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化工大唐

第四卷 帝國碰撞 第八章 艱難進軍 文 / 殷揚

    第八章艱難進軍

    張守珪對火炮實在是太關心了,寒暄一完,馬上就道:「陳將軍,能讓我見識一下麼?自從你們在吐蕃使用火炮以來,我可是早就想見識了。」

    「沒問題!」陳晚榮非常爽快的答應:「劉福清,讓張將軍開開眼。」

    「遵命!」劉福清應一聲,站到火炮後面,開始操炮。

    一門炮打的話,聲勢太小,張守珪說不定不信,陳晚榮道:「一齊發炮。」

    這裡有上百門火炮,領命後,炮手們各就各位,王少華揮著領旗,喝道:「預備!放!」

    話音一落點,上百發炮彈出現在空中,飛向遠方,場面頗為壯觀。張守珪大是驚訝:「這這這……」

    如此場面,他生平第一遭遇到,儘管他具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的可貴品質,仍是驚訝不置。

    一團團火球閃現,震耳的爆炸聲響起,比起炸雷還要有威勢,張守珪就更加驚訝了。等到爆炸過後,張守珪這才清醒過來,搖搖頭:「好大的聲勢,真不得了。陳將軍,我上去瞧瞧。」抬步欲走,卻給陳晚榮叫住了:「張將軍,不必上前了。用這個!」

    把一副望遠鏡遞給張守珪,張守珪接在手裡,一打量,看得不明所以。陳晚榮只好給他解釋:「這是望遠鏡,可以觀察遠處的情景。以前,我們發炮之後,都要上去觀察,有了這東西,就不必再跑一趟了。」

    「這要怎麼用?」張守珪很是好奇。

    「這樣用,放到眼睛上看就是了。」王忠嗣給他解釋:「你看著我就行了!」

    張守珪依言而為,把望遠鏡放在眼前,一瞧之下,只見一張稚嫩的臉蛋就在眼前,正向他吐舌頭,碩大的舌頭好像要舔掉他的眼睛似的,不由得嚇了一大跳,忙把望遠鏡拿開,打量著王忠嗣,只見王忠嗣眨巴著眼睛,一副調皮相。

    「王忠嗣,別逗了!」陳晚榮知道張守珪給王忠嗣捉弄了,提醒一句:「張將軍,你看遠處就行了,不要看這裡。」

    王忠嗣一雙小手放到耳邊扇扇,得意的一昂頭。

    張守珪依言而為,望遠鏡過處,只見彈著處一個又一個坑,不知道有多少,有些土色尚新,有些陳舊,驚訝不已:「真厲害。這東西要是對著突厥人的騎兵猛轟,一定是人仰馬翻。突厥人這下可是遇到災星了!」

    他的想法和陳晚榮的想法不謀而合,真是英雄所見皆同!

    把望遠鏡一放,張守珪挽起袖子,道:「陳將軍,能教教我麼?」

    「張將軍要學,自是沒問題。劉福清,你好好給張將軍介紹一下火炮的使用。」陳晚榮深體李隆基的用意,是要張守珪對火炮有一個全面的瞭解,來年對火炮的使用才能更加高效。

    劉福清倍覺榮幸,道:「張將軍,請!」

    張守珪笑道:「劉壯士,你不要叫我將軍,也不要把我當成將軍,就當一個兵士好了。只有這樣,我才能學到精髓。」

    陳晚榮調笑一句:「張將軍,聽你的話,好像我們炮兵喜歡藏私似的。」

    葛福順接過話頭道:「算你有自知之明。」

    陳晚榮一拳砸在他肩頭上,算是回答,眾人轟堂大笑。

    在劉福清的指點下,張守珪開始學操作火炮。學得非常認真,一絲不苟,看得眾人不住點頭讚許。

    名將,自有其可貴品質!

