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民國軍旅之隨波逐流

第一卷 第122章 薛長官的部署 文 / 國產坦克

    第122章薛長官的部署

    9月4日,日軍大本營為加強對侵華陸軍(不含關東軍)在戰略上的統轄和指揮,頒布命令,決定在南京成立中國派遣軍總司令部,任命西尾壽造大將為總司令官,剛卸任陸軍大臣的板垣征四郎中將任總參謀長。西尾從10月1日開始行使統帥侵華日軍的職權。日軍大本營又下令撤消華中派遣軍的番號,岡村的第十一軍直接聽命於西尾壽造。

    9月15日,一年多以來,一直在試圖通過給與軍事援助的方式,利用我國的力量拖住日本軍隊力量的蘇聯在莫斯科和日本達成諾門坎戰役的停戰協議。第二天,蘇聯紅軍便大規模越出國境線,直撲波蘭,準備瓜分波蘭的西白俄羅斯和西烏克蘭地區。日軍又專門致力於中日戰爭,在華日本陸軍達到二十五個師團和二十個獨立混成旅團,合計換算為三十五個師團,共計九十二萬二千三百九十人,加上海空軍和其他部隊,在華日軍大大超過了一百萬。

    諾門坎戰爭對日軍的刺激和歐洲大戰的爆發,不但沒有牽制日軍一兵一卒,反而加大了中**隊抗戰的壓力,加深了中日戰爭的殘酷性。這不由得使中國方面的最高統帥,對於抗戰的前途,對於國家民族的命運,憂心忡忡。

    就在這個時候,岡村寧次率領第十一軍開始進攻長沙。

    「命令第九戰區薛司令長官,長沙的戰事,關乎國家民族的前途未來,務必取勝,否則,軍法從事。」眼下國家所面臨的不利的國際形勢,使最高統帥無法再承受一次敗仗的打擊。只有前線的勝利消息,才能使外界對於中國的前途繼續留有信心,中央政府也才能繼續從外界獲得援助以繼續維持戰爭機器的運轉。

    由於湖南地處亞熱帶,是南北冷暖空氣交匯之區,季風現象顯著,影響強烈;降雨量充足,而無霜期又長。這種自然物候,極有利於農事活動,具備多種作物所需的熱量條件,特別是適宜於水稻的耕作。因此,湖南是全國富饒的水稻產區,自古以來就有「湖廣熟,天下足;湖廣不熟,天下不足」的說法。而長沙則是這一帶物候之集大成者,是這一產區的總倉庫。所以,在經濟上長沙有巨大的生產能力,在軍事上長沙也有顯著的戰略地位。

    抗日戰爭爆發後,湖南成了國民政府糧食、兵源及工業資源的重要供給基地。然而好景不長,1938年10月,華中重鎮武漢便陷入敵手;11月,岳陽失陷。長沙成了捍衛西南各省的門戶,其戰略地位愈顯突出。對於已遷都重慶的國民政府來說,守住長沙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迫切,也更為重要。

    薛長官是在1938年11月13日,即長沙「文夕大火」後,以代理司令長官的身份指揮第9戰區的軍事行動的。前任的湖南省政府主席張將軍去職後,他兼任湖南省政府主席。1939年4月,當薛長官從南潯趕到長沙來上任時,擺在他眼前的這座省會名城已是形同廢墟,一片淒涼。市區房屋倖免於火者不到十分之一二。最繁華的八角亭、紅牌樓、中山路、南正街、北正街一帶全部變成了斷壁殘垣、滿目瘡痍。各種建築及無數民房宅院全都被毀。要守住這樣一座城市,其困難可想而知。可是,眼下擺在他面前的任務是無論如何,他都必須堅決的守住長沙,絕對不能讓日本人佔領這座在當前有著重要戰略價值的城市。

    9月8日,長沙。第九戰區長官部。

    薛司令長官召集部下高級軍官,召開緊急的軍事會議,商議如何應對日軍對長沙展開的進攻。

    「各位,根據我軍搜集的情報,日軍即將發動以長沙為目標的軍事進攻。通過對日軍兵力集結情況,以及地形的分析,我們判斷,敵將以主力由湘北南趨長沙,於贛北、鄂南施行策應作戰。理由是

    1、就敵情論:敵目前主力似集結湘北,攻擊重點業已形成,乘勢直下長沙甚便,且同時可得海空軍之協助。

    2、就地形論:贛北、鄂南系山嶽地帶,崇山峻嶺,極礙行動,加之道路破壞,補給聯絡非常困難。而湘北方面,沿粵漢鐵路及其以東地區均為起伏地,頗適於大兵團之運動戰,且距離較近,可於短期中攻下長沙,完成戰果。

