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快意恩仇

第三卷《浩浩長江》 四百六十七、戰略調整 文 / 黃帝子孫

    四百六十七、戰略調整

    一架飛機呼嘯著衝上天空,經過一陣顛簸,在衝上對流層上飛機慢慢平穩,這是一架蘇式小飛機,飛機上只有黃佳俊及他帶的幾個衛士和回重慶的沈處長,並沒有其他的乘客。

    飛機從昆明的機場起飛,直飛重慶,當然這是去參加雙十節慶典,為了在抗戰最困難的時候激勵全國民眾的士氣,國民政府決定在1940年的雙十節大大的搞一次慶典活動。

    當然這次慶典活動也不是那麼簡單,這也是中國至抗戰以來最大的一次慶典,由於全國各地的諸大諸侯都將回到重慶,顯然這也將是一次重大的中國戰略調整的一次會議。

    本來按照常規來說的話,像黃佳俊這樣的小蝦米是沒有資格參加的,因為不怪是從資歷還是地位來說,怎麼也是輪不上號的。但是由於前段時間黃佳俊對越北局勢的判斷,出乎所有人的預料,讓最高當局甚至是國民政府在外交上是狠狠地出了一把風頭,一掃棗宜會戰的頹勢。怎麼又不能讓黃佳俊在最高當局的眼裡高看一眼呢?

    在接到參加慶典的電報時,黃佳俊和錢三河都是一愣,轉而就是苦笑:「這可不是什麼好事。要知道這次慶典連很多老資格的黃埔系軍頭都沒有參加,自己反而得到這個殊榮,也不知是好事還是壞事?」

    不過,既然接到命令,再加上黃佳俊也想把自己的一些想法向這些能夠決定中國命運的大佬們加以影響,所以也就顧不得那麼多了,然後就是埋頭幾個白晝,弄了一個報告出來。又把自己麾下的軍官們叫來佈置了一番,讓錢三河代理集團軍工作,就匆匆的到了昆明。

    在昆明也沒得閒,雖說沒有與雲南王見面,倒是與他的代表很是對一些商業或是其他方面進行了一番深入的「純屬私人」之間交流。

    其實,在當時的雲南很是平靜,隨著抗戰爆發,特別是國府的內遷,雲南成為大後方後,引來了一次巨大的發展機會。到處是各種開工的工廠。當然這些工廠都是與戰爭有關的,再加上黃佳俊與杜老闆聯手有意識的向東南亞、歐美等國的華僑華人富商發出邀請,邀請他們回國開辦工廠。而這些工廠很大一部分都落在雲南,特別是滇北川南一線。因為這裡的資源實在是太豐富了,擁有發展工業的一切資源,所以,這裡很是一番喧鬧。

    其實,在後世詬病最大的就是國府沒有發展自己的工業體系。在當時,其實發展工業是很有優勢的,擁有豐富的勞動力,並且隨著大量的大富商,大資本家帶著大量的資金也是隨同來到大後方,只要在政策上稍稍加以扶持,這些資本就會投入到實體當中,但是在歷史上的現實卻是這些資本絕大部分都湧向了投機上面,帶來了很大的弊端。

    另外就是在採購方面由於戰爭的需要,所以國府方面的採購主要就著眼於採購現成的軍事物資,而不是採購工廠設備。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雖說還是以採購現成的軍事物資為主,但是這些華僑華人富商本來在國外都是擁有很多實體,而為了支援國內抗戰,再加上國府在土地上稅收上給以優惠嗎,他們也就還不遲疑的回來了。

    黃佳俊本身再加上杜老闆以及江浙財團和美國華商財團,從美國、歐洲收購了大量的工廠,再運回國,這樣一來,雲南的發展可說是變化非凡。

    而雲南王本身對這種變化是持積極支持的態度,因為他本身在裡面就佔有極大的份額,還能給雲南地方財政帶來說不盡的好處。其實這也是黃佳俊的一個花招,只要是與黃佳俊或者是四十八集團軍有關的產業,都讓雲南王插了一腳,這些都是能夠帶來滾滾紅利的好生意。能不好嗎?在戰爭年代只要是與戰爭有關的產業都是暴利行業。不過,看到這些工廠不但能夠提供大量的物資供應,還解決了很大一部分難民的生計,這無疑也是一項極有成就感的事情。

