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三國醉漢

大道小說網 十四章長沙內政 文 / 論修

    長沙內政

    劉琦第二天一早就到長沙府正式上任,做為諸侯王,長沙的官職已經不是像別的郡城一樣,有主簿就可以了,因為古代通信能力不便,諸侯國就像一個國中國一樣,有自己的政權,由諸侯自己管理任命官職,擁有朝廷一樣的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謁者、郎諸官長丞等官員,也有自己的軍事力量,用現在的話說他們這些諸侯王是當地的黨政軍一把手,加上那時通信不便,幹出什麼事來朝中想知道也很難,漢室初期,諸侯王的爭端非常多,比如七國之亂。

    楚漢相爭階段,劉邦迫於形勢,分封了異姓王。漢高祖五年(前202年)劉邦稱帝后,共有異姓王七人(見異姓諸侯王)。他陸續消滅了除去長沙王吳芮以外的六人。他認為秦祚短促是由於秦不分封子弟的緣故,所以在異姓王的故土分封自己的兄弟子侄九人為王,即同姓九王。高祖並與群臣共立非劉姓不王的誓約。

    後來高祖死後,當權的呂後違背誓約,立諸呂為王。呂氏死後自然也就不存在了,但劉氏諸侯王的威脅並沒有消除掉,終於在文帝時發生了震動漢室的七國之亂,七國之亂雖然很快被平定,但他充分的顯示了諸侯王威脅性。

    孝惠元年,王國所轄諸郡太守的任免權力收歸朝廷。景帝則徹底剝奪了諸侯王對封國的行政權力。按《漢書.百官公卿表》:「景帝中五年,令諸侯王不得復治國。天子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謁者、郎諸官長丞皆損其員。」

    而在漢武帝時,諸如郎中令、太僕等諸侯王地王宮官員的任免權也收歸中央,並頒布《左官律》。規定在王宮任職的官員不得出任中央官員。成帝綏和元年(前8年),廢諸侯王內史。以相治民。這時的相其實與郡太守沒有區別(此時的王國的轄區大小也就相當於一個郡),僅僅是品秩為真二千石,高於郡太守而已。到此為止,諸侯王僅僅保留了通過漢朝派遣的官員徵收租稅供自己享用地權利。

    後來武帝還不放心,為削弱諸侯王勢力又發佈了推恩令,諸侯推私恩分封自己的兒子為列侯,那些諸侯王地兒孫滿堂。每人分一點封地,幾代之後,封地自然不剩多少了,因此在三國時代,十八諸侯誅董卓中並沒有一個王爺,因為此時已經沒有一個王爺,而劉琦成了一個特別。

    劉琦名為長沙王,卻也有長沙、武陵、江夏三郡。漢靈帝不問事,劉琦手下的官職還不是自己一紙文書交上去,然後自己說了算,至於推恩令只是讓自己的兒子分自己的土地,劉琦的兒子還不知道在哪個老婆肚子裡,自然無用了!

    ??經考慮,劉琦由劉磐出任長沙太守。伊籍出任武陵太守,因為手下文官不夠,因為由甘寧出任江夏太守,訓練水軍?

    劉琦每年從漢靈帝那裡得的獎勵,都會送一部分回來訓練新軍,幾年發展也有20000兵馬,其中騎兵5000,水軍7000,步兵8000經甘寧、黃蓋二人訓練,戰力精良。

    劉琦又讓甘寧接管韓玄軍。洞庭湖水軍編制是5萬。可甘寧接手時只有不到15000的老弱殘兵,而且裝備陳舊。大半戰船失修。甘寧知道是韓玄虛報45000人馬,於今丁原已倒,韓玄沒了kao山,二話不說,將正要去朝中任職地韓玄收押,並從韓玄家中抄出巨額家產。

    古代文臣貪錢是搜刮百姓,而武將貪錢就是虛報兵制,比如明明只有5000兵馬,上報10000人馬,國家就要發10000人的糧響,多餘的5000糧響自然是武將裝入口供中了,洞庭湖水軍每個兵的月響是500文,年響是6貫,大約等於6兩白銀,6兩白銀足以供一個五口之家生活一年,如果不是響錢高,也不會有人在亂世之軍當兵了。35000人馬每年白銀21000斤,韓玄出任洞庭湖水軍15年,共計315000斤白銀,折合黃金31500斤,但在他家裡只搜出13000,多餘的去哪裡了?

