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五百三十八章 文 / 六道
第五三十八章
現杜基已正式與寧國展開交鋒,而風國境內卻還是風平浪靜,絲毫不見有出兵的動靜,杜基國王阿爾登·艾倫瑞奇這時候已急的如同熱鍋上的螞蟻。
他心有數,以杜基的國力,打寧國個措手不及倒是綽綽有餘,一旦碰上寧國的主力央軍,杜基的這點兵力,被人家一走一過就能踏平。他連續數次召見唐寅派來的使節張方,詢問他風國到底什麼時候出兵寧國。
現張方心也沒底,他早已經把約定出兵的時間回報給唐寅了,但唐寅硬是不出兵,他能有什麼辦法?心是這麼想的,但話可不能這麼說,張方給阿爾登·艾倫瑞奇的答覆是風國境地水患嚴重,至於什麼時候出兵寧國,未可知。
對這種模糊不清的回答阿爾登·艾倫瑞奇哪能滿意,這時候,杜基王廷的內部也出現對國王決策不滿的聲音,許多大臣認為阿爾登·艾倫瑞奇輕信唐寅的花言巧語,貿然出兵寧國,導致目前杜基這種騎虎難下的局面。現杜基即便退兵寧國都不會善罷甘休,他們只能硬著頭皮繼續打下去,如果前方傳回失利的消息,阿爾登·艾倫瑞奇的王位立刻就會變的岌岌可危。
風歷月十一日,風國終於有了動靜,風軍央軍風都鹽城展開大閱兵。
這場閱兵稱得上是盛況一時、空前絕後,統計不清楚有多少風軍將士參加,當時鹽城內被清一色的風旗所覆蓋,參與閱兵的將士由北門進入鹽城,穿過主道,直奔王宮,等到王宮的北門時,隊伍改變方向,繞過王宮,從王宮的正門也就是南門齊齊走過。
參與閱兵的風軍將士稱得上兵強馬壯,走前面的是馬隊。風國的騎兵向來不強,風國多山地水澤,也不出產良馬,不過自唐寅掌管天淵軍以來,一直大肆購買軍馬,所花費的金銀已不計其數。現風軍的戰馬大致分成兩類,一類是從莫國購買的戰馬,騎莫馬的大多都是輕騎兵,以速見長,善於做近距離的偷襲和衝鋒,另一類是從貝薩購買的帕布馬,騎帕布馬的多為重裝騎士,身上的盔甲和所持的武器要比輕騎兵沉重得多。帕布馬沒有莫馬的速,但是強壯,善於長途跋涉,適合遠距離征戰使用。
看到風軍的馬隊列著整齊劃一的方陣緩緩走過,前來圍觀的風國姓們出山崩海嘯般的呼喊聲,群情激奮,熱血沸騰。以前的閱兵基本都是校軍場內,只要君主、大臣們才能看到,和普通姓沒有關係,現唐寅把閱兵拉到城內來,也算是開了昊天帝國的先河。
這時,唐寅也滿朝武大臣們的簇擁下緩緩走到王宮的宮牆之上,舉目向下眺望,看著黑壓壓一片、一眼都望不到邊的馬隊,他心也甚是自豪,再向遠望,則是無邊無沿的姓,唐寅草草估算一下,前來觀看閱兵的姓少說也有幾十萬之多。他不知道的是,現連王宮以外的主道兩側都聚集有無數的風國姓,稱得上是萬人空巷。
騎兵方隊過後,是弓兵方隊,其實目前的風軍是不分弓兵和近戰兵的,士卒們拿起弓箭就是弓兵,換上刀劍就是近戰兵,不過為了讓閱兵完整,邱真還是分出一部分士卒做弓箭兵。
等弓箭兵過去,隨後是弩兵方陣。這個弩機還不盛行的時代,唐寅倒是起到了把弩機揚光大的作用,他稱王之後,特意為玄望成立了軍械司,給了玄望明確的官職,又分給他充足的人手、材料和場地,專供他研製軍械所用。
現風國的弩機已開始量產,大批的裝配到各軍將士手。
跟弩兵後的是軍械後勤軍,這個方陣就不是以人為主了,其全是大型的攻擊器械,拋石機、沖車、霹靂車、破城弩、破軍弩等等應有有,有不少姓畢生還是第一次親眼目睹這些東西,每當一輛大型器械從面前經過時,人們都不由自主地出驚呼聲。
走後的,也是閱兵的壓軸大戲,近戰步兵。無論戰馬有多神速,弓弩有多犀利,大型軍械有多霸道,後實現徹底擊垮對手和全面佔領的還得靠近戰步兵。近戰步兵才是戰場上永恆不便的主角。
風軍的近戰步兵以戰鬥驍勇而舉世聞名,也被稱之為虎狼之師。近戰步兵的方陣還沒到王宮前,遠遠的就已先聽到沉悶厚重的腳步聲,風軍將士步伐之整齊,向前邁進時幾乎出的是一個聲音,與其相伴的是地面的震動。
