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重生之科技崛起

大道小說網 第九十一章:龍晶電子 文 / 紫雨涵

.    回到北京的張國棟來不及卸下連日奔波的疲憊,便被丈母娘一個電話叫了過去,說是有一位貴客要介紹給自己認識,於是張國棟又提著從貴州提回來的土特產上了張家。

    「來來來,國棟,阿姨給你介紹一位非常有本事的阿姨」說著,鄧楠指向桌旁一位形象和藹,稍微有點矮胖的女性對張國棟說到,「這位阿姨是江蘇省委副書記省長顧*蓮女士。」

    張國棟心裡有點詫異,不過臉上還是沒有表現出太多的詫異,畢竟已經見識過太多後世牛人的他已經基本上被鍛煉得寵辱不驚了,這位未來的全國婦女主任他還是瞭解一些的。不動聲色間,張國棟開始給顧女士打招呼。

    「顧阿姨好,我叫張國棟,今後請多多關照。」可能顧省長也是知道張國棟的,所以待張國棟打完招呼便開始回話,「國棟可是一直被老鄧讚揚啊,今天一看果然是人中豪傑啊,一表人才,一表人才啊。」其實顧省長和鄧阿姨一直關係都不錯,所以顧省長也是聽說過張國棟這個人的,原本她對於這樣的不依靠關係憑本事過活的孩子就很喜歡。

    「國棟,你上次不是說要去742廠看看嘛,正好742廠就在江蘇,這次你可以趁你顧阿姨過來和她一起去江蘇看看,我相信這樣可以減少你很多麻煩。」原來張國棟已經幾次在鄧阿姨面前提起過這個江南無線電器材742廠,鄧阿姨也就留了個心,特意查了一下,得知這個742廠是中國目前唯一能夠生產晶圓的企業後心裡便有了底,這次也是特別將自己的女婿引薦給老同學。

    「742廠?」雖然已經貴為一省之長,可是她也不可能對本土所有的企業都有所瞭解,特別是這些帶一點軍工性質的企業,所以聽到742廠她表示了疑問。

    「是的,顧阿姨,目前742廠是我國唯一的晶圓生產企業,您也知道,我的公司和半導體產品聯繫非常的緊密,所以對這些廠總是比較敏感的。」其實742廠也進行集成電路的開發和生產,在目前的中國742廠這樣的廠子還是比較吃香的。

    「呵呵,具體這方面我也不瞭解,這樣吧,我這次準備後天回江蘇,你如果沒什麼事兒,可以和我一起過去,我可以讓我的秘書陪你過去,相信能為你減少不少麻煩。」

    「那我就謝謝顧阿姨了,那鄧阿姨,我就先回去做些準備了。」張國棟如此急匆匆的,是因為他有個想法需要電子工業部的李部長配合,畢竟像742廠是歸屬於電子工業部管的。

    當天晚上張國棟在自己買的那台據說已經是惠普的最新的打印機上面將腦海中關於晶圓生產工藝的一些關鍵技術,這樣這次過去相信能夠給予742廠一定的指導,742廠目前還是3微米的工藝,如果能夠將自己的這些資料消化吸收,相信很快能夠提升到1.5微米的。

    第二天,張國棟如願的約到了李*映部長,李部長對於張國棟還是很有印象的,畢竟張國棟生產的計算機產品也是劃歸於他的電子工業部的範疇,龍騰科技屢次發佈新產品,在國內乃至國際上都取得了不小的名聲,而上次他又去參觀了,他還是很關注這個明星企業的。

    「李部長。我這次來是有一個請求。」張國棟琢磨著要怎麼說服李部長。雖然現在已經開始了國有企業改制。但是基本上都是一些效益不好或者說要破產地企業。像742廠這種效益不錯地廠子還是不會動地。畢竟一下子邁地步子太大也不行。中國是大國。所有地事情都只能徐徐圖謀。

    「你說。」輕輕地喝了口桌上地茶。李部長此刻正在打量這個屢次創造奇跡地年輕人。看他到底有什麼魅力。是否真地就是傳說中地聰明絕頂呢。

    「江南無線電器材742廠是我國唯一地晶圓生產企業。而我手裡恰好有一些能夠提升芯片工藝地關鍵技術。希望能夠和742廠進行一些合作。當然更好地情況是我們龍騰出資。將國內某些研究機構地江蘇分部和742廠聯合起來。我們組成一個合資企業。以這個742廠為基礎。快速提升中國芯片生產能力。」

    「哦?」張國棟地一番苦心沒有白費。李部長果然有興趣。他也是知道中國目前地芯片生產工藝落後於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地事實地。但是由於中國目前還比較窮。人才機制還比較落後。短期內他也沒有什麼好地辦法。所以此刻聽到張國棟竟然有辦法改善芯片工藝。馬上表示出了濃厚地興趣。