    黃佳俊把背向座椅上靠了靠,然後就開始閉眼假寐,沒想到還真睡了過去,穿出雲層,開始在重慶上空盤旋,一個衛士輕輕的叫醒黃佳俊。

    飛機緩緩地降落在百市驛機場。

    黃佳俊就被早就在機場等候多時的衛兵,護送上了汽車,當然那些自己帶來的衛士也就沒有這個機會跟隨了。沈處長也要趕回去向自己的戴老闆匯報工作。

    重慶黃山,海拔五百八十米,位於嘉陵江南岸,面積約一平方公里。黃山處於奇峰幽谷之間,遍山松柏簇擁,風景極佳。自國府遷到陪都重慶後,這裡就成了國府的政要們防空避署之勝地。

    在雲岫樓的會客廳裡,黃佳俊畢恭畢敬的站在最高當局的面前。

    何部長和陳部長都在,何部長的臉色有點不好,那副眼鏡後面的眼神透露出一點點的焦慮。

    「佳俊,你看看這個。」何部長臉色凝重的遞給黃佳俊一大疊中外報紙和幾份文件。

    「一個中國將軍的行動,是否預示著中國這個老大帝國在夢想著恢復自己在印度支那的榮耀……」這是英國報紙的評論。

    「……飛揚跋扈,一個軍人竟然干預國家的外交政策,這讓我又看到了北洋時代的軍閥。」這是國內一份在知識分子中有很大影響的報紙。

    「我擔心的是這將開啟一個不好的先例,我們正在孤軍奮戰,正是要展開外交行動以打破孤立狀態的時候,卻有人執意去得罪歐美國家是否妥當?」這是一個在中國外交有很大發言權的大佬寫的一封信。

    這些東西可說是很有殺傷力,所以連何部長都覺得很是棘手,他可不希望自己的這個侄女婿被這件事情給拿下了。

    其實,黃佳俊對自己的這位伯丈人,還是保持著距離,因為他知道最高當局對何部長可不是那麼的看起來放心。要是自己跟他走得過近,說不定就會發生什麼事情。

    黃佳俊雖說明知這件事情是在最高當局默許的情況下展開的,否則給自己一百個膽子也不敢明目張膽的去做,並不是不敢去做。但是像後面直接把軍隊給派出境是萬萬不敢做在明處的。但是,這個就有個說法了,既然是默許,那就沒有任何的命令,如果最高當局不認賬,自己還真不能拿出來說事。

    只有自認倒霉。而這個事情何部長和陳部長也是清楚的,但是他們真的沒想到黃佳俊居然真的就那樣做了。所以何部長心裡覺得有點不靠譜。才會這樣的有點著急。

    「校長」黃佳俊張張嘴,正準備說話。

    最高當局擺手制止他:「這次在越北地區,佳俊雖說有點急躁,但是在事變前有著通盤的考慮,再說了也是為了給國內抗戰爭取一個相對較好的環境。從實效上來說,更是與國有利。這些軍委會是曉得地,我也是曉得滴。」

    最高當局的這句話又有一碗定心湯圓,讓黃佳俊的心放了下來。

    黃佳俊在事前向最高當局上交了一個報告,對越北事件進行了全面詳細的分析和判斷,而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是正確的。雖說事後跟法國維希政府打了幾次嘴巴官司,但是並沒有什麼不良後果,再說了反而利用這次事件跟戴高樂的自由法國拉上了關係,這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最高當局背著手在房間裡踱了幾步,才緩緩的開口:「佳俊,你說說,日本這樣做的目的何在?」

    「是!校長!」黃佳俊一個立正,「日本發表的聲明說:這是為了切斷我國獲取外援通道的軍事行動。從軍事這個角度來說,也還說得過。但是我們仔細的揣摩一下,就不難發現這完全就是一種狡辯,他們的真實目的就是試探一下英美的反應。」

