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一八三章 大張旗鼓做水泥 文 / 殷揚
第一八三章大張旗鼓做水泥
說走就走,陳晚榮在葉天衡他們的簇擁下,風風火火的趕往謂水之濱。唐朝缺少動力,葉天衡他們把機床設計成用水力驅動,特的在渭水之濱修了一座很大的工房,挖了一條水溝,把渭水引來,裝上水力裝置,機床就有了動力。
陳晚榮趕到工房一瞧,偌大一座工房,幾十間房子,不少兵士守衛著,笑著問道:「葉大師,你們怎麼修這麼大?」
葉天衡得意的拍拍胸口:「小友,你猜猜看?」
寇義兵笑呵呵的跟一句:「陳將軍,你瞧,葉哥哥不是賣關子了?你直接問我好了。」一副只等陳晚榮問詢模樣,頗為自得。
這問題並不難,陳晚榮略一轉念就明白了:「好啊!你們雄心不小,居然如此打的這主意。要是這裡的工房每間一台,不就要好幾十台了?」
「可不是嘛!」劉懷德接過話頭,雄心勃勃的道:「陳將軍,你要想,這機床太有用處了,我們要是不多做些出來,那怎麼行呢?」
越多越好,機床越多,陳晚榮需要的化工設備做起來更加容易。陳晚榮異常興奮,跟著葉天衡他們進了一間工房,只見一台機床靜靜的擺在屋裡。這機床,陳晚榮出征前見過半成品,如今見到成品,外觀頗有些不同,陳晚榮不由得大步過去,左手撫著機床,不住打量,和現代機床自然是沒法比,不過依然可觀了。
仔量打一量陣,陳晚榮很是高光道:「好用麼?」
寇義兵笑得嘴都合不攏了:「那還用說麼?當然是好用得不得了,至少不需要用壯漢來踩了。」
這話要是給現代人聽到,肯定是笑破肚子。誰見過機床用壯漢來踩動的?唐朝那最早的簡易機械就是靠兩個壯漢來踩動。現在用水力了,是一大改進,一個很了不起的改進。
「試試!」陳晚榮開始挽袖子了。
「小友,你先瞧著。」葉天衡二話不說,把枴杖一放,拿起一塊鐵塊固定在機床上,扳動把手,把動力裝置連通,只聽一陣隆隆聲響起,機床開始動了。鐵塊給推過去,與刀具接觸,鐵屑紛紛而下。
用壯漢來踩機械,因為人力不均勻,會造成速度時快時慢,很不好把握。現在用水力,這速度很均勻,鐵屑不急不徐的落下來,只一會兒功夫,地上就多出了一地的鐵屑。
「很不錯!很不錯!」陳晚榮異常興奮,脫口而道:「要是能再快點就好了!」
這是用水力來帶動,而不是電機,是以機床的轉速比較慢,這會降低效率。陳晚榮這是惋惜之詞,不能理解成指責唐人。唐朝沒有電機,只能靠水力,速度要快也快不起來。
「這已經是很快了!」葉天衡笑呵呵的道:「小友,你來試試。」
陳晚榮突然想到一個問題,道:「不忙。葉大師,快帶我去看看你們的動力裝置。」
「小友,這有什麼好看的?」葉天衡嘴上如此說,仍是拄著枴杖,和劉懷德他們一道,帶著陳晚榮去了。
一到安放水力裝置的地方,陳晚榮仔細一瞧,笑道:「我明白了。我們的速度還可以提高很多。」
「真的麼?」寇義兵有些不信。
這動力裝置用的是齒輪嚙合,這想法在唐朝來說很先進了。只是有一樣,他們把兩個嚙合的齒輪做得一樣大,這會降低轉速。要改進也不難,陳晚榮指著和機床相連接的齒輪道:「辦法很簡單,只需要把這個齒輪做小一點就行了。」
並不需要多高深的機械知識,只需要騎過自行車都知道掛鏈條的前面輪子大而後面的輪子小,原因何在?就是為了加快速度。要是掛鏈條的兩個輪子一樣大,自行車能跑那麼快麼?
