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民國軍旅之隨波逐流

第一卷 第120章 來到長沙 文 / 國產坦克

    第120章來到長沙

    日軍還在南昌會戰期間,日軍「華中派遣軍」便得知第31集團軍將由江南調往江北和中**隊將於4月發動「春季攻勢」的情報,隨即通知第11軍作必要的準備。第11軍在攻佔永修、武寧,基本上解除了第九戰區部隊對九江及長江航道的威脅後,岡村寧次即決定先發制人,在第五戰區發動攻勢之前向隨棗地區進行攻擊。1939年4月17日擬定了《乇號作戰會戰指導策略》。其作戰方針是:「為了確保作戰地區,加強安定和進一步挫傷敵軍繼續抗戰的意志……軍決定利用新兵團到來之機和敵軍正在準備進攻的間隙,大致在5月初以前,秘密將江北各兵團及軍直屬部隊的主力集結在應山、安陸附近,做好會戰準備。」其作戰企圖與計劃是:「軍決定以強有力的一部在主力發動攻勢之前從大別山南麓地區突破敵軍左翼,把敵人的主力牽制在這深長的東南面,主力概由安陸及其以東地區前進,向棗陽南側地區及該地西北地區一線迂迴突進。同時,以機動兵團向縱深的紕源以南地區迂迴,切斷向南陽方面的退路,在棗陽附近捕捉敵軍的重點兵團,予以殲滅。」要求「完成作戰目的後,迅速回到大概原來態勢……但必須確保隨縣一帶」。同時明確「此次作戰的主要目標,是敵人的重點兵團第31集團軍」。

    由於這次作戰超出了大本營規定的區域,所以要經過「華中派遣軍」向大本營請示。大本營於4月18日以「大陸命」第289號命令批准了「華中派遣軍」「在4、5月間可在漢口西北正面,暫時實施越過現作戰地區作戰」。日軍參謀本部同時指令「華中派遣軍」在實施作戰後「要盡快返回現作戰地區內」。4月20日,「華中派遣軍」根據大本營和參謀本部的批復,命令第11軍:「在4、5月間,可伺機在大概唐河以南地區將漢口西北正面之敵擊敗,粉碎其抗戰企圖,將敵消滅後應盡快返回大概連接信陽、隨縣、安陸一線以南地區。」

    4月20日,第11軍下達作戰預先號令,並進行了兵力部署:令第3師團(為加強該師團進攻能力,配屬1個步兵聯隊、2個野戰重炮兵聯隊、1個工兵聯隊、1個山炮兵大隊、1個迫擊炮大隊、1個機槍大隊、1個戰車大隊和1個裝甲車中隊)於1月末集結於孟畈店地區,5月初發起進攻,突破中**隊防線後向隨縣以北高城鎮、唐縣鎮(今唐鎮)攻擊前進,以牽制中**隊主力於棗陽東南方向,另以一部兵力向棗陽東北新集一帶迂迴。必要時以一部兵力由信陽向桐柏方向進擊,以切斷中**隊的退路。令第13師團和第16師團分別集結於鍾祥縣城及城東北黃家集附近,進攻開始後,兩師團突破當面守軍防線,並列向棗陽以南吳家店和棗陽以西雙溝前進,切斷棗陽與襄陽的聯繫。令騎兵第4旅團(為加強該旅團獨立作戰能力,配屬1個騎兵聯隊和1個騎兵大隊)集結於鍾祥東南鄭家集和天門以西的多寶灣地區,進攻開始後,俟第16師團進至樊城東南方集、大廟山一帶時,迅速超越該師團,攻擊雙溝,並向新野、唐河迂迴,以形成對棗陽地區的雙重包圍,遮斷中**隊向南陽的退路。當第3師團進至唐縣鎮附近時,第13、第16師團從白河以東向右迂迴,進攻棗陽附近。作戰目的達成後,第3師團確保棗陽地區,掩護其他部隊返回原駐地。其他部隊撤回後,第3師團留一部兵力佔領隨縣,主力返回原駐地。此外,還令第3飛行團(2個偵察機中隊,1個戰鬥機戰隊,2個輕轟炸機戰隊)協同地面部隊作戰。這一計劃的中心思想是以第3師團在右、騎兵第4旅團在左,以迂迴行動對棗陽地區實施包圍,爾後以第13、第16師團北進,以圍殲中**隊的第31集團軍。

