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科幻小說 > 第九軍區之地球風雲

作品相關 序章 新的行星? 文 / 風風雨

    2005年某月某新聞

    美國天文學家近日宣佈在冥王星背後的陰影裡發現太陽系第十大行星,並暫時將其命名為「2003ub313」。

    本台記者今晨獨家專訪了發現第十大行星的「三人小組」成員之一,耶魯大學的大衛?雷賓羅威斯教授。他向記者講述了「2003ub313」的發現過程。

    3名科學家

    一年前發現「第十星」

    雷賓羅威斯教授告訴記者,他和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邁克?布朗,以及夏威夷雙子座天文台的查特?儲基洛組成「三人小組」,長期以來進行天文研究。兩年前,他們在加州天文台的天文望遠鏡上安裝了新的攝像頭,由此擁有了新的「超級望遠鏡」,用以觀測行星、恆星和整個銀河系,尤其是拍攝運動中的天體。從此,他們便定期拍下所觀測的圖像,並使用一種特殊的軟件在電腦裡觀看所拍攝的天體運動圖。

    今年1月的一天,3名天文學家正在各自不同的研究中心內,整理一年前拍攝的圖片資料,並通過電子郵件相互交流。這時,布朗首先發現了一顆小行星的蹤跡,他立刻將這個發現告訴了其他兩人。雷賓羅威斯向記者回憶時仍然掩飾不住激動,「當時的心情簡直是狂喜,這是一個巨大的發現,我們根本就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謹慎起見,這3名天文學家聯繫智利的天文機構,委託其使用其他天文望遠鏡在南美洲對小行星進行重新觀測。同時,他們也開始精確計算小行星的軌道。兩天之後的結果,使他們「終於確信了自己的巨大發現。」其實小行星的照片他們早在2003年10月就拍攝到了,然而時隔一年後,才觀測到了這顆神秘之星的運行。

    2個星期前無法觀測仍宣佈結果

    在測量出小行星的軌道後,3名天文學家便向美國宇航局(nasa)報告,申請使用宇航局的天文望遠鏡觀測小行星的大小。

    「從今年1月到7月,我們一直在等待時機」,雷賓羅威斯向記者解釋說,對小行星的細緻觀測並不是隨時可以進行的,必須等到地球移動到合適的位置,小行星離太陽不遠不近,並最靠近地平線時才行。

    直到兩周前,3名天文學家終於等到了機會。「然而讓我感到諷刺的是,我們等待的結果卻是———無法觀測!」雷賓羅威斯說。

    雷賓羅威斯告訴記者,美國宇航局的天文望遠鏡不像他們在加州天文台用的那隻,在宇航局他們看到的小行星像一個被弄髒的雪團,或是一個黑洞。他分析說,一是由於小行星離我們太遠,二是因為它表面覆蓋著冰層,使得它看上去非常耀眼。

    雷賓羅威斯教授分析小行星的亮度時說,它可能偏大、偏黑,也可能偏小、偏亮。但他認為,就算小行星偏亮,它也一定會比冥王星大,但大小不會超過冥王星的兩倍。儘管觀測失敗,其結果也給了天文學家們有用的信息。經過分析論證,nasa召開新聞發佈會,向外界公佈了這一發現。

    1個新名字

    行星身份待「定奪」

    據瞭解,重要天體的發現、命名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任何地方組織無權單獨宣佈,其必須由天文界的最高學術機構—————國際天文**合會(iau)批准。目前小行星被命名「2003ub313」,雷賓羅威斯教授說,他們3人擬定了一個名字遞交給iau,不知能否得到批准。

    雷賓羅威斯教授說,「對行星的判定標準,國際上至今還沒有定論,不過大部分人都已經接受冥王星為九大行星之一的說法。」

    他堅持認為,如果一個行星滿足「比相鄰的行星大,並與之相隔遙遠,有一定的質量和大小」等條件,就完全可以稱之為「大行星」。面對小行星引起的爭論,他表示,歡迎各國天文學家發表不同的學術意見,但小行星的最終身份還得由iau裁定。「幾十年前冥王星的身份懸而未決,如今是iau為大行星給出明確定義的時候了。」

