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長安風雲 第一八六章 如此挑人 文 / 殷揚
第一八六章如此挑人
「真能做出更好的武器?」睿宗有些難以置信。火炮在睿宗心目中的威力已經夠大了,居然還有比這威力更大的武器,這事著實有些難以讓人相信,不能怪睿宗沒見識。
陳晚榮非常肯定的道:「皇上,那是一定的!皇上,您想啊,陌刀最開始不是在戰場上用起來有些問題,經過葉大師的改進,不是好用多了麼?臣想,火炮也是這個道理。皇上是知道的,數月前我們造出來的火炮,那時的射程和威力比起現在的火炮,就差上一大截。這事兒,總是做著做著就有新的想法,就有更好的東西給做出來!」
一番話說得睿宗不住點頭道:「是啊,所有的東西都是一步一步做起來的,越做越好!」
陳晚榮最後道:「我們做不出最好的武器,但我們可以做出更好的武器!」
這話立即得到李隆基的讚賞:「說得沒錯!無論何事,不可能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只要努力,一定能做得更好!陌刀是這樣,火炮也是這樣!說吧,你有什麼想法?」
還是李隆基精明,看穿了陳晚榮的用意。陳晚榮笑道:「太子垂詢,臣不敢不直言,臣現在感覺軍器的良工不夠用。」
「軍器監那麼多良工,你還不夠用?」太平公主有點難以置信。
軍器監集中的是唐朝最好的工匠,人人都有一身不俗的本事,而且人數眾多,陳晚榮居然說不夠用,這著實讓人難以理解。
睿宗微微點頭,贊同太平公主這話。
陳晚榮回答得非常巧妙:「公主有所不知,軍器監的良工固然多,但是,比起我們要做的事情來說,還是不夠用。我們現在機床已經做出來了,可以對鋼材進行加工,做出更多的好東西,到時,大唐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睿宗插話道:「這朕知道。機床做出來後,朕聽說,一時心動,也去看了看,著實好用,是該多造些。」
陳晚榮雙手輕擊,一副贊成之態道:「皇上此言極是!只是有一樣,我們的人手不足。皇上,臣是想從國子監裡挑一批人來做這些事,還請皇上允准!」
「學而優則仕」,這是儒家名家,自古以來,讀書有成者都去做官了。唐朝的國子監主要是負責給唐朝培養官員的,要是此例一開,唐朝就沒有足夠的官員,李隆基率先反對道:「父皇,這事不可,萬萬不行!國子監是朝廷的重地,主要負責為朝廷培養官員,此風一開,朝廷將面臨無人做官的境地。」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官員比科學家更重要,因為官員可以管好百姓,不讓百姓生亂,這是統治者最看重的事情。李隆基雖然精明過人,仍是不能免俗。
陳晚榮原本以為李隆基肯定贊成他的想法,沒想到他居然第一個反對,不由得心頭發急道:「皇上,太子,臣是想國子監的生員雖多,並不是每一人都想著做官。朝廷不是在國子監開設了雜學,讓生員研究術數麼?國子監有個生員叫高漸,他對技藝方面的事情更感興趣,這點,太子是知道的。」
高漸和李隆基在「敬賢亭」照過面,李隆基輕輕點頭。
陳晚榮接著道:「太子,臣要的就是高漸這種人。那些一心想做官的人,臣也不會要,他們沒那心思來做這些事。」
李隆基想了想道:「就算父皇讓你去挑人,也不見得能挑多少。」