這道理很簡單,只是對於唐人來說,有些難以理解。一向對陳晚榮很是信任的寇義兵他們有些遲疑了,問道:「陳將軍,這有用麼?」
陳晚榮笑道:「有沒有用,你們試一下就知道了。不需要做得太大,只需要做這麼大就成。」陳晚榮給他們比劃尺寸。
「好!我們就試試。」劉懷德心想試試又不費事,爽快的答應了。
只需要把這齒輪一解決,這效率會提高很多,陳晚榮大是高興,笑道:「本來,這次征戰還沒到班師時間,我是提前回來的。我之所以提前回來,是因為皇上決定要做水泥,這要借重各位了。」
「水泥?水泥是何物?」葉天衡平生頭一遭聽到水泥這個詞,有些摸不著頭腦。
這問題正是眾人要問的,齊聲附和。
陳晚榮笑道:「進屋去說。」要想做出水泥,需要軍器監鼎力相助,得把水泥的用處、要求說給他們知曉。
來到屋裡,眾人坐下,陳晚榮叫人拿來一塊木板,再找一塊木炭,開始給他們講解水泥。
「我知道各位是頭一回聽到水泥,有些陌生,我現在就給你們說說。」陳晚榮開場話一說,立即轉入主題:「首先,我給你們說說水泥的好處。水泥是一種很好的建築材料!可以用來修房造屋,還可以用來修路。用水泥修的房子潔淨乾燥,宜於家居。當然了,我這次從吐蕃趕回來,是為了造水泥。皇上為何決定要造水泥呢?那是因為水泥可以用來修路,用水泥修起來的路,不是好用,是很好用!」
說到這裡,陳晚榮略一停頓,掃視眾人一眼,只見個個聽得眼睛發直,人人專注,葉天衡嘴巴張得老大,口水都差點流出來了。
「你們都知道,我們大唐有著良好的道路,交通便捷。」陳晚榮接著講解:「不過,我們的道路有一樣不足,那就是一到下雨天,路面就會積水,就會出現泥濘,讓出行很不方便。用水泥修的路,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即使雨下得再大,頂多就是路面積水嘩嘩流,沒有泥濘,不會影響出行,你愛怎麼走就怎麼走,只要你不怕雨!」
泥濘是唐朝道路的一大弊端,即使是下了大力氣的官道也不能例外,只能說比起其他道路要好些。為了解決這問題,唐朝沒少下功夫,就是沒有成功。一聽陳晚榮說完,葉天衡他們立時炸鍋了,個個興奮不已,還帶著懷疑,七嘴八舌的議論開了:「陳將軍,水泥真有這麼好麼?」
「陳將軍,你沒說笑吧?」
「陳將軍,水泥既然這麼好,那要怎麼造呀?」
議論聲此起彼伏,嗡嗡不絕。陳晚榮並沒有馬上說話,而是靜靜的打量著他們。直到他們停了下來,陳晚榮點點頭道:「水泥不僅好用,而且非常好用。要是沒這麼好,我何必向皇上上書,要皇上造水泥?你們都知道我的為人,沒有把握的事情我是不會去做的。」
對陳晚榮的為人,眾人自然是明白,無不是暗中點頭。
陳晚榮最後道:「你們都知道,我前程不是錦繡一片,至少還過得去。要是水泥不好,我犯得著和自己過意不去麼?我呆在家裡,做做香水,賣賣香皂,賺些錢,那不是挺好的麼?」
葉天衡他們對陳晚榮的化工產品很熟悉,無不是大笑。
陳晚榮臉一肅道:「我現在告訴你們一個秘密,天大的秘密。你們都記住了,這話不能說出去。誰說出,誰離開軍器監吧。」
「陳將軍,你放心,我們一定不會說。」眾人齊聲保證。
和他們相處這麼久,陳晚榮知道他們的嘴巴牢實,保密意識不錯,滿意的點點頭道:「皇上造水泥就是為了修路。大唐要把路修到吐蕃去,修到北地去,修到西域去。你們說,有了好路,我們在西域與大食打仗,還會因為補給不上而打不過麼?」
在這三條道路裡面,修到西域的道路影響最大,也是陳晚榮最想做的:得趁中東還沒有伊斯化之前,趕緊輸出華夏文明,打造成「大中華圈」中的一部分。
這事光是想想就讓人興奮不已,更別說動手做了,陳晚榮是興奮不已,聲調提得老高,都有些尖細了。
一提起大食,葉天衡他們就氣憤不已。唐朝並非打不過大食,只是因為道路不通,補給困難,有力也使不上,這才讓大食在西域橫行。若是把路修到西域去,讓西域都護府獲得足夠的補給,後果還用想麼?
