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快意恩仇

第三卷《浩浩長江》 三百三十三、坐看風雲 文 / 黃帝子孫

    三百三十三、坐看風雲

    為了讓日軍放心的和俄國人分個輸贏而不被中國方面分心,中國各個戰區都把自己的防線向後稍稍的撤了一下,同時部隊也在進行調整,這樣的行動初期還把各個方向上的日軍嚇了一跳,紛紛提高了戒備。但是卻發現中國方面卻並沒有主動發起攻擊的跡象,也就稍稍的安靜了下來。這樣的情報在傳回東京後,東京大本營當即命令在中國的各個方向的日軍保持克制,現在陸軍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諾門坎地區,怎麼為關東軍找個台階下。

    從7月10日起,從華北各個機場轉場而來的一個旅團的航空兵部隊,再加上從本土增援而來的重型轟炸機部隊,在華北的作為對蘇作戰預備隊的第二軍也在華北開始集結。

    這讓整個遠東地區的形勢驟然緊張,斯大林在得到空軍偵查報告後,一時也很慌張,認為關東軍會傾力一戰,馬上又從烏克蘭緊急調動了兩個坦克旅支援遠東第1集團軍,此外遠東部隊也緊急調集4個步兵師作為預備隊,隨時支援遠東第1集團軍,還停止了西伯利亞鐵路民用運輸,全力緊急向遠東輸送作戰物資,到7月初一共向前線輸送了60000噸軍火物資。

    從日本國內緊急調動的第七師團主力部隊在海軍的全力搶運下也以在旅順上岸,第19師團也以跨過鴨綠江向諾門坎地區前進。

    整個東北三省已經被全部動員起來,到處是調動的部隊和運送炮兵的隊伍。

    到7月15日,海軍航空兵部隊的一個精銳的戰鬥機作戰群轉場到了海拉爾機場。這還是天皇親自出面向海軍施加壓力,並在陸軍作出重大讓步的情況下,海軍才同意全力幫助陸軍打這一仗。

    當時的雙方形勢是:進駐諾門坎地區的日本軍隊是日本關東軍第23師團,師團長是小松原道太郎中將,司令部設在海拉爾。這支部隊大約有一萬餘人,三百餘門各式火炮。第一坦克師團主力安岡部隊、第七師團的一個步兵旅團和關東軍第二飛行集團119架,增援23師團。這些飛機主力78架布暑在海拉爾方面,其餘布暑在白城--阿爾山一線。這時,日軍戰場兵力已達26000人,分別集結在阿爾山和將軍廟一帶。在其後的後面還有隨時可以增援上來的第七師團主力以及一個獨立邊境守備隊(相當於旅團)。並集結了大量的重炮兵部隊。

    蘇軍參戰部隊是駐蒙步兵第57特別軍。這是直接隸屬於蘇聯國防人民委員會的一支精銳部隊。司令部本來設在烏蘭巴托,事件發生後遷至塔木察格布拉克。6月上旬,朱可夫就任軍長。6月下旬,第57特別軍的主要戰鬥部隊集中在塔木察格布拉克,計有步兵第36師(缺一個團),第11坦克旅,第7、8、9裝甲摩托旅,一個重炮營,一百餘架飛機。此外還有蒙古第6、8騎兵師也結集在戰區.在武器裝備上,蘇軍機械化程度和現代化水平明顯優於日軍.

    對於蘇軍來說,後勤供應條件十分不利.鐵路線終點站是蘇聯境內西伯利亞鐵路的博爾集亞站,距離戰場750公里.因此關東軍司令部認為,蘇聯在諾門坎地區和塔木察格布拉克不可能大量使用兵力,決定速戰速決,在7月上旬完成一次大的戰役,爭取在當年秋季以前徹底結束戰鬥.7月23、25日,關東軍司令分別向第二飛行集團長嵯峨徹中將和和第23師團長小松原道太郎中將下達了作戰命令。兩人接到命令後,分別制定了陸、空作戰計劃。

