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民國軍旅之隨波逐流

大道小說網 第二百三十三章 美國來的老頭(三) 文 / 國產坦克

    「先講講你的條件吧。」雖然最高統帥平時最討厭別人敢和自己講條件,但是這個時候,他無論如何也要賣一個面子給初來乍到的史迪威將軍,畢竟,這個時候,國民政府必須依靠美國的援助來維持抗戰全局。

    「首先,我們派到緬甸作戰的部隊數量,必須從目前的三個軍數量,至少增加一倍,也就是不少於六個滿編軍。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有力量應對最困難的局面,也就是日本人從其他地方抽調部隊加入緬甸戰局和英國人不顧盟友單獨撤退。我想這兩個局面不但是有可能發生,而且幾乎可以說是必然發生。」劉建業說道。

    「這個,可以考慮。可以讓軍令部和軍政部商議一下。如果能夠得到美國朋友的幫助,應該問題不會大的。」最高統帥說著,眼睛轉向史迪威將軍。

    「如果中國方面可以投入更多的部隊,我想我國政府會樂意全數提供這些部隊的裝備。」史迪威將軍點頭說到。如果中國政府能夠提供更多的部隊加入東南亞的戰局,那正是美國方面所希望出現的,美國政府自然會樂觀其成。

    「我希望這些部隊最好是同時進入緬甸的,分成兩批也可以接受,但是絕對不能逐次增加兵力,那樣只能被日軍各個擊破,使全局陷入被動。」劉建業特別多說了一句。

    「這個的確是要注意的,這個意見很好。」最高統帥點頭表示同意。

    「第二,我們這一次的作戰計劃必須做大幅度的更改。依照目前的情況,我想想要依照原先的計劃,守衛整個緬甸已經不現實了。至少在日本海軍的優勢兵力面前,仰光港已經是基本上無法奪回了。我們想要保衛整條滇緬公路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我建議把作戰的目的縮小為保衛緬北地區。」劉建業繼續陳述著。

    「這是為什麼?」史迪威將軍不解的問道。

    「以目前日軍表現出來的強勁勢頭,再加上他們的全面海空優勢,不知道將軍還是否認為盟軍能夠在沒有空中力量保護的情況下,能夠擊退已經侵入下緬甸的日軍嗎?」劉建業反問道。

    「應該很難做到。」史迪威將軍不情願的承認道。

    「那就對了,我們既然無法擊退已經侵入下緬甸的日軍,那麼我們最好的情況也就是守住上緬甸,把緬甸的北部山區尤其是從中國到緬甸再到印度的路上通路保護住。這樣我們至少還可以從緬北山區穿過叢林再修築起一道新的公路,用這條公路代替已經被日軍切斷的滇緬公路。雖然這一帶地區的地形非常複雜,修築公路的條件非常惡劣,但是只要美國朋友提供足夠的工程部隊和機械,相信修築這一條公路並不是做不到的。」劉建業說道。

    劉建業這樣說的依據就是在原先的時空裡,在中國駐印軍前面不斷向日軍緬北地區部隊發動進攻,不斷推進的時候,美國的工程部隊依靠大量的工程機械,緊跟著中**隊的腳步,在緬北的山區和叢林裡修築了一條從印度的利多通往中國的公路,這條公路被最高統帥親自命名為「史迪威公路」。既然以前的時候能夠做到,那麼現在肯定還是能夠做得到。

    「這個建議看起來比較符合現實。」陳長官點著頭說道。

    「說得不錯,情況變了,計劃自然也要跟著變。」最高統帥也微微的點頭。對於最高統帥來說,能夠維持一條供給運輸線,就是他發動這次作戰的最低目的了。只要保證這一點,那麼其他的東西能爭取多少就爭取多少,爭取不到也沒有什麼可以遺憾的。

    「我不這樣認為,只有不斷的向日軍進攻,才是最好的戰術。我們必須向日軍進攻。我軍立即反攻,或可得大規模勝利之戰果。反之,如再拖延十日,敵在此期間,必盡速增援,加強仰光之防禦,恐擊退之非易事矣。」史迪威將軍對劉建業的想法表示了強烈的反對。

