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盛世收藏

大道小說網 第二十七章 自然釉陶 文 / 傾覆

    林沐雨回頭問道:「有發現嗎?」

    「噓。」唐風抑制住內心的驚喜,示意她輕聲一點,這個攤鋪專門經營陶瓷類古玩,圍觀的人很多,整挺熱鬧。

    這些人都在圍觀一個攤主自稱為商代青瓷大口尊的陶器面前,商代青瓷雖然叫做瓷,但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瓷器,而是陶器。雖然瓷器是從陶器演化而來,但兩者之間有明顯的區別。

    區別之一,燒造原料不同。陶器用的是黏土,瓷器用的是瓷土。雖然在陶瓷結合時期,陶器也使用瓷土,比如這個商代青瓷大口尊就是瓷土燒造的,但這只是早期的瓷土,含有大量的雜質,燒造出來的成品更接近於陶器。

    區別之二,燒結溫度不同。瓷器的燒結溫度在1200度以上,而陶器一般在1100度左右。

    區別之三,透光率不同。瓷器多少都是透光的,陶器一點不透光,這是分辨陶瓷最直觀的方式。

    區別之四,吸水率不同。瓷器不吸水,一碗水擺在那裡還是一碗水,但陶器是吸水的,所以,陶制花盆要好於瓷製花盆,因為它透氣透水。

    有一個口訣,從器形上把陶瓷的價值做了一個區分,一尊二瓶三罐壺,四洗五觚六杯爐,七盤八碟九雜件,十看年代器形如。尊是陶瓷所有的器形中價值最高的,尊的種類有很多,這個大口尊按現在人的眼光看來,跟醫院的痰盂沒什麼兩樣。

    唐風裝作閒逛到這邊的樣子,他指著自己看中的那個陶罐若無其事的問攤主道:「老闆,這個能給我看看嗎?」

    「行!」攤主頭都不回的問道,經營古玩和買菜一樣,攤主都會把檔次高的物品擺一邊,檔次低的物品擺一邊,處理品擺一邊。唐風驚喜的地方就在於,攤主把這個陶罐當成了處理品。

    唐風伸手將這個陶罐拿在手中,這是一個窄口細頸尖底陶罐,形狀像橄欖球,是古代人用來取水的器具。這陶罐表面呈深褐色,不僅舊,還有些斑駁,壇身上的方格紋也有些褪色,但刻畫卻很清晰。他伸手摸了摸這陶罐的內側和外側,感覺特別光滑,刻花處甚至有些發亮。

    唐風看了好久之後才皺著眉頭說道:「嗯,這個陶罐可有點不好啊。」林沐雨現在清楚了,唐風說不好那就是想要,為了能夠得到一個低價,那就得先挑毛病。

    那邊的人都在對商代青瓷大口尊品頭論足,沒一個有購買**的,攤主也懶得跟他們耗了,他轉過身對唐風說道:「我說兄弟啊,一分錢一分貨,它要是好東西我會擺在那邊嗎?您別看這個陶罐紋飾不清年代不明,說不定就是一國寶級文物呢。」

    攤主的賣點就在這撿漏上了,玩收藏的人都不是窮人,花個小錢賭一賭或許會帶來意外的驚喜,尤其是這連年代都弄不清楚的陶器。但有些文物販子就是摸準了別人的撿漏心思,專門弄這種半文不白的東西來蒙人。

    唐風搖著頭說道:「這土罐子要算文物的話,估計得再等個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不過,這土有土的好處,這玩意兒要擺在家裡,家裡得文化氣息立馬就上去了,你說是吧?」他還得意洋洋的跟林沐雨說了這麼一句。

    他這話一出口,眾人瞧了瞧他,再瞧了瞧林沐雨,眼睛裡露出鄙視的神情。玩收藏的人一般都自以為清高,文化人兒嘛,陶冶一個情操,要的就是那閒情逸致。現在全民收藏熱,是人不是人都開始玩收藏了,就這樣的土包子,什麼都不懂,還文化氣息,不就想買這玩意兒擺家裡唬人嘛。

    「老闆,這玩意兒什麼價位啊?」唐風才不會跟他們計較,他這時候心裡樂著呢,你們慢慢鄙視我吧,看看到底誰是什麼都不懂的土包子。

    攤主說道:「您要誠心要,我也就開個實價,一千六百八。」這價錢夠黑的,一般沾著位數是六和八的價錢,抹掉後面的數目問題不大。

    「成,一千六百八就一千六百八,一路發嘛!」唐風爽快的接受價錢,麻利的數錢付賬。

    攤主那笑容,就跟眼瞅著冤家對頭被車撞死似的,那叫一燦爛,他接過錢拿出一個紙箱,把陶罐裝好雙手捧給唐風,客氣的說道:「您拿好,您看我這邊還有點東西,您是不是再」

    「呵呵,不用了。」唐風憨厚的笑了笑,回頭對林沐雨說道:「我們走吧。」

    「嗯。」林沐雨笑著點了點頭,跟他一起走了,眾人就像眼裡被塞了一把鹽似的,我呸,個土財主,拔尖兒了,也就是一農民企業家,還tm是經營錫箔的。

    走了好遠之後,林沐雨才問道:「看你這麼高興,這到底是什麼寶貝啊?」

    唐風抱著紙箱子,笑著說道:「這是硬陶,屬於陶瓷過度時期半瓷半陶的範疇,這種陶器不施釉,但由於溫度接近1200度,致使胎質表面燒結,產生一種類似於釉的光澤,學術上稱之為自然釉。」

    硬陶就是最早使用瓷土製胚的一種陶器,由於當時制陶工藝受生產力的限制,瓷土去殘渣工藝還不夠成熟,含有大量的雜質,含鐵量偏高,所以胎色較深。但正是瓷土的運用,才有了後來的瓷器,然後再有中國燦爛的瓷文化。而含鐵量的問題一直是一代又一代制瓷的能工巧匠們努力克服的難題,可以這樣說,瓷器的發展就是瓷土去鐵的過程。含鐵量越高,瓷器顏色就越深,反之顏色就越純淨,這就是從古到今單色瓷器越來越接近於白色的原因。一直到明朝初期,含鐵量的問題才基本解決,這才有了明清時期中國制瓷工業的輝煌。

    林沐雨對這些不甚瞭解,她更關心直觀的感受,她問道:「那這個值多少錢呢?」

    唐風說道:「如果保存的好,怕是要百萬朝上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