    「比如將永川半導體研究所無錫分所和742廠合併起來。成立一個龍晶公司。從事集成電路和分立器件兩大部類產品地科研開發和商品生產。盡快從3微米技術突破到1.5微米技術。然後將3微米技術用來改造那些目前還是5微米技術地廠家和企業。」張國棟說地基本上是89年成立地華晶公司地翻版。

    「哦?你們扶植其他地企業。不是培養了一個競爭對手麼?小說整理發佈於;「我們的競爭對手不是國內,而是國際上那些發達國家,而且隨著我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將來晶圓生產畢竟迎來難得的發展機會,單線發展已經跟不上我國的國民需求了,我們需要井噴似的發展。而且我們不是還保持領先麼?不是麼?」張國棟的一貫原則便是在保持龍騰科技的技術先進性基礎上扶植國家其他企業的發展,使得中國能夠迅速填補上下游空缺,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結構。

    「好,很好,這是一個負責任的企業家該有的心胸,有你這句話,我對你說的成立龍晶公司的事情已經非常感興趣了,希望你能夠先去考察一下,然後弄一份可行性報告出來,到時候要是需要我們配合的話,我代表電子工業部表態,一定給予支持。」

    「那我就先謝謝李部長了,這樣我就先回去了,明天我就會去江蘇考察,到時候一定向您提交一份詳細的報告和策劃。」張國棟此時的心情也非常興奮,雖然不可能將742廠吞併,但是自己的龍騰科技可以成為除國家之外的最大股東,而且擁有的一個生產晶圓的基地,張國棟非常有信心在滬寧杭工業帶建立一個芯片生產基地。

    張國棟回去後又整理了一下1.5微米工藝的關鍵技術,聽了一下自己走的這半個多月公司發生的一些事情後便早早的睡下了,這也是他第一次這麼奢侈的睡這麼早。

    第二天告別了小魔女和任正非的送行,張國棟隨著顧*蓮一起去了江蘇,到江蘇後顧省長便派她的秘書唐修然陪同張國棟一起去無錫,考察742廠。

    742廠的廠長王興華顯然已經提前得到了消息,帶著自己的副廠長一起在大門外迎接省領導的光臨指導,來的只有五個人,除了唐秘書和無錫一個副市長外,還有副市長秘書以及司機小劉。

    顯然除了張國棟外其餘的都是技術上面的門外漢,他們對於廠子裡面的電子產品也不是很感興趣,對於他們來說,這一趟更類似於政治任務,畢竟張國棟是顧省長的座上嘉賓,不是他們這種小叉能夠得罪的。

    「不知道張國棟先生此次過來是有什麼指導呢?」王廠長可能是搞技術出身的,頭上已經謝頂,身上的衣服也是很普通的那種,帶著一副後世電視中常見的深色眼鏡兒,開口問道。

    「不知道貴廠的1.5微米生產工藝研究得怎麼樣了?」張國棟緊盯著王廠長問道,看到王廠長流露出驚訝的樣子,「當然,這是貴廠的生產秘密,但是我自有我的消息來源,而且我此來也得到了電子工業部李部長的支持。」

    王廠長也只是微微詫異,畢竟能夠讓省長秘書陪同過來的主顯然不是那種騙子,他只是有點詫異張國棟一開口就知道自己廠目前研究的最新工藝,不過想到張國棟龍騰科技老闆的身份又覺得有點理所當然。「目前還在研究中,說實在話,從3微米到1.5微米乃至1微米技術實在是太困難了,我們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還沒有取得關鍵技術上面的突破。」說到這裡,王廠長不禁苦笑起來,以前他們想當然的認為1.5微米也能夠很快的達到,到自己廠投入進去後才知道,科學研究是來不得半點假的。

    「我這次來有兩個目的,第二個目的是基於第一個目的的,也就是說第一個條件如果無法滿足第二個條件就自動不成立。第一個目的是,我們想由我們龍騰科技注資將742廠和1424研究所無錫分所合併起來,成立一個新廠,一個中國最大的芯片生產廠。第二個,我們手上掌握了1.5微米和1微米的部分關鍵技術,如果前面那個條件可以滿足,我們將免費向新廠轉讓這些技術。」

    「什麼?你們掌握了1.5微米的技術?」可能是也是搞技術的,那個副廠長竟然激動得跳了起來,張國棟看著他那顫顫巍巍的身體,真擔心這一蹦躂會不會導致他突然死掉。

    「不錯!」

    「你知不知道芯片的生產是什麼?別以為你們龍騰生產出了電腦你們就知道芯片生產了,要知道一塊芯片的誕生是非常困難的。一塊芯片的誕生,主要分為芯片設計階段和芯片製造階段。設計我們就不說了,目前我們國家還沒有專門的芯片設計理念,還處於模仿階段,而芯片製造階段的技術中,最重要的是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晶圓製造過程中的晶圓面積大小,另一方面是芯片刻過程中的晶體管線寬粗細。通俗的來說,就是晶圓半徑大小,和多少微米的晶體管線寬。你說你們掌握了1.5微米技術,這能讓我們相信麼?!」副廠長吹鬍子瞪眼的,他們這種搞技術的最恨的就是技術欺騙了,技術上的事情,能來假麼?

