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民國軍旅之隨波逐流

第一卷 第202章 全線潰敗 文 / 國產坦克

    第202章全線潰敗

    自從湘北方面的戰鬥打響以來,第9戰區已逐漸判斷出日軍投入湘北戰場的兵力遠比其原先設想的要多。雖然贛北方面一直還沒有動靜,但第9戰區不敢輕易地調動贛北守備部隊,況且,以現有的只能靠步行的速度,趕赴湘北戰場也來不及。萬一贛北日軍進攻,整個戰區都將陷於腹背受敵的被動局面。在這種情況下,薛長官急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請求增派3∼4個軍增援。

    同時,薛長官決定在汨羅江一線與日軍進行決戰,一決雌雄。其部署是:

    第37軍(附第99軍第92師)以一部任長樂街、新市間至汨羅江南岸守備,主力於麻峰嘴、李家橋、彭家坳佔領既設野戰陣地,完成戰鬥準備;

    第99軍仍任汨羅江南岸歸義、營田、湘陰一帶守備;

    第26軍推進至金井、將軍壩一帶地區,伺機由東向西側擊南犯日軍;

    第10軍由衡陽、衡山向高橋、上杉市、長沙、金井推進;

    第74軍以2個師開瀏陽,1個師開洞陽市,策應湘北方面作戰;

    第72軍改調平江,支援汨羅江防線作戰;

    新20軍以一個師的部隊留守長沙後方的株洲,主力部隊從湘潭和株洲向長沙前進。

    由第6戰區增援而來的第79軍第98師即開益陽、軍山鋪;

    重迫擊炮第2團、第74軍炮兵團、炮兵第1團集中使用於汨羅江南岸之主陣地線,先協助第37軍守勢作戰,爾後支援第26軍反攻。

    9月20日晨,薛長官下達的上述作戰命令被日軍截獲。當時,日軍第11軍的參謀部正在研究向汨羅江南岸發動進攻的方案。

    阿南惟畿接到這份情報後,立即派出飛機進行偵察,將第9戰區軍隊調動的情況與電文相對照。在證明所得情報確實無誤之後,阿南惟畿立即改變了「將主力用於湘江方面」的原作戰指導方案,決心從東面對第9戰區的部隊進行包圍,在撈刀河以北地區捕捉殲滅國民黨軍隊。

    隨即,阿南惟畿令第6師團由甕江、三角塘方面向金井方向挺進,包圍第26軍;第40師團由平江經社港向洞陽市迂迴,爾後與第6師團一起圍殲第26軍;第3、第4師團分別向麻峰嘴、栗橋挺進,包圍第37軍。

    20日,日軍第3、第4、第6師團強渡汨羅江,並將正面逐次向東移動,企圖包圍汨羅江南岸中國守軍的右翼;其第40師團則沿關王橋、長樂街以東山地,經三棗橋向甕江挺進。

    21日中午時分,阿南惟畿正式向各師團下達作戰命令:

    「軍決定於22日黃昏開始行動,在撈刀河以北地區捕捉殲滅當面之敵。」

    然而第9戰區的悲劇還不止於此。

    22日晨,日軍再次截獲了第9戰區的作戰命令。

    這道作戰命令是薛長官於21日23時發給第74軍的。它要求第74軍主力立即向瀏陽西北的蕉溪鋪集結,而以一部在社港南面的新安鋪集結。

    阿南惟畿得到情報後,再次派飛機進行偵察。結果第74軍的行蹤不但事先暴露,而且日機還發現了正由長沙向金井急進中的第10軍及由金井向甕江方向前進的第26軍的隊伍。

    於是,阿南惟畿將原定於22日黃昏開始的攻擊時間提前,於11時發佈了開始攻擊的命令。

    兩道被截獲的電波就這樣決定了第9戰區軍隊的悲慘命運。

    第9戰區的各部隊接到命令後,馬上向各自的指定方向開進。

    20日,日軍一部竄至長樂街、橫山橋,被第4軍擊退。20日夜,第20軍克復關王橋。日軍第40師團一部來援,被第4、第58、第20軍協力擊破。隨後,這三支部隊由東北方向繼續向長樂街、磨刀灘、新市、歸義銜敵後側攻擊前進。第37軍則與渡過汨羅江之日軍一部展開激戰。至21日上午,日軍一部退回汨羅江北岸,另一部仍佔據著浯口及長樂街南岸一線。第197師仍在洞庭湖南岸與日軍對戰。

    第26軍原定防守汨羅江南岸金井至將軍壩的第二線陣地,但20日又接到命令,要求該軍推進至汨羅江南岸平江以西——浯口——新市的第一線陣地。

    21∼22日,第26軍晝夜兼程趕往指定防線。不料,在甕江、浯口一帶遭到日軍第6師團的圍攻。雙方隨即展開激戰。

    與此同時,防守洞庭湖與汨羅江所形成的三角地帶的第37軍第95師和第140師也遭到日軍第3、第4師團的攻擊。當時,日軍以第3、第4師團的一部攻擊第37軍的正面,以第4師團主力從第99軍第99師與第95師的結合部穿插而過,自左往右向第95師神鼎山陣地迂迴,以第3師團主力從第140師雙江口陣地右側與第26軍的結合部穿過,自右向左往第140師側後迂迴,企圖從左右兩個方向將第37軍的兩個師包圍消滅。雙方在馬頭嶺、伍公市、新市、駱公市等附近捉對展開廝殺。