    玉門關,一個熟悉的名字,人們會想起「春風不度玉門關」的名句。然而,玉門關對於中國非常重要,是連結西域和華夏中心區的戰略要地。

    玉門關始置於漢武帝時期,當時,年僅二十歲的霍去病,兩次出征河西走廊,打垮了盤踞在河西走廊上的二十四萬匈奴軍隊,斬斷了匈奴右臂,匈奴不得不北遁,隴西無匈奴,使得西漢的戰略態勢大為改善。

    漠北決戰之後,匈奴被擊破,西漢開始經營西域,漢武帝遂置玉門關和陽關二關。唐朝的玉門關已不是西漢時期的玉門關了,位置有些不同,已經移至漢玉門關東240公里處,建在葫蘆河上。

    之所以如此移動,是因為這裡的戰略位置更好,是真正意義上的交通樞紐,東通酒泉,西抵墩煌,南接瓜州,西北與伊州相鄰,是西域咽喉之地。

    這裡傍山帶河,形勢險要,四周山口、河口、要隘、烽燧甚多,是兵家必爭之地。唐朝邊塞詩人岑參在《玉門關蓋將軍歌》中寫道:「玉門關城迥且孤,黃沙萬里白草枯。南鄰犬戎北接胡,將軍到來備不虞。五千甲兵膽力粗,軍中無事但歡娛。」

    很好的道出了玉門關的險要。

    玉門關南北一百六十米,東西一百五十五米,城牆以黃土夯築而成,四周環以護城河,非常堅固。設有東西兩座城門。

    哥舒翰正站在西城樓上,看著從城門下通過的唐軍。此刻的唐軍,滾滾西去,前不見頭,後不見尾,好像一條神龍。

    玉門關在河西走廊與西域接境處,現在這時節非常冷,寒氣逼人,朔風勁吹,吹在臉上好像用刀子在割肉似的,讓人受不了。

    也許是因為站立時間太長,哥舒翰身上的鎧甲綴著一層薄薄的冰屑,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好像水晶般美麗。

    不僅鎧甲上有冰屑,就是頭上和臉上也為一層薄冰所覆蓋,遠遠望去,好像一尊冰雕。

    從城門通過的唐軍和哥舒翰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因為行進的緣故,他們身上的冰屑不住掉下來,發出輕微的聲響。

    朔風如刀,讓人受不了。不過,唐軍卻是士氣高昂,人如龍,馬如虎,雄赳赳,氣昂昂的通過西城門,向西域開去。

    「少爺,我們也該走了。」左車提醒哥舒翰。他一說話,臉上的薄冰紛紛脫落,砸在地上,發出倏倏的響聲。

    左車武藝高強,善於奔跑,歷來和哥舒翰在戰場上配合無間,這次哥舒翰統兵去西域,他自然是要跟來。

    哥舒翰點頭道:「是該走了!」雙手在鎧甲上一拍,哈哈大笑道:「左車,好多年沒有過這樣的經歷了。我們又回到西域了!」

    左車卻沒有笑:「少爺,你還笑?西域苦寒之地,哪有長安舒服!」

    「舒服?」哥舒翰雙眼一翻,眼中精光暴射:「只想著舒服的男人,還配做男人?男人,就是要挑戰這些艱難困苦,並戰而勝之,才是男人!才是大丈夫!你要是貪圖舒服,現在就回長安去。」

    左車忙陪笑道:「少年,我也不過是隨便說說,你別生氣。你到哪裡,我就到哪裡,誰叫我們兩個配合無間呢?」

    哥舒翰讚許的點點頭,下了城樓,跳上戰馬,出城往西飛馳而去。

    去西域有兩條道路,一條是南線,一條是北線。南線出陽關,北線出玉門關。走南線的話,出了陽關就是蒲昌海的砂磧之地。蒲昌海就是我們現在說的羅布泊,唐朝時的羅布泊雖然沒有荒漠化,其周圍卻是有不少沙漠,不便行進。

    出了蒲昌海不遠,就是圖倫磧大沙漠,很不好走。相形之下,走北線,出玉門關,西北行,到達伊州(現哈密),再西行至西州,折向西南就可以到達焉耆鎮,再往西就到了安西都護府。

    北線的路程要遠些,不過,沒有沙漠,相對難度要小些。

    從玉門關出發,西北行,到達伊州,再轉而西去的道路稱為「伊吾路」。華夏最初經營西域之時,並沒有這條道路,到了南北朝時期,這條道路方始開通,據史書記載「自敦煌向其國多沙磧,道裡不可准記,唯以人畜骸骨及馬糞為驗。又有怪異。故商旅來往,多取伊吾路雲。」正是因為伊吾路開通,玉門關才東徒二百四十公里。