    根據劉建業在後世對史迪威將軍的瞭解,史迪威對中國之行雄心勃勃,3月6日,當史迪威得知最高統帥將把緬甸戰役指揮權交給他時,如釋重負,寫道:「現在我不必每天早上在惶恐不安中醒來,搞不清楚我究竟能做些什麼來證明我的存在價值了。那種日子實在難以忍受。」可見,史迪威一開始就沒有把其在中國的位置限於最高統帥的參謀長地位上,指揮軍隊建功立業,是史迪威衷心追求的目標。而他當時對中日兩軍的素質、特點、戰鬥力均未有全面瞭解,在缺乏背景知識的情況下,按照他「具有以最快的速度輕率地作出最生硬的結論的才能」的個性,進攻戰顯然更符合他的選擇。

    當然,史迪威之所以主張在緬甸進行積極的進攻作戰,更主要的還是源自於美、英的全球戰略。美、英以歐洲戰場為主要戰場是不爭的事實,美國對保持英國作戰能力的重視也當然要遠遠超過中國。緬甸作為印度屏障,保住緬甸,對防止日本攻印,減輕英國在印度的壓力,使其在歐洲戰場充分發揮作用有重要意義。早在3月份,「英國和印度政府開始擔心印度的安全。韋維爾懷疑以他所能使用的軍隊能否保護印度。因此曾經指定調往緬甸的地面和空中分遣隊被轉派到錫蘭,在印度境內的部隊繼續留在原地。」而史迪威積極主張在緬展開進攻作戰的原因之一是:「日本已被迫在緬甸動用了(本來)可能派往印度、澳大利亞或其他地方的兵力。這是中國此時能夠把它所擁有的東西-兵員-貢獻給盟國事業的最好辦法。」所以雖然史迪威對英國在緬甸的避戰退卻極感不耐,但他仍然接受這這一現實,並在戰爭指導中多次以中**隊作為英軍退卻的掩護。戰役結束後,史迪威告訴最高統帥:「英方在緬甸戰役之終,參與軍隊約一萬六千名,唯撤退至印度者,則為三萬六千名。」對英方在緬力量有清楚瞭解。但在戰爭進行過程中,他卻多次以英軍力量薄弱、如不增援將被擊垮為由,調派中**隊增援英軍。瞭解了史迪威的這一戰略背景,對其後來在戰役指揮中出現的一些違背軍事常識的決策,就能夠有更準確的把握。

    劉建業並不認為幫助盟友有什麼錯,但是如果是要用中國人的生命來為那些自以為高人一等,既自私又傲慢的英國人當炮灰,掩護他們順利從緬甸撤出,那就是劉建業所不能容忍的了。因此,劉建業根本就不打算要讓中**隊去為英國人墊背,中國人自然有自己的戰略利益和戰略意圖,絕對不能跟著英國人和美國人的指揮棒轉圈圈。

    「請問美**隊在呂宋島發動的反擊,結果如何呢?」劉建業反問道。

    「這不過是我們的失誤,日本人的戰爭準備比我們做得好。」史迪威將軍辯解道。

    「那麼將軍,現在的我們是不是已經做好了準備了呢?在英國人一心只想著撤退的情況下,我們的反擊可能取勝嗎?」劉建業更不客氣了。

    史迪威將軍保持了沉默。

    「第三,在我們的這次作戰期間,我們必須得到美國方面足夠的空中力量支援。原先在緬甸駐紮的英國空中力量,我相信以他們的老舊機型和低迷士氣,很難會抵擋得住日軍強大的航空兵。更何況,現在的緬甸,恐怕英國人手裡的飛機數量連他們自己說出來都會不好意思的。在緬甸這樣的國家作戰,最可能出現的戰場形態就是叢林戰。根據我和日軍裡最擅長叢林作戰的第18師團的作戰經驗,日軍慣用的戰術就是依靠步兵自己攜帶的乾糧和彈藥,同時依靠騾馬馱運分解開的輕型火炮,使用小股部隊進行遠距離的迂迴穿插作戰,切斷對手的供應線,從對手的側後方發動突襲,製造對手的混亂,然後圍殲被孤立分隔開的對手,奪取對手的給養,然後繼續進行下一個穿插迂迴。而且,他們能夠得到熟悉地形的緬甸當地人的幫助和引導,這種戰術對於我們來說,威脅是相當巨大的。只要我們稍有不慎或者應對失策,那麼我們的部隊就會陷入被敵人分割包圍的狀態,然後被從叢林裡不斷出現的日軍消滅。當然,這種戰術也不是毫無辦法解決。」劉建業在這裡故意賣了一個關子。