要知道,唐朝在西域只有極少兵力,和大食抗衡雖然有些吃緊,卻不落下風。要是補給方便,軍隊調動靈活,大批援軍,大量的物資運到西域,大食還是對手麼?
唐朝在全盛時間,投在西域的兵力也不到三萬。高仙芝正是用兩萬多唐軍與十來萬屬從**隊與大食在怛羅斯打了五天,還佔盡上風。若不是叛徒放開側面,給大食以可乘之機,怛羅斯一戰很可能是唐朝勝。
自從漢武帝鑿空和番以來,華夏就在經營西域。但有一個共同的問題,不論是強漢,還是唐朝都很棘手,那就是去西域的道路不便,有兵用不上,使得西域老是反覆無常,時得時失,成為一個歷史規律。
耿恭守疏勒,節過蘇武,感動了無數人,就是非常著名的一例。耿恭僅僅以殘餘數十人苦守疏勒,匈奴屢攻不下。東漢並非沒有強大的軍隊,並非沒有充足的物資,是因為道路不便,運不過去,這才讓數十將士陷入苦守境地。
西域跟吐蕃一個樣,窮!要是把軍隊派得太多了,養不起。道路不便,補給運不上來,只能選擇少派兵了。兵少了,不夠用,使得廣袤的西域勢力割據,難以統一號令。
這一難題一直從西漢延續到唐朝,延續到近代,直到新中國把鐵路修到新疆才算解決了。
葉天衡他們對西域的情況很熟悉,要是真要如陳晚榮所說,把道路修過去,唐朝在西域的實力就會倍增,華夏文明將會傳播得更遠。他們就是大功臣,無不是振奮異常,齊聲道:「陳將軍,你快說,水泥要怎麼造?」
「這就是我接下來要給你們說的。」陳晚榮對眾人的激情很是欣賞,有了他們鼎力相助,這水泥就更有把握了,略一整理思路道:「要做水泥,其實一點也不難。原料是現成的,就是石灰石和粘土!」
石灰石,我們的老祖宗早在三千年前就在用來燒製石灰,改善家居條件,到處都是,一點也不難找。
粘土,唐朝有著發達的瓷器文化,還愁沒有粘土麼?
在這之外,還需要少量的石膏,唐朝有天然石膏,這也不是問題。
「這兩樣能有如此妙用?」葉天衡他們絕對想不到如此神奇的水泥居然是用這兩種現成原料做成的,無不是驚訝不置,下巴砸中了腳面。
水泥主要成份是硅酸鹽,石灰石主要提供氧化鈣。粘土主要提供氧化硅,三氧化二鋁,以及三氧化二鐵。兩種原料經過攪料,再加以鍛燒,磨細,就可以得到水泥。
石膏是緩凝劑,為施工爭取時間,只需要極少量就行了。
陳晚榮鄭重的點點頭道:「沒錯!主要是這兩樣東西。當然,這需要經過特殊的處理,要想得到水泥就需要一些設備。首先需要鍛燒用的立窯。」
水泥的生產方式很多,立窯屬於淘汰工藝,現在一般都在使用回轉窯。只是有一樣,唐朝缺少動力,要想讓窯子轉動起來也不可能,若是葉天衡他們把蒸汽機做出來了的話,陳晚榮就會選擇回轉窯而不是落後的立窯了。
之所以選擇立窯,還有一個考慮,就是立窯便於小型生產。有陳晚榮的幫助,在唐朝做出水泥自然是沒有問題,只是有一樣,唐人需要積累經驗,陳晚榮想的是先做簡單的,等到條件成熟了再採用先進的工藝。
一邊說一邊畫,畫完,把木板立起來,對著眾人道:「這就是我要的立窯,能做出來麼?」
眾人把木板打量一陣,目光不由自主的集中在葉天衡身上。
立窯對於現代人來說,根本不算什麼,對於唐人來說,是個天大的挑戰,眾人一看就知道遇到天大的難題了,不找威望最高的葉天衡,還能找誰呢?