    北線雖然比南線好走些,依然是困難不少,一出玉門關,兵士就為截然不同的西域風情所吸引,忍不住議論起來。

    「這就是西域,我早就想來看看,沒成想,現在才有機會!」

    「風景是不錯,就是有些光禿禿的,太荒涼。」

    「荒涼還可以忍受,就是太冷。你們瞧,天上的太陽高掛著,我們身上卻結著一層霜花!這可是我頭一遭遇到這種怪事。」

    「西域的變化很大,早上要穿襖,到了中午就要穿衫了。」

    「已經到餉午了,你敢穿布衫麼?」

    「冷?冷個鳥!」一個洪亮的聲音響起,正是哥舒翰騎著戰馬飛馳而來。人還沒到,聲音就到了,罵罵咧咧的道:「就這點寒氣,你們就受不了,到了西域還打個鳥仗!」

    「將軍,我們就是說說。有仗打,我們一點也不懼。」有兵士馬上解釋。

    哥舒翰一拉韁繩,戰馬緩下來,道:「就這點寒冷算個鳥!我記得有次,我們和大食打。那時節,冰天雪地,特別冷。等到打完了,好多人身上的血凝結成冰,衣衫都脫不下來,只能用熱水來洗。」

    「真有這事?」唐軍還沒有到過西域,不知西域的情況,兀自不信。

    「這算什麼?」左車的聲音提得老高:「還有更厲害的呢。有一個兵士太不走運了,他褲襠裡的那根棍兒也給鮮血凝結在一起,用熱水燙怕疼,用手剝怕癢。實在沒辦法,還是靠他夫人用奶子給捂化的!」

    「這……你真會說笑!」兵士們不信。

    哥舒翰點頭道:「這是真的,沒有騙你們。軍中一時引為笑談。」

    「將軍,那得捂多久呀?」一個兵士扳著手指頭計算起來。

    哥舒翰反問一句:「人家兩夫妻之間的事情,你管得著麼?」

    「哈哈!」一片爆笑聲響起,兵士們開心不已。行軍也輕快了許多。

    冷,不過是西行途中遇到的一個小問題而已,最大的困難是道路不好。出了玉門關,倒有一段不錯的路,設有驛站。可是,沒過多久,就沒有像樣的路了,望著茫然無際的前方,將士們不免迷茫起來:「這怎麼走?」

