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快意恩仇

第三卷《浩浩長江》 四百六十五、越北風雲(11) 文 / 黃帝子孫

    四百六十五、越北風雲(11)

    海競強在接到黃佳俊發來的電報後,興奮地狠狠的在指揮桌上砸了一拳:自己將是第一個率兵出征國外的中國將軍,這將會被載入史冊!

    其實,在決定進軍越北這個事情上,黃佳俊也是心裡忐忑,首先要說服重慶的最高當局同意,他準備了大量的資料來說明日軍佔據越北地區將對中國大後方的威脅,而為了解決這樣威脅最好的辦法就是把越北地區置於中國的控制之下,至於法國政府的反應完全可以不用考慮,當然最好能夠跟在倫敦的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達成諒解。這些就不是黃佳俊可以控制的,不過好在最終最高當局接受了黃佳俊的建議,命令中國駐英國大使與戴高樂進行接觸並率先承認自由法國是代表法國的合法政府。中國政府承諾在戰爭結束後保證法國在印度支那的權利。

    其實在黃佳俊的心中覺得搶先出兵解決對中國的威脅也不是什麼大不了事情,這在後世將會是打過經常採取的一種預防行動。

    黃佳俊的意思就是給鬼子精銳師團第五師團一個毀滅性的打擊,並摧毀在越北的機場。

    所以為了達成這個目的,經過精心的策劃,決定把出擊部隊分成北集團、南集團、東集團和機動集團共4個集團。

    北集團有180師擔當向莫隆進攻在控制莫隆後在轉向攻擊通農;而南集團由156師擔當,出佈局關,攻佔東溪;東集團就是七十九師攻擊復合,黃佳俊的目的就是把中村師團包圍在高平、涼山同登一線,至不濟也用重兵壓迫鬼子向南。

    24日,中**隊越境出擊,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特別是日本人根本就沒有想到中**隊居然敢越境出擊,因為福永少將和佐籐大佐以及中村中將在行動之前也分析過中國政府採取的措施,他們得到的結論是中**隊絕對不會在這個時候出境作戰,因為這將帶來極大的外交方面的問題。所以在對中**隊的防禦方面基本就沒有什麼有力的措施。

    但是現實告訴他們這個世界上沒有不可能只有想不到。黃佳俊的行動引起了日本南方方面軍的極大關注,因為他的目標就是衝著第五師團去的。

    這個麻煩就大了。在涼山城下的中村中將臉色嚴峻的看著地圖上中**隊的進攻態勢,就是想包圍自己啊。

    現在第五師團的態勢極其不利:沒有現成的防禦工事,幾個重要的城市也沒有拿下,現在全軍正在收縮集結。

    不過,中村中將倒是很快就反應過來,馬上向南方軍要求支援。

    在重慶,法國駐中國大使雷諾,氣急敗壞的來到中國外交部遞交最強烈的抗議書,要求中國政府必須要對這次事件負責。而與此同時在倫敦的自由法國發表聲明:法國在印度支那的利益必須得到尊重……但是中國方面的行動可以理解。英國和美國政府發表了對這次事件的強烈關注,要求交戰雙方保持克制。

    1940年九月二十五日,《華盛頓郵報》發表了一篇評論:從日軍進駐越北看起野心。

    日本從1937年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宣稱只要三個月就可以解決中國,但是他們顯然低估了中國人的抵抗意志,現在三年時間已經過去,中國還在抵抗,而日本已經陷入到了中國這個大泥潭裡,仍然還看不到解決的跡象。那麼為什麼在深陷中國戰場的泥潭裡不能自拔的日本人又要進駐印度支那呢?是什麼給了他們勇氣來開闢第二戰場呢?他們難道僅僅就是為了切斷外國援助中國的交通嗎?

    顯然不是,而是他們已經把目光盯上了印度支那這塊歐洲的殖民地,法國已經戰敗,顯然無力阻止他們的進攻。那麼英國呢?這個時候的大英帝國還忙得過來嗎?顯然也不能,因為他們正在全力抵抗德國法西斯的登陸。所以日本就認為他們的機會來了,就可以輕鬆地佔領整個印度支那,如果成功不但把中國從三面圍了起來,還能得到印度支那豐富的資源以支持他們的聖戰,建立他們的大東亞共榮圈了。

    日本缺少什麼呢?糧食、石油。對石油,那裡有石油呢?荷屬東印度,那裡就有。

    現代戰爭如果沒有石油那就無法作戰,而日本需要的石油多少呢?500萬噸,自身的石油卻不過能夠滿足十分之一不到。

    這篇評論可說把日本的野心都展示了出來。

    在越北形成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法軍、日軍、中**隊三方各自戒備有各自作戰。

    不過,在黃佳俊的要求下,中**隊並不重視那些城鎮,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山區。

