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民國軍旅之隨波逐流

第一卷 第66章 大戰序幕 文 / 國產坦克

    第66章大戰序幕

    第二天的早上,吃完了早飯以後,劉建業正在房間裡收拾行裝,準備下午就回到新編十四師現在大別山區的住地。前幾天都是連著沒日沒夜的查資料,討論,作計劃,忙得昏天黑地。昨天,各件事情都結束了,所以,劉建業也就難得的睡了一個好覺,等到他一睜開眼睛就已經是早上九點鐘左右了。這個時候,門外有人敲門。

    劉建業放下正在整理的行裝,走到門口,打開房門,見到門外站著的正是前幾天一直在這裡陪著他和郭汝瑰的陳誠派來的王副官。

    「原來是王副官,請進,請進。」劉建業忙把王副官讓進房內。

    「劉師長不必這樣客氣。今天我來,是奉辭公之命,交給你兩份文件。文件送到以後,我馬上就走。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的。」王副官說著,從隨身攜帶的皮質文件袋裡面掏出了兩份文件袋,交給了劉建業。

    「王副官不會是瞧不起兄弟吧?這麼不給面子?」劉建業接過文件,對王副官說著。

    「大概你還不知道,昨天晚上,蔣委員長簽署了命令,成立第九戰區,統轄此次會戰中在長江南岸地區的各部隊。辭公奉命出任戰區司令長官,現在正在全力籌建戰區屬下的各指揮機關,事情實在是太多了,人手很緊張。」王副官說著。

    「第九戰區,剛剛成立的?效率好不錯嘛。看來要有好事情了。」劉建業這樣暗自思量,一邊說:「既然是這樣,那我就不挽留王副官了。見到辭公以後,請務必向辭公轉達卑職對他的知遇之恩的感激。」

    「那是一定的。劉師長現在可是紅人了,辭公很看重的。以後,要是有機會的話,還要多提攜兄弟。」王副官說著,向劉建業敬禮告別。

    「王副官這麼說就太謙虛了,我們這些在外面帶兵打仗的還要靠著你們在辭公的面前,多多美言的。再見。」劉建業和王副官互相客氣。

    等到王副官走後,劉建業坐在沙發上,打開了送來的兩個文件袋。一份是軍政部下達的把新編十四師部隊從第五戰區作戰序列調轉到第九戰區序列的命令。這份命令不難理解。陳誠剛剛就任這個新成立的戰區的司令長官,他總要把這個戰區裡多安排一些自己派系的部隊,這樣在作戰的時候,也容易調動部隊,免得有的部隊不聽調遣,尤其是現在的第九戰區所轄的部隊裡,有不少是何部長派系裡的部隊。陳誠對於這一點,不能不防。第二份命令,對於劉建業來說,意義就更大了。軍政部下達了命令,任命劉建業擔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六軍的中將軍長兼新編十四師師長,歸屬武漢衛戍區江北區。第六軍屬下兩個師,一個師是新編14師,一個師是第118師。說起來這個第118師,和劉建業的淵源相當深。它是由劉建業曾經擔任旅長的11師33旅為骨幹擴編成的,現任的師長正是接替劉建業擔任33旅旅長的王嚴。這下好了,劉建業既升了職務,部下的部隊不是自己現在率領的就是自己原先的舊部,不怕部隊指揮不動。

    劉建業思忖著,這樣的安排,肯定是陳誠一手操辦的,這樣的話,在羅卓英任司令的武漢衛戍區就形成了所屬5個軍的部隊,有三個是土木系部隊的現實。關鍵時候,這五個軍的部隊,是可以作為戰役預備隊使用的機動部隊,隨時要上前線充當救火隊員的。不過,這樣也好,養足了精神就可以和鬼子好好的玩上一把了。

    劉建業既然接到了這兩個命令,自然也就不用急著回部隊了。他拍了一份電報給新14師,向他們通知了軍政部的命令,讓師參謀長楊伯濤負責帶領部隊轉移到武漢北部地區的新駐地。自己則是接著休息,好好的補一下精神。

    6月11日,日軍第6師團從合肥南下;波田支隊(相當於旅)由蕪湖溯江西進,向安慶進攻。中國守軍第26、第27集團軍節節阻擊。12日,波田支隊在安慶東南20公里處登岸,隨即冒大雨向安慶進攻。中國守軍楊森第26集團軍一部未力戰,致使安慶於當日輕易淪陷。攻佔安慶以後,日軍繼續沿江西進。日軍為了應對當時中國長江流域陰雨綿綿,道路泥濘,悶熱潮濕的作戰環境,專門調來原駐防台灣、適應亞熱帶氣候作戰的波田支隊。這個支隊裡除了一些日本的在台軍人,還有不少的忠於日本的台灣籍士兵。

