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霸王新傳

第六卷 大楚長歌開創盛世 第三十八章 逐北(三) 文 / 舒嘯

    第三十八章逐北(三)

    「他娘的,你們一萬多人,難道竟守不住大營?」左賢王氣得鬍子都翹了起來,高舉著馬鞭的手不住地顫抖著,似乎想一鞭子抽過去,好好教訓一下伏在自己馬前的部下。

    「楚軍不下三萬人馬,加之我大營營門又被燒燬,楚軍趁我們打掃營內之時,突然於黑夜中殺出,我軍猝不及防,因此大敗,營中尚有五千餘人仍在抵抗,我等非是逃竄,只是見援軍久久不至,這才策馬趕來,親自向大軍求救。」來人哭拜道。

    左賢王一聽這話,暴怒起來,心中咒罵著右賢王,竟然以為楚軍又是消遣自己,竟然不派一兵一卒救援,但他不好在眾兵士面前露出主帥不和的跡象,轉而大罵項羽道:「楚人皇帝,卑鄙無恥之徒,你等快快與我一道殺回,定要將來犯楚軍全部格殺。」

    「是!」逃竄而來的匈奴兵士忙應聲列入左賢王軍行列中。

    左賢王火急火燎地趕到自己的大營,發現楚軍縱兵大殺一陣之後,將大營一把火燒了個精光,然後在他引軍到達之前就逃之夭夭了。左賢王勃然大怒,要率兵追擊,被手下人勸阻住,萬一楚軍再借助夜幕設下埋伏,那損失就更大了,眼下還是救火重要。左賢王氣憤不過,只得帶著人去撲火。

    大火熊熊,竟將大營中大部全部燒燬,左賢王甚至還找到了愛妾被燒成木炭的屍體,她頭上戴著的首飾,可是全大營中獨一無二的。這下左賢王可是吃了一個大虧,賠了夫人又折兵。惱怒之餘,這才想到,自己的大營全部被毀,全是右賢王不肯救援之故。

    整整一個晚上,楚軍就沒有讓左賢王消停,先是襲擊大營,壞了他的好事,繼而又從西面冒出,將他調動去了西營,回過頭之後竟又給他來了個回馬槍,一把大火燒掉大營,只匆匆趕來的他留下一堆灰燼五千殘兵和數千具屍體。

    氣急敗壞的左賢王等天一亮就率領自己的兩萬大軍及五千殘兵來到右賢王大營外,右賢王的部下見穿著匈奴服裝的大軍殺來,慌忙稟報了右賢王。右賢王一開始還以為是楚軍假冒的,等他出營一看,只見左賢王一臉怒容地跨馬立於門前。

    右賢王還感到莫名其妙,訕訕地問道:「帶你的兵馬前來我營,想幹什麼?」

    左賢王拱了拱手,沒好氣地說道:「昨夜楚軍大軍襲營,縱火燒燬我大營,我這人馬如今無處棲身,特來投靠。」

    右賢王看著左賢王那像死了親爹的臉,知道這小子心裡不痛快。原本在匈奴軍中,左賢王的地位比右賢王低,但老上大單于正是借助了右賢王的力量才得以將幾乎分裂的草原重新統一,而左賢王資歷尚淺,軍中威望也不夠,因此位置卻處於右賢王之下。因此兩人之間的矛盾也是由來已久,只是沒有一個合適的爆發機會而已。

    不過楚軍昨天晚上這麼一折騰,倒使整個作戰計劃被打亂,首先東營完全被毀,糧草輜重全部付之一炬,左賢王手下這些兵馬,每天所需要的糧草是少不了的,倘若一頓沒得吃,兵士嘩變,那就給了楚軍以可乘之機,大單于的整個部署就要隨之改變。

    右賢王越想越是氣憤,楚軍太狡猾了,倘若再不給他們一點教訓,說不準還會被他們耍成什麼樣子。他拿定主意,一來要打擊一下楚人的士氣,二來要平息左賢王的怒氣,唯一的辦法,就是糾集全部大軍,進攻雲中城。先讓兵士們發洩一下,等到中午,再讓左賢王的兵士到西營去就食。

    「來人,傳令過去,命盧侯王、折蘭王率部前來我營會合。」右賢王拿定主張,立即吩咐道。

    不久,盧侯王和折蘭王帶著兩萬的多的兵馬匆匆趕了過來,這次他們吸取了昨天晚上的教訓,留下一萬兵馬守衛大營,倘若楚軍來襲,這一萬大軍憑藉著營寨,足可以抵擋好長一段時間,而救援大軍也能夠及時趕到,不會出現昨晚那樣的驚慌失措的局面。

    匈奴三路兵馬,盧侯王和折蘭王所部兩萬人馬,左賢王部兩萬五千不到,右賢王自己帶了三萬兵馬,合計七萬五千人,在匈奴中大營前集結完畢,右賢王鋼刀一拔,喝道:「雲中城內有大楚的皇帝,只要拿住了他,就能得到整個大楚,草原上永不言敗的勇士們,拿出你們的驕傲和勇武來,崑崙神保佑著我們,殺啊!」