    小松原的作戰計劃是,安岡坦克部隊攻擊哈拉哈河東岸的蘇軍陣地;同時,23師團主力強渡哈拉哈河和它的支流浩爾斯丁河匯合處,同安岡部隊會師,一舉殲滅東岸蘇軍。

    嵯峨中將則打算轟炸塔木察格布拉克的蘇軍機場,一舉擊毀蘇軍飛機,消除對日軍地面部隊的空中威脅,奪取制空權。

    7月27日黎明,第二飛行集團傾巢出動,突然襲擊了塔木察格布拉克的蘇軍機場。蘇軍飛機來不及起飛,被炸毀了近一百架,損失慘重。

    嵯峨中將並以此為滿足,在取得制空權後,命令重型轟炸機部隊深入蘇聯邊境開始對蘇軍的後勤補給線進行不間斷的轟炸,這大大的出乎蘇聯人的意料。

    7月28日夜間,日軍地面部隊正式開始進攻。23師團三個步兵聯隊和一個野炮營在哈拉哈河、浩爾斯丁河匯合處下游13公里處渡過哈拉哈河,迅速擊潰蒙古第6騎兵師,佔領了該師守衛的巴彥查干高地。29日清晨正當日軍準備擴大戰果時,遭到蘇軍猛烈反擊。蘇軍第11坦克旅150輛坦克在一個步兵團和一個機動炮營的協同下,從西面在行進間發起進攻,第7裝甲摩托旅150輛裝甲車從南面向高地突擊。同時,數十架蘇軍殲擊機、轟炸機從空中支援。

    而海拉爾機場起飛的日軍機群也剛剛趕到,為了爭奪制空權,雙方飛機圍繞巴彥查干高地展開了一場空前的大空戰。整個空中到處是翻飛的飛機,一架又一架的飛機在空中起火爆炸。

    蘇軍空軍勝在戰機先進,而日軍勝在數量多,並且飛行員的實戰經驗豐富。並能得到源源不斷的支援。但是蘇軍由於離戰場最近的塔木察格布拉克機場被摧毀,飛機都是從烏蘭巴托機場起飛或者是從西北利亞的機場起飛。

    作為前線的航空兵指揮官的嵯峨中將在得到傳回的情報,當即命令白城--阿爾山一線以及更遠的機場上的飛機係數起飛,他要用車**戰完全擊垮蘇軍的飛機,並命令在遠離戰場的重型轟炸機部隊做好上空準備,要用空中打擊擊垮蘇軍的坦克裝甲部隊,為地面部隊的進攻提供最強大的支援。

    很快,雙方的空中爭奪就告一段落,在最精銳的海軍航空兵趕到戰場的時候,蘇軍就沒有了機會。被擊落了大約三十四架飛機後,蘇聯空軍就讓出了對這一片空域的控制權。

    而地面上的坦克裝甲部隊在失去了空中掩護後,就完全暴露在了空軍的打擊之下。

    一輛輛的坦克被炸翻,發動攻擊的蘇軍第11坦克旅和第7裝甲摩托旅見勢不對,慌忙向後撤退。西岸的蘇軍戰略炮兵部隊為了掩護進攻部隊的後撤,開始向東日軍進攻部隊轟擊。鋪天蓋地的炮彈落在日軍的進攻隊列裡,打得第23師團鬼哭狼嚎。不過,也讓最後趕到戰場的關東軍重型轟炸機部隊興奮如狂,就像是發現了一堆爛肉的蒼蠅一樣向蘇軍的炮兵陣地撲去。

    這場衝突在關東軍的全力施為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不過與此同時,東京大本營也派出了一個高級戰地督導團,趕到了海拉爾。天皇的命令是這場衝突絕對不能失敗,但是同時也不能擴大。在取得對蘇的絕對優勢之後,就地轉入防守。也就是說,無論如何要給桀驁不馴的關東軍掛上一個籠頭。

    經過一個月的鏖戰,日蘇雙方在諾門坎地區誰也奈何不了誰,朱可夫向莫斯科拚命的要求得到更多的援助。斯大林也是心急如焚,他絕對不能容忍遠東出現一場慘敗。現在歐洲的局勢已經非常的危險,如果不能遏制日軍的進攻,那麼就危險了。

