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重生之科技崛起

大道小說網 第一百八十一章:中國芯(完) 文 / 紫雨涵

.    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有了好刀在手,一幫子如狼似虎的研發工程師突然就抖了起來,以前晦澀的設計工作突然流暢了起來,雖然對目前龍騰的第一大部門軟件部門的人還是很不服氣,畢竟這些搞集成電路的傢伙可是從整個ic部門選調的精英中的精英,他們一直認為只有他們微處理器部門才是真正意義上的no.1,但是可惜一直沒有拿出可以與之no.1相匹配的成績,所以對於給他們開發出了如此順手工具的傢伙還是給予了有限的尊重了,至少大家表面上一團和氣了。張國棟對於技術人員的內部爭鬥一向是樂得其見得,畢竟競爭讓人進步,只要不用卑劣的手段,不過火,這種競爭對於整個公司的技術儲備是非常有好處的。

    時間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殺手,可以說它就是所有人的上帝,雖然沒有經驗,雖然磕磕碰碰,可是接近兩年的日子,微處理器部門也出了一些成果,整個電路布線徹底完成了,版圖也給做出來了,當張國棟從祝明發博士那裡聽說中科院半導體所早已經開發出了一個自動布線的系統後,本著有殺錯不放過的精神,張國棟一個電話就從周院長那裡把這系統給搞過來了,而這也大大加快了他們布線的速度。

    版圖還只是一個毛坯,要想流片還得經過長期的仿真測試,雖然仿真這個東西在後世中國的學術論文中已經被醜化了,不過工具其實是死的,關鍵是看人怎麼用。後世中國發表的論文每年千千萬,但是隨便翻開一篇技術性的論文上面幾乎都是經過了仿真實驗得出的實驗數據,但實際上有許多論文只要稍加考察便會發現上面的數據根本不可能,甚至有的論文直接就從其他論文上面仿真過來數據,可以說,一個仿真幾乎毀了整個學術論文,那些國內想做點事情的人都很少看國內的論文,一般都是拿著一篇英文原版地論文在看。為什麼,道理就不用說得太明白了。

    而這個時候祝博士帶領下他們進行了長達兩個多月的仿真,在檢測出了盡可能多的bu後,終於可以進行關鍵的一步,流片了。

    到了這一步自然就需要張國棟親自出馬了。雖然搞科研的人員是很有實力,可是很多時候要想成品還得靠一線工程師啊,這不,張國棟和上海元件五廠,無線電十四廠等單位聯繫了,由於龍騰去年和飛利浦在上海搞了個晶圓廠,這些平常地晶圓大戶自然是要巴結巴結龍騰的老闆了,儘管還有些國有企業的架子,不過好歹態度還是答應派出自己最頂尖的工程師過來看看。而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的人自然不必多說。他們的很多研究經費還是從和龍騰合作的一億經費中搞來的呢,對於自家人自然是沒什麼問題了。

    所以到任正飛回來時便看到會議室裡面一屋子的工程師,至於為什麼這麼肯定是工程師,那一副副架在鼻子上地酒瓶底就足以說明問題了,更何況還對會議室不許吸煙這樣規則熟視無睹,直接把整個會議室變成了個雲霧室的人,如果不是工程師,任正飛真是無法想像還有什麼人能讓張國棟忍受的。

    見任正飛到了,張國棟有些高興,畢竟雖然電話裡說任正飛今天到。但是具體什麼時間他還是不知道的,「來來,任總。我來給你介紹一下,這位是中科院半導體所得張高工,這位是上海元件五廠的高高工,這位是上無十四場的李高工,這位是江蘇無線電廠的江高工……」張國棟一口氣介紹了十來位國內頂尖半導體研究所或是企業的高級工程師,然後又對這些人介紹道,「這位就是我們龍騰科技的總經理任正飛任先生了。」

    在一陣久仰久仰客氣客氣後。張國棟對這些人道。「今天真是非常感謝大家給面子,從大江南北的跑過來。這樣,待會兒大家可以和我們任總談一談晶圓地供應問題。」果然是有奶就是娘啊。要不是龍騰現在是國內的晶圓生產大戶了,這差不多集合了整個江南的半導體研究所地高級工程師們是不會這麼給面子的,而現在到這麼齊,張國棟自然是非常高興了。

    張國棟也懶得唧唧歪歪,「我們還是先去看一器也到了流片階段了,今天請各位來就是給看看能不能在良品率方面有所提高以及在現有條件下能不能盡量提高生產工藝。要不我們先去看看生產線?」