    3、就政略論:敵利用歐洲列強無暇東顧之機(列強此時均忙於德、波戰爭之解決),應迅速攻下長沙。以炫耀於世界,並為漢奸汪逆張目。」

    目前正擔任第九戰區副參謀長的郭少將,對著地圖上表示出的中日兩軍態勢,做著說明。

    坐在下面的各部隊長官,看著地圖上標注出來的敵我兩軍態勢,結合郭少將的分析,不時地點著頭。看來,郭少將的分析,和大家的判斷基本上是一致的。

    「針對目前敵我兩軍的態勢,戰區經過綜合的分析,制定了一個作戰方針。這個方針就是戰區擬予敵以嚴重之打擊而開第二期抗戰勝利之先河,決誘敵深入於長沙以北地區,將敵主力包圍殲滅之。贛北、鄂南方面,應擊破敵策應作戰之企圖,以保障主力方面之成功。」雖然,前一階段的南昌會戰,**守住了南昌,但是畢竟丟掉了吳城到永修一線,使日軍佔據了對南昌的前進陣地,而且,也沒有能夠有效的打擊到日軍的有生力量,從軍事角度上來說,雙方只能算是基本上打了一個平手。緊隨著南昌會戰開始的隨棗會戰,雙方則是落得一個兩敗俱傷。所以,**上下軍熱切希望能夠取得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勝。

    「此次作戰的指導要領是:1、戰區先於現在位置,以攻擊手段消耗敵人戰鬥力。2、敵如挾優勢兵力前進猛烈,則贛北、鄂南方面努力以圍攻及夾擊手段,摧破敵合圍之企圖,不滅不止。湘北方面利用逐次抵抗,引誘敵於長沙以北地區,捕捉而殲滅之。」郭少將繼續闡述著戰區長官部的作戰意圖。

    「我要在這裡說一句,我把這一戰略部署的核心之點總結為八個字:後退決戰,爭取外翼。」薛長官在這裡突然的插了一句。很顯然,這次作戰的戰略部署,是由這位薛長官親自做出的。

    「我戰區所屬部隊,共有22個軍又3個挺進縱隊,共55個師;軍事委員會配屬4個軍(第4、第5、第99及新編第6軍)又1個師(第11師),總計26個軍66個師。依據戰區所制定的作戰方針和指導要領,戰區對各部隊兵力具體部署情況如下:

    第1集團軍第58、第60軍守備靖安、奉新以西張家山、麻下、會埠一線陣地;第19集團軍第32、第49軍守備蓮花山、馬形山以及錦江右岸陣地;第15集團軍以第52軍主力守備新牆河陣地,第79軍守備南江橋至麥市間陣地,第37軍守備湘陰以北湘江亙汨羅江右岸陣地;第27集團軍第20軍前出咸寧、崇陽地區,第73軍集結於渣津地區;第30集團軍第72、第78軍共4個師守備武寧以西蒲田橋、琵琶山一帶陣地;湘鄂贛邊區挺進軍位於通山、大冶、陽新地區;戰區直屬之新20軍守備長沙北面之撈刀河南岸,作為長沙外圍的最後一道防線;第4軍控制長沙和衡陽;新編第6軍、新編第3軍和新編第5軍控制株洲、醴陵和湘潭;命令第十一師駐守岳麓山,作為戰區預備隊。第70軍,駐在長沙附近,作為機動。第74軍和第99軍佈署於贛北上高、宜豐、萬載等地,應對戰事所需。另外,防守洞庭湖與湘西方面的為第6戰區第20集團軍(轄第53、第54、第87軍等部),為了便於協同作戰,軍委會已經將該部配屬我戰區指揮。會戰期間,戰區司令長官部在長沙。」郭少將的話裡,最後一句話,尤其讓所有的高級軍官們感到震撼。長沙,即將成為日軍的進攻目標,很可能這座名城又將面臨一場浩劫。會戰尚未打響,**是否能夠守住長沙,還未可知。薛長官決定把司令長官部依舊設立在長沙,這顯然是一種破釜沉舟式的舉動。如果參戰部隊不能守住長沙,那麼無論如何,會戰結束以後,會有一大批人受到軍法審判的。

    薛長官的這個決定,讓劉建業一時之間感到有一些迷惑不解。根據遠在重慶的陳部長向他們這些出鎮在外的土木系將領通報的情況,軍委會已經在內部有一個共識,如果長沙前線的戰況不利的話,軍委會將下令棄守長沙,避免第9戰區與日軍硬打硬拚,保存這一中國方面最大的重兵集團主力,相機殲敵。可是,薛長官看著似乎根本就是要死守長沙,在長沙城下與日軍決一死戰。難道,自己付出了那麼慘痛的代價,堅守住了南昌,就讓**上下突然一下子就對城市守衛戰如此著迷?