    「英美的什麼反應?」陳部長接口問道。

    「校長,我想看看地圖。」黃佳俊在得到示意後,走到牆上的地圖前,「校長,請看。」

    黃佳俊把法屬印度支那和泰國的位置圈了一下:「日本已經與泰國簽訂了軍事合作協議。這已經讓英美引起了關注,從這裡不但可以直接威脅英國的殖民地緬甸,從這裡起飛的飛機已經把整個東南亞納入了轟炸半徑。而日本的外交達成松岡洋右提出的大東亞共榮圈指明中國、朝鮮、日本、「滿洲國」、法屬中南半島、荷屬印尼、新幾內亞等大洋洲,及澳洲、新西蘭、印度及西伯利亞東部等地為大東亞之範圍。這就全面的暴露了日本侵略的野心。這是英美最為忌憚的地方。」

    最高當局、何部長、陳部長都是聽得很仔細。

    「佳俊,怎麼不說了?繼續說下去。」最高當局看黃佳俊停了下來,當下就催促道。

    「是,校長。我們也可以看著這是日本戰略轉向的一個表現。在日本國內一來就存在著北進和南下之爭。所以我個人認為,我國的戰略也必須相應的作出調整。首先是加強對英美特別是美國的外交攻勢。另外就是我建議直接與日本宣戰,並斷絕與德國的外交關係。」黃佳俊大膽的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說說理由。」最高當局一愣,要知道中日之間早就是生死決鬥,但是卻一直沒有宣戰,這也算是一個戰爭奇跡了。

    「我們這樣做的目的很簡單,就是告訴所有的國人,這次抗戰不勝則死,沒有任何的退路。更加能夠激起廣大民眾抗戰的決心和士氣。」黃佳俊既然已經說開了,也就無所顧忌。說不說在我,聽不聽在你。

    再說了,黃佳俊可是知道德意日三國之間不過就是一個形式上的同盟,基本上還是各幹各的。

    「向日本宣戰?這不是就完全堵死了退路嗎?讓和平解決中日之間的關係成為不可能。我覺得還是要慎重。」何部長開口說道。

    黃佳俊心裡苦笑:難怪你會被認為是親日派,中日之間會有和平嗎?這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嘛。

    「與德國斷絕關係?我想是否有必要。畢竟中德之間還是有著深厚的友誼的,再說了德國離我們這麼遠我們又何必得罪他呢?」陳部長對對日宣戰倒是沒有說什麼,但是與德斷交顯然也是有不同看法的。

    「繼續說下去。」最高當局倒是沒有說什麼,只是催促他繼續往下說。

    「是。校長,接下來我想說的是中蘇關係。如果日本真的已經戰略轉向,改北進為南下。那麼他就必須的改善與蘇聯之間的關係,否則他就會在北方承受蘇聯額強大壓力,這是顯而易見的。我們再看看蘇聯,他在歐洲的形勢也不是很好,已經與德國挨在了一起,如果不能協調好與日本的關係的話,那麼他也將面臨著東西夾擊之勢。跟日本的形勢差不多,那麼他們之間的要求相近:日本在無法解決蘇聯的問題,就無法放心南下。而蘇聯如果不能解決與日關係,也就不能專注於歐洲方向。所以……」

    「所以你認為日蘇之間會尋求諒解,以便雙方都能擺脫戰略困境?」這次是最高當局提出疑問。

    「這不可能吧?要知道他們之間可是發生過兩次打的戰爭了。」何部長也是一副懷疑的樣子。

    「校長,這沒有什麼不可能。國與國之間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當雙方之間有著相同利益渴求的時候,他們就會走到一起,這沒有什麼奇怪的。我不擔心日蘇之間的和解,擔心的是他們都會用中國的利益作為雙方交換的籌碼。而被犧牲的就是我們中國。」黃佳俊加重語氣,「所以我建議我們應該未雨綢繆,搶先做好佈置,以免到時候手忙腳亂。」