    「哈哈,老廠長不用生氣,且聽我解釋一番。」張國棟也是搞技術的,顯然對搞技術的脾氣也是瞭解的,「晶圓半徑大小和晶體管線寬,是呈階梯式的相互對應的關係。1微米技術對應的是6英吋晶圓技術,而貴廠的3微米技術對應3英吋晶圓技術,而反過來的話,6英吋晶圓製造工藝,則對應0.8-1.5微米級別芯片製造工藝。而我們龍騰科技,經過中科院的專家和我們龍騰自己的工程師合力研究,已經掌握了1.5微米技術。當然,我們也知道,上面說的這些,都只是芯片製造工藝方面的其中兩個步驟,如果要生產cpu芯片,還需要很多其它的步驟。芯片整個設計和生產流程,主要包括:系統設計、邏輯設計、實體設計、晶圓製造、掩模設計、芯片生成(包括光刻、蝕刻、離子注入和金屬濺鍍等幾個主要步驟)、芯片封裝、芯片測試,經過這些過程步驟後才能形成芯片產品。我們龍騰目前沒有晶圓生產線,所以我們希望能夠聯合貴廠進行芯片生產。」張國棟的眼神和聲音都非常誠懇,這一刻竟然讓兩位技術人員出身的廠長生不起反駁的感覺。

    「不知道我們742廠在新廠中佔據什麼樣的地位呢?」很顯然,王興華已經明白合併的結果已經不能改變,畢竟自己只是國營企業要聽從國家的安排,既然電子工業部已經同意,那麼強強聯合已經成了無法改變的事實。

    「這個二位廠長可以放心,新廠的行政班子基本上不會做出多大的調整,我們龍騰科技和1424研究所的人員更多的是充當技術人員的作用,這個廠還是國營為主,但是我們龍騰科技要行駛監督權,畢竟誰也不能保證二位的繼任者也像二位一樣兢兢業業。」張國棟已經想過了,將來必然要和很多國有企業打交道,採取這樣的方式最為妥當,即保證了龍騰科技不至於過於龐大而引起國家的懷疑,又能夠保證龍騰科技投資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原則性的一點便是要行駛監督權。

    聽得張國棟的保證,二位廠長基本上已經沒有了拒絕的意思,不過還是要和廠裡面的領導班子商量一下,畢竟廠也不是兩位廠長能夠完全說了算,廠裡還有黨組成員呢,不過有了副市長和唐秘書應該不難說服其他人吧。

    在得到兩位廠長的同意意見後張國棟一行又前往了1424研究所無錫分所,在這裡就更加順利了,畢竟作為一個單獨的研究機構,目前中國的研究所一般都是很窮的,經費有限,在得到張國棟保證能夠給予足夠的研究經費後,而且新成立的廠還是國營,研究所的技術人員沒有了心裡負擔,畢竟這年頭鐵飯碗的心思還是比較重的。

    待一切後顧之憂都掃清後,張國棟拒絕了無錫市委和市政府的挽留,心急火燎的踏上了回京的道路,他現在是分秒必爭,所以一到北京,一個電話就打個了李部長,李部長顯然很驚訝於張國棟的超速,不過還是馬上給予了接待。

    經過張國棟口述,秘書一支筆潤色後的新廠成立報告擺在了李部長面前,李部長仔細的看著這份報告,當看到龍騰科技只需要佔據45%的股份時他還是很滿意張國棟的識時務的,畢竟如果要把這麼一個效益比較好的單位給收購了,這會讓他比較難做。政治人物最忌諱的是什麼,不就是授人以口舌和把柄麼。

    當閱讀完報告後,李部長將前前後後都仔細的想了一遍,心裡基本上已經認可了這個方案,當然必要的討論還是需要的,所以他讓張國棟先回去等消息,不過看到張國棟那焦急的眼神他又覺得有點不忍,畢竟中國的事情就是這樣,無論什麼事情,除非是三拍黨,否則一件涉及到利益糾紛的事情都需要反覆論證。他給了張國棟一個保證,三天內必有結果,張國棟這會兒也知道,這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所以也就帶著一份壓抑的心思回到了龍騰。

    ps.老闆:小涵,你的論文過了,不過要想評優,那還得看讀者投票是不是積極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