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霸王新傳

第五卷 草原飛歌一代天驕 第一章 文 / 舒嘯

    第一章

    薊城,落日,殘霞,城樓。

    看著一個個從四面傳送來的捷報,原遼東守,現有資本稱燕王的張翔,一直忐忑不安的心思終於平靜下來出師不到一月,就平定燕地五十六城,縱然項羽親自率大軍從關中殺來,多少也得花上一個月的工夫才能到達薊城那時候,匈奴人已經能夠抵達薊城,幾十萬的精銳匈奴騎兵,夠他項羽喝上一壺了。

    「傳令下去,各城嚴密防範,如有楚軍至,立即向我稟報。」張翔意氣風發地握住劍柄,站在薊城城樓上,看著西邊的落日說道。張翔心中早就蕩漾開來,那項羽的大楚,就像這輪紅日一樣,即將墜落到無盡的黑暗之中,取而代之的,將是我張翔新建的王朝!

    在遼東那苦寒之地守衛了幾年,張翔早就要罵娘了,操,那地方真是荒涼,不但要提防隨時可能出現的匈奴騎兵,還得與凌厲的寒風暴雪做鬥爭,可不能被這一往無際的荒原埋沒了自己的雄才大志。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憑什麼只有他項羽劉邦可以竊窺神器?

    而取得了匈奴大單于的支持後,張翔更是信心爆棚,三十萬胡人鐵騎,若放馬中原,還有誰能夠抵擋?項羽雖然勇冠三軍,但憑他那匹夫之勇,豈是匈奴大單于的對手?時勢造英雄呵,張翔有了強力後援,憋屈已久的野心和**一下子就釋放出來,恨不得立即揮軍直搗關中。

    攻掠燕地的順暢也讓張翔飄飄然了打天下也太簡單了,沒費多大的氣力,就拿下了大半個燕地。張翔稍稍感到後悔的是,早知道這麼輕鬆,他應該在兩年前趁楚漢交鋒之際,就從遼東殺出,乘亂取栗,分得杯羹了。

    不過還是要謹慎,項羽的脾氣一向不好,他要是聽說自己反叛,必定會親自提大軍前來討伐,燕地無良將,才被自己得手,若是項羽親來,可要小心對待了。因此派人多加打探,一旦楚軍來犯,便修書請大單于帶兵來助,項羽定然不敵。

    張翔進展得如此順利,也確實出乎項羽的預料,當探馬將張翔已經控制燕地大半的消息傳來時,項羽率軍才到了邯鄲。張翔已取燕地,已然形成勢力,項羽只得停止前進,召集諸將商議對策。

    將張翔進展情形簡單介紹了一下,項羽便將破敵之計下達給諸將。

    「陛下,張翔攻取燕地而令人死守,已顯示其胸無大計之性,況且張翔出兵遼東,非為子孫萬世記,乃是一己私慾,必失民心,陛下可乘其立足未穩之際,揮軍急進,一戰可擒此人。」韓信拱手分析道。

    自從來到楚營之後,韓信尚未出一計一謀,卻也被項羽封為荊王,成為大將軍,心下多少有些慚愧,恰逢張翔起兵於遼東,與韓信自己先前所說不參與滅漢之計並不矛盾,因此迫不及待地站了出來。

    頭一回聽到韓信出謀劃策的項羽,也覺得有些欣喜耐心,耐心終於沒有白費!

    「哦,韓大將軍此言正合孤意,那大將軍以為,誰人可為前部,率軍疾進,直取薊城?」項羽問道。

    「陛下,臣自到軍中,未有一功,此番進討叛逆,臣願為前部先鋒,以謝陛下知遇之恩。」韓信忙不迭地請命道。

    久不打仗,對於韓信這樣的人來說,倒也是一種折磨。

    項羽微微一笑,嘿嘿,等的就是你這句話。有韓信為統軍大將,莫說擊敗無名小卒張翔,就算拿來和冒頓幹上一架,也是很有看頭的。

    「陛下,臣另有憂慮。」另一側的項飛見韓信討到了一個不錯的差事,也不甘落後道。

    「說來聽聽。」項羽這時候是廣納建議。

    「匈奴地廣人稀,草原大漠縱橫千里,前者秦始皇帝連接燕、趙、秦之長城以御胡人,然胡人鐵騎可在其任意一處進兵,故臣以為,烽火此刻雖在幽燕,但別處亦不可不防。」項飛拱手道。

    的確,與匈奴作戰和對劉邦作戰大不相同,楚、匈之間有綿綿萬里之長的邊界,匈奴人的騎兵又善於流動性作戰,而中原的軍隊往往單是集結就需要一段日子,等到大軍撲向警示地時,匈奴人早不知道跑哪兒去了。

    現在戰事雖然是薊城,但是據情報上顯示,薊城附近並沒有發現匈奴人的部隊,說不定匈奴人的精銳騎兵並不在薊城,而是隱秘在某個地方,只等項羽大軍一去薊城,便乘機偷襲這樣一來,楚軍將陷入腹部受敵的兩難境地。