    「興霸,韓玄不急著先殺,必需將多餘的髒款,盡數追回……」劉琦說到這裡微笑不語,31500斤可以組建一支多麼強大的軍隊,伊籍眼前是可以開多少良田出來。

    ?。「屬下不負少爺所托。」甘寧立即道,劉琦知道甘寧對韓玄有不共帶天之仇,自然不會留?

    劉琦和伊籍商量,將韓玄軍中15000,留下25歲以下的精壯,其餘遣散。無家可歸地放入洞庭湖打魚,除了可以修理的戰船500,其餘的正好發給那些遣散後無家可歸的當漁船,張讓等人以為把劉琦放在這裡,借洞庭湖減少了劉琦的封地,卻不知道給劉琦一個天然的水軍基地,而且裡面地魚兒取之不盡。

    ??展。遣散餘下的5000人馬編入長沙王府水軍,共計12000,組成樓船軍團(水兵),編製50000,由左中郎將甘寧出任主將,韓玄的方法不失為一個好辦法,現在可以向漢靈帝伸手要錢,不要白不要,劉琦是皇帝面前的紅人,不怕朝中官員拖欠糧響,不過劉琦不貪那個錢,而是像**那樣,給一個軍制,讓將領自己?

    ??將。騎士軍團(騎兵)50000,驃騎將軍張飛出任?

    任主將。材官軍團(步兵)100000,右中郎將魏延出

    ??理。輕車軍團(車兵)10000,前衛將軍文聘出任主將。暫由魏延?

    ?。劉琦報上去的是21萬人馬,事實只有25000,由甘寧黃蓋一手訓練出來地,戰力不用質疑,本來劉琦想把軍團名稱改一下,但伊籍怕落人話柄,所以還是用東漢的軍制。但劉琦訓練時還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訓練的。因為黃忠是劉琦義父,劉琦不好安排。自然不在其?

    如今黃巾之亂剛過,劉琦趁著這個時候招兵不會引人話柄,命甘寧等人招兵,並且由伊籍統計三郡人口,凡是10歲以上的必需有戶口,才能居住,外面遷來地都必需到當地政府做登記。這樣有效地控制外來人口,使外來地斥候(間諜)難以下腳,18歲以上地男丁,每年必需參加一次軍事訓練,如果遇到大型戰事必需參加。

    恢復生產,經歷黃巾之亂,壯丁死傷過多,劉琦與伊籍等人商定。將封內稅率減免30,這樣有效地吸引其它地方的居民,劉琦見這個年代的鑌鐵稀少,劉琦知道現代中南地區鐵礦以湖北的大冶鐵礦為主,而清朝時期興辦過廣濟煤礦,此時正好可以供應燃煤煉鐵。

    西漢時期就已用煤作燃料。煤首先用於塊煉鐵的冶煉,隨著煤的出現,鋼也能提煉出來了,也就是鑌鐵,但都是地表層煤,稱為褐煤,在整個地質年代中,全球範圍內有三個大的成煤期:

    煤。(1)古生代地石炭紀和二迭紀,成煤植物主要是袍子植物。主要煤種為煙煤和無煙

    煤。(2)中生代的株羅紀和白堊紀,成煤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主要煤種為褐煤和煙

    ??煤。(第三紀。成煤植物主要是被子植物。主要煤種為褐煤。其次為泥炭,也有部分年輕?

    ??褐煤:這種煤多為塊狀。呈黑褐色,光澤暗,質地疏鬆;含揮發分40左右,燃點低,容易著火,燃燒時上火快,火焰大,冒黑煙;含碳量與發熱量較低(因產地煤級不同,發熱量差異很大),燃燒時間短,需經常加煤?