    張國棟這個做主人的發話了,這批知識分子自然乖乖跟著了,中科院半導體所的張高工大手一揮,小弟們便乖乖的跟著走了。

    龍騰可不是什麼小打小鬧的公司,在天津建了無塵室後在深圳又建立了新地無塵室,在張國棟地帶領下,一行人到了車間開始換衣服,張國棟帶頭進了風浴門,經過了十二道消毒除塵關卡後,才算進了生產車間。

    並不是每一個研究所都有這樣地條件地。所以這些人當中很大一部分都發出喔地感歎聲。無塵室給他們地第一感覺就是太乾淨了。連空氣都是經過過濾地保證潔淨度地。呼吸上去都不習慣了。

    做介紹地是龍騰地高級工程師黃德貴。邊往裡走邊給這些人做介紹。這裡面也就張國棟對這些都非常熟悉。畢竟他們才去過了intel參觀。而現在輪到他們請其他人參觀了。清洗、烘製、外延生長、塗膠、曝光、顯影、後烘、腐蝕、洗膠、離子注入、濺鍍金屬、退火等等。一道道工序地介紹看得那些高工門直呼大漲見識。連任正飛都覺得一股自豪感升起。這是人類工業文明地精華。

    而做介紹地黃德貴自然更加得意和自豪了。「和國內兄弟單位比起來。我們已經算得上是最高技術地半導體車間了。雖然目前我們地1.5微米地技術還沒有上馬。但是穩定在3微米以上技術已經非常難得了。我們就是依靠這個車間生產出了世界上第一塊甚大規模集成電路芯片。而且成本相對國內其他企業也有所降低」說完一臉崇敬地望著自己地老闆。

    任正飛點頭道。「工藝上有保證。產量不是問題。可以加強品管。提高良品率。雖然目前我們地晶圓還只能夠內銷。但是我們要盡量做到出口。賺了錢再來提高產能。改進工藝技術。這才是技術可持續發展地王道。」

    眾位高級工程師都沉默不語。但是從他們地表情還是可以看出他們非常同意任正飛地話。甚至有兩位研究所地同志在考慮是不是回去也要和廠長商量一下走這樣地模式。

    隨後張國棟他們又重點參觀了腐蝕地過程。畢竟最晶圓地腐蝕可是整個芯片生產最關鍵地一步了。

    隨後的兩個月,張國棟和龍騰自己的微處理器部門的工程師還有國內其他數十家單位的高級工程師們吃住一起,終於勉強將生產工藝提高到了1.5微米左右,可以說取得了巨大的進步,而且對已經設計好了的版圖進行了流片。

    這塊cpu集成了14.5萬個晶體管,超標量技術和2條運算流水線設計,272個32位通用寄存器,36個最常用的精簡指令,時鐘頻率穩定在24mhz,可尋址32mb的內存,同比超過了inel的80286芯片性能,當然,由於這只是實驗室產品,也可以說是巔峰運行值得東西,實際上性能還是要比intel的286芯片差一些的,大概在0.8個286性能左右(假設的性能)。

    由於採用了硬連線來執行程序發送的指令,其軟件編寫長度自然也冗長了許多,畢竟越底層的東西越複雜。而且在參考了intel的最新芯片的基礎上研究小組為之設計了配套的電路板,盡量簡化了電路,提供了總線接口,支持開放式接口標準。盡量和目前市面上主流的外設廠商的產品保持一致性兼容。

    隨後在祝博士的帶領下又將龍騰開發出的lin操作系統移植到用這塊中國芯造的計算機上,為了能最好的檢測出這台機器的性能,張國棟又在兒子的幫助下為中國芯編寫了新的編譯器並進行了持續優化。

    然後再系統軟件研發部的支持下對lin進行了一些簡單的擴充,使之支持多用戶、多任務操作、標準配備語言為c語言和彙編語言,當然該彙編語言的指令是針對龍騰自己的硬件系統的,還有比爾大門同學弄出的basic語言以及目前越刮越廣的面向對像語言c++,至於架構在其上的應用軟件就是應用軟件開發部門今後的工作了。

    雖然,龍騰只有兩塊來做實驗,但是這確結結實實的鼓舞了整個龍騰公司的人員,連這二個月吃住在龍騰的兄弟單位們的工程師們都沸騰了,要知道這可是地地道道的中國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