    4月26日,岡村寧次命令第3師團於5月1日開始進攻,其他師團於5月2日前作好攻擊前的準備。

    4月,第五戰區根據軍事委員會發動「4月攻勢」的命令,正向隨縣以南安陸、應城、天門及平漢路南段的信陽、廣水、花園等地發動攻勢時,偵知日軍調動頻繁,在應山、安陸附近集結較大兵力,有向戰區腹地發動進攻的跡象,乃於4月25日下令停止「4月攻勢」,調整部署,作抗擊日軍進攻的準備,並將敵軍集結情況向軍事委員會作了報告,同時制訂出新的作戰計劃。作戰方針是:「戰區決以長久保持桐柏、大洪兩山地帶,以攻為守,予敵以打擊。」兵力部署的基本精神是:以一部兵力防守襄河,以主力配置於襄(陽)花(園)公路方面,伺機反攻;另以一部兵力配合游擊部隊攻擾平漢路。同時,請求軍事委員會令第一戰區的第2集團軍南移桐柏、唐河,以鞏固兩戰區的結合部,並保障第五戰區側背的安全。

    4月28日,軍委會分別緻電第五戰區李司令長官和第一戰區衛司令長官,指出敵人向第五戰區增加兩個師團,「無論其為防為攻,我軍應仍按預定計劃進行。正面各部隊更應利用氣候、地形與民眾等有利條件,分路出擊,只要應用無孔不入之要領,繼續不斷予以打擊,以粉碎其進攻之企圖。」軍事委員會要求第一、第五兩戰區確切協同,保持桐柏、大洪兩山。軍事委員會批准了李長官的作戰計劃,並同意將第2集團軍南調。

    4月30日,李長關向所屬各部下達了作戰命令。命令的中心思想是以主力左、右兩集團軍配置於大洪山、桐柏山之間襄河以東地區,先以守勢阻止敵人,相機轉入反攻,以求長期保持襄河東岸地區;戰區兩翼部隊則應主動向敵之側背出擊,牽制敵人,策應主力作戰,粉碎敵之進攻。命令發出後各部隊正在調整部署、進行準備,第2集團軍尚在兼程南下途中,但日軍於5月1日便開始了進攻。

    經過20餘天的艱苦戰鬥,日軍因連續作戰,部隊疲憊,兵力分散,傷亡消耗較大(日軍統計為2450人),未能達到捕捉第五戰區左集團軍主力的目的,在中**隊的反擊下,被迫於5月13日、14日開始後撤。第五戰區利用有利態勢,尾隨追擊和側後阻擊,給日軍以重創。其中堅持大洪山游擊活動的第39軍,於16日至19日在大洪山北側的長崗店一線佔領有利陣地,苦戰4天,截殲向應山、安陸撤退的日軍第3師團、第13師團各一部。至5月22日,第五戰區先後收復唐河、棗陽、桐柏,逼近隨縣。24日,日軍除佔領隨縣縣城外,其餘均退回原駐防地區,恢復會戰前態勢。第五戰區各部隊轉入休整。

    這一次的隨棗會戰,日軍損兵折將,卻沒有達到預期的戰役目的,被迫草草收場。而第五戰區部隊,為了頂住敵人的進攻,也付出了很大的傷亡代價。雙方在這一次會戰裡,可以說打了一個兩敗俱傷,誰都不是贏家。

    隨棗會戰的結果,使得日軍想要捕捉殲滅第五戰區主力部隊,從而從東面打開直接威脅陪都重慶的道路的企圖暫時破滅了。在北面第五戰區的面前碰了一鼻子灰的日本人,又一次把他們的目光轉到了武漢南面的中**隊第九戰區的作戰區域。

    武漢會戰後,日軍前鋒直抵岳陽,湖南成為遏制日軍、屏障西南大後方的前哨地帶;而且湖南向為中「國中」南部的魚米之鄉,又是堅持持久抗戰仰賴的產糧基地和原料基地,其得失關係巨大。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在贛北、鄂南和湖南設立第九戰區。該戰區位於洞庭湖與鄱陽湖之間,北隔長江,與第五戰區相望;東到鄱陽湖西岸,與第三戰區相鄰;南至兩廣,與第四戰區毗連。1939年8月,第九戰區沿洞庭湖北岸、新牆河、鄂省通城,直至贛北的武寧、修水,永修,吳城一線約300公里的正面上,與日軍形成對峙。軍事委員會賦予第九戰區的任務是保衛湘、贛,尤要確保長沙附近要域,以湘北、贛北為持久作戰地區,尤以湘北為主。

    第九戰區的戰鬥序列內共有7個集團軍20個軍47個師。其第一線配置32個師,由西向東的大概位置是:第20集團軍6個師,守備長江右岸及洞庭湖北岸;第15集團軍8個師,守備新牆河南岸至汨羅江左(南)岸陣地;第27集團軍4個師,在咸寧、崇陽至修水間游擊;第30集團軍4個師,守備蒲田橋以北至德安以西地區;湘鄂贛邊區挺進軍2個師、2個挺進縱隊,在通山、大冶、陽新、瑞安、九江間地區擔任游擊;第1集團軍4個師,在奉新至高安間守備,並向南潯路襲擊;第19集團軍4個師,在南昌周圍地區佈防。除以上32個師外,尚有15個師為戰區總預備隊,大部控制於長沙、衡山、衡陽、湘潭、株洲等地,一部位於長沙以東的瀏陽、萬載地區,一部位於興安、全縣後方。第九戰區長官部設於湖南省會長沙。

