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職場校園 > 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大道小說網 霍香結:地方性知識 文 / 茅盾文學獎

    本書36萬字,七卷,另有說明、凡例、後記,前後地圖各一幅。使用的是交叉目錄法。

    說明

    「說明」指出本書寫作資料來源。一個是解放初期對湯錯進行過田野調查的「我的爺爺李維先生」;一個是十七世紀的費銘德神甫提供的資料(考古所得);還有一個是「我」和「我的嚮導謝秉勳」進行調查所得的資料。它們構成本——&網——寫基礎,也是作者所謂的文本家族。

    凡例

    「凡例」共九條,它的誕生主要在於指出:湯錯,以及他的象徵群眾,及後文是在此基礎上展開的,從一個詞開始,重建想像的一種地誌學文本式的小說。此「凡例」是小說模擬「方志體例」的開始。

    卷一疆域(湯錯,中國南部省的一個小山村)

    卷一模擬的是地誌學文本普遍使用的方式,點出描述對象的存在範疇。作者首先申明:打算放棄以人為中心,再來談論本書的主體——湯錯,以及他的象徵群眾,這是以物和他的核心命名的。其次,像沙漏一樣顛倒了卡內蒂的「結晶群眾」和「象徵群眾」的地位,從而回到以物性世界為主體的世界,為微觀敘述做好準備。再次,本書設置了兩個開頭。這一點預示了文本啟動之後,陰陽交錯的敘述路線。最後在卷七得到完整的回應。卷一還有一個人物活動路線圖,即「我」和「我的嚮導」深入越城嶺山脈的過程。

    卷二語言(意義的織體)

    作者引言定下本卷的敘述基調:語言是大地的沉積物。湯錯地方使用多種方言,可以稱之為祖語的是湯錯本地語和新方話。本卷目的並不是介紹方言,而是把人的記憶和意識形態從一個沒有文字的部族當中進行提留,實則是一種意識形態的知識考古工作。湯錯這門方言被當作稀有品種,好比植物學家和動物學家發現的自然界的新物種。作者敘述湯錯語言的目的是因為凡例中設置的大前提:湯錯是唯一被敘述主體,那麼湯錯方言就是這個主人公的口音,作者從這些口音當中試著去辨別這門語言的起源,對一些獨特的有代表性的詞彙進行了知識考古。也為後文啟用方言敘述做準備。

    卷三風俗研究(鄉村劇場和理解的本質)

    此卷描述的是湯錯人的「梅山」(巫教信仰系統),靈魂,鬼,命(運)等。篇幅最大的是主導湯錯日常生活的聖書——《新書》內容的全面描述。我們之所以用描述而不是寫作這個詞,是因為作者要編撰的是一種文本簇的複雜織體,儘管這些文本在多大程度上是被虛構的還是真實的,我們不得而知。但是,它們的確構成了湯錯無可替代的部分。

    巴爾扎克將自己所有的文本稱作巴黎社會的風俗研究,《地方性知識》在這一點上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同的是,小說中的「我」是以民族志工作者的身份出現的,對焦湯錯地方進行深描。作者從不同角度和主題不斷重臨湯錯這個母題。每一卷都是如此。全書七卷,七次回到同一主題上。湯錯是一個鄉村劇場,在此上演的任何活動因其戲劇化而獲得一種必要角色。

    卷四虞衡志(村莊事物的複雜性與簡單性)

    這是一卷博物學筆記,單獨開闢一卷單單來描述動植物,把它們當作了湯錯的結晶群眾——即活在詩歌、寓言等作品中的生命。作者指出「籐也是一種文本」,「世界上如果有一本書能夠像籐蔓一樣繁複而又有極負責任的規律,那一定是一本美妙的著作。……籐是一種即繁複又有理由簡潔的文本。在文本和修辭意義上,它是籐蔓植物肢體的歧義織體。」實則,這是作者暗示的本書的結構。

    作者所描述的動植物都是觀察所得,因此閱讀起來令人興味盎然。讀者可以跟著作者穿梭在湯錯的十萬大山,田野村頭,對楓楊、薜荔、君遷子、忍冬、蜜蜂、鬼頭蜂、蛇尾鵲等進行的自然觀察。作者不但探討它們在地方性知識中的分類學方式--它和一個農夫擁有的知識權力是通兌的,還涉及它們的更深層意識的意義的產生。在這裡沒有一般散文作者的那種風景描述毛病,而是人類學者進行的科學意義上的探索性的描寫。比如,對柳樹(即楓楊)的地理遷徙路線的描述:

    「最早我們不知道它們是從哪裡來的,它們僅沿著河的兩岸生長,任何一座山上根本沒有它們的蹤跡。而且,楓楊隨著河流一直往下直到洞庭湖都有。資源境內的資水源頭各汊江上也似湯錯這種情況,兩岸長滿楓楊。形成了很獨特的一條條楓楊線。最初,它們的種子是跌落到河流順水而下造成這一現象的呢,還是它們的種子逆著河流往源頭地傳播的呢?前面那種情況很容易,但是其他汊江上楓楊的存在便不大好解釋。逆河而上,反而是更現實的,這樣的話,它們是從下游逆向傳播到各個源頭上來的,也就是說,它們逆行而至湯錯,河流是它們的道路。我們可以想像一下這種漫長的遷徙過程和方式:必須是一棵樹一棵樹的結籽,落地,然後不斷的朝著兩個方向拓展。步伐緩慢,必須以一年或者很多年才走一步(以一棵樹落下種子的距離為一步),最終擴散到汊江上來。」(李維)這個問題的真實性還有待於進一步觀察。楓楊是雌雄同體植物。這對於遷徙中的楓楊而言,是一個絕妙的繁殖方式。每年農曆三月,楓楊的柔荑花序便出現在樹枝上,這是雄花。這個時候楓楊的葉子尚未長出。雌花要等到新冊的枝頭長出來之後才長出,它豎立向上,長長後下垂,開出細碎的胭脂紅。而雄花的花粉經風一吹,就可向四周散佈,位於枝頭位置的雌花便接受了這份饋贈。總而言之,楓楊的雌雄同體和雄花與雌花的位置以及結構對它們的遷徙十分有利。湯錯的c圈即一千米以上就看不到楓楊了。

