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快意恩仇

第三卷《浩浩長江》 二百八十六、示敵以弱 文 / 黃帝子孫

    二百八十六、示敵以弱

    王灣的夏楚中在得到空軍的支援下,士氣大振,三個師緊密配合,互為進退,打得齋籐師團主力步步後退,把前面丟失的陣地奪了回來,很是有點揚眉吐氣的感覺。

    在小蒙山前線,180師和暫編127師的十個團輪番上陣,死死的對著突破口對101旅團發起了突擊,一個團上去另一個團緊接著往上填,用黃佳俊的話說就是不能給鬼子調整佈置和喘息的機會。

    在這種不間斷的衝擊之下,101旅團的陣地已經無法保持完整,只能步步收縮。最後被壓縮在小張村方圓三里的地方,如果不是航空兵的盡力支持,101旅團可能就會被趕了鴨子。

    佐籐少將氣得跳腳大罵,但是無奈實力不如人,也是徒呼奈何。

    晚六時許,101旅團在丟掉兩個大隊後,終於退回到小張村陣地,在近二十架飛機的掩護下,兩個聯隊的鬼子拚命的開始了修建地球的工作,佐籐旅團長要求各個大隊劃分防禦地段,只能往前絕對不得退後一步,才暫時的穩住了腳跟。

    不過,佐籐看到自己面前的中**隊也是停了下來,開始完善包圍圈,心裡不由得大是不安,馬上就到天黑了,一旦天黑,天上的掩護就沒有了,就要靠自己來擋住中**隊的瘋狂進攻,對於自己能不能擋住還真是心裡沒底。只好寄希望於師團長閣下能夠盡快的擊潰阻擊的敵人趕來與自己會合了。

    齋籐這個時候也是心急如焚,自己這次本來是雄心勃勃的想一洗101師團身上的「窩囊廢」這個光榮的稱號,沒想到出師不利,不但毫無建樹,現在又有一個旅團被圍了起來。

    自己在這裡也被打得節節敗退,齋籐就不明白了:「什麼時候中**隊變得這麼厲害了?」

    齋籐中將沒有辦法只好一邊向岡村寧次匯報一邊要求中井師團盡快趕來與自己會合,這個時候齋籐已經失去了靠自己的力量突破中**隊堅強的防守陣地的信心了。

    卻說在修水河畔,數萬日軍經過一個下午的折騰終於在河上搭起了勉強可以通過輕型戰車的五座浮橋。

    岡村寧次命令中井師團以一個旅團的主力立即渡河向齋籐師團靠攏,一旦會合就組成一個拳頭全力向奉新和安義進攻直下武寧,另一部以中井中將親自指揮沿南潯線攻擊永修,在攻佔永修後抄擊武寧左翼。

    岡村寧次一聲令下,整個修水河上燈火通明,中井師團連夜渡河,這次渡河先過步兵再是戰車部隊最後才是炮兵部隊,由於浮橋的承受力有限,重炮部隊還是無法過河,只能等到後續緊急調運的架橋物資到來後,再想辦法了。

    不過這個時候吉本參謀長提出了一個建議:「司令官閣下,我覺得我們完全可以組織一支奇兵,突出到黃溪,割斷中**隊第九戰區和第三戰區之間的聯繫,為攻擊南昌提供南側掩護。另外還可以威脅高安的支那軍。」

    岡村寧次現在對自己的這個參謀長可是非常的滿意了,眼光犀利,很有戰略眼光。他站起來用讚賞的眼神看著自己的參謀長,大聲的說道:「吉本貞次少將,我從軍司令部預備隊裡抽調四個大隊附戰車隊一部組成一個支隊。任命你為支隊長,在明天天亮後渡河,立即向黃溪發動進攻!」

