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都市小說 > 重生之科技崛起

大道小說網 第三百零九章 :鋼都的遷移(上) 文 / 紫雨涵

    的時候歷史真的是小人物來創造的,大人物苦心經營沒有什麼效果,但小人物不經意間的一個措施卻能起到無比重要的作用。{,。}比如老牟。這廝在蘇聯混得風生水起,在和科克維奇攪和在一起後,頗有點挖社會主義牆角的味道。在過去的一年裡,差不多弄回去了數十架飛機。有客運**,竟然還有一架戰鬥機,雖然不是最新的米格,但好歹是他能力的體現。

    蘇聯有個馬格尼托哥爾斯克,是蘇聯最大的鋼鐵工業中心。俄語意為磁山城。位於南烏拉爾山東麓,南西伯利亞鐵路與烏拉爾河交會處。面積3176平方千米,人口約422萬,該市因1929∼19311年建鋼鐵聯合企業而興起。第二次世界大戰至6o年代中展迅。7o年代前鐵礦出自附近的馬格尼特山。以後改用北哈薩克的庫斯塔奈和中央黑土區庫爾斯克的鐵礦石。焦煤來自庫茲巴斯和卡拉干達。

    圍繞鋼鐵工業,馬格尼托哥爾斯克還展了冶金及礦山機械、化工、建材、金屬製品及加工等部門。可以說整個城市基本上屬於一個重工業的集中地。城市位於烏拉爾河兩岸,沿河修有一座水庫。東岸為工業區,再向東為礦山,其間沿山麓為居民區。

    或許在中國老百姓心目中,馬格尼托哥爾斯克完全沒有葉卡捷琳娜這座烏拉爾最大城市那麼出名,但實際上葉卡捷琳娜除了更有紀念意義以外,無論是對前蘇聯還是對後世的俄羅斯,都不及馬格尼托哥爾斯克重要。

    其實這座城市能夠展起來,雖然有著天時地利的原因,但是卻有一段不得不提到的歷史,這段歷史應該成為中國人心中永遠的傷痛。

    即使過一萬年不要忘記。可惜的是,隨著211世紀某位領導人的一個簽名,中國的百多萬領土永遠不是中國的了。

    抗戰結束後1945年9月18日,中國府向美、蘇建議:凡屬日本及日本國民在華領土內所有全部產業權、契據、利息以及各類財產,包括房屋、電廠、各種工廠、船隻、船塢、造船廠、機器、礦業、有線及無線電設備材料、鐵路、車輛、修理廠等等應認為已讓予中國;凡屬同盟國約定歸還中國之領土,如有盟**隊駐紮,應採取一切必要及緊急辦法,防止敵人從事摧毀、破壞、隱藏、移動及轉讓等行為;關於分配日本國內各種資產,中國應享受優良百分法,及交貨優先權,以抵償中國國家及人民所受之長期犧牲與損失。

    蘇聯外長托夫復函表示,蘇聯完全理解中國對日本賠償問題的立場體辦法應由中蘇美英組成的對日管制委員會做出。美國還在1945年8月下旬宋子文訪問時,就表示中國的要求。美國總統杜魯門在接見宋子文時說,「中國抗戰八年,蘇對日作戰僅數日,向日本要求賠償,中國自應居位。」英法等同盟國對中國的正當要求也表贊成。在當時看來,日本在華資產,作為對華賠償的一部分,在國際上並無問題。但是誰也沒想到認為沒有問題的事情卻出了問題。

    其實也和中國長期以來堅持的仁義有關,中國總以為大家都會在規則內玩遊戲,但實際情況卻是弱國無外交,即使簽訂了條約的事情別人也要違約,何況還沒有簽訂條約。其實中國人卻是忘記了,近代史開始以來,西方國家種種撕毀條約的事情了。

    斯林是一個多麼野蠻強勢的人,歷史自有公斷,他對自己統治下的蘇聯強勢也就罷了,對別國同樣非常強勢。

    斯大林雖口頭上對中國以日本資產為賠償地主張表示同情實際上他對東北地日本工業早就另有打算。在簽訂《雅爾塔協議》時。他對羅斯福要條件:恢復俄國在日俄戰爭中失去地在東北地全部特權否則他無法對人民交代蘇聯為什麼要出兵中國東北。注意。是全部特權。那時候蘇聯在中國東北基本上處於野蠻地燒殺搶掠狀態。哥薩克地凶殘是出了名地。而蘇聯紅軍表面上是彬彬有禮地知識分子實際上並沒有脫離這種凶殘。

    這是斯大林公開說出口出兵東北地目地;還有沒說出口地目地就是把東北地日本資產全面佔有、重點摧毀。然後實行壟斷性地經濟合作。對後一目地後來蘇聯代表在與中國國民政府進行經濟合作談判時透露出來地。

    所謂全面佔有。就是把東北所有日資產業宣佈為紅軍地戰利品由紅軍全面接收。重點摧毀就是把最新最好最重要地機器設備拆運到蘇聯。滿足自己地需要。剩餘地部分分為二。中蘇各佔其一。雙方再進行排他性地經濟合作。以免第三國(美國)地勢力進入東北。這三個環節是統一地。缺一不可地。其中最重要地環節是全面佔有和重點摧毀。三個環節都服從於蘇聯國家安全地目地。由於東北地輕重工業幾乎全為日本地滿洲重工業株式會社、滿洲電業株式會社以及滿鐵株式會社所壟斷。蘇軍佔領東北後。先將這幾個壟斷組織地頭頭滿洲重工業會社總裁高崎建之助等日本高級經濟管理人員抓起來。拘留於長春寓所。嚴加看管。然後從他們口中索取各種所需要地材料。讓他們證明。東北某某企業是為關東軍服務地。日本資本佔多大比例。以便為蘇軍將企業攫為戰利品