    「日本人終於又開始動手了。不知道這一次的日本南線指揮官,還是不是崗村寧次那個老死不掉的?」在自己的新辦公室裡看著敵情通報的劉建業這樣不懷好意的想著。崗村寧次這個傢伙後來坐到了日本侵華日軍的總司令,戰後居然又無罪釋放。這件事一直是讓劉建業對蔣委員長不滿的。這個罪大惡極的傢伙,怎麼著也要關到老虎橋監獄才對,當然送到雨花台刑場也是可以接受的。

    13日,日軍第6師團攻佔桐城後,轉向西南方向進攻,17日陷潛山。24日,日軍一支陸戰隊由軍艦運送到東流登陸,攻向馬當。馬當位於皖贛接壤處,在長江右岸。馬鞍山橫枕大江,束水激流,極為險要。為阻止日軍艦艇西犯,中**隊在馬當江面設人工暗礁30處,沉船39艘,佈雷1600多顆。但如此重地,中國守軍只有一個營,加上從東方潰退下來的部隊,計500人。日軍向馬當猛烈攻擊,中國守軍每日在炮火中陣亡達百餘人。江防總司令劉興迭電第167師師長薛蔚英馳援馬當,但薛師遲遲不動。26日,馬當要塞的守軍經連日死守,犧牲殆盡,要塞陷入敵手。薛蔚英因持兵不援,貽誤戰機,被查辦處決。日軍佔領馬當後,直逼湖口。湖口守軍第26師官兵系四川人,由保安隊臨時編成,新兵多,武器劣。但在師長劉雨卿率領下,堅守不退,拚死抵抗。沒有重武器,只靠輕機槍、步槍、手榴彈同敵人近戰或肉搏。苦戰兩晝夜,打退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最後全師大部犧牲,存者不足三分之一。7月4日,湖口失守。同時,在長江左岸,日軍一部從合肥南下,又攻佔桐城、潛山。至此,中國守軍主陣地大門敞開,日軍在中國主陣地前佔據了出發陣地,武漢會戰的決戰,將拉開戰幕。

    這一段時間,新編十四師也從大別山區,轉移到了武漢北面的防區。第118師也奉命從第三戰區調到了這裡,接受第六軍的管轄。當然,作為第118師前身部隊的老長官,劉建業又受到了原先的33旅那些舊日部下們的熱烈歡迎。見到了那些舊日曾經一起出生入死,和鬼子血肉搏殺的袍澤弟兄,劉建業也是既感到高興,又有些傷感。雖然和老部隊分別的時間並不長,可是不少的弟兄們,也已經永遠看不到了。

    7月中旬,日軍大本營頒布華中派遣軍新戰鬥序列:由畑俊六大將任司令官,下轄第2軍(司令官東久邇宮親王)、第11軍(司令官岡村寧次),和一個直轄兵團、一個航空兵團。其部署為:第2軍轄第3、第13、第10、第16四個師團及一個騎兵旅團,集結合肥附近,向大別山麓進犯,直趨信陽,迂迴武漢。第11軍轄第6、第9、第27、第101、第106師團及波田支隊,集結九江附近,分兵沿長江兩岸從正面向武漢推進。其主力主要放在長江以南地區,意在徑直逼近武漢,速戰速決。先後投入總兵力達40餘萬人,配備120餘艘艦艇,500餘架飛機。

    針對日軍的動向,7月初,中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正式作出武漢會戰的指導方針:確定第5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在長江以北、第9戰區(司令長官陳誠)在長江以南聯合夾江作戰,保衛武漢;立足於外線,機動作戰,以空間拖敵4至6個月,逐次抵抗,消耗日軍。具體部署為:第9戰區第1兵團(司令薛岳)擔任南昌至德安附近鄱陽湖西岸防禦;第2兵團(司令張發奎)擔任德安、星子至九江一線防禦。第5戰區第3兵團(司令孫連仲)、第4兵團(司令李品仙)擔任長江以北、大別山東麓一線防禦。武漢衛戍部隊(司令陳誠,後為羅卓英)固守武漢核心陣地,所屬部隊同時作為戰略預備隊,隨時準備支援前線作戰。中國先後投入總兵力達110萬人,出動40餘艘艦艇,100餘架飛機。蘇聯援華志願飛行大隊亦參加了會戰。

    會戰開始之初的7月底8月初,盡避沿長江一線系侵略者此次進攻的主要方向,但雙方皆以重兵相對,因此日軍不敢輕舉妄動,除展開一些偵察性進攻,以試探中**隊防守的重點與防線薄弱之處外,大規模的作戰並未立時展開,致使該方向短時間內一度出現了大戰之前出乎想像的沉寂情形。

    與之相對照,日軍自大別山方向展開的輔助進攻先行全力展開了,中日兩軍在「六(安)霍(山)商(城)麻(城)」一帶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戰。