    吉本少將一聽司令官這麼快就兌現對自己的承諾,很是激動。他端端正正的站在司令官面前:「對於閣下的信任,鄙人深感榮幸!但是我作為一個參謀長,現在最大的任務就是盡力的輔佐您完成此次會戰。至於下部隊去擔當部隊長,說實話這是我的夢想!不過這個夢想可以延後實現!」

    岡村寧次點點頭:「吉本君,你的心意我非常明白,不過這是命令不但延誤!去執行吧!」

    吉本看自己的司令官心意已決,也就不再多說什麼,敬了一個軍禮,出門去組織自己的部隊去了。

    正是這個變陣差點讓王耀武的74軍吃了一個大虧。吉本這個名字也被中**隊的將軍們牢牢的記住了。

    隨著中井師團的渡河加入到對王灣陣地的攻擊,頓時夏楚中的三個師就吃不住勁了。白天奪回來的陣地一一丟失,王鐵漢的105師在守衛河防陣地的時候本來就已受創極大,再經過白天整整一天的廝殺,有的連隊已經完全打光了,部隊都已經整編了三次,現在還剩下不到兩個團的兵力;王甲本中將的第九十八師也是一樣已經不堪一戰,新銳王嚴的第一一八師暫時編製還算完整,但是也在白天的戰鬥中受到了很大的損失,往往在其他陣地出現危險的時候,一一八師就成了救火隊,左支右當窮與應付。

    夏楚中沒法只好向前敵總指揮部發去了一封急電:「敵主力已經全面渡河,並對我軍陣地展開大規模進攻!職部已無法支撐,請求撤退!」

    羅卓英接到夏楚中的電報,知道如果不是情況實在緊急,夏軍長是不會主動提出撤退的。但是自己也不好直接向夏軍長下令,現在畢竟自己已經把修水一線的前線指揮全部交給了黃佳俊。就算這個七十九軍是自己的起家部隊,也不能政出多門,對於這一點征戰多年的羅總還是掂量的清楚。

    他向黃佳俊發去了戰情通報,把夏楚中軍長的電報一併轉發給黃佳俊。他知道黃佳俊明白該怎麼做。

    黃佳俊接到電報,馬上找來張傳志和毛以誠開會,他開門見山的說道:「現在敵情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我準備放棄對101旅團的圍殲!」

    顯然,兩位正在準備全殲101旅團的兩位前線指揮官都沒有準備。張傳志還好點知道自己的這位長官不是一個輕易會改變計劃的人,一旦說出這句話,肯定是戰局十分不利了,也沒有說什麼。

    但是,正是氣雄萬夫的毛大師長就有點無法接受了,再加上自己的暫編127師在前一段時間內打得很好,現在馬上就可以完成最後一擊,卻要他放棄,這是任何人都無法接受的。

    他霍的站了起來,大聲的說道:「副座,我不同意!」

    黃佳俊笑笑,揮手制止了正準備說話的錢三河,對毛以誠說道:「毛師長,說說你的理由!」

    「副座,我們已經把101旅團壓縮到不足方圓三公里的區域,只要在發動一次全力進攻就完全可以把他分割解決,這個時候放棄是不是太草率了?」毛以誠也是一個年輕人,再加上自己是最高當局的親外甥,所以也就沒有什麼顧忌。

    「你說的很對!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不說我們解決101旅團還需要多少時間!一旦我們正在圍殲101旅團的時候,鬼子的主力從王灣而來,怎麼辦?」

    毛以誠一愣,馬上那個反應過來,反駁道:「在王灣不是有三個師的兵力嗎?難道他們再擋鬼子幾個小時都不行嗎?該不會他們已經放棄了陣地?」毛以誠說得這種情況也不是沒有發生過,往往中**隊的一些部隊長就是這樣為了保存實力,在撤出陣地後才向指揮部報告,給你來個既成事實。

