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特工之回到清朝

正文 第二部第三十九章 文 / 斷刃天涯

    歐洲,英國,當國會通過了對中國發動戰爭的動議後,作為當時世界上第一軍事和經濟強國的英國,整個戰爭機器開始高效率的運轉。動議通過的一個月後,一份詳細的對華作戰計劃被放到首相大人的面前,同時出現的還有英國的海軍大臣、陸軍大臣、財政大臣。

    「1500萬英鎊?真的需要這麼大的開支?」首相大人看完計劃後,抬頭問了一下財政大臣。財政大臣聳了聳肩膀,看了看另外兩位大臣,表示這一切應該問其他兩位。首相的目光轉移到其他兩位大臣身上,首相的表情很嚴肅。

    「首相先生,事實上是這樣的,通過我們情報機關的預計,中**隊已經比上一次戰爭時有很大的進步。聯軍這次的慘敗,是我們認識到,中國目前存在一支軍隊,這支軍隊無論裝備和訓練都是完全按照目前西方軍隊的模式組建的。它的數量應該在八萬到十萬之間。」陸軍大臣上前匯報道:

    「情況屬實嗎?」首相又問了一句。

    「完全屬實,根據情報顯示,這支軍隊的裝備來自普魯士,單從他們的炮兵可以圍殲我們的海軍艦隊這一點上來看,他們擁有相當數量的火炮。而在與我們聯軍在北面作戰的同時中**隊還有經精力對廣州和香港發動進攻,說明了他們人數上的多少。」這次回答的是海軍大臣。

    「法國方面知道這個情況嗎?他們預計的出兵規模是多大?」首相繼續詢問。

    「法國方面應該有相關的情報,不過我們還是知會了法國方面,據說他們也著呢感為這事在召開御前會議。」陸軍大臣接著回答。

    「五萬陸軍,一百艘軍艦,還有大量的運輸船隻,你們統計的開支準確嗎?」首相已經覺得自己的頭有點疼了,儘管英國很富有,但一千五百萬的軍費開支可不是個小數目,萬一戰爭失敗,反對黨們又得那這事大做文章了,所以首相不能不謹慎從事。

    「完全準確,首相先生,這些我們還是考慮到,可以在中國就地組織一些給養後做出的結論。」財政大臣停頓了一下,看著首相繼續說到:「很慚愧,我說的在中國組織給養是指—掠奪。」儘管財政大臣用了一個很含蓄的詞彙,但首相還是明白了他的意思,那就是軍隊在達到中國後,可以同過在中國進行搶掠來補充部隊的糧草。

    「好了,我知道了,最後問一句,如果以這樣的規模對中國發動戰爭,準備期是多長?勝利的把握的多少?」首相考慮了一會後,繼續自己的提問。

    「先生,準備期最少需要半年,把部隊集中到東南亞的基地也需要半年,大概在明年這個時候可以對中國發動進攻,以這樣的規模對中**隊作戰,我們認為應該有六成的把握。」陸軍大臣得出了自己的結論。

    「六成把握?」首相疑問的看著這幾位大臣。

    「是的,先生,是六成,這裡面沒有把考慮法國和俄羅斯考慮進去,至於美國方面,我對他們出兵的承諾並沒有抱多少希望。」

    「很好,先生們,我這就去晉見女皇陛下,我希望這一次我得到的是勝利的消息,還有從中國得到相當數量的賠償。」首相的臉上終於看到一絲笑容。

    「如您所原,先生。」幾位大臣同時回答。

    英國人的判斷還是很客觀的,楊一和他的新軍,如今的規模儘管達到近三十人,但在裝備上並完全達標。真正在裝備上能達到標準的,也只有六個師,約九萬人。而且這就幾個師還是分散使用的,陳玉成南下帶去兩個師,李秀成的十萬大軍裡也只有一個裝備好的師,其他的都是以老式火槍為基本裝備。考慮到聶士成獨力前往東北,有可能單獨對俄羅斯作戰,楊一給聶士成的是一個整編新式裝備師,還有大部分騎兵。楊一是新軍的最高統帥,他帶的一萬多人也是新式的裝備,還有一個師配合其他部隊,留在江南,監視曾國藩和石達開。