只要睿宗同意了,陳晚榮使出渾身解數,坑蒙拐騙,好歹也要弄些人手過來才成。順著李隆基的話往下說道:「太子所言極是!若是國子監的生員不願意來,臣想懇請皇上讓臣從縣館的生員裡面挑。皇上是知道的,縣館的生員不能進入國子監,要麼做幕僚,要麼就從軍去了。要是他們能到國子監來,比起讓他們做幕僚更有用處。」
久久沒有說話的太平公主突然道:「晚榮,就算你把他們挑了來,他們對技藝方面的事情一竅不通,派不上用場呀!」
這事,陳晚榮是想透了的,馬上就道:「公主,這事臣自有辦法。」
「說說你的辦法。」睿宗也來了興趣。
陳晚榮應一聲,道:「皇上,在說臣的想法之前,臣想請問皇上一個問題。這問題有些不敬,還請皇上恕罪。」
三巨頭的興趣一下子給提起來了,看著陳晚榮,睿宗點頭道:「說吧。朕不會怪罪於你。」
陳晚榮謝一聲,問道:「皇上,軍器監的刀具可以削鐵如泥,可是,軍器監花費一百年時間都沒有做出來。若是軍器監做不出來,皇上覺得可惜麼?」
「這還用問麼?當然是可惜,很可惜!」睿宗眉頭一軒,脫口而答。
這回答在陳晚榮的意料之中,接著往下問道:「不知皇上有沒有想過,為何造成這種情況?再請問皇上,華夏歷史上失傳的技藝很多,這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睿宗並沒有馬上回答,而是思索起來:「戰亂不斷,致使技藝失傳。這刀具也應該是前朝末年,戰亂不已,致使這位巧匠死於非命。」
這回答得到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贊同。
陳晚榮卻不這麼看,反問一句:「皇上所言固然有理,不過,臣並不這麼看。臣請問皇上,《詩》《書》《五經》照樣經歷了戰亂,還有秦始皇焚書坑儒,為何儒家經典能夠流傳於世,而技藝卻湮滅了呢?」
自從孔子創下儒家開始,歷經千年,儒家不僅沒有衰敗,反而更加興旺。千年之中,儒家同樣經歷了戰亂,經歷了南北朝時期的大分裂,為何如此興旺呢?技藝卻失傳了,這道理安在?
這一問題不僅把睿宗問住了,就是精明的李隆基也一下子張大了嘴巴,無從回答。
「晚榮,你以為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太平公主最先忍不住了。
陳晚榮於此事思之熟矣,回答道:「公主,臣以為是傳人,是因為沒有傳人,使得這些寶貴的技藝失傳!」
「傳人?」三巨頭無論如何也是想不到陳晚榮給出這樣的說法,齊聲嘀咕。
陳晚榮接著道:「儒家經歷千年而不衰,縱有南北朝時期的大分裂,依然興旺。原因就在於儒家有很多傳人,他們以性命保得儒家學說。必要時,他們會帶著典籍遁入深山,等到天下太平再出世傳播儒學。
「而技藝就沒有這麼幸運了。沒有傳人,沒有著之於典,沒有載於冊,一旦這些良工遇難,寶貴的技藝就會失傳。臣一直在想,若是做出刀具的那位先輩不要說找個傳人,就是留下隻言片語,軍器監就不用花費百年去摸索了。」
軍器監的刀具是活生生的實例,再有儒家一對比,技藝失傳的原因再清晰不過了,三巨頭點頭贊同:「有理!」
其實,技藝失傳的根本原因在於統治者不夠重實,沒有讓足夠多的人來從事技藝之學。當然,這話,現在還不是說的時候,得等機會,讓唐朝改弦易轍,對科技百倍重視。
得到三巨頭的認可,陳晚榮信心更足了:「皇上,臣和葉大師他們商量過了。若是皇上允許臣從國子監裡找一批人來軍器監,葉大師他們就會給他們傳授技藝之學,傾囊相授,刀具那樣的事情就不會再出現。
