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民國軍旅之隨波逐流

第一卷 第71章 武漢會戰(四) 文 / 國產坦克

    第71章武漢會戰(四)

    得到了繳獲敵人軍旗這樣的好消息,不能不使劉建業的心裡感到一陣的高興。但是,現在的戰場形勢卻使他不能夠高興很久。

    雖然聯隊的指揮部被摧毀,失去了有效的指揮,但是,第23聯隊的官兵仍然在繼續頑抗,有不少士兵也是用了肉彈戰術,懷揣著手榴彈衝進中國士兵的隊列裡,與對手同歸於盡。第11旅團派來增援的一個大隊,也在本來被派來督戰的旅團參謀長的率領下到達了已經是混亂不堪的戰場。敵人生力軍的到達,使得雖然戰果很大,傷亡同樣也不小的新51旅的進攻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再也無力深入下去。新52旅那裡的進攻同樣也很不順利,在初期取得一些戰果以後,隨著敵人收縮防禦範圍,集結兵力,新52旅再也不能取得什麼進展了,即使使用了爆破隊反覆衝擊,也收效甚微。更加不利的是,在後方警戒的118師部隊報告,敵人的第三師團主力,為了解救第六師團,已經出動了坦克部隊為先導,向第六師團方向過來了,其前衛部隊已經和118師激烈交火,火力非常猛烈。這個時候,天色也完全變亮,敵人的艦炮火力,對於我軍將士的威脅越來越大,而且,敵人隨時可能出動航空兵部隊。那樣的話,第六軍能不能從戰場上撤下來,都不知道了。

    「軍長,敵人已經收縮了兵力,居高臨下,我們要從下面向上仰攻,加上前幾天都下了雨,地面很泥濘,部隊進攻十分困難,傷亡很大,快要打不動了。快撤吧。」邱行湘這樣的一員從來不知道訴苦的虎將,都開口請求允許撤退了。

    「現在敵人也很困難,能再攻一次,就再攻一次,爭取把他們打垮,明白嗎?我們現在只有繼續進攻,不進攻就會功虧一簣。勝負往往就在於誰能堅持住最後的五分鐘。」劉建業雖然口氣很硬,但是他也知道部隊現在的情況不是很好。經過幾個小時的奮戰,在第六師團第11旅團那裡,部隊久攻不下,傷亡近三分之一;第三師團正在瘋狂的要打通增援第六師團的通路,坦克,大炮連番轟擊,雖然和118師交火時間只有三個小時,敵人中隊規模的衝擊就有11次。118師雖然是以原先的33旅的一個團為骨幹擴編來的,可是在擴編為師的過程裡,補充了湖南的幾個地方保安團部隊還有大量的新兵,戰場經驗非常少,在敵人這樣的猛烈進攻下,能夠堅持住三個小時沒有崩潰,已經是十分難得的了。

    「楊副官,我口授,你記錄,給軍委會和第五戰區發報。軍委會蔣委員長和第五戰區白代長官鈞鑒,職率所部第六軍新編14師將士,於今日凌晨向敵第六師團第十一旅團所部在田家鎮要塞外圍的陣地發起全線進攻,另以118師所部阻擊敵第三師團增援部隊。經半日苦戰,新編14師已擊潰當面之敵23聯隊,奪取敵聯隊軍旗。但敵之餘部會合敵十一旅團大部,收縮防禦,並不斷反擊。敵水面艦隻亦不斷發炮轟擊我部陣地。敵第三師團所部以近一個旅團的部隊向我118師阻擊陣地連續發起衝擊,意圖救援第六師團所部。我軍將士經苦戰,傷亡甚大,處境維艱,決心與敵血戰至最後一人。希冀友軍迅速支援,在牽制第三師團增援的同時,能以有力之一部參與對敵第六師團所部的攻擊,以求全殲此支獸軍。切切。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六軍軍長劉建業。」在一年多的抗戰裡,劉建業從來都沒有發出過這樣的求援電報。這一次,他也是沒有其他的辦法了。畢竟,如果能夠全殲敵人一線主力師團的一個旅團,尤其是第六師團這樣一支臭名昭著,惡名遠揚的野獸部隊的一個旅團,對於振奮全**民的士氣,意義是非常重大的。戰爭畢竟是為政治服務的,有時候,即使僅僅是出於政治的需要,也是必須要打那種看上去得不償失的仗的。