    卷五列傳(族譜上的河)

    本卷是地方志的慣例內容,但是作者收集的卻是湯錯的傳說人物和事件。比如根據湯錯傳說收集的口述史《公羊傳》全卷讀罷可令人反覆摩挲玩味,意味不窮。故事是這樣的(作者開始進入講故事,但披有傳說這層意義):豬倌公羊帶著他的種豬到崖那邊的杜塞家裡,他們躺在一條春天的河上,一直躺倒來年春天的到來。桃樹破身,燃紅了整條山崖。崖上的光陰讓公羊的身體像桃花盛開時那樣透亮。骨頭也是。直至祭祖節的到來,引出那一段始祖盤王的神話,盤王狩獵一隻公羊不慎墜之崖邊,族人因為仇恨剝了羊皮做成鼓,狠狠敲打以解心頭之恨。祭祖節那天,聽著由悲痛轉為快樂至狂吹的鼓聲,豬倌公羊直感到那些鼓音全由他自己身上發出,無論他離那些跳舞祭祖的人們多麼遙遠。隨全身上下長出粗糙的皮,一聲炸裂,春天裡隨崖上的桃花一起開出了花朵。他漂亮的妻子也隨之萎去,那頭種豬不明而逝……整個故事溢滿了清澈又詭艷的詩性和巫儺色彩。

    然後寫秘密結社棒棒會的續集內容;為「攤屍語錄」的作者玉憲這個人物作傳,並附有語錄殘卷原文。

    卷六藝文志(一)(小說資料初編)

    至卷六藝文志,我們或許才看到作者進行的虛構實驗。本卷輯錄兩個中篇小說。第一篇《阿爾法河》——一條河:不管它是什麼河,我們都將用它來探討運動的本質。因此這條河是一條象徵性的河流——位於湯錯中央的河流。他被作者安排在長方體的「火柴盒地球儀」上流淌。這個火柴盒地球儀的六面就是作者敘述的噱頭。涉及的內容有:語言學家對一座山的描述;小說家對f大陸小說化看法的概述;早期天文學家的觀察所得(黑夜和白晝的宇宙學意義);人類學家的神話學闡釋;漏斗——對湯錯的非地理學描述;最後是阿爾法河和植物手性以及河流的運動與天體旋轉運動的關係探討。至此,我們可以看出作者起用方志體例實質上是一種百科全書性質的寫作的真面目。

    第二篇小說叫做《中國村莊史》,這個名字並不是作者自己取的,而是早期來到中國的傳教士費銘德神父留下的一個文本,從湯錯阿門教的舊址中挖掘出來的。嚴格說這是一個譯本,費銘德神父向葡萄牙皇室作的關於中華帝國的探險報告,內容涉及早期中西交通中歐洲人如何看中國,包括,政治,教育,漢字,禮俗,命運等觀念文字。一開始是這樣進入的:「在描述我所見到的這個村莊之前,請允許我自我介紹一下。我叫卡瓦科斯?臥爾卡,是里斯本附近的阿爾科切特人。在這個當地人稱作湯錯的地方,我的幾個舌頭走的走了,死的死了。最後死去的那個是從果阿就同我在一起的,他死於一場意想不到的大火。其他幾個是中國人,他們到了嶺西城就不願意走了。(葉2)」作者利用費銘德的譯文進行了廣闊的描述。在地域上不再局限於湯錯地方。使這一卷文本具有**特徵。也是一次具有中土與歐洲交通史意義的寫作。通過這一卷,文本已經相當寬闊。

    卷七藝文志(二)(銅座之歌--根據湯錯指路經創作的一首長詩)

    最後一卷,一首結構幾近完美的現代漢語長詩,潛文本是湯錯指路經。九卷,每卷六首,共五十四首。排序根據九宮圖設定,也是進入這首詩的秘鑰(閱讀法):「九宮者,即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術數記遺》)

    正如作者開頭的文字聲稱的那樣:你即將進入銅座,為節省你的時間和精力,本文作者首先申明,你只需要閱讀其中任何三章即可,超過這個數,文字本身將會對你造成傷害。《銅座》河圖本不少於九個入口,你可按序閱讀,但是像哥尼斯堡七橋那樣不重複而一次走完所有的路又回——&網——的閱讀法是不存在的,撰者之本意只是讓每一位來訪者從九宮所示圖中任意一宮進出,它們無一例外都通往真實的銅座……銅座曾留下過兩部史詩性「歷書」,一部是此時正由你的左眼閱讀著的河圖本,另一部則是由另一隻眼此時正在閱讀著的洛書,它們合稱為「大衍陰陽二書」,但《銅座》的洛書部分一直不曾由你的右眼看見過,也就是說它以另一種形式在銅座或者別的地方生長著。也有說可由河圖本導而得之。的的確確,它們合二為一之時,也就是《銅座》再現之時。

    後記

    作者在後記中交代了寫作本(;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