葉天衡並沒有說話,一雙眼睛緊盯著木板,眉頭擰在一起,正在思索。
若是立窯做不出來,水泥也就是空談了,陳晚榮不由得一下子緊張起來,死盯著葉天衡。屋裡沒有人說話,只有眾人的呼吸聲。陳晚榮感到自己的一顆心怦怦直跳。
過了老一陣,葉天衡仍是沒有說話,反而把眼睛閉上了,眉毛不住掀動。眾人瞭解他,知道他正在進行最後的思索,馬上就有答案了,無不是期待的看著他。
「沒問題!一定做得出來!」葉天衡的眼睛倏的睜開,信心十足的給出了結論。
眾人心頭為之一鬆,不由得放下心來。陳晚榮也是長吁一口氣,笑道:「葉大師,你還真會賣關子!」
葉天衡一本正經的搖頭道:「小友誤會了,不是我賣關子,實在是這事太大,我不得不想清楚。要是在以前,這立窯無論如何是做不出來的。現在嘛,要做出不也不難了。原因有二,有了機床幫忙,所需的部件可以輕鬆做出來。還有一點,自從得到小友的指點,我們的鋼材更好了,要做出來不難。」
陳晚榮和張德銘在羅家甸初次見面,聽說他背後有葉天衡這樣一個大師傅,當時就動上了心思,想的是要是唐朝的鋼材大進一步的話,才能造出需要的化工設備,走出煉丹家們經歷的木製釜器的困境,化工才能在唐朝真正扎根。就把煉鋼的一些方法說給張德銘知曉,張德銘馬上就去見葉天衡。
當時的葉天衡已經告老了,在寧縣養老。一聽張德銘說起,眼前豁然一亮,哪裡還能養老,重新回到軍器監,帶著一幫子人煉鋼。經過這段時間的努力,煉出的鋼材有了明顯的進步。這事,陳晚榮心中暗想,當日的主意是打對了,要不然,今日哪有合用的鋼材?
一番解釋,眾人大是放心,心頭一鬆,會心的笑了。
「小友,還需要什麼東西,一併說了。」葉天衡是那種越有困難越興奮的人。立窯的製造難度大,不過,他卻喜歡這種挑戰。
陳晚榮也是振奮,笑道:「造水泥需要打磨機械,要磨成粉末。」
葉天衡大笑道:「小友,這不難,難不住老朽矣。小友,立窯似乎有一個問題,老朽就直說了。小友,你有沒有想過,立窯放在那裡不動,鍛燒的話,會造成不均勻,要是讓窯子能轉動,那就更好了。」
能動當然好,只是陳晚榮考慮到唐朝缺乏動力,才選擇如此做,點頭道:「葉大師說得沒錯,要是能轉動當然好。只是,我們在哪裡去找這麼大的動力呢?」
葉天衡信心十足,笑道:「小友,你放心,只要你點頭,要轉動的窯子,我一定給你做出來。」
陳晚榮興趣大增,忙請教到道:「還請葉大師細說。」
「我呀,一不用人力,二不用牲畜之力!」葉天衡手中的枴杖不住在地上點動,道:「這問題要解決起來一點不難,我有兩個辦法。這兩個辦法得一起用才行。」
「葉哥哥,你快說呀!」寇義兵催促起來。
這話正是眾人要說的,卻見葉天衡不住捋鬍須,笑呵呵的,就是不說話。居然賣關子,陳晚榮恨不得從他嘴裡掏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