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重生之科技崛起

大道小說網 第二百一十二章:戰略資源控制 文 / 紫雨涵

.    和巴斯夫的成功合作提醒了張國棟,手中有糧,自然不慌,龍騰不過是掌握了幾塊油田而已就達到了許多公司苦苦努力都換不回的技術,而掌握了未來信息的張國棟自然知道有哪些資源時需要提前儲備的,要知道後世的媒體雜誌經常都會拋出所謂的全球石油還可以使用80年60年這樣的數據來告誡人們石油危機正在一步步的迫近,可是卻很少有報紙報道某些礦產資源正在一步步走向枯竭,特別是中國,這種趨勢更快更猛。

    由於全球主要發到國家都在建設自己的信息高速公路,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自然需要更多的電腦,而電腦又需要顯示屏,無論是液晶還是純平都離不開一種金屬,而這種金屬就是高達上千美元每千克的銦。銦錠因其光滲透性和導電性強,銦的用途比較多,但是其主要分為幾塊,主要用於生產ito靶材(用於生產液晶顯示器和平板屏幕),這一用途是銦錠的主要消費領域,佔全球銦消費量的70%。其次的幾個消費領域分別是:電子半導體領域,佔全球消費量的12%;焊料和合金領域占12%;研究行業占6%。另外,因為其較軟的性質在某些需填充金屬的行業上也用於壓縫。如較高溫度下的真空縫隙填充材料。

    銦是稀有金屬,是大大的稀有,記得廣西南丹大廠礦區金屬礦銦才2250噸,就佔到世界儲量的56.2,眾所周知。銦柔軟,呈銀白色。主要以銦錫氧化物的形式出現,為鋅錠生產中地副產品。在二戰中。開始大量應用於戰車和發動機中軸承保護添加元素。也就是說銦已經使用了幾十年了。

    而進入21世紀以後,尤其是07年以後,全球的電視和電腦從傳統地笨重而落後的顯示器快速轉向高清晰、高穩定、低輻射、小巧輕盈地液晶和平面顯示器發展。2004年,世界著名的平面液晶電視生產商——lg、菲利浦和三星電子公司投資超過400億美元,欲壟斷今後幾十年的顯示器市場。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顯示器生產基地。平面液晶顯示器產量急速擴張,因而造成了銦需求的急劇膨脹。

    但是讓人悲哀地事情發生了,「中國的銦儲量占世界2/3,80都出口給日韓,定價權也在他們手裡。」而且日本人韓國人大大的狡猾,因為他們沒有資源。而他們又知道銦這種礦產的稀缺,所以大量進行儲備,而自從2001年的717礦難後。很多私有的小銦礦已經被關閉。畢竟死了81個礦工,縣委書記被判死刑。縣長被判有期徒刑在國內還是很大地事情了而南丹又是銦礦的主要產地。中國國內銦的主要生產廠家有柳州華錫、株州冶煉廠、葫蘆島鉛鋅冶煉廠。柳州華錫為中國第一大銦生產商,2004年產銦約30噸。由於礦源不足,產量仍將低於正常產能。株州冶煉廠2004年銦產量不足20萬噸。

    而現在才80年代末期。銦地價格還很低,日本人雖然四處投資礦產,不過張國棟相信憑借自己的先天優勢一定比日本人有更大地優勢。我國的銦分佈在鉛鋅礦床和銅多金屬礦床中,保有儲量為13014t,分佈15個省區,主要集中在雲南(佔全國銦總儲量地40%)、廣西(31.4%)、內蒙古(8.2%)、青海(7.8%)、廣東(7%)。雖然和這幾個地方的官員都沒有太大地交情,可是已經有幾個封疆大吏罩著的龍騰做這些事肯定是順風順水的,反正除了廣東以外這些地方都是比較貧窮欠發達的地方,龍騰前去投資他們還不是盡量滿足龍騰的要求。看來龍騰有必要專門成立一個部門來管理這些礦產資源。

    而還有兩種讓張國棟覺得特別痛心的資源則是金屬鎢和稀土了。密度極大的金屬鎢,是當代穿甲彈的核心材料,而中國一直是鎢礦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其次是西班牙,這也是為什麼眾多歷史發燒友穿越架空一定要控制西班牙的原因之一)。然而後世的中國由於掠奪式開採,鎢礦基本陷於枯竭。金屬鎢一直是稀缺資源,而鎢又幾乎曾是高速穿甲彈彈芯材質的唯一選擇。後來美國出於經濟性考慮,開發了貧鈾(主要為鈾238)作為穿甲彈材質,卻一直在環保問題受到詬病。實際上美國人也是有鎢礦的,可是他們卻把自己的礦山給封掉!