    黃佳俊搖搖頭:「毛師長,不是這樣的!在王灣的三個師在夏軍長的指揮下,打得很好!不過他們的損失實在太大了!現在那裡不僅僅只有一個101師團,還有106師團也出現了,你該不會認為就憑這三個殘破不全的師能夠頂住兩個師團的攻擊吧?所以,我已經命令他們撤出陣地以交互掩護的姿態向靖安方向撤退!為了避免被鬼子把我軍包圍,所以我決定撤出這場戰鬥!」

    毛以誠梗著脖子說道:「副座,我保留我的意見!我將向上申述!」

    黃佳俊臉色一沉:「毛師長請你注意你的言行!在這裡我才是最高指揮官!我命令暫編127師用最快的速度撤出陣地轉向修水城,180師隨後撤出,撤向奉新在那裡給我再死死的頂一陣!記住帶走所有受傷的兄弟!對於你的意見你可以保留,也可以向上反映這是你的權利!執行吧!」

    毛以誠敬了一個軍禮黑著一張臉退了出去。黃佳俊也不管他,對張傳志說道:「為了迷惑敵人!再走之前還要準備一次對鬼子的強力進攻,明白嗎?」

    張傳志點點頭:「明白!」他又不放心的問道:「團長,是不是真的無法了?就這樣撤出說實話我也不甘心啊!」

    黃佳俊拍拍自己這個第一干將的肩膀,笑道:「傳志啊!放心吧!以後有的是機會,我跟你說一聲一定要給弟兄們說清楚,這次只不過是戰略性撤退!撤退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多的消滅鬼子!」

    等到張傳志走出去後,黃佳俊對錢三河說道:「我們也該動動了!」

    在鬼子的猛攻下,修水河畔的戰鬥降下了帷幕,中國守軍開始向後撤退。

    日軍當然不會放過追擊的機會,緊緊的追在後面,雙方都在向奉新安義前進。

    而在南昌城下,登陸的波田支隊和第27師團開始與守軍爭奪郊外的陣地,由於這兩隻日軍是匆匆的從後方調來,再加上重武器被抽調一空,所以進展緩慢。

    但是異軍突出的吉本支隊跟在106師團的身後,突然轉向在戰車部隊和飛機的掩護下,拋開一切向黃溪猛進,讓所有的人都是大吃一驚,這支部隊說多不多只有四個大隊,再加兩個中隊的戰車,說少不少,這四個大隊都是加強大隊,兵力超過六千,完全可以獨當一面。

    接下來的幾天,中**隊為了讓鬼子放心的轉身攻打南昌,在各個方向上都開始露出不支的架勢,彷彿在前幾天的攻擊中消耗了太多的能量一樣。

    日軍的兩個師團以齊頭並進的架勢,先下永修,繼而攻佔奉新安義,前鋒直指武寧。

    3月17日,日軍的一百餘架飛機猛烈的空襲武寧。第六師團也向瑞昌發起了前所未有的猛烈攻擊,但是瑞昌守軍在樊松蒲將軍的指揮下,沉著迎戰把第六師團死死的擋在了瑞昌城下。

    但是隨著奉新安義的陷落,106師團立即轉向向南昌而去,101師團繼續向高安進攻。

    現在雙方的目光都同時落在了南昌城下。

    南昌城郊的爭奪也已到了白熱化之中,第27師團以一部南向攻擊向塘,意圖切斷第三戰區和第九戰區的聯繫。波田支隊攻佔樂華、虹橋,106師團主力在一百餘輛戰車的掩護下,攻下黃溪,至此整個南昌已經完全被日軍兩個師團又一個支隊完全包圍。但是先期趕到的三十二軍兩個師也已完全佔領南昌北郊的西山和生米街,與106師團主力激戰。

    於此同時,中**隊也在積極的調整佈置,第一集團軍四個師從修水出發開始向靖安方向集結,第三戰區派出上官雲相集團軍向向塘方向集結,這樣一來就形成了一個大的包圍圈,中間是南昌被日軍包圍,外面是第三戰區和第九戰區的數十萬大軍又對日軍形成了包圍圈。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