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快意恩仇

第三卷《浩浩長江》 二百五十四、唇槍舌戰 文 / 黃帝子孫

    二百五十四、唇槍舌戰

    就在「雙十節」後,軍委會關於組建四十八集團軍的命令明令發表:歸屬於軍委會直轄,要求用最快的速度形成戰鬥力。黃佳俊的軍銜也出現了變化,就是直接升為第四十八集團軍副總司令兼180軍中將軍長,可能這也是對黃佳俊提出的國策的一個獎勵吧。

    頓時,黃佳俊就開始忙了起來。

    先是在軍委會舉行了一場記者招待會。參加這次記者招待會的有從前線趕回來的各個戰場上的英雄,如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上將(比歷史上早半年獲得上將軍銜並同時成為方面大將),有圍殲第106師團的74軍軍長王耀武中將(現在也升任74集團軍總司令)。這次記者招待會由軍委會主持,在向這些威名赫赫的將軍們頒發了勳章和晉陞命令後,記者會在一個大禮堂舉行。

    要說今天一天的時間是排得滿滿的,上午是授勳晉級儀式,下午是出席軍委會為所有前線將士(主要是大別山戰役和萬家嶺戰役)組織的慶功會,晚上才是這場聲勢浩大的中外記者招待會。

    當這些在戰場上哪怕是面對屍山血海都沒有皺一下眉頭的將軍們剛剛出現在記者招待會現場的時候,還是被不停閃動的鎂光燈和人們的熱情嚇了一大跳,如果不是維持次序的憲兵們拚命的阻止說不定這幾個將軍就會被人潮所淹沒。黃佳俊看看身邊的黃中將、還有張總司令以及王總司令發現他們都是臉上變色,有點不知所措。

    黃佳俊向身邊的這幾位將軍笑道:「走吧!這可是比一個鬼子師團還要厲害的龍潭虎穴,說不得我們幾位也要闖一闖了!」

    那幾位覺得黃佳俊的形容還真是那麼回事,也不覺得有點好笑。

    「下面有請張將軍、王將軍和兩位黃將軍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隨著主持人的這句話一落,早就虎視眈眈的中外記者們紛紛舉起了手,這一片手林讓台上的幾位又是一陣眩暈。

    「四位將軍,你們都是從中日戰爭的最前線回到武漢,能不能請你們對當前的戰局談談你們的看法?」一個美國記者搶先發問,這個問題要說還不是非常的尖銳,但是黃佳俊發現軍委會的那個少將主持人的臉色已經有點難看了,拚命的向旁邊使眼色。黃佳俊不由得一歎:一定是預先安排的中方記者沒有搶到第一個發言權而無法給這場記者招待會定調,害怕這場招待會的情勢失控,自己無法交差而著急吧!

    張總司令向黃佳俊示意讓他來回答。要說這個時候的中國人還是比較內斂的,這幾位還真沒見過這個架勢,只有把黃佳俊這個從美國回來的留學生推上前台。

    黃佳俊無法只能站起來暫時充當這個相當於是官方發言人的角色:「現在日軍的南北兩路都受到重創,現正在收縮調整佈置,短期內應無大舉向我進犯之能力!」

    「黃將軍,你是一個軍人,受過嚴格的軍官養成訓練!我想你應該明白軍事上的一切事情要求都是非常精確的,能不能說的具體一點,這個短期內是多長時間?」這個美國記者卻對黃佳俊這樣大而化之的說法顯然是不滿意,緊跟著提出了這樣一個相對尖銳的問題。這個問題顯然是不合時宜的,也不是一個記者該問的問題。那個軍委會的少將主持臉色變得更為難看了,這個叫漢生的美國記者一貫對中國不大友好,甚至於更傾向於日本。在記者招待會上給中方難堪也不是一次兩次。

    要說這個漢生有這種立場跟美國政府的政策有極大的關係,在抗日戰爭初期,美國政府一方面在道義上口口聲聲的支持中國的抗戰,但是有奉行「中立」政策,其實就是偏袒侵略者,並且還向日本提供大量的戰略原料和軍用物資,美國這種援日的政策,助長了日本侵略氣焰,不僅加緊了對中國的進攻,結果美國也成了日本直接進攻的目標。

    黃佳俊微微一笑:「這個問題我認為最有發言權的應該是南京的日軍華中派遣軍司令官多田俊大將和第11軍司令官崗村寧次中將,我想這兩位也非常樂意問答你的問題吧?當然,對於我軍來說,不管是什麼時候什麼地方都是嚴陣以待!」

    下面的人都是對時事有著相當瞭解的人,哪有聽不出黃佳俊的話裡在暗指日美之間的友好關係!絕大多數的中外記者都哄然笑了起來。看得出這個漢生的人緣實在是不怎麼樣!坐在主席台上的何部長和馮老將軍都露出了微笑。

    漢生在人們的哄笑聲中坐了下去。

    「將軍,你是一個從美國回來的軍人,你應該清楚的知道,中日兩國之間的國力軍力相比較起來差距是十分懸殊的。而開戰以來中**隊的屢次敗退也說明了這一點。至今為此中國已有超過一半的國土被佔領,中國最富庶的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也已完全落入日軍之手。請問黃將軍你認為中國能否最終戰勝日本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嗎?如果能,你認為需要多長時間?」這是一個傲慢的英國記者,他用英語提問。黃佳俊當然能夠聽的懂,但是他還是不動聲色的等著翻譯翻完。