「以皇上的英明,一定能看到,這是一件開天闢地的大事,從此以後,寶貴的技藝不會失傳。有了傳人,以他們的聰明才智,一定會青出於藍而勝於一藍,做出更好的東西。要造出比火炮更厲害的武器,又有何難?」
技藝,統治者不夠重視,並非不知道其重要性,若是陶弘景沒有發明「灌鋼法」,使得鋼鐵的產量驟然增加。唐朝的鋼鐵就不可能有現在這麼多,唐軍就不可能達到百分之六十的著甲率,就不可能有陌刀,就不會有無堅不摧的重裝步兵了。
一席話說得歷來穩重的李隆基不住拍額頭:「父皇,陳晚榮說的很有道理,還請父皇允准!」剛剛是他第一個反對,現在,他卻是第一個贊成,陳晚榮好一番說詞。
不是陳晚榮說得動聽,而是說得在理,由不得他不服氣。
太平公主大表贊成:「皇兄,小妹也贊成。」
「小妹,三郎都同意,朕自然是贊成了!」睿宗興致很高,憧憬起來:「真要如晚榮這麼說的話,技藝將在大唐大放異彩。晚榮,這事得這麼辦:讀書人一心想做官,要他們來搞技藝,就算朕下旨了,他們也未必願意。凡願意到軍器監的人,朕升他們兩爵,幹得好的,以後重重有賞!」
這事,陳晚榮也想到了,想的是先說服他同意,然後再懇請睿宗給這些人功名官身,沒想到,睿宗如此可人,居然一升就是兩爵,遠遠超出陳晚榮預期的一爵。
睿宗太可愛了!陳晚榮真好親他兩口,喜滋滋的道:「謝皇上!」
太平公主也來錦上添花:「皇兄,縣館那些不能進入國子監的生員,若是他們願意到軍器監做事,就給他們官身功名,和進入國子監等同。」
「一定,一定!」睿宗點頭贊同。
李隆基看得更加深遠:「父皇,從國子監和縣館裡挑,固然是好。不過,兒臣以為,他們主要是想做官,就算有人來,也不會太多。還應該從民間挑選,挑選那些聰明伶俐的童子,從小培養。」
三巨頭一人一句,把陳晚榮原本以為要費一番口舌的事情給解決了,陳晚榮大喜過望,問道:「請問皇上,臣什麼時間去挑人?」
睿宗微一凝思,笑道:「晚榮,朕馬下旨,你隨時可以去挑!」
「謝皇上!」陳晚榮喜滋滋的謝恩。
陳晚榮和三巨頭商量了一陣細節,這才回去。送走睿宗,陳晚榮回到龍武軍大營,把炮兵安頓好,趕到軍器監,把事兒一說,葉天衡他們無不是大喜。
作為工匠,他們深知工匠在歷史上的地位,遠遠不如讀書人。若說對社會的貢獻,工匠絕對比那些只會一味空談的迂闊腐儒們強得太多了,可是那些腐儒因為是讀書人而倍受朝廷禮遇,而真正對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的工匠們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
現在,睿宗同意了陳晚榮的主張,說明工匠在朝廷的地位進一步提升了。
當然,最讓葉天衡他們高興的是,從今以後,他們不用擔心技藝失傳了。讓技藝永遠流傳,是他們最大的心願,能不高興麼?
最後,陳晚榮開玩笑說「你們都得好好準備一番,到時,誰要是敢藏私,皇上打賞時,休怪我把他的名字放到最後面!」
一句玩笑話逗得眾人大笑,無不是拍著胸脯保證,一定傾囊相授。
只要這一步邁出去了,將來辦起科技學校,在唐朝廣為傳播科技就不是問題了。做到這一步,不枉穿越一回,對歷史做出了貢獻,人生不虛也!
陳晚榮著實高興,天黑時,高高興興的回到鄭府。
「你怎麼這麼高興?好像吃了蜜似的,就顧著樂呵!」鄭晴很是奇怪的問道。
今天這一步走出去,為科技大時代的到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這是陳晚榮最大的心願之一,能不高興得跟吃了蜜似的?