    在原先的那個時空裡,日軍在緬甸戰役裡,就是採用了迂迴,包圍和果斷深入敵後的戰術,使得中國和英國的軍隊極不適應,以至於最後毫無組織的潰敗。

    「什麼辦法解決?」作為一個標準的軍人,史迪威將軍明白劉建業所描述的那種叢林戰術對於習慣大兵團野戰,對於叢林戰可以說是毫無經驗的的美軍來說可以說是絕對的噩夢,所以,他很想知道使用什麼戰術才能遏制這種戰術,不使它發揮出作用。

    「使用優勢的空中力量,從空中打擊敵人的運輸補給線和後勤基地。根據我的經驗,單兵攜帶的乾糧和彈藥一般情況下只能維持一個星期的戰鬥。如果在一個星期之內,部隊不能實現戰鬥目的,那麼部隊自己就會陷入危機,因為他們的糧食不足了。」劉建業說道。

    其實,在後世的朝鮮戰場上,英勇無畏的中國志願軍就是依靠單兵攜帶的少量乾糧和彈藥,在朝鮮的崇山峻嶺和嚴寒裡,向強大的美**隊發起了大規模的運動戰,取得了輝煌的勝利,把不可一世的美**隊打得狼狽不堪,就連美國的二戰英雄道格拉斯將軍也在不斷的失敗裡被杜魯門總統解除職務,黯然結束了軍旅生涯。但是,當美軍繼任的總司令李奇微將軍發現了中國志願軍每次的進攻都只能維持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這個規律以後,他就猜想到出現這個現象的原因是中**隊的後勤能力不足。所以,他發明了所謂的磁性戰術,每當中**隊主動進攻的時候,美軍就主動後撤,與中**隊保持一天的路程,同時使用強大的空軍連續打擊志願軍的後勤供應線,使前線的作戰部隊無法得到給養和彈藥補充。當時間到了一個星期,志願軍部隊因為後勤供應問題不得不後退的時候,美**隊再發起主動反擊。這一戰術變化一度使得志願軍部隊很難應對,受到了相當的損失。劉建業相信以中國志願軍的戰鬥能力和戰鬥熱情,日軍是無法比擬的,連志願軍都很難對付的戰術,日本人更是無法抗衡。

    除此之外,劉建業還特意回憶了一下歷史上這一段時間將會發生的大事。他回憶到正當中國遠征軍在緬甸與日軍陷入苦戰的時候,在萬里之外的北非,德國的北非軍團在號稱「沙漠之狐」的隆美爾的率領下也在不斷向北非的英軍部隊發起進攻,打得英國人落花流水,面臨失去埃及這一聯接英國本土和英帝國大後方印度的重要通道的危險。所以,英國人向美國人不斷求援,美國為了支援北非的英國部隊,把原先駐紮在印度北部的美國陸軍航空兵第十航空隊這一東南亞地區唯一可以與日軍航空兵一較長短的空中力量抽調到了北非。正是這個原因,讓在緬甸與日軍作戰的中**隊在地上與日軍不斷反覆爭奪的時候,還要飽受日軍飛機的轟炸,使得本來就勝算不多的戰鬥變得早早就注定了失敗的命運。

    「我想,為了提供足夠的空中支援,美國朋友應該保證在整個作戰期間,駐紮在印度的第十航空隊部隊不被抽調到其他戰區,同時把現在我國的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也被我們稱作飛虎隊,改編為正規的美國陸軍航空兵部隊,加強它們的裝備。」劉建業說道。