    所以他盡其所能的給朱可夫調集了大量的援軍。第57特別軍改編為第一集團軍,受蘇聯遠東集團方面軍指揮,朱可夫任集團軍司令員,指揮步兵第36、57、82、152師,第6、11坦克旅,第7、8、9裝甲摩托旅和第212傘兵旅,以及一支相當規模的炮兵。這是一個適合大兵團作戰、諸兵種協同的合成軍編制。蘇軍的斯穆斯克維奇飛行團也補充了新式鷗式飛機和伊-16型飛機。與此同時,蘇軍調動一切後勤供應手段,共補充了18000噸炮彈,6000餘噸空軍用的彈藥,20000餘噸燃料以及4000餘噸糧食。這些物資通過西伯利亞鐵路運到博爾集亞,再用3500輛卡車運到戰場附近,從而大大改善了後勤供應被動的局面。

    而日軍方面也被迫放棄速戰速決的戰略,轉而決定長期堅守。8月24日,大本營陸軍部命令關東軍司令在海拉爾組建第6軍,轄23師團和偽滿州國第八國境警備隊以及一部分臨時調配的部隊,荻州立兵中將擔任軍長。8月26日,關東軍司令命令第6軍加強戒備,做越冬的準備。

    雙方更大規模的廝殺正在醞釀。與此同時日蘇雙方的秘密接洽也在抓緊展開。

    同時,斯大林也開始頻頻的向中國施加壓力,要求中國方面在華北華中華南等戰場向日軍發起強大的攻勢,以迫使日軍讓步。

    已經在莫斯科的行政院院長孫科秉持最高當局的指示,一味的叫苦一味的要求蘇聯增加援助。並代表中國政府向蘇聯做出保證:鑒於華北日軍的強大,在華北發動大規模的進攻是不可能的,華中日軍更不是現階段的中**隊可以正視的存在,但是在華南中**隊最遲不超過九月一定會發動一次大規模的進攻。當然如果蘇聯政府能夠馬上向中國方面提供足夠的軍火援助,讓華北的中**隊的裝備得以提高,那麼在華北發動一次牽制性的進攻也不是不可能的。一句話我們進攻時可以的,但是蘇聯人民必須要為之拿出一定得誠意。這讓斯大林好一陣鬱悶,氣得跳腳,卻又無可奈何。

    當然在戰場上中國方面也開始做出一些姿態。在中國方面由於日軍的大規模調整,為華北的部隊爭取到了一個相對要比以前寬鬆的戰略環境。各個戰區抓緊時間整訓,補充,積極的準備發動先的一輪攻擊。

    而黃佳俊這個時候已經回到了南寧城下,並正式擔任四十八集團軍總司令。開始緊鑼密鼓的籌劃攻取南寧的戰役。自己的辛苦幾月的心血這個時候還不能抓住,那實在是對不起自己,也對不起日蘇之間的這場衝突。

    其實,在這兩個月的時間裡,整個四十八集團軍上上下下都是憋著一口氣,在看到自己的長官回到部隊的時候,上上下下都鬆了一口氣,同時,也知道一場大戰也以在向人們走來。

    黃佳俊回到部隊的第一句話就是:「你們準備好了嗎?」

    不過,在延安那個當時的相對特殊的地方,一個窯洞裡,一個高大的身軀站在牆壁面前,正在皺眉看著牆上的地圖。就在前兩天他接到了來自莫斯科的一封密電,在電文裡面莫斯科要求延安方面獨自在華北發起大規模的攻勢,以牽制日軍,減輕蘇方的壓力。

    但是,在他的面前還放著一封重慶發來的電文,這是周公秘密發來的,在上面全面的分析了日蘇雙方衝突的實質,並指出一旦雙方衝突停止,那麼中國就會被再次出賣。這讓他感到非常棘手,要知道莫斯科在延安的影響力是巨大的,但是要讓他為別人火中取栗,那也是不可能的。

    該怎麼辦呢?這是個問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