    劉建業就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來到了湖南省會長沙,開始出任他的新職務。

    一到了長沙的軍用機場,劉建業就登上了新20軍派來迎接他的一輛汽車,在整整三卡車精壯衛兵的護衛下,來到了位於城外岳麓山下岳麓書院的新20軍軍部。

    「各位,我想你們都接到命令了,我們軍已經不能再使用第6軍番號,而是換了一個新20軍的番號。我承認,這一切都是因為我的原因,讓大家蒙受了不白之冤,以至於讓大家都遭到了外界的誤解。雖然大家在守衛南昌的時候,居功至偉,前赴後繼,但是到了最後,卻不能像其他人一樣論功行賞。我知道大家的心裡憋屈得很。如果,大家對我有什麼不滿的話,就盡避對我發吧。我今天就是向各位請罪來的。」劉建業說完,面對部下,脫下軍帽,揭開了軍服的紐扣,脫下身上佩戴的手槍和佩劍,一把拉開了胸口的衣服。

    「軍座,你這是什麼意思?我們可一直都沒有怪罪你的意思。」已經升任新編20軍副軍長兼任新編14師師長的張建率先站了起來說道。

    「我是向全軍將士請罪,南昌的戰事是我一手制定的計劃,最後的命令也是我親自下達的。是我讓全軍將士受到了委屈,這是我深為一軍之長的過錯,責任必須由我來承擔。自古以來,好漢一人做事一人當。我必須承擔起全部的責任。」劉建業閉著眼睛,面色沉重地說道。

    「讓軍長一個人承擔所有的責任,這是不公平的。說到作戰計劃,那是我和軍座一起制定的,我也必須承擔起責任。」楊參謀長站起來大聲說道。

    「責任也有我的一份。」向來脾氣火爆的邱副參謀長也站了起來。

    「我們當時都參與了計劃實行,要說責任,我們都有。」新20軍的高級軍事主官們,都站了起來。

    「你們不用這麼急著為我承擔責任。我是軍人,又是南昌作戰的指揮者,責任自然是有我來總承擔的。你們都只是奉命行事罷了。」劉建業搖了搖手,說道。

    「軍座是為了能打贏那場硬仗,才冒險行事的。不管怎麼樣,你都是我們的軍座。」楊參謀長看到會場的氣氛顯得很壓抑,出來打了圓場。

    「對,不管怎麼樣,你都是我們的軍長。」下面的軍官們都跟著表了態。

    「好,你們都是我的好兄弟。」劉建業的眼裡有一些濕潤。

    「下面,我們還是請軍座向我們傳達軍委會的指示吧。」楊參謀長藉機把會議的主體轉到其他事情上。

    「這一次,我接到了軍政部的命令。我們新20軍作為全軍的首批部隊之一,將進行一師三團制的整編,實際上就是縮編。我們軍的部隊有三個師,198師和199師已開始就是三團制的部隊。所以,這一次的縮編,實際上就是縮編新14師。按照軍委會的精神,是要撤銷旅一級的建制,把部隊從四個團,縮編到三個團。採下來的旅級軍事主官,一是轉任所在師的步兵指揮官,二是轉到軍部任職。由於縮編的事情只關係新14師一個師,所以,這件事情就有張副座全權負責。」劉建業開始佈置部隊的縮編事宜。

    「那麼縮編以後多出來的官兵,怎麼辦?」張建不想為了縮編得罪太多的人,他要問個清楚。

    「挑出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充實到軍直屬教導團,新兵全部補充到其他三個團去。軍餉問題,就算軍政部不解決,我們也會有辦法自己解決。」劉建業的算盤是部隊編制可以縮小,自己的這些作戰經驗豐富的老兵可不能丟了。這些人都是部隊的寶貝。

    「軍官怎麼辦?總不能讓他們都下去當兵吧?」

    「挑一些文化水平比較高的,調進軍部和各師的司令部,加強參謀業務。剩下一些能打仗的,先到教導隊,我自然有用處的。」劉建業對於怎麼使用這些人,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想法。

    「我回去以後馬上就開始辦這件事情。」張建放下心,答應得就乾脆了。

    「這件事情要盡快辦好。以我的估計,這裡不會平靜太久了。」劉建業若有所指地說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