    ★核心人物

    大衛?雷賓羅威斯———

    八歲就愛上天文業餘愛好拍電影

    大衛?雷賓羅威斯,生於康涅狄格州,45歲。從1999年起,他在耶魯大學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中心進行研究,獲得過nasa推進技術實驗室成就獎,並有一顆以他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對於發現的成就和感受,雷賓羅威斯說:「發現第十顆行星是我們小組合作的成績,到現在我們3人都沒有能一起慶祝。而我從來都不是知名學者,真正出名的是我們發現的小行星。」

    雷賓羅威斯已經在天文領域工作了25年。他告訴記者,從小他便對天文感興趣,當他第一次聽說宇航員登月成功時,就在心裡埋下了一個關於天空的夢想,而那一年他才八歲。除了天文以外,他最大的愛好便是拍電影。

    鏈接

    九大行星發現過程(除地球)

    水星: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已被蘇美爾人發現。

    金星:在人類有歷史記錄前,已被發現。

    火星:紅色行星,史前時期便已被佔星師發現。

    木星:太陽系最大行星,古代便已發現。

    土星:「光環」環繞的行星,伽利略於1610年發現土星環。

    天王星:弗拉姆斯蒂德於1690年發現。

    海王星:伽利略於1612年12月28日發現。

    冥王星:克萊德?湯博洛1930年2月18日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厄爾天文台發現該行星。

    小行星質量與大行星有區別

    小行星的軌道是橢圓形的。它的質量與大行星有很大區別,目前太陽系已發現和未發現的小行星質量之和相當於地球質量的萬分之四。大行星對其他天體的影響比較大,就是因為其質量大,對其他天體運行時產生的引力比較大。

    中國落點

    無論如何定義新天體對探索宇宙都有意義

    就美國科學家最新發現的「2003ub313」這一星體的意義以及在此前人類關於「九大行星」的說法是否準確,記者今天上午採訪了北京天文館館長朱進博士。

    朱進館長認為,無論最終對這一新近發現的星體如何定義,它的發現對於人類探索宇宙、研究行星的運行以及太陽系的結構都將意義重大。

    不過,對於用「pla|com|」(行星)或「太陽的第十大行星」來稱呼新發現的星體,朱進博士明確表示:這種稱呼為時過早。

    專家根據目前資料表示尚不能下定論

    昨天,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李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目前公佈的參數比較粗略,尚不能得出嚴格的科學結論,確認這個天體就是太陽系第十大行星。

    李競說,目前國際上公認,太陽系大行星的特徵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第一是這個天體要和太陽系行星基本上「共面」。所謂「共面」,指的是太陽系的大行星大都處在一個公共平面上,即近似於在同一個平面上運行。第二是太陽系的各大行星的運行軌跡都應該是近圓的,即近似於正圓形的。而美國天文學家發現的這個天體,與太陽系行星共同平面的夾角達到了45度,未達到「共面」。而這個天體的運行軌跡是橢圓形。

    李競表示,質量大小也可以作為判斷天體是否為大行星的一個標準。他說:「根據報道中提供的信息,這個天體的質量不會太大。因此,說它是行星沒有問題,但不能斷言它就是大行星。」

    北京天文館將嘗試拍新發現天體光譜

    採訪中,北京天文館朱進館長對記者說,對於這次新發現的3顆行星,北京天文館準備用國內的設備進行觀測。

    據朱進告訴記者,上週五,他們已經去觀測了2003el61(

    一個西班牙天文學家小組上月28日在柯伊伯帶發現的一顆巨大天體)。等天氣好轉了以後,他們準備用國家天文台的兩米望遠鏡嘗試拍一下它們的光譜。

    不過,朱進強調,能否成功必須要看天氣情況。據他講,目前,北京天文館裡的望遠鏡有點小問題,在城裡的觀測條件下恐怕觀測不了。

    以上為本台對這次新發現的行星全部報到,希望觀眾繼續觀看本台其他節目,謝謝!

    太陽系邊緣,冥王星的背面陰影裡。新發現的「第十行星」內部卻不時有一道道亮光閃過。此時卻無人得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