轟、轟、轟——這時候,王宮內外突然神奇般地安靜下來,只剩下步兵方陣越來越近的腳步聲。人們下意識地伸長脖子,紛紛向著街頭方向翹腳張望,當步兵方陣終於出現人們的視線時,場上頓時間爆出驚天動地的歡呼聲。
向步兵方陣看去,旗幟招展,繡帶飄揚,黑甲紅纓,刀戈如林。向上看猩紅一片,向下看則黑壓壓一片,黑紅相見,這就是風軍的特徵。
「風、風、大風、大風——」
步兵走過王宮正門,將士們齊齊吶喊,喊聲立刻渲染到場的每一個人,宮外的姓們跟著喊,宮內的侍衛、大臣也跟著喊,此時人們激動的情緒也達到閱兵的*。
風國的大閱兵,傳到杜基那裡,以阿爾登·艾倫瑞奇為的杜基王廷都傻眼了,人們幾乎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己方已按照當初的約定侵入寧國境內,和承諾與他們聯手對寧的風國大軍竟然還留鹽城內,就算是即刻出兵也得等個把月才能到寧地啊!這時候,連阿爾登·艾倫瑞奇都覺得自己確實是被唐寅騙了。同樣的消息傳到寧國王廷,以嚴初為的寧國君臣無不暗鬆口氣,風國的主力還留鹽城,己方的東境是無憂了,現正好可以專心對付北面那個不知死活的杜基城邦。
哪知事情剛過三天,風國朝廷突然張出討逆告示,稱寧國先強佔風國領地河東地區,而後又勾結風國內賊鍾天,害死先王展華,篡改風國國號,企圖使風國成為寧國的附屬國,所做所為,人神共憤,現任君主唐寅為報先王被害之仇、痛失國土之恨,正式向寧國宣戰。
這封討逆詔書公佈出來,風國上下一片嘩然,人們倒不是反對對寧宣戰,而是覺得事情來的太突然了,事先沒聽到一點風聲。風國突然對寧宣戰,也令寧國朝野大感意外,不知道風王唐寅吃錯了什麼藥,國內受災的情況下還敢對寧宣戰,這不是找死嗎?
寧國大臣們還拿此事當成笑柄開玩笑,說掃平杜基之後,等大軍撤回來後,再順勢攻入風地,滅滅唐寅的氣焰。
就風國頒布討逆詔書的第二天,四十萬的風軍已悄然無聲的開出潼門,進入河東地區。
早風國閱兵結束的當天,唐寅就悄悄離開了風都鹽城,帶著麾下的將領、謀士們騎快馬直奔潼門。一路上眾人風餐露宿,幾乎沒怎麼停歇,從鹽城到潼門只用了四天的時間就趕到了。
到了潼門之後,唐寅與麾下眾人好好休息了一個晚上,等到翌日凌晨,唐寅召集眾將,將進攻的具體細節又詳細商議了一番,隨後開早飯,全軍出擊。
第一波出來的是以子纓為的天鷹軍,天鷹軍做為前軍,即沒打小夏,又沒攻豐城,而是從二城的間緩緩而過,向河東的腹地深入。
天鷹軍之所以行軍緩慢,這是唐寅刻意安排的,其目的是引小夏和豐城的駐軍來攻,這二城各有駐軍十萬,真死守城池的話,即便有平原軍和三水軍去打恐怕也不容易打下來,如果能把這二十萬人從城引出,平地上交戰,己方取勝將不費吹灰之力。
唐寅算計的挺好,但小夏和豐城皆未上當。
駐守小夏十萬寧軍的統帥是寧將軍吳煥,這人的膽小怕事是出名的,而且對嚴初極為畏懼,當初嚴初給他的指令是,駐守小夏,沒有他的旨意,無論生什麼情況也不得率軍出城。嚴初之所以下達這樣的命令,主要怕下面的將領們貪功心切,貿然去攻潼門,目前潼門有風軍二十萬人鎮守,堅固如銅牆鐵壁,己方若出兵進攻,非但打不下來,還會徒增傷亡。
吳煥可不知道嚴初是什麼目的,他只記住大王讓自己駐守小夏不得出城的命令了。這時候,下面探馬來報,突然現一支十萬人左右的風軍突然進入河東,並正從小夏和豐城之間緩慢經過。
聽聞這個消息,吳煥麾下的眾將們大喜,風國來了十萬人,而且走的還是小夏與豐城之間,這不正是兩面夾擊風軍、立下奇功的好機會嗎?眾將當即向吳煥請戰,請求他通知駐守豐城的將軍嚴責,兩面出兵,夾擊風軍。
聽聞下面眾將的請纓,吳煥腦袋搖的象撥浪鼓似的,他幽幽說道:「大王有令,命我等此堅守不出。現我若出兵,就算能立下奇功也是抗命,弄不好要掉腦袋的,我現不出兵,就是遵從王命,管他風軍去哪,都和我沒有關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