    「可是就算是日蘇之間達成和解,對我們的影響也不是很大啊。似乎也沒有什麼值得擔心的。」何部長還是覺得有點不好理解,在他看來,日蘇之間和解跟中國並沒有什麼直接的關係。

    「不。」黃佳俊直接的就否決了何部長的看法,「校長,我剛才說了,要是他們之間和解被犧牲就只能是中國。比如日蘇之間有什麼可以交換的:蒙古和滿洲。」

    最高當局的臉色就變了,這倒是可能的,日本承認**立,而蘇聯承認滿洲國。那中國的問題就大了。

    「還有就是我擔心的是蘇聯會從中國撤出援助,不但把志願飛行隊撤回去,甚至還會斷絕對我國的援助。我的建議就是,我們就認為日蘇之間會和解,從這個前提出發,看看該怎麼把我們的損失降到最低?」黃佳俊知道自己的說法已經打動了最高當局,忙趁熱打鐵就提出了自己建議。

    「佳俊說的是。退一萬步說,日蘇之間並沒有和解,對我們沒有什麼影響。要是他們真的達成和解的話,幾十萬的關東軍就會解放出來,蜂擁南下,那我們的壓力就打了。再假設日本也會南下,他們為了獲取到一個相對穩定的後方,那麼也一定會加強對我國的進攻。」陳部長一下就想到了這裡面的關鍵之處。

    「如果日蘇之間真的和解,那麼就會取消對我國的援助,那我們將會更加困難。我們該怎麼才能把這個損失降到最低呢?」何部長也是在那裡苦思。

    「佳俊,說說你的看法。」最高當局直接點名。

    「我的意見就是利用現在中蘇之間的關係還比較融洽的時機,向蘇聯要求採購更多的設備和物資,並用最快的速度運回國內。」黃佳俊的這個建議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佳俊,如果日蘇之間真的和解,那麼我國的外交出境將會更為惡劣,為什麼還要與德國斷交呢?這不是讓我們的外交出境更為艱難嗎?」陳部長還是無法理解為什麼要跟德國斷交。

    「其實這只是表明一種態度,做給英美看的。以獲取他們更多的援助。所以我剛才就說了我們應該加強對英美的外交行動。我們應該派出一個有足夠身份地位和影響力的人到美國活動,讓美國瞭解我們中國的現狀。其次,對於日軍可能的南下,英美已經有了很深的戒心,否則羅斯福總統也不會宣佈對交戰雙方進行廢鐵,廢鋼以及石油。」

    黃佳俊辟辟啪啪的說了這麼多,讓最高當局覺得很有收穫,雖說有些建議在他看起來是不成熟的,但是這種思路是清晰,提出的建議也是比較中肯的。但是他最感興趣的是派個人出訪美國,這個建議無數是吸引人的。

    「那麼你認為該派誰到美國去呢?」最高當局問的風清雲談,但是在旁邊的何部長冷汗都下來了:在這個時候,黃佳俊居然建議派一個有地位,有聲望,有足夠影響力的人到美國去。這看起來就像是為最高當局量身定制的。但是這個時候最高當局回去嗎?能去嗎?這答案是顯然的。黃佳俊的這個建議就會讓人產生無窮的聯想。最高當局可是一個外寬內忌的人。

    「校長,是無論如何都不能去的,再說了校長作為我國的領袖,要在國內主持抗戰大局,是無論如何也不能須臾離開的。再說了,除非羅斯福總統向校長發出邀請。」黃佳俊就像是沒有看到何部長的眼色,還是在那裡自顧自的說。

    最後黃佳俊才說出自己的謎底:「我覺得讓夫人去美國是最恰當的,我們可以避開美國政府。比如讓夫人到美國的母校去進行私人訪問,或者直接就以向美國的華僑華人募捐的名義去,這也讓美國政府有個台階下。我們仍然能夠達成目的。」

    黃佳俊提出的這個方法還別說很新穎,也讓剛才的那種緊張消失的無影無蹤。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