    煙煤:一般為粒狀、虛狀,也有粉狀的,多呈黑色而有光澤,質地細緻,含揮發分30以上,燃點不太高,較易點燃;含碳量與發熱量較高,燃燒時上火快,火焰長,有大量黑煙,燃燒時間較長;大多數煙煤有粘性,燃燒時易結渣。

    無煙煤:有粉狀和虛狀兩種,呈黑色有金屬光澤而發亮。雜質少,質地緊密,固定碳含量高,可達80以上;揮發分含量低,在10以下,燃點高,不易著火;但發熱量高,剛燃燒時上火慢,火上來後比較大,火力強,火焰短,冒煙少,燃燒時間長,粘結性弱,燃燒時不易結渣。應摻入適量煤土燒用,以減輕火力強度。

    因為年代的原因,煤一層蓋住一層,所以好煤都在地底下。漢代挖出來的只是質量差的褐煤,偶爾也能找到時代不長的煙煤,可以控制高溫,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那些有名地煉劍士喜歡在選擇深山老林中,可笑有些小說家卻吹成是深山出好水,熔爐燒出的溫度,關係著這塊鐵提煉工藝的質量好壞,當然如果挖出藏在深層的煙煤或者無煙煤,效果自然要好上很多。

    這一任務還要交給大師王澤了,當年王澤在此大病一場,病癒後一直留在長沙,王澤一生鑄鐵,此時聽了劉琦話,居然能在地底層找到能燒出更高溫的石炭,當即同意去尋找。

    劉琦立即派一部分人隨行,另外劉琦還派出兩支軍隊,一支由文聘帶領,尋找出產汗血寶馬的地方大宛國。

    當年張騫出使西域後,漢使開始頻繁來往於西域諸國,他們在貳師城見到了強健地大宛馬,於是奏知漢武帝。嗜好寶馬的漢武帝聞訊後大喜,特意鑄了一匹金馬,命使者送到大宛國,想用金馬換一匹汗血寶馬,結果被大宛國王拒絕,漢使也在歸途中被殺。漢武帝大怒,派大將李廣利率大軍遠征大宛國。大宛國人難以抵擋,於是殺了國王,與漢軍議和,並同意向漢朝提供良馬。漢軍挑選了3000匹良馬運回中原,但這些馬經過長途跋涉後損失慘重,到達玉門關時僅餘1000多匹。得到汗血寶馬的漢武帝十分高興,將「天馬」的美名賜予汗血寶馬。漢武帝還讓汗血寶馬等西域良馬與蒙古馬雜交,培育出山丹軍馬。從此,中原的馬種得到改良,漢代的生產力和軍隊的裝備也因此大幅增強。

    後來雖然和大宛國已經斷交,但在劉琦在皇宮找到了一張牛皮地圖,就是前往大宛國的地圖,所以還沒回長沙之前,劉琦就有建立一支強大的騎兵軍團,也就是現今的土庫曼斯坦。劉琦不但讓文聘要將馬帶回來,還有那裡地野草,都帶些回來。

    ??象。另外一支伊籍帶領2000人馬,黃蓋隨行以防不測,前往烏戈國尋找籐甲兵地制做方法,劉琦的想法是練就一支中世紀西式籐甲騎兵,人和馬全身都穿上籐甲,籐甲不能覆蓋地地方,由鐵皮連接,再配上馬鐙,就像是歐洲人的鐵騎兵(就是遊俠),這樣一支騎兵包括了幾乎完美了,有輕騎風一般的速度,有重騎兵無敵的防禦能力。而且也不會像歐洲的鐵騎兵,戰鬥時摔一跤,爬不起來的?

    控制這樣一支騎兵,就像是

    現代戰爭的洲際導彈一般,千里奔襲!劉琦想到這裡,口水忍不住往下滴!甘寧眼中也是狂熱,要問三國中誰是偷襲之王,非百騎劫曹營的錦帆賊甘寧莫屬了,他把夜襲戰幾乎藝術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