    二戰時期,由於從中國進口鎢礦的渠道被切斷,納粹德國坦克嚴重缺乏大威力的鎢制穿甲彈,包括虎式坦克等武器在火力上都大打折扣。而後金屬鎢就一直被各國政府所重視。但到了08年時的中國,黑鎢礦已差不多被采空,僅剩白鎢礦可以開採20年左右,這實在是讓人非常痛心的事情,特別是作為稀有金屬鎢的主產地,中國竟然不掌握定價權,到處都是游擊式的開發。

    而稀土就更加讓人心痛,「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這是偉人鄧公1992年南巡到達江西時的「名言」。然而,從1990年到2005年,中國稀土的出口量增長了近10倍,平均價卻被壓低到當初6成。中國稀土佔據著幾個世界第一:儲量占世界總儲量的第一,尤其是在軍事領域擁有重要意義且相對短缺的中重稀土;生產規模第一,2005年中國稀土產量佔全世界的96;出口量世界第一,產量的60用於出口,出口量占國際貿易的63以上,而且中國是世界上惟一大量供應不同等級、不同品種稀土產品的國家。可以說,中國是在敞開了門不計成本地向世界供應。據國家發改委的報告,中國的稀土冶煉分離年生產能力20萬噸,超過世界年需求量的一倍。

    可是中國卻沒有好好的利用這個第一,到05年的時候稀土儲量從以前占世界的85%降低到58%,而且很多地方政府絲毫沒有意識到這是在揮霍後世子孫的財產,他們只管眼前利益,瘋狂的開採。雖然後來《國土資源「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戰略資源儲備問題被正式列入其中,但大量稀有金屬未被納入其中,而且對於怎樣儲備,也還沒詳細規定。直到2007年,中國才於4月5日由商務部、海關總署聯合發佈《2007年加工貿易禁止商品目錄》,稀土赫然在目。200年11月7日,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發佈新修訂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鎢、錫等稀有金屬完全禁止外商開發。可這個時候實際上已經有很多礦源被開採一空了。而且雖然禁止了外資直接投資,可是人家外國人隨便玩玩金蟬脫殼就是了,反正無論什麼年代都不會缺少賣國賊,在這些賣國賊眼中只認識綠油油的鈔票,至於什麼國家大義,子孫後代都不放在他們眼裡。

    日本、美國從中國進口大量的稀有金屬,作為他們自己的戰略儲備。日本早在80年代就制定了儲備稀有金屬的相關法律,規定國家和部分企業必須儲備一定數量的釩、錳、鈷、鎳、鉬、鎢、鉻等稀有金屬,並要求儲備足夠3個月到半年左右的消耗量。美國的做法更應該給中國敲響警鐘:美國稀土儲量位居世界第二,但其最大的稀土礦芒廷帕斯礦已經被封存,鉬公司也基本停產。此外,澳大利亞、加拿大、歐盟等都已經限制或停止開發本國的稀有金屬,從中國進口資源作為其自身的儲備。可中國只有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將這些土地下面的東西都挖走後誰會可憐和拯救中國人呢。世界上其他國家巴不得中國這種龐然大物解散或被困死呢。至於什麼和中國和平友善的國家,算了吧,很多都是由於政治和經濟的需要罷了,國與國之間哪裡有過真正的友善呢。

    張國棟是打定了主義要買下一些礦,這些礦可以不賺錢甚至虧本,反正他也養得起,礦可以慢慢開發,然後不斷完善開採條件,直到達到最佳開採機會的時候再采,稅收慢慢交就是了,當然,開採出來的礦也沒有必要急著賣,先儲存著就是了,到時候利用這些資源不知道可以多做多少事情了。想想60年代中國為了還清蘇聯的貸款用了多少稀有金屬,據說三號坑就是這麼形成的,最後還搞了個地質公園出來了。雖然老毛子到現在也半死不活,而且利用反美在中國人面前樹立了一副和平友善的形象,可是中國的隱形憲法應該規定這麼一條,永遠不要忘記斯拉夫人對於土地的貪婪。斯拉夫人對於中國的傷害絲毫不亞於我們的鄰居**國的**人。

    想到就做,這是張國棟的風格,反正以他目前這種超前的眼光是絕對不會失敗的,蝴蝶效應還用不到他身上,而且已經不是小毛蟲的他雖然還沒有成長為巨龍但也已經到了化蛟的時候了,只要再把握住一點機會就能一飛沖天。(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