    「楊參謀長,你把軍部和師部的所有能夠拿的起槍的人全都組織起來,給我全部派到前線去。再打電話給各部隊長,告訴他們,我把所有的力量全部都用上了,新十四師務必保持對敵人的持續壓力,繼續壓縮敵人的陣地。告訴118師王師長,我這裡援兵是沒有了,再要就只有我上了,哪怕118師全部拼光,也要堅決堵住第三師團的增援部隊。他要是放過來一個鬼子,我無論如何也要送他上軍事法庭。」劉建業告訴參謀長楊伯濤,「然後,你留守指揮部,以我的名義督戰。」

    最後,劉建業對這和自己形影不離的黃峰說道:「還記得我在徐州的時候對你講的話嗎?千萬別忘記了!」說完,還拍了拍黃峰的肩膀。

    說完了這一切,劉建業出去把軍部警衛營,工兵營全部召集了起來:「弟兄們,現在是我們上去拚命的時候了,只要是長著卵子的,就跟著老子衝上去,殺一個夠本,殺兩個賺一個。」

    「殺!」警衛營和工兵營的全體將士齊聲高喊。

    「好,都是爺們,跟我走!」劉建業一把扯開了軍服的胸前扣子,拎著兩把駁殼槍,帶著隊向著火線跑去。

    「報告委員長,田家鎮前線緊急電報。」一名侍從室的侍從參謀,走進蔣委員長的辦公室,交給蔣委員長一封電報。

    光著頭的委員長,接過遞上來的電報一看,就是一喜一驚。喜的是第六師團的一個旅團受到突然夜襲,損失很大,現在正在苦苦支撐;驚的是,自己這方面的進攻部隊,雖然竭盡全力,也無法消滅敵人,相反還處於堅守的和增援的兩股敵人夾擊的境地。如果在一般情況下,他肯定會批准部隊撤退,以保存元氣,畢竟已經給予敵人重創了;但是,這一次情況與眾不同,自己這方面的部隊所攻擊的是自己曾經發誓要消滅的第六師團所部,這不能不使他變得猶豫起來。

    一提起這個第六師團,最高當局就是一腦門子的怒火。經過他十年經營的南京,雖然不能和什麼倫敦,巴黎,上海等相提並論,可也是一座相當美麗和繁華的千年古城。玄武湖,莫愁湖,棲霞山,湯山,秦淮河,夫子廟,紫金山,國父陵寢,這些地方有著多少的美景。可是這樣的一座美麗城市,卻在第六師團,第十六師團等野獸軍隊的燒殺搶掠,奸『淫』放火之後變成了一座人間地獄。這怎麼能讓他嚥下這口氣?

    可是,這個第六師團,也的確是相當的厲害,戰鬥力十分強悍,在河北作戰的時候,曾經以一個大隊的兵力,追著**的一個師部隊窮追猛打,打得**潰不成軍,幾乎成了外國友人眼裡的巨大笑話。在淞滬前線,這個師團也是在金山衛登陸以後,進展迅速,打得**部隊措手不及,幾十萬部隊幾乎放了鴨子。為了好好得出上這口氣,他一直都等著機會,要好好的修理一下這支獸軍。前幾天,他得知這個第六師團即將攻擊田家鎮要塞,特意囑咐嫡系門生李延年,一定要死守要塞,務必不能丟失掉。為了確保要塞的萬無一失,他還特意指示下面調動了衛戍武漢的一個軍的部隊,前往增援,指名要了那個短短時間就聲名鵲起的年輕新銳帶領的部隊。果然不負他的重望,這支部隊一到前線就一改其他部隊死死沉沉的死守守死的做法,主動發起進攻,重創了敵人。可是敵人的反應也相當的快,很短時間就穩住了陣腳,增援部隊也上來了。如果這個時候,他選擇讓部隊放棄,還可以讓這支嫡系部隊撤下來,不至於損失過大,可是難得的狠狠教訓第六師團的機會就失去了,以後,還有沒有這樣的機會,就難說了;如果,他下令部隊繼續堅持,並且調動部隊增援,不說現在部隊還能堅持多久,就說他要派援兵的話,那個小諸葛肯不肯派部隊去救援他在田家鎮的嫡系中央軍,也很難說。要知道,距離田家鎮距離最近的就是桂系的李品仙的部隊。

