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十一章 保衛台灣(2) 文 / 斷刃天涯
第四十一章保衛台灣(2)
北京,俄國共事亞可夫一和事老的姿態出現了。朝堂之上中國小皇帝接見了友好鄰邦的公使,亞可夫表達了俄國政府對聯軍動向的關注,並一再表示,俄**隊在邊境是在搞演習,由於俄國國土面積有限,故而借用中國的地方舉行演習。俄國政府對中國一向是友好的,這一點是不容置疑地。俄國政府一向愛好和平,本著世界和平的願望,俄國希望為英法中三國調停這一次戰爭。
俄國是什麼東西,滿朝文武不知道,楊一是絕對清楚的很啊。俄國人愛好和平?康熙年間在中國邊境搞出的事情還少嗎?這一百多年來,俄國政府窮兵黷武四處擴張,不是剛在克里米亞和英法兩國打完了嗎?這些話朝堂之上楊一沒有說,但心裡跟明鏡似的,俄國人的目的楊一很明白,那就是接著說和撈好處。歷史俄國人就是以調停為借口,武力威脅為手段,逼著清政府簽訂了《中俄愛輝條約》的,來楊一面前玩這把戲,真是可笑。這年頭,一個弱國想要和平,光有美好願望是不行的,中國作為一個古老而富庶的大國,在歐洲列強眼睛裡就好比一塊美味的蛋糕,不吃上幾口的都是白癡。要想有和平,就得有強大的武力做保證,不然怎麼大談和平都是空談。
楊一雖然把持了朝政,但朝廷上下的官員,大多數都是以前遺留下的官員,楊一和手下主要佔據了軍隊系統,其他的就讓他們去爭吧。兵部尚書由楊一自己兼著,吏部尚書楊一建議讓曾國藩來做,只是由於湖南政局還不是很穩定,曾國藩一時還沒來上任。
亞可夫在朝堂上大談和平,這讓滿朝的大臣們看見了和平解決和英法之間矛盾的希望,紛紛向皇帝進言,表示可以依靠俄國的調停來尋求和平的可能。楊一不怕聯軍,可這些個大臣們怕,他們怕聯軍打過來後自己的身家性命受到威脅。朝堂上楊一沒有表態,這些的大臣門也不敢說什麼。可他們私底下卻動用了一切關係,想勁一切辦法在慈禧面前說辭,弄的慈禧也動心了。慈禧把樣叫進皇宮,把大臣的意見說了,楊一把道理跟慈禧一說,慈禧是個明白人,立刻就知道俄國人在打什麼算盤,也就不再多說什麼。
雖然知道俄國人沒安好心,但為了穩住俄國人,避免兩線作戰,楊一還是在府邸裡親自接見了俄國公使亞可夫。楊一態度誠懇的請亞可夫去上海,去和聯軍談和平的條件,而亞可夫也正打算去和聯軍商量怎麼對付中國,便一口答應了。
上海,聯軍分艦隊出到達台灣後的第二天,亞可夫就來到了上海,與威而金森元帥及讓、卡爾蒙多元帥進行了會晤。
「朋友們,我從北京給你們帶來好消息了,中國人害怕了。在我們強大的軍事壓力下,中國人開始想和談了。」亞可夫按耐不住興奮的向兩位元帥說到
威而金森明顯對亞可夫的說法持懷疑態度,但就中國人在戰場上擺出的架勢,哪裡有害怕的意思,這根本就是打算和聯軍拚命,這一點兩位元帥已經達成共識。現在聽亞可夫這麼一說,讓、卡爾蒙多元帥立刻就質疑道:「公使先生,你確信中國人想和談?我們怎麼一點也沒看出來中國人在害怕?」
「噢,尊敬的元帥,你們應該相信你們的朋友,這事是千真萬確的,他們的中堂大人親口跟我說的,他們希望和平,讓我來調停。」亞可夫拿出楊一來證明自己的話。
「公使先生,我們更希望看到俄國的軍隊出現在中國的東北,進而威脅北京,這樣我們才能相信中國人想和談。」威而金森毫不客氣的對亞可夫說,語氣中顯示出對俄**隊在中國東北停滯不前的不滿。
面對威而金森的指責,亞可夫臉夠沒紅一下,繼續說道:「元帥閣下,您應該知道,中國和俄國交界的地方現在很冷,血下的很厚,我**隊費了好大的勁才推進了一百公里。」反正英法兩過沒人在東北,名名是五十公里,亞可夫說一百公里也沒有人來揭穿他。