    北線比起南線,最大的優點就在於沒有沙漠。不過,道路不暢,時常隨水草而變化,仍是行軍的大問題。

    就在這時,一隊斥候飛馳而來,大聲宣佈哥舒翰的命令:「都聽清了:將軍有令,找有馬糞和屍骨的地方走,不會錯!」

    絲綢之路為後世讚揚,這是一條連接東西方文明的通道,促進了東西方交流。不過,代價非常之大,地上的纍纍屍骨就是明證。

    「也對!有屍骨,有馬糞,說明有人走過。」得到命令的兵士恍然大悟。

    有了方向感,問題就好辦多了,將士們不再茫無頭緒。尋著馬糞和屍骨前行,沒過多久,果然看見一條若隱若現的道路,兵士不由得讚揚起來:「還是將軍厲害,連這都有辦法。」

    「還那用說,將軍出身在西域,在西域打過仗,對西域自然是很熟了。」

    「呼呼!」狂風大作,一片烏黑從遠方襲來。

    「不好,起風了!快,用布把鼻子、嘴巴摀住!」立即有人喊起來。這是哥舒翰在行軍途中給軍隊下達的命令,主要是教會他們如何應對道上的突發事件。

    像這種風沙,說來就來,要是不讓他們有所瞭解,到時傳令就來不及。

    將士們忙取出布把鼻子和嘴巴摀住。沒過多久,風沙就到了,漫天的沙塵,強勁的風力,讓人有一種飄起來的想法。

    風沙雖然狂猛,卻是阻擋不了唐軍的行進。冒著風沙,唐軍一往無前,向西域開去。

    「這是什麼鬼地方?這麼冷!」候賽因給凍得臉色發青,鼻子紅通通的,不住搓手,不時蹦幾下。

    「大人,這地方真冷,他們是怎麼挺住的?還是我們家鄉好,不冷。」一個工師一邊指點突厥人造投石機,一邊抱怨。

    中東地區,氣候炎熱,一年到頭也不會冷,除非進入大沙漠。候賽因他們這些大食人不怕熱,就怕冷。到了大漠,那是在找罪受。

    「來碗馬奶子,要燙點的。」候賽因實在是受不了,不由得想起熱氣騰騰的馬奶子可以御寒。

    「來了,來了!」一個負責侍候他的突厥人端著一碗熱馬奶子過來,雙手捧上:「大人,這是您要的馬奶子。」

    「啊,馬奶子!真是太好了!」候賽因彷彿叫化子見到元寶似的興奮,忍不住發出了詩人般的吟詠聲。雙手接住,一股滾熱的暖意傳到手裡,再從手臂傳到心裡,那感覺實在是太美妙了。

    把馬奶子湊到嘴邊,大大的喝上一口,不由得直吸涼氣:「燙,燙死我了!燙得舒服!」一邊說著矛盾的話,一邊把一碗馬奶子喝得精光。

    一碗熱氣騰騰的馬奶子下肚,腸胃裡給一股暖流包圍,格外舒暢,候賽因很是滿意:「給他們也喝點。」

    「謝大人!」那些大食工師非常感激。能在這麼寒冷的天氣裡喝上滾燙的馬奶子,那的確是享受。

    「不要謝我。你們趕緊把活兒做完,我們好回去,免得在這裡受罪!」候賽因搓著手。

    「哈里發大人也真是,居然派我們來這裡受罪!」工師抱怨起來。

    「住嘴!不許說哈里發大人的不是!」候賽因喝斥起來。

    工師知道說錯話了,不敢再說,埋頭幹活。

    一陣腳步聲響起,一隊突厥兵士頭前開路,默啜身著狐裘,大步而來。候賽因忙迎上去見禮:「見過可汗!」

    默啜一把拉住,非常親熱的在候賽因手背上拍拍,笑呵呵的道:「候賽因兄弟,辛苦你了,真的辛苦了!」

    「不辛苦,不辛苦,就是有點冷!」候賽因說著違心的話。

    「冷,還不是辛苦?」默啜指著候賽因大笑起來。脫下身上的狐裘,給候賽因披在肩上道:「候賽因兄弟,穿上,就會暖和些。」

    候賽因說什麼也是想不到默啜居然如此禮遇他,不由得大是感動,忙推辭道:「可汗,這可使不得,使不得!」

    「有什麼使不得的?你為了我們大突厥,不遠萬里而來,我這個做東道的可汗沒把你照顧好,那是我的罪過。」默啜不由分說,把狐裘給候賽因披在身上,笑道:「是不是暖和了些?」

    「是暖和了些,謝可汗,謝可汗!」候賽因感激涕零,眼裡含著熱淚。

    「來啊,給這些工師一人一襲狐裘。」默啜手一揮下令。

    「謝可汗!」北地太冷,若是有狐裘御寒,那是雪中送炭的美事,大食工師們感激不已。

    「不要謝,你們為大突厥而受苦,這是我該做的!」默啜揮手安慰他們。

    「可汗真是個好人!我們一定把投石機做好,報答可汗的大恩。」工師們激動之餘,異口同聲的表示決心。

    默啜聽著他們的話語,喜在心頭,大是寬心:「就是要你們感激我,才會盡心盡力。最好是要他們安心留在大突厥。大突厥和唐人比起來,不缺勇猛精神,缺的就是鐵和器械,要是能把他們留下來,對我大突厥有著莫大的好處。」

    默啜和唐朝打了幾十年的仗,深知突厥與唐朝的差距有多大。要不是唐高宗殺了伏念,使得突厥人有了戰心,突厥要想立國,那是在做白日夢。黑山一戰,數十萬突厥軍隊在唐軍面前發抖,給唐軍殺得血流成河。

    這一戰,他永遠不會忘記,不會忘記唐軍排著整齊的戰鬥隊形衝鋒的場面,唐軍所到之處,必然是一地的屍體,突厥大軍根本就抵擋不住。

    這幾十年來,默啜一直在找突厥和唐朝的差距,鐵和工師是他認為的兩個原因。現在,大食的工匠當前,他哪能錯過拉攏他們的機會:「來啊!給他們每人兩個美女,暖被窩!」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