    實根據」。

    把各種材料準備齊全之後。蘇軍當局於1945年124日。強迫高崎建之助「將屬於滿業之各種事業移交於蘇聯」。高崎表示。滿洲國既已解散。他作為滿業總裁。無權簽署這樣地文件。既然蘇聯要求移交。應由蘇聯下書面命令;不然。「將來中國方面必有異議」。但蘇軍當局拒絕下書面命令。並說中國方面。由蘇聯解決。但實際上從一開始斯大林就沒有打算要給中國任何交待。其存在地心思便是單獨吞併所有地東西留給中國地基本上都是一些蘇聯看不上地東西。

    高崎等人怎麼可能扛得住蘇聯人地壓力。關東軍地失敗早已經使得他們人心惶惶了。現在能有活命地機會。在蘇軍所謂地政委攻勢下。這夥人終於下令。要求中國東北地所有地滿洲株式會社以及旗下地企業。所有地資源、設備、技術員等等。全部聽從蘇聯人地命令。

    實際上由高崎他統管的工業大概有72,輔助工業有差不多15o,這些企業其實很多是作為民營企業存在的是蘇聯人強迫他將之證明為曾為關東軍服務的企業,從而使得這些工業全部作為軍事企業移交給蘇軍。蘇軍還讓高崎倒填日期,填為9月17日。滿洲電業株式會社理事長平島敏夫等也簽署了同樣的文件,作了同樣的移交。注意,蘇聯是知道中國9月18日要收回東北的,也就是將東北所有的工業搬遷至中**隊接手的最後那一刻!有了合法的外衣以後,接著便是拆運了。實際上,仗一打完,拆運就開始了。以讓高崎倒填的日期斷定蘇軍拆運機器設備至遲是1945年9月下旬。所有被蘇聯認定為戰利品的工廠,都被蘇軍當局派兵把守,嚴禁外人進入。日本戰俘(特別是技術人員)是拆卸機器的主要承擔,事後被押赴西伯利亞戰俘營作苦役。他們把工廠裡的機器和重型設備拆卸下來,裝進箱裡,並拖拽到火車上,被拆卸後的工礦企業一片慘景。

    對工礦機器設備拆毀的程度,取決於工礦本身的重要程度和蘇聯對其機器備需要的程度。例如,東北最大之鞍山鋼廠是東北的骨幹企業,「摧毀」該廠可癱瘓整個東北工業體系。因此蘇聯對其拆運也最為認真,由蘇軍中校柯剎羅夫指揮蘇俄技工8o暨工人及日俘共8ooo,經餘日才拆運完畢。該廠被洗劫之徹底,非經重建,永無恢復之可能。

    還有奉天飛機造廠,月產高等教練機7o動機1台。後來為躲避美機轟炸,實行分散經營公主嶺和哈爾濱二廠。

    公主嶺月產高等教練機,動機1台。哈爾濱月產高等戰鬥機o動機1台。以上三廠全部機件均被蘇軍拆運而去。所有的汽車製造廠的機部件也被拆運一空。

    如果不是人的洗劫,或許後世的中國根本不用和別國合作得自己的飛機工業不是飛機工業,汽車工業不是汽車工業。可以說,正是因為蘇聯人的這種洗劫,使得中國的這兩種國民經濟最重要的工業基本上從零開始,而且是面對國際技術封鎖的從零開始。

    拆運些工廠的機器設備,既破壞東北的工業基礎,又滿足蘇聯的需求。東北水電和火電電機,蘇聯也有需求,但蘇聯準備與中國合作,就拆了大部分,留下小部分。整個拆運一直到1946年3月蘇聯最後撤軍時為止,實際上已無可再拆了。

    蘇拆運機器設備的總價值到底有多少,有各種統計數字,如(台灣)國民黨中央黨史會庫藏史料中的有關資料、中國記的統計資料、鮑萊調查團的統計資料和東北工業會及日僑善後聯絡處的調查資料都提供了各種不同的數字。這些資料中統計數字的出入主要因調查詳略和貨幣換算不同所致。

    相比之下,「東北工僑」善後聯絡處的調更準確一些。該處於1946年冬組團,對東北工業所受損失的情況作了更為詳盡的調查。調查團各組有211名前東北各事業高級主管,瞭解實際情況,判斷事實與估算方法也比較可靠:損失程度以恢復原狀估計,損失額折合為美金,以珍珠港事件前1美金與日圓的比率和19341945的1c年中機器和材料的物價指數折算,oo日元等於2353美元,機器價值均摘自各廠賬簿。按「東北工」的統計,損失為1236211ooo美元。但占東北企業三分之一的日本6軍企業並未包括統計之內,如加上這部分損失,總計不下於2ooooooooo美元。

    也是說,光能統計出來就至少有2o金,而那時候中國一年的國民生產總值都只有區區的百億美金。而間接損失就更不用說了,所謂的中國東北老工業基地,基本上是後世的**憑著一腔熱情新建起來的。

    可惜,後來國家因為安全的需要以及總總的考慮,在蘇聯被肢解後,國內的宣傳材料上已經很少能見到這些資料了,而廣大的青少年更是認為俄羅斯和中國是天然的盟友關係,殊不知道的是,一旦露出了牙齒的時候,俄羅斯人天生的掠奪性更加恐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