「宛如呢?有沒有回來?」陳晚榮破天荒的第一遭不理睬鄭晴,卻問起了小舅子。
鄭晴很是意外:「你怎麼不問我,問起宛如了?」一雙眼睛瞪得老大,眼珠烏溜烏溜的直眨巴。
「我找宛如有事,有大事!」陳晚榮如實回答。
鄭晴原本想是和陳晚榮好好說說話,親暱一陣,陳晚榮如此表現,不由得大失所望,有點沒好氣的道:「你找他能有什麼大事情呢!」
「國家大事!」陳晚榮一本正經的回答。
「在屋裡!」鄭晴朝鄭宛如的房間一指,氣惱的走開了。
陳晚榮心念大事,也沒有心情去安慰她,快步趕去鄭宛如房間。鄭晴終是好奇,愣怔了一下,忙跟了上來。
推開鄭宛如的房門,只見鄭宛如靠在椅子上閉目養神,聽見響聲,猛的睜開眼睛,打量著陳晚榮,很是意外的問道:「姐夫,你怎麼到我這裡來了?太陽是從西邊出來的吧?快請坐!」熱情的給陳晚榮搬椅子。
「太陽還是從東方出來!」陳晚榮回答了一句說笑,坐了下來,道:「宛如,我有一件大事要你幫我辦。」
鄭宛如根本就不信,右手不住擺動:「姐夫,你有大事都找你的好朋友哥舒將軍他們商量去了,好歹也輪不上我。姐夫,你今天一回來就來看我,我還是很高興,等會,我給你做幾個菜,我們兩個好好喝上幾杯!」
「別油嘴滑舌!我是說正事!」陳晚榮臉一板。
鄭晴不由得有些信了,問道:「你找宛如真有大事?」
鄭宛如看著陳晚榮,兀自有些難以置信。陳晚榮點頭道:「那是自然!宛如,軍器監現在要擴大,需要人手,我已經奏明皇上,要從軍器監挑人。」
「姐夫,那把我也挑去,我可跟定你了!」對於鄭宛如來說,他姐夫管理軍器監,他也自豪,這話振振而言,好像他真的很想去軍器監似的。
陳晚榮不去理睬他打岔,往下說:「過幾天,我就要去國子監挑人。我要你在國子監放風,就說我要去挑人。」
「姐夫,我以為什麼大事,不就這點小事,一句話的問題。」鄭宛如沒有意識到這事對於陳晚榮的重要性,不以為意。
陳晚榮很嚴肅的道:「這事關係極大,你一定要把風聲放出去,要讓所有的人都知道。」
鄭宛如很是認真的道:「行,姐夫,肯定不會有問題!我這就去國子監,給他們說,我姐夫要來挑人,要他們做好準備。能給我姐夫挑中,那是他們祖上積德!」
跳起來就要跑,陳晚榮卻一把拉住他:「不能這麼說。你姐夫是誰,生員們知道嗎?你要說炮兵將軍要來國子監為軍器監挑選一批聰明能幹,有興趣從事技藝的人。朝廷會重重賞他們!」
炮兵這次揚威天下,唐朝的老百姓都知道唐朝有一支英勇善戰的軍隊叫做炮兵,這是一面旗幟。炮兵將軍要去軍器監挑人,那必然會引起轟動,鄭宛如異常興奮的應承。
鄭宛如說到做到,把高漸、胡大可這些好兄弟拉在一起,給他們交待好,四處宣揚陳晚榮要去挑人的事。
炮兵將軍陳晚榮在唐朝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了,在國子監生員的心目中,無不是以一睹他的風采而自豪,一聞此言,無不是興奮莫銘,只等著陳晚榮到來。
然而,讓所有人意外的是,陳晚榮並沒有馬上去國子監挑人,而是忙著其他的事情。一連幾天下來,鄭宛如實在是忍不住了,問道:「姐夫,國子監的生員們無不是翹首以待,盼著你早點去呢,你怎麼不去呢?」
「如果有一位大家都想見到的美人,她在什麼時間出來比較好?」陳晚榮不答所問,反問一句。
這問題,鄭宛如哪裡能回答,很是奇怪的問道:「姐夫,這和挑人有關係麼?」
「有!很有關係!」陳晚榮解釋道:「要在千呼萬喚後始出來,才有最好的效果!挑人這事,關係重大,我得把他們的興趣全部提起來了,我再去!」
「這這這……這是哪門子的說法?」鄭宛如愣怔得連話都說不流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