    話音剛落下,匈奴的兵士們還沒來得及應聲歡呼一下,以壯大匈奴的軍威,就聽到有人高聲喊道:「大軍慢行,右賢王慢行,大單于有軍令到,大單于有軍令到。」

    老上大單于這個時候竟發來了軍令?眾人皆是一愣,回頭看著來使飛一樣策馬趕到,來到軍前,翻身下了駿馬,快步走到右賢王馬前,道:「大單于有令,命大軍全部撤回單于王庭,即刻拔營,不得有誤。」

    「什麼?」右賢王一驚,忙問道,「可是王庭發生了什麼大事?」

    來人趕忙道:「據報,楚大元帥項飛率大軍從隴右而起,跋涉千里,正向王庭而去,大單于恐王庭兵馬難以抵敵,特命東路大軍回援王庭,待破敵之後再回師東路。」

    右賢王彷彿才明白過來,道:「難怪東路楚軍一直按兵不動,就算來襲,也是一戰即退,原來是引住我大軍在東,卻使一路軍從西而進,已經快到王庭了,你快回復大單于,就說我大軍即刻拔營而回。」

    「萬一,」折蘭王摸了摸自己的一把鬍子,嘴巴湊到右賢王耳朵邊,猶豫道,「萬一楚軍尾隨我軍之後而尋到王庭,後果可就大大不妙了,依我之見,不如將左賢王留下,讓他與東路楚軍去拚個你死我活,當然,讓他留下來,名義上就是防止楚軍尾隨我軍之後,大軍撤退,總得有人殿後才行。」

    右賢王看了一眼自己的叔叔,不由得會心一笑,心道,畢竟是隻老狐狸,這一石二鳥之計,果然不留痕跡。然後衝著左賢王道:「我大軍若退,楚人勢必追趕,故我以為,大軍可分散開來,左賢王為後路斷後,盧侯王和折蘭王的人馬直線向北,急速前行,我自引本部兵馬繞道向西,包插到西路楚軍背後,與大單于兩下夾擊,定能擒獲楚軍大元帥項飛。」

    左賢王也在打著自己的小算盤,楚軍大兵壓境,意在驅逐大單于,故而西路大軍開拔直奔王庭,倘若這東路軍一撤,其後的楚軍肯定要追擊過來,要會師於大單于王庭,如此一來,楚軍勢必向北或向西,而他自己的王庭卻在東北面,等這兩路人一走,他就率本部軍馬撤回自己的王庭,一來可以保存自己的力量,二來日後還能坐觀其變化,等大單于被楚軍破了,或者兩敗俱傷的時候,他左賢王就可以一路西進,收拾沿途殘兵,直詣大單于王庭,再趁亂勢一舉將右賢王、大單于等人拿下,自己不就可以做上大單于了嗎?現在右賢王居然讓他留下來斷後,這機會再好不過了。

    想到這裡,左賢王趕忙道:「那就由我引本部大軍牽制住東路楚軍,不過我大軍所需之糧草輜重,可都被楚軍一把火燒了個精光,你們得給我留下點,不然如何牽制楚軍?」

    右賢王早就料到左賢王會講條件,不過這也不是什麼大問題,於是慷慨地道:「我中軍大營駐紮了四萬兵馬,你那兩萬多人駐紮進來,應該足夠了,我大軍再留些糧草給你,你只要堅守住十五天,便可自行撤去。」

    等十五天?十五天內楚人不來找你的麻煩?十五天後你撤軍,楚人大隊人馬一看只有區區兩萬多人,還不一擁而上將你部殺個精光?右賢王心裡簡直樂開了花,生平一個政敵就要被自己高明的手段消滅,他怎麼能不興高采烈?以一營的輜重,就換取了日後的大單于位置,這個生意,還是非常划算的。

    按照匈奴人的規矩,是以左為尊,而且左賢王一直是大單于的繼承人,但是偏偏這一個左賢王,與大單于的關係很是一般,老上大單于也是迫於族中的壓力才將他封為左賢王的,老上單于一直鍾愛自己的小兒子,想讓小兒子當左賢王,可惜那個小兒子年歲太小,無發服眾。不得已才立了現在這位左賢王,而卻以右賢王來牽制住他。

    因此,一下子就出現了左右賢王都有可能繼承大單于位置的可能,所以兩個人的明爭暗鬥是從未間斷。能夠借楚人項羽之手除掉左賢王,右賢王可不在乎那一些物資。

    兩人雖是各懷鬼胎,但在這件事情上卻是出奇的一致,以至於兩人都是心中暗喜,互相得意一番,各自引兵去了。左賢王還算了筆小帳目,獲得了右賢王的大營,自己的那些輜重在大火中付之一炬,卻又得到了更多的物資,算起來這次出征,除了損失了五千人馬之外,元氣倒沒傷著,還能在楚、匈大戰中靜觀其變,簡直是穩坐釣魚台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