    兩個方面,思來想去,都讓他感到難辦。怎麼辦,怎麼辦?最高當局反覆的權衡著。

    最後,他還是下定了決心,拿起了桌上的保密電話,「給我接第五戰區的白代長官。」

    沒有一會,電話那頭就有了聲音。

    「委員長,又和命令?」白長官要不是為了抗戰,肯定還會在廣西繼續想著如何和這位最高當局繼續爭鬥,自然是不會和他多說什麼客氣話的,再說前線事務也的確很忙。

    「健生啊,這個,田家鎮那裡的情況,你還瞭解吧?」

    「田家鎮啊,我剛剛收到那裡發來的電報,他們纏住了鬼子的第六師團,不過他們又受到第三師團的威脅,情況不樂觀。」

    「我找你,就是為了這件事情。那裡現在是你的防區,你看是不是能給他們一些增援?當然是越多越好啊。」

    「我正想抽調部隊去增援,我打算把廖磊的第21集團軍抽調出來,全部派上去。你看怎麼樣?」

    「那好,那好,不過,最好再派李品仙的部隊向南進攻一下,牽制一下第三師團,給前線減輕一些壓力,你看呢?」

    「好的,沒有問題。」

    「那好,部隊的速度最好快一些,越快到達越好,前線現在很吃緊了。」

    「明白了,我會叫他們盡量快一些的。」

    「那好,就這樣了。」最高當局放下電話的時候,心情略好了一些。小諸葛還算盡心,派出的是桂系的看家部隊,由第7軍和第31軍組成的21集團軍所部。

    「給我接第九戰區。」剛剛放下電話,最高當局又提起了電話。

    「校長,有什麼事情請盡避吩咐。」電話那一頭,陳誠的浙江口音傳了過來。

    「你現在手裡有多少機動部隊?距離武漢距離最近的在哪裡?」最高當局對陳誠沒有任何廢話,直接進入主題。

    「我現在手裡部隊幾乎都灑出去了,除了衛戍武漢的部隊,就只有盧漢的第30軍團,萬福麟的第26軍團了。盧漢的部隊現在大冶,萬福麟的部隊現在岳陽。」

    「你命令盧漢的第30軍團從大冶立刻出發,全力救援田家鎮要塞。萬福麟的部隊從岳陽調到大冶,填補空缺。田家鎮那裡的第六軍吃緊了。」

    「好的,我馬上就辦。」陳誠聽說第六軍部隊吃緊,就知道情況已經很緊急了,連忙答應著。

    「記住,馬上就辦,不能耽擱,要快。」說完以後,最高當局掛斷了電話。

    「發電給第六軍,要求他們務必發揚**精神,努力堅持,援軍很快就到,如果戰事勝利,我給他們記大功。再發電給十一軍團,要他們在確保要塞的同時,務必抽出足夠兵力,向第六師團發起主動進攻,盡力減輕友軍的壓力。」

    「電令海軍和空軍,務必從速對長江特別是田家鎮一帶的日本海軍軍艦發起進攻,盡量把他們向下游驅趕。」

    在最高當局接連發出一道道命令以後,長江南北的**部隊,在短時間內接連運動了起來。幾支部隊,近十萬人,同時向著同一個地方做著向心運動。戰爭時期的高效率在上風的眼裡命令下終於體現了出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