    但是他提的問題就要尖銳的多了,直接就是問中日戰爭的前途問題,當然這也是西方歐美國家最關心的問題。

    這個問題的提出連主席台上的何部長都變了臉色,他生怕自己的這個年輕氣盛的侄女婿說出什麼過激的話來,讓這些對中國並不友好的西方記者抓住什麼把柄在西方的報紙上大做文章,在國際上給中國造成什麼不良影響就不好了。他正要站起來準備代替黃佳俊回答這個充滿挑釁性的問題。但是坐在他旁邊的那位穿著士兵服的馮老將軍卻拉住了他,何部長在怎麼樣也是不敢在這位軍界前輩和最高當局的盟兄面前造次的,只好又坐了回去。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著這個最年輕的中將怎麼來回答這個問題,連馮老將軍都充滿了好奇。

    「中國是個弱國,也是一個農業國,與已經完全近代化的日本相比在各個方面都有巨大的差距!但是中國又是一個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大國,這種深厚的文化底蘊有時會影響中國前進的腳步但是同時也賦予了中華民族超強的民族凝聚力。真是這種超強的凝聚力讓中國以及中國文明經歷了五千年的風風雨雨還是始終屹立不倒。這就說明了一點就算是中國跟日本打個十年二十年他還是中國,也就是說我們拖得起,但是日本恐怕連十年都拖不了!我相信只要四萬萬五千萬同胞團結一心,堅持抵抗,中國就不會亡!勝利就必將是偉大的中國人民!這一點我堅信!」隨著黃佳俊擲地有聲的話剛落,全場響起了熱烈的掌聲。這個回答讓在場的所有中國人都是一振!其他的外國記者有的不以為然,有的卻在深思。

    隨著這兩個英美記者敗下陣來,中國記者們開始踴躍提問。一個中央社的記者問道:「黃將軍,很多人對你在戰場上取得戰績感到非常的興奮,當然這也包括我本人,請問將軍是什麼原因讓你在戰場上無往而不勝呢?是不是因為你受過國外的軍事教育?」

    「首先,我要說明的是在戰場上沒有常勝將軍!其次,我要強調的是那些勝仗是統帥部的正確領導和廣大的官兵用生命和鮮血取得的!我只是一個人只有一雙手,如果沒有統帥部的正確領導,沒有廣大官兵們的捨生忘死,大家該不會認為我黃佳俊一個人就能戰勝鬼子吧?」

    場上響起了善意的笑聲,「所以我想跟在座的記者朋友們說一句,你們你應該只把鏡頭對準我們,應該把鏡頭多多的對準那些普通的官兵,正是他們打敗了一個又一個的敵人!」

    「黃將軍,請問你為什麼想到要回國參戰呢?在戰爭爆發以後,有很多有關係有條件的人千方一百計的出國,而你卻放棄了美國國籍。是什麼原因驅使你做出這個決定的?」一個女記者站起來問道。顯然這個問題很對大家的胃口,連剛才那個漢生都露出非常感興趣的表情。

    坐在台上的何部長和馮老將軍這個時候都顯得非常的輕鬆:這就對了嘛!

    「首先我是一個中國人,雖然我加入了美國國籍,但是我身上流的仍然是龍的血脈!跳動的是一顆中國心!在我很小的時候,我的父母就給我講長江黃河長城!給我講輝煌燦爛的五千年的歷史!我每每在夢中都會夢見這些!以前是我沒有這個能力為我的祖國和人民做什麼!但是現在我有了,所以我就回來了!現在看起來我回來是對的!我想在國外的很多華僑都和我是一樣的想法!我想有一首歌最能形容我的心聲!」

    黃佳俊說完,就輕輕的哼起了《我的中國心》:

    河山只在我夢裡

    祖國已多年未清靜

    可是不管怎樣也改變不了

    我的中國心

    洋裝雖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國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

    烙上中國印

    長江長城

    黃山黃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無論何時無論何地

    心中一樣親

    流在心裡的血

    澎湃著中華的聲音

    就算生在他鄉也改變不了

    我的中國心

    長江長城

    黃山黃河

    在我心中重千斤

    無論何時無論何地

    心中一樣親

    流在心裡的血

    澎湃著中華的聲音

    就算生在他鄉也改變不了

    我的中國心

    全場的所有中國人都跟著黃佳俊哼了起來,有的人甚至已經是熱淚盈眶!這場記者招待會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後來,那個叫漢生的美國記者寫了一篇評論:這個黃佳俊,雖然被稱為美國將軍,但是他身上的中國印記永遠要超過他在美國受的教育,也就是說他完全是一個民族主義者!並且可以看出他對美國政府現在的政策十分不滿,他對中國最終將取得勝利充滿信心,雖然我不明白這種信心來源於何處!如果整個中國人都抱有這種信心的話,說實話我對日本的前途也感到擔憂!……

    在記者招待會的半場,黃佳俊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機會溜了出來,後來在晚上和幾位將軍說起這個事的時候,幾位一致認為:這些記者的攻擊力永遠超過日軍的「豆戰車」,還是少惹為妙!用黃中將的話說就是我寧願面對日軍的一個師團也不願面對這些記者。完全就是一副不把你問倒不罷休的架勢!

    不過,在事後反應出來這場記者招待會的效果是非常好的,掀起了一場參軍熱潮!特別是在學生當中,以及後來在世界各地的華僑當中更是引起了極大的反響!紛紛回國參戰!這也算是大家很願意看到的事情!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