    23日,第26軍經過苦戰,未能擊退當面之敵,反而有陷入日軍四面合圍的險境。第26軍肖軍長立即向薛岳報告險情。薛長官指示,第26軍可向南撤退至蒲塘。

    同日,日軍第3師團從第140師右側突入,向雙江口陣地全線猛攻。最後,第140師陷入日軍重圍之中,各方的通信聯絡都已中斷,全師官兵於混亂之中只能各自為戰。第140師雖傷亡慘重,但仍在堅守陣地。第95師則在神鼎山陣地頑強抗擊著日軍第4師團的攻擊。

    24日,第26軍邊打邊向蒲塘撤退。日軍第6師團緊追不放。同時,日軍第40師團又從東面壓來。日軍2個師團跟蹤追擊到蒲塘,對第26軍展開圍攻。

    此時,第37軍陣地已被日軍第3、第4師團攻破。為使第37軍免遭日軍全殲,薛長官令第37軍南撤收容整理。於是,第37軍全線南撤。而日軍則跟蹤第37軍向栗橋、福臨鋪、金井進逼。

    25日,在蒲塘地區陷入包圍圈的第26軍,在日軍凌厲的攻勢下已經難以招架了。是日夜,拚死向更鼓台、石灣方向突圍。

    此時,在第9戰區的部隊中,有三支王牌部隊。這就是素有「泰山軍」之稱的第10軍,以「抗日鐵軍」聞名的第74軍和在日軍官兵裡有著「魔鬼軍」之稱的新20軍。

    第10軍李軍長,山東廣饒人,黃埔軍校一期生。1938年夏任第8軍軍長。在武漢會戰的南潯線戰鬥中,因戰功卓著被軍事委員會授予華胄勳章。指揮南潯作戰的薛長官則贈送給第8軍「泰山軍」錦旗一面。「泰山軍」之名由此而來。第一次長沙會戰後,李軍長調任第10軍軍長,「泰山軍」之名也隨之被帶到了第10軍。此後,該軍就一直在衡山附近整訓。

    第10軍是19日才接到開拔命令的。由於時間緊迫,根本來不及進行充分的作戰準備工作,也沒有對官兵進行必要的戰鬥動員教育,接到命令後,各部便匆匆起程。由於連續日夜行軍,部隊疲憊不堪,許多士兵邊走邊打瞌睡,有的甚至走著走著便倒在路旁睡著了。

    22日,第10軍終於趕到金井地區。當晚,第10軍便接替了第37軍第140師在金井及其以北地區的防務。

    當時,在金井北面的甕江、浯口一帶都有日軍。但浯口至金井間沒有大道,只有崎嶇的山路,且地形複雜。而沿甕江南下,交通十分便利。因此,第10軍判斷日軍不會從浯口直犯金井,而會從甕江沿大道南下。於是,第10軍以第190師防守甕江至金井間的大道,並將其作為堵擊日軍南犯的重點,而以預備第10師駐守金井西北沿河的村莊。

    由於預備第10師對敵情估計不足,加之缺乏嚴密的戒備,日軍一支騎兵部隊於23日拂曉前,從浯口取道崎嶇小徑直奔金井,對預備第10師進行偷襲。該師駐在金井西北最前沿的一個營,「鼾睡中被日軍突入營舍,亂刀砍殺,猝不及防,受到很大損失,死傷二三百人」;該師其他各部,「不知敵人夜間從何而來,有多少人,陣勢如何,於是在黑夜中盲目抵抗、搜索,亂作一團,師、團、營、連之間,失去聯繫。及到拂曉以後,方師長才把情況弄清,報告軍部」。

    23日傍晚,預備第10師前哨發現日軍的騎兵部隊。方師長立即下令全師做好戰鬥準備。次日拂曉,日軍第4師團在飛機的掩護下向預備第10師陣地發起攻擊。戰至午後,日軍改變攻擊方法,以騎兵從正面衝鋒,以步兵從兩側包抄。方師長見部隊有被合擊的危險,立即下令撤退。金井遂告失陷。

    方師長在戰後談起這次戰鬥時曾說:「敵人此次盡用騎兵,專打我們的指揮機構。我們剛離開第一個指揮所,日軍就搶先把我們第二個指揮所打爛了,破壞了通訊。他們有空軍優勢,偵察情報準確及時,行動迅速,使我們上下失掉聯絡,指揮意圖無法下達,部隊群龍無首,遇有情況無心應戰,一味後退,戰鬥力完全喪失,以致我們這次如此慘敗。」