    「項大將軍所言之別處,可知是何處?」鍾離昧琢磨著項飛的話,問道。

    項飛一愣,笑道:「我大楚與匈奴邊境綿延萬里,無一不是冒頓可能隱匿之處,若問究竟在何處,項飛實在不知。」

    「不錯,」丁公插了一嘴,說道,「這冒頓可不會聽咱們調遣。」

    「冒頓自然不會聽我軍調遣,但朕又何需待他在何處出現?」項羽呵呵一笑,說道。

    眾將均是一驚,韓信率先說道:「莫非陛下意欲先發制人?」

    「不錯,」項羽點點頭,說道,「與其讓冒頓長驅直入中原,使我子民塗炭遭災,莫若我大楚鐵騎跨大漠逐草原,與胡人一較高低。」

    「陛下此舉,於我大楚甚是有利,但勞師遠征,輜重糧草必須齊全,否則大戰一旦曠日持久,我軍勢必疲憊不堪,屆時更無力與冒頓鐵騎一戰。」韓信急忙進言道。

    項羽微微一笑,說道:「朕早有盤算,韓大將軍,你可引馬軍三萬,多帶乾糧,一人二馬輪流換騎,千里奔襲薊城,一戰而解遼東之憂,則我大軍便可全力而戰冒頓,再無後顧之憂,如此,勝算便又長幾分。」

    「臣明白,臣一定不負陛下所托。」韓信何等聰明,一聽便知道項羽的意思,立即應道。

    「襲取遼東之後,可便宜行事,不必向朕回報,若朕與冒頓戰端一開,你便可放開手腳,從東向西掩殺。」項羽決定給韓信以特權,讓他可先斬後奏。

    「臣領旨。」韓信也不多說,感激地沖項羽一磕頭,然後起身,站到一邊。

    項羽環顧一下帳下諸將,開口說道:「韓大將軍率部東進,朕親引軍駐於邯鄲,待糧草集結完畢,便可與胡人一決雌雄。」

    「臣等願隨陛下,北上大漠荒原,以破胡夷。」眾將齊聲回應道。

    太陽懶懶地爬了上來,剛爭開惺忪的睡眼,便發現一支龐大的隊伍,正朝著西北方一路疾進著。轟鳴的馬蹄聲震耳欲聾,最前面幾匹駿馬更是跑得起勁,馬背上的軍士或手持大旗或手持長槍,都默不作聲地跨馬奔馳著。

    前面大旗上繡著的大大的「韓」字格外引人注目,天空中驚飛起一兩隻早起的晨鷹,高亢地鳴叫一兩聲,盤旋在萬里雲端之中,驚恐地看著這支鐵一樣的騎兵隊伍。

    「什麼?」薊城原燕王府中的張翔也被一陣急報從春夢中被驚醒,一聽說韓信大軍已然是兵臨城下,不由得大驚失色,臉色慘白,嘴唇發紫,哆嗦著說道,「韓韓信竟來得如此之快?為何沿途城池都沒有警報傳來?」

    韓信率領三萬騎兵,一路是馬不停蹄,逕直開赴薊城,沿途也遇到幾個被張翔所控制的州縣,但韓信均不予理會,繞城而過,直取薊城。那些城池的守將原本還想出城阻截,或是派人向薊城傳信,但一聽說是韓信的大軍,便又乖乖地關上城門,以求自保。

    因此韓信用最快的速度,一下子抵達了薊城城下。

    張翔很快平靜下來,派人一打探,才知道燕地各城並沒有被韓信攻取,韓信是千里奔襲而來,而且,所部不過三萬人,經過長達千里的顛簸,再健壯的人也恐怕也顛散架了。韓信不是神仙,他的部下不是不知疲倦的機器,正可以乘楚軍遠來之際,一戰而破韓信。

    想到薊城城中尚且有自己的嫡系大軍五萬,新募燕地兵士三萬,張翔的底氣便漲了上來,淹沒了河岸的大堤,衝向兩岸的田地。想想也是,以八萬休整待戰之士,而對三萬遠來疲憊之卒,勝利的幾率也實在太大了。能夠一戰而破韓信這樣的宿將,張翔便可一戰成名了。

    「來人,點齊兵馬,本將軍要與韓信一決高下。」張翔下令道。

    「將軍,不可輕敵!」一名副將趕緊勸道,「韓信用兵素來詭詐,將軍不可不防,況楚軍遠來奔襲,意在速戰,若我軍閉門不出,在使各城駐軍前來薊城相助,則不出五日,韓信大軍必定不戰自亂。」

    「哈哈,毛將軍豈不知兵法?韓信遠來疲憊,狂奔千里,此正所謂『強駑之末,勢不能穿魯縞』,故兵法雲,必蹶上將軍』,韓信率疲憊之卒前來,而我城中尚有精兵八萬,若閉門不出,勢必為天下笑,愈為胡人所輕。」

    那名副將見張翔如此堅決,也只得懊悔地歎了口氣,下去安排去了。

    張翔跨上高頭大馬,手中提起自己的大槍,雄赳赳氣昂昂地來中集結起來的大軍面前,大聲喝令道:「打開城門,本將軍要與韓信決一死戰。」

    距離薊城十里的韓信,聽得不遠處的薊城城內一陣喧嘩,知是守軍開門迎敵,心中不由得大喜:嘿嘿,就怕你張翔關著門不肯出頭,就向地頭蛇一般,鑽進土洞,讓人對其毫無辦法。現在你地頭蛇冒出洞口來,正是砍斷腦袋的時候。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