亞可夫的狡辯讓威而金森元帥感到強烈的不滿,開什麼玩笑,俄國人也會怕冷,西伯利亞夠冷了吧?俄國人不照樣呆的好好的嗎?中國東北算什麼?威而金森元帥冷冷的問道:「公使先生,半年前貴國就在中國邊境集結了十萬大軍,應該說你們早就準備好了,我想知道的是,貴**隊和中**隊進行了幾次作戰?消滅了多少中**隊?」威而金森一點也沒有給亞可夫留面子,步步進逼過來。
亞可夫再能胡謅,可俄**隊壓根就沒和中**隊碰上,俄軍前鋒距離聶士成的第一道防線還有近百公里呢,還談什麼戰鬥?亞可夫一事半會也編不出話來回答威而金森,只好支支吾吾道:「這個….具體情況我不是很清楚,來的時候太匆忙,沒看見軍隊的戰報。」
讓、元帥雖然也對俄國人不滿,也看不起俄**隊,但眼下大家是盟友,威而金森元帥說起話來火藥味很濃,是想和亞可夫翻臉,這怎麼可以,所以讓卡爾蒙多元帥趕緊上來打圓場道:「朋友們,都冷靜點。我希望大家都能克制一點。」
也不能怪威而金森元帥生氣,以中國現在的工業基礎,三國聯軍如果共同發力,雖然不說能滅了中國,至少在戰爭的初期,兩線作戰的中**隊肯定很難抵擋聯軍的進攻。可是現在,聯軍在廣州傷亡近萬人,來到上海後,先生海軍在長江裡損失慘重,後是運輸船隊在台灣海峽被伏擊,聯軍在沿海一帶也沒有佔到太大的便宜,英法聯軍打的如此辛苦,兩國耗費如此之大,可俄國人在做什麼?他們現在也許還還在中國東北打獵吧?
威而金森雖然生氣,但也沒辦法和亞可夫翻臉,只好順著讓、卡爾蒙多元帥的話道:「公使先生,請原諒我的失態,現在我們來商量一下,三國之間下一步的合作。」
接下來的談話中,亞可夫態度老實許多,一再表示會轉達兩位元帥要求俄國加快軍事行動的要求,反正把信送回俄國,至少也得一個月,一個月的時間夠他玩的了。
接著亞可夫要求聯軍盡快擴大戰爭,最好能立刻進攻北京,好逼著中國政府讓步。兩位元帥現在正頭疼部隊彈藥和糧食的運輸問題,開戰以來,聯軍彈藥消耗巨大,目前全靠海路運輸來補充。原來的計劃中,到了中國以後,通過就地掠奪來解決大部分糧食的問題,可現在的局面是中國人玩起了堅壁清野,聯軍氣那個來的糧食少的可憐,帶來的糧食也剩的不多了。他們倒是想打北京,可一但在天津登陸以後,補給線拉的更長了,戰鬥一兩個月也結束不了,聯軍又千搶不到糧食,這仗還怎麼打?
雖然打北京有難度,但上海登陸的十萬聯軍可以在附近做文章嘛,經過折中後,兩位元帥決定在近期內對附近的蘇州城發起進攻,希望能搶到他們所需要的糧食,也算配合亞可夫在北京的活動。
台灣,聯軍在基隆登陸後,並沒有立刻對李鴻章佈置好的第二道防線發起進攻,而是停留在了基隆一線。李鴻章判斷聯軍也沒有其他能登陸的點,高雄雖然能登陸,但距離基隆太遠,等聯軍打過來,李鴻章完全可以利用中部山區複雜的地形進行有效的阻擊。聯軍不著急進攻,李鴻章也樂的和聯軍消磨時間,專心的繼續佈置加強他的防線。
三天以後,李鴻章為自己的錯誤判斷付出了代價,聯軍兵分四路,分別在高雄,宜蘭,新竹三地強行登陸成功,一下對台北形成了包圍。消息傳來,李鴻章開始動搖了,李鴻章的主力都在台北一帶,台北是守還是放棄,李鴻章猶豫不決。放棄台北,趁著聯軍受地形限制,還沒對台北合圍前退出台北,進入中部山區堅守,這樣固然最安全,可這樣以來,聯軍很容易就能把李鴻章的部隊壓制在山區裡,台灣守軍就無法威脅到海峽內聯軍的運輸船隊,台灣保衛戰也就失去了意義。
李鴻章經過權衡,決心死守台北,拖住聯軍,為大陸的抗擊聯軍戰爭爭取時間。只要台北在中**隊手裡,聯軍主力就不可能離開台灣,這無形中就大大減輕了大陸戰場的壓力。李鴻章想的很對,但他沒想到的是,他這一決定幾乎是以生命為代價來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