    讓楊一頭疼的還有火炮問題,尤其是的口徑的火炮。新軍的大口徑火炮裝備的本來就不多,也許是由於煉鋼技術上還不成熟,造出來的大口徑火炮如果連續發射,很容易出現炸膛的現象,上一次與英國海軍的炮戰中,就有相當數量的火炮出現炸膛現象。加上戰鬥損失,楊一手上已經沒多少大口徑的火炮。最後一個問題就是彈藥的問題,楊一雖然在江浙皖三省推行新經濟政策,大力支持機器生產,推動民族工業工業的發展。但客觀的來說,目前的中國,在工業上還只是起步階段,就連楊一賴以生存的軍事工業,其規模也啊相當小的,打局部戰爭還能對付,一旦戰爭規模過大,部隊就會出現彈藥緊缺的現象,這就是楊一一直不能快速控制全國的原因。與西方已經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和法國相比,中國的工業實力和戰爭實力,還完全無法抗衡。在楊一看來,一旦和西方開戰,能維持一個平局,就很不錯了,一旦進入相持階段,西方國家路途遙遠,供給困難的毛病就會暴露出來。

    就在英國內閣為對華戰爭規模展開討論的時候,法國的拿破侖三世也召集他的大臣們對英國送來的情報進行磋商。

    法國人也不是傻瓜,作為歐洲大陸第陸軍第一的大國,法軍的陸軍無論是士兵和軍官,當時在素質上都是最好的。要不拿破侖當初拿什麼來橫掃歐洲大陸。

    對華作戰,法國人有自己的看法。恢復帝制,控制國內權利後,法國國內的各種反對勢力很多,原打算通過發動對華戰爭,擴大皇帝在國民中的威信,擴**國在歐洲大陸的影響,並從中國得到大筆的賠款。誰知道,聯軍落個全軍覆沒的下場,一時間,國內外的敵對勢力無不拍手稱快,皇帝陛下的處境也極為艱難。為了挽回這一局面,就必須在對華戰爭中回的一個圓滿的結果。法國在海軍方面是弱項,所以海軍還主要靠英國,既然海軍不能發揮多少作用,那在陸軍方面就只能加大力量,英國人出動五萬陸軍,加上海軍,法國人至少也應該出動八萬以上的陸軍。中國實在是太遠了,出動這麼大規模的軍隊,其開支是巨大的,但這一戰又不能不打。經過君臣的緊急磋商後,法國還是決定出兵八萬,而且完全是陸軍,海軍方面就只好拜託英國了。英法兩國的戰爭機器已經開始運轉,作為這次戰爭的同盟者,俄國也許是對中國出兵最為方便的國家。俄國與中國接壤,沙皇對中國東部,以及蒙古等地方的領土也垂涎多時,所以俄國對中國開戰的態度也是很積極的。唯一令沙皇頭疼的是,在克里米亞戰爭中俄國損失了二十萬的士兵,由於克里米亞戰爭的失敗,使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認識到,對農奴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也希望通過從對中國的戰爭,撈取一定的好處,來彌補國內經濟政治困難的局面。

    但英法兩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的態度,使的俄國對兩國的誠意有許多顧慮,雖然表面上大家是同盟,但幾個國家之間兩年前還在土耳其大打出手。所以俄國儘管很迫切的希望能從中國撈取好處,但在戰爭的初期,還是抱著觀望的態度,總是要等英法兩國打的差不多的時候,才好出兵趁火打劫的。雖然抱著隔岸觀火的心態,但姿態還是要做出來的,沙皇也開始往中國邊境集結部隊。

    至於美國,眼下國內局勢動盪,北部新興資產階級和南部保守奴隸主們,在社會形態和意識形態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分歧和矛盾,雙方對立的情緒極為濃重,矛盾日益加深,戰爭的陰雲籠罩著美國,出兵中國也只是口頭上喊幾下,如果指望美國出兵,這仗也不用打了。

    歐洲各國緊鑼密鼓的戰爭準備的同時,中國的楊一對國家控制計劃也走到了關鍵的一步。蘭貴妃和皇子載淳的到來,給楊一出了個難題,但也給楊一帶來了機會。至少是一個能暫時穩定國家的機會。

    承德城外,楊一和張鍵經過商討後,還是暫時先挾天子以令諸侯,然後在逐步瓦解國內的力量,進而完成對全國的控制,畢竟新軍要想完全控制全國,在短期內是無法做到的,而且西方國家的進攻也迫在眉睫,楊一和新軍已經沒有多少準備的時間了。等打退西方列強的進攻後,再回過頭來收拾國內的局面,這才是眼下最可行的辦法。中國是一定要回到漢人的手上的,人民黨的宗旨就是「驅逐韃虜,還我中華。」這一點,無論楊一和張鍵,都是不會忘記的,滿清對中國的通知,給中華民族帶來的災難,對楊一這一個來自未來的熱來說,那是實在清楚不過的,歷史的悲劇決不能在自己的手上重演,楊一明確的告訴自己。

    新書出爐,書名歡迎大家前來捧場,雖然晚了一點,但是還是要給大家拜個晚年.)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