    該方向防禦任務由李宗仁指揮、白崇禧協助指揮的第5戰區擔負,當面之敵軍主力為日第10師團和第13師團。

    8月27日,日軍開始向六安方向進犯。六安素有大別山門戶之稱,中國守軍先是在外圍陣地與敵激戰,並擊退日軍進攻。28日,日軍在飛機掩護下,調集坦克、大炮等重型兵器,開始集中攻擊六安城。守衛六安的第51軍113師依托環城而築的城牆拚死抵抗,日軍攻城行動屢屢受挫。狡猾的日軍看到強攻不下,趁正面交戰正酣之際,派出一部兵力由漢奸引導,繞道於後,利用中**隊防線過長出現防禦空歇,爬過城牆攻入城內。頓時,兩軍由城牆攻防戰轉為貼身搏殺的巷戰。

    戰至傍晚時分,日軍不斷投入增援部隊,而我守軍苦戰竟日,傷亡較大,且有被敵全面包圍之險,於是遵照白崇禧「守六安部隊可盡力之所能,斟酌時機,轉移淠河西岸抵抗」的指令,撤出六安,城池遂為日寇佔領。

    幾乎與此同時,霍山保衛戰也正在激烈進行。在前日佔領外圍防禦陣地之後,8月29日,在數十架作戰飛機和調集而來的炮兵聯隊支援下,敵第13師團對縣城展開了猛攻。兩軍先是在聖人山附近反覆爭奪,中**隊在第77軍一部增援下,牢牢守住了陣地,同時也付出了較大傷亡。在戰鬥關鍵時刻,日軍再施迂迴包圍之計,在當地漢奸協助下間道於守軍側後,頓使戰局發生不利於與守軍的逆轉,面對三面被圍的境況,守軍一邊抵抗一邊組織後撤。當晚,日軍從兩個方向攻入霍山,經過夜中巷戰,中**隊撤往城南高地。

    六安、霍山失守之後,商城保衛戰一觸即發。第五戰區第三兵團總司令孫連仲決心在此力阻日軍猖狂進攻,並將防禦兵力依托六(安)商(城)公路展開。

    9月2日開始,富金山、沙窩戰鬥爆發。

    富金山主陣地由第71軍宋希濂所屬部隊防守。據宋在後來的回憶,「富金山有如扇形,靠葉家集很近,在公路南翼,居高臨下,可控制公路,是一處良好的作戰要地」,於是宋決定由兩個師在富金山佈置陣地。第36師在左翼,第88師在右翼。

    日軍進攻的矛頭直指第36師陣地,戰況極為激烈,激戰10晝夜,雙方傷亡很大,敵軍沿著山脈的稜線向上仰攻,而我部呈梯形配備,敵每進攻一步,都要付出重大代價。惱羞成怒的日軍調集飛機對守軍陣地展開輪番轟炸,並集中重炮突擊,及時如此,日軍進攻始終被阻滯於山腳之下,並承認,此役由於受到敵主力部隊宋希濂軍的頑強抵抗,傷亡甚大,戰況毫無進展。

    守軍的裝備較日軍處於劣勢,特別是缺乏炮兵火力。宋希濂戰後曾歎到「可惜我們沒有炮兵,如果有一個炮兵團,或至少有一個炮兵營,可以給予它以毀滅性的打擊」。

    後來,日軍第10師團奉命前來支援,先後數次補充兵員,並依舊採取繞道迂迴進攻戰術。但此次為第88師發現並識破,於是在敵必經的坳口塘一帶設伏,一舉斃傷企圖偷襲的日軍超過500人,迫使敵倉皇逃竄。

    富金山陣地在西北方向的固始於9月6日陷落、後方的商城於9月9日遭到進攻,守軍側背受到極大威脅並遭日軍毒氣攻擊的背景下,於9月11日逐漸撤出和失去。新的防線轉移到了沙窩、小界嶺一帶。

    這裡是保衛武漢大別山方向至關重要的關隘,日軍如突破小界嶺防線,越過整個山脈,便可沿著公路西進,佔領花園,直逼武漢,第5戰區決定,由第3兵團所屬第30軍和第71軍共同防守,其中,第30軍防守左翼,第71軍防守正面和右翼。與此同時,擔任進攻主力的日軍第13師團因減員嚴重,進攻任務逐漸被新調來的第16師團替換。

    雙方攻防依然十分激烈,日寇的多次進攻被擊退,直至9月15日峽口陣地陷落之後,李宗仁鑒於商城無堅固工事可依托防守,於是向孫連仲下令,商城不用固守,須以部隊逐次滯遲敵之突進,並須竭力牽制當面之敵,策應潢川之防禦。孫部接到命令後開始組織撤退,9月16日上午,日軍攻佔商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