    由於受到中**隊的壓迫,第五師團只能向海防、防城方向撤退。

    就在日本軍隊撤退到海防一線後,中**隊也從越南撤退了。

    這次事件,日本在強大的外交壓力下,最終沒有達成自己的目的。

    戰後為了向英美作個交代,日本也處理了在這次事件中負有責任的一些軍官。那麼肇事者受到了什麼處罰?處罰了幾個不相關的人。南支方面軍司令官安籐利吉中將被解職,由後宮淳中將接替。參謀本部把岡田重一中佐,荒尾興功中佐刀,高月堡少佐這三位趕了出去,參謀次長澤田茂中將也引咎辭職改由塚田攻中將出任參謀次長。而首惡富永恭次和佐籐賢了卻只是給了一個不痛不癢的處分就完了。

    為什麼日本會這麼快就偃旗息鼓了呢?因為美國政府宣佈對日本進行全面的禁運,不僅如此英國隨後跟進。這就讓日本受到了極大的壓力。

    而法國為什麼也這麼快就認可了呢?其實也非常簡單,因為在越南各地發生的起義威脅到了他們的殖民統治,所以也只能向日本妥協。

    那麼日本人有沒有死心呢?肯定不,他們又把目光轉向了泰國開始支持泰國與法國之間爭端。泰國以前叫暹羅。1939年6月24日,暹羅國民議會決定將國名由「暹羅」改為「泰國」(muangthai),英文國名由「siam」改為「thailand」。「泰」在泰語中是「自由」、「獨立」的意思,「暹羅」一名則來自梵語,意為「黃金」。廢棄這一使用了13個世紀的古老國名,無疑與當時暹羅的沙文主義和民族主義傾向有關。泰國的民族沙文主義者還提出了「大泰國」的口號,認為老撾人、越南的孟族、中國的傣族、緬甸的撣族都屬於「人種學上的泰族」,打算把「3000萬有泰族血統的人」全都聯合在「大泰國」之內,在中南半島建立一個強大的資產階級國家。

    1939年9月3日,英法因波蘭問題向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披汶?頌堪立即宣佈泰國中立,但,稱「現在是要求法國歸還因1893年條約而被割讓的領土的時候了」。從1939年起,在曼谷和泰國東北邊境與法屬印度支那接壤的一些城市就多次爆發了聲勢浩大的反法遊行,還組建了沙文主義組織「泰血團」,要求從法國手中「收回」老撾和柬埔寨西部的領土。

    這就是泰法之間的矛盾由來。

    日本就是抓做這點與泰國發展友好關係,並與1940年6月12日同泰國簽訂了友好條約,規定日泰雙方「相互尊重彼此的領土完整」,此外日本還要求泰國允許其使用泰國的海空軍基地及鐵路。英國和法國預感到事態的發展對其不利,於是竭力使泰國保持中立,並且也同泰國簽訂了友好和互不侵犯條約。但是泰國只批准了和英國的條約,沒有批准同法國簽訂的條約,原因是法國拒絕「歸還」湄公河西岸的領土。

    但是在剛開始的時候泰國並不是完全就站在日本一邊的,一部分泰國領導人清醒地認識到,無論是英法這樣的老牌帝國主義列強,還是日本這樣新興的帝國主義強國,對泰國來說都是一樣的危險,因此他們力求利用日本與英法之間的矛盾,不投靠兩大陣營的任何一方。

    9月4日,即日本入侵法屬印度支那前兩個星期,泰國陸軍部副部長鑾波邁滴就曾向德古提出秘密建議,要求與其結成反日擴張的軍事同盟,「報酬」是把湄公河西岸的老撾領土以及柬埔寨西北三省割給泰國。德古拒絕了這項建議。與此同時,泰國海軍部長探隆?那瓦沙瓦率親善代表團訪問了英屬印度、緬甸、馬來亞和澳大利亞,試圖「加強泰國和英帝國之間現存的友好關係」。

    1940年9月28日,披汶?頌堪總理向維希法國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有朝一日法國放棄對印度支那的主權,那麼老撾和柬埔寨就必須割讓給泰國。披汶?頌堪隨後向全國發表廣播聲明,稱「法國已經無力進一步控制印度支那了……我們在柬埔寨和老撾的泰族兄弟很快就會自由了……他們將加入到我們的立憲制的社會中來,並將受到國王陛下的保護」。美國當局為此在馬尼拉扣留了泰國空軍購買的12架飛機,但英國和日本則對披汶?頌堪的聲明表示歡迎。英國希望借犧牲法國的領地來安撫泰國,以減少日泰聯盟的機會。日本雖然想獨佔印度支那、不願意同泰國一道瓜分,但在當時對日本更為重要的是把泰國拉到自己一方,以便將來利用泰國的領土入侵英國的殖民地。

    1940年10月15日,維希政府拒絕了泰國的全部領土要求,披汶?頌堪開始用戰爭相威脅。11月30日,在泰國和法屬印度支那的漫長邊境上開始爆發交火事件。12月2日,日本進行了最後一次調停,稱如果泰國的領土要求僅限於湄公河西岸的老撾,那麼日本就支持泰國,但維希法國仍不願割讓任何領土。英國也進行了類似的調停,同樣毫無結果。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