。鼓勵大家要精忠報國。

    (說實話,筆者認為張將軍是中華民族最偉大的民族英雄。謹以此文向抗日英烈們致敬!願你們英靈不遠!永佑中華!)

    隨著59軍的調走,第一集團軍更是失去了主心骨。只剩下馮治安指揮的77軍和原東北軍改編而成的53軍以及一些戰力弱小的地方保安團。也讓宋哲元更堅定了最高當局要削弱第一集團軍的做法。

    所以,第一集團軍從總司令以下都做好了隨時抽身而走的準備,在主要防禦方向都是虛應其事,連防禦工事都沒有用心修築。

    黃佳俊通過各種方式瞭解到這些情況後,也只能是剩下苦笑:這可真正稱的上是將無戰心,兵無鬥志。戰未開,就已想跑。難怪在歷史上土肥原師團會用區區兩萬多人就可以勢如破竹的打到開封鄭州攻下大半個河南。這一點都不奇怪!

    當時,第一集團軍主力駐防平漢線兩側,防守豫北。而豫北有堅固的國防軍事作為依托,如能全力一戰,未嘗不能給日軍以有力打擊。

    但是,大戰當前,第一集團軍各部不是積極整軍備戰。各級將官都在積極的準備行囊。一旦,鬼子打來,就開始聞風撤退。可以說在豫北除了新180師在積極準備大戰一場以外,其他的都在等著撤退。

    黃佳俊在前世看到這些的時候,常常拍案歎息:不明白,實在是不明白幾十萬大軍會被區區一兩萬人打得一潰千里。難道真的是鬼子的裝備精良嗎?

    當現在自己親身參與其中的時候就明白了。這一切的發生是多麼的正常和自然。正像拿破侖說過:一頭老虎帶領的一群綿羊打敗一頭綿羊帶領的一群獅子。中國古代也早有明訓: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這些至理名言說的是多麼有道理。

    而反觀抗戰初期的日軍:裝備精良,士兵素質優良。當然這只是一個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日軍將領大都有濃厚的冒險精神。特別是那些年輕的佐級軍官為了撈取軍功,一個個更是膽大妄為,一個大隊區區千把人就敢進攻中**隊一個師甚至是一個軍就可見一斑。戰爭初期中**隊的一觸即潰,就使鬼子的氣焰更加猖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