    第190師於23日上午奉命佔領金井西面的古華山東北高地,堵截由浯口取小徑進犯金井的日軍後續部隊。第190師遂兵分兩路向古華山東北方向前進。途中與日軍第3師團先頭部隊打了一場遭遇戰。後奉命北上馳援第37軍第140師作戰。

    24日,第190師又奉命返回到福臨鋪一帶設防。朱師長率部佔領福臨鋪北面之梁家段陣地,以第568、第569團佔領段北警戒栗橋之敵;朱師長親率第570團及師直屬隊佔領梁家段南端之高地。不料,朱師長在率部行進中突遭日軍迂迴的一隊騎兵的側擊,朱師長負傷,副師長陣亡,師部直屬部隊和第570團潰散。不久,另兩個團在日軍的進攻下也向南撤退。

    25日,第10軍軍部由金井向西南轉移至孫家橋。傍晚,日軍跟蹤而至,第10軍軍部被圍。李軍長率特務營邊打邊向西北突圍,一直跑到青山鋪,脫離了戰場。

    日軍在擊潰預備第10師、第190師後,又集中兵力直撲第3師福臨鋪附近高倉段一線陣地。第3師雖拚死抵抗,無奈日軍兵力過於強大,第3師很快被其分割成數段。戰至26日,周師長只好令各團突圍。

    至此,素有「泰山軍」之稱的第10軍全線潰敗。

    日軍第11軍司令部在9月22日中午發出向汨羅江南岸攻擊前進的命令後,下午便開始籌劃下一步的作戰指導方針。經過討論,形成這樣一個決定:在擊敗金井附近中**隊後,應向瀏陽河下游追擊,繼而攻取長沙。

    23日,日軍第11軍各師團對第9戰區的第26、第37、第10軍展開全面攻擊。

    當天早晨,天空正下著大雨。阿南惟畿在睡夢中被雨聲驚醒。他醒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祈禱上蒼,但願雲開霧散」。因為雨天不利於進攻,特別是對作戰飛機的影響更大。阿南惟畿認為,「今日為決戰日」,「此次會戰,應在今夜至明晨決定大勢」。

    24日傍晚,前線陸續發回戰報:日軍各個師團對第26、第37、第10軍的包圍圈業已完成,正在圍殲之中;第3師團已將第140師擊潰,傍晚時從福臨鋪東北方轉入縱隊追擊;第6師團於早晨佔領金井,切斷了中**隊的退路;第26軍的無線電台正午仍在蒲塘北方,企圖向東南方逃脫;中**隊有向長沙撤退的跡象。

    阿南惟畿看到上述戰報後十分高興,他在日記中寫道:「大勢已定。第9戰區薛司令長官部撤出長沙,移往湘潭。第26軍準備向東北逃脫。而新調來的第10軍已遭我第3師團痛擊陷於混亂。」

    根據上述戰場態勢,日軍第11軍司令部按照「以一支有力部隊監視瀏陽方面的第74軍(殲滅其先頭部分)以主力追擊敵軍,奪取長沙」的既定方針,制定了向長沙追擊的作戰命令。

    其主要內容包括:

    一、軍決定以一支有力部隊掃蕩殲滅金井方面包圍圈內之敵,並以主力向長沙追擊敵軍。

    二、第4師團應經黃花市向瀏陽河河口附近追擊敵軍,並及時渡過瀏陽河向長沙東側地區繼續追擊。

    三、第3師團應經長沙市向金潭附近追擊敵軍,並在該地渡過瀏陽河向長沙南側地區繼續追擊,應以一部兵力將現包圍圈保持到25日正午。

    四、第6師團應急速進入北盛倉附近撈刀河河谷,如敵第74軍已進入該河谷,應即就地將其擊破,特別應以有力部隊確保現包圍圈,並與第40師團協力完成對金井附近敵軍的掃蕩。

    五、第40師團應從24日夜至25日,掃蕩殲滅金井包圍圈內敵軍,以後於金井附近準備追擊。

    上述作戰命令經阿南惟畿過目後,立即獲得批准。

    24日19時,阿南惟畿正式下令:向長沙追擊!

    在短短的一個星期內,第9戰區第26、第37、第10軍三個主力軍便先後被日軍擊潰,這令薛長官十分惱火。日軍正在向長沙步步緊逼,第9戰區的戰場態勢越來越不利,薛長官決定讓第74軍擔負起阻止日軍南下的重擔。他認為,如果第74軍能阻住日軍,那麼,第9戰區聚重兵於撈刀河一線,與日軍還可一較高下。

    薛長官之所以讓第74軍擔此重任,是因為第74軍有著驕人的抗戰業績。特別是在1941年春季的贛北會戰中,第74軍奮勇殺敵,使日軍傷亡慘重,贏得了「抗日鐵軍」的稱號。但是,這一次第74軍在象非洲草原上的鬣狗一樣蜂擁而來的日軍面前,並沒有能夠堅持多久。

    27日晚,第74軍各部奉命突圍,向醴陵集結。

    第74軍的防線被擊破後,通往長沙的屏障已全部被清除。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