    不過總體上來說,對於薛長官提出的這一套作戰部署,劉建業還是深為贊同的。

    第9戰區跨湘、鄂、贛三省邊區,東西以贛江、湘江為天然之境界,兩翼又各有一湖,東為鄱陽湖,西為洞庭湖,恰成為整齊對稱形之戰場。日軍大迂迴之戰法無從施展,只能進行正面作戰。而且在湘、鄂、贛三省相交的地區,群山縱橫,地形複雜。其中,鄂南、湘北有海拔1600多米的幕阜山;武寧以南至萍鄉分別有海拔近1700米和1800米的九嶺山脈和羅霄山脈;萍鄉以南有海拔2100米左右的萬洋山脈。長沙以北的湘北地區,大多數也是山嶽地帶:新牆河一線有大雲山(幕阜山餘脈,海拔900米),是新牆河的瞰制地形,為湘北第一道屏障;汨羅江一線,東有騰雲山,西有神鼎山,中有鴨婆山,三山連綴,形成南北屏障,為湘北第二道關口;粵漢鐵路及長(沙)岳(陽)公路兩側,有王思巖、達摩山、影珠山、古華山相夾峙,很容易控制這兩條交通要道,此為第三道關口;湘北不僅多山,而且多水。以粵漢鐵路為分界由北向南劃一直線,其左側有洞庭湖及澧水、沅水、湘江三大河流,右側有新牆河、汨羅江、撈刀河、瀏陽河,從而形成天然的第四道防線。

    這樣一種多山、多水的地形對部隊行動會產生較大影響,尤其不利於日軍的機械化部隊行動。因此,劉建業認為,只要利用這些良好的地理條件,再加上正確的戰略戰術,完全有可能打退日軍的進攻,化被動為主動。

    而且,自南昌會戰結束這一段時間以來,第9戰區的部隊正在新牆、通城、武寧、靖安、奉新一帶及錦江沿岸與日軍對峙。為防止日軍南下進攻長沙,第9戰區借助新牆河和汨羅江構築了兩道防線。第一道防線以寬70米的新牆河為天然障礙,西起新牆河口,經九嶺、南江橋,東至修水。在新牆河南岸諸高地及附近村莊構築縱深6公里的防禦地帶,工事碉堡為磚石結構,戰壕與交通壕相連接;前沿架設了鐵絲網,可徒涉的河段敷設了地雷。第二道防線沿汨羅江西起營田東迄平江以北10公里。基本陣地構築了星式碉堡,交通要道的兩側高地構築了據點式陣地。戰區內可能被敵機械化部隊利用的道路,如粵漢鐵路北段、湘贛鐵路東段及湘贛公路、湘鄂公路等都已破壞,對贛江上游及湘江北段可能被敵利用的水道也採取了封鎖措施。所有這些,都為第九戰區提供了較好的戰場條件。

    在這樣的戰場條件下,只要三軍用命,上級指揮不犯什麼明顯的錯誤,那麼打敗日軍的進攻,還是很有可能的。

    至於,第九戰區把劉建業的新20軍這支剛變換了番號不久的部隊佈置在了長沙城北的撈刀河南岸,很顯然是要利用新20軍這支部隊來在長沙城外遲滯敵人的行動,盡量的多放乾淨鬼子的血。看來,這一次,薛長官是把新20軍用作他的天爐戰法裡面的警備部隊了,等到反攻的時候,新20軍估計就要充當反攻主力的決戰部隊的預備隊了。這種任務既受苦受累不說,到頭來還分不到多少好處。命苦啊!

    「為了發揮民眾力量,破壞敵人交通,確保決戰的勝利,有必要重申一下戰區制定的民眾組織、交通、通信、城垣破壞及物資藏匿的方法。

    關於民眾組訓:1、將戰地民眾,以保為單位,分別組成偵探、交通、救護、輸送、宣傳、慰勞等隊,並分別授以偵探、通信、道路破壞、修築、看護、擔架、輸送、宣傳、慰勞等常識。2、敵侵入戰地時,所有青年壯丁男女均分任偵探、交通、救護、輸送、宣傳、慰勞等工作,老幼者一律離開公路、鐵路、驛路30華里以外山中安全區內,使敵人深入後,不見一人,如盲人瞎馬,無從探悉本軍情況及交通狀況。

    關於交通、通信及城垣之破壞:1、將預定作戰區之公路、鐵路、驛路徹底破壞,使之通塘、通河、化田、蓄水、還山。2、部隊轉進時,將通信迅速撤收,或徹底破壞,使敵不能利用。3、將預定作戰區之城垣徹底拆除,使敵佔領後,毫無憑借。

    關於物資疏散及儲藏:將預定作戰區之物資,竭力向後方疏散。民眾之必需品,也須藏匿至距公路、鐵路、驛路、水路30華里以外之安全山中,使敵深入後,一無所獲。」郭少將繼續在台上說著。

    「以上就是戰區所制定的會戰計劃。各位如果有什麼不同意見,請盡避提出來。」郭少將看來是要說完了。

    「大家有什麼意見和建議的話,就盡避提出來。一旦這些正式下發了,就必須嚴格執行了,到時候再說有意見,可就不合時宜了。」薛長官看著下面的將領們說著。

    台下的眾將,最後還是沒有人站出來說話。薛長官在指揮上向來乾綱獨斷,就算是最高統帥的話,在他面前都未必管用,自己何必站出來說話呢?

    「既然大家都沒有意見,那麼,作戰計劃就這麼定下來了。散會吧。」薛長官看到會場裡很冷清,就揮手宣佈會議結束。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