    「飛虎隊」全稱為「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1941年7月來中國參與抗日,當時美國尚未對日宣戰。陳納德在羅斯福政府的暗中支持下,以私人機構名義,重金招募美軍飛行員和機械師,以平民身份參戰。7月和10月,200多人分兩批來華。隊員多半是勇敢、渴望冒險、性格不拘的年輕人,由於形式上並非正規軍,他們的戰術研究和訓練反而得以自由揮灑。不久,他們在昆明初試身手,首戰便對日本戰機予以痛擊,此後並連創擊落日機的佳績。在31次空戰中,志願飛虎隊員以5至20架可用的p-40型戰鬥機共擊毀敵機217架,自己僅損失了14架,5名飛行員犧牲,1名被俘。「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插翅飛虎隊徽和鯊魚頭形戰機機首名聞天下,其「飛虎隊」的綽號也家喻戶曉。但是這些志願人員並非是白白為中國政府作戰的,中國政府每個月都要為他們支付每人上千美元的軍餉,還要為他們擊落的每一家日軍飛機支付相當優厚的獎金。如果,這支非正式的部隊被收編到美國正規軍裡,那麼他們的開銷自然就要有美國政府來買單。也許,這些錢對於財大氣粗的美國人來說根本不算什麼,但是對於正在舉傾國之力與日本進行決定兩個國家和民族的命運決戰的窮困的中國來說,哪怕節約下每一個美元,都會為抗戰多盡一分力量。

    「這個方面,我可以向總統匯報,請求他的批准。」史迪威將軍承諾到。

    「好吧,再接著說第四個條件,我們需要大筆的資金和物資,最好是日式的武器和彈藥。我們之所以需要這些,不是為了滿足我們自己的需要,而是用來作為送給緬甸北部地區的各土司,地方勢力的禮物。我們利用這些禮物,再加上我們對他們承諾,在戰爭結束以後,無論是英國人回來,還是緬甸宣佈獨立,我們都支持他們實行民族自決,在他們的控制區裡建立他們的半獨立的政權。日本人可以利用緬人獨立勢力來幫助他們進行作戰,我們為什麼不能這樣做呢?況且,在緬甸的各地還有大量的華僑,我們也可以發動他們加入我們與日軍作戰的行列。我國曾經是緬甸長期以來的宗主國,如果由我國政府向他們做出保證,相信他們不會不好好考慮的。得到了這些力量的支持,至少在緬北地區,我們就不會是孤立無援的。」劉建業解釋道。

    「我實話對你講,政府現在已經是財政極度拮据了,很難短時間拿出一大筆錢來。」陳長官對劉建業說道。

    「這一點,我希望美國朋友可以幫忙先行墊付。戰爭結束以後,我們再行歸還。不知道可不可以?」劉建業對史迪威將軍說道。

    「這個,我不能保證,不過,我可以請求總統在對華貸款裡指定部分用途。」史迪威將軍回答。

    「那麼這個也就算可以了,不過,這筆錢一定要盡快到達,戰場上瞬息萬變,時間可不會等我們。最好是黃金,現今在那裡沒有什麼用處。」劉建業補充說到。

    「這個我會提醒他們的。」史迪威將軍說道。

    「第五個條件,我們在雲南的部隊必須注意一定要在滇西的龍陵,騰沖,瑞麗,畹町等要點保持相當的守備部隊,同時進入緬甸的部隊在前進的時候,必須做到嚴密保護後方的後勤供應線,尤其是緬北和滇緬公路上的要點同古,臘戍,曼德勒,密支那,東吁,同時保留相當的機動作戰力量,以應對日軍可能發起的進攻。最好讓英國人即使在撤退的時候,也要徹底摧毀對日本人來說極為重要的仁安羌油田。」劉建業說道。

    「在短時間內,要想把部隊迅速運送到前線各要點是很難做到的。」陳長官主動提醒劉建業。

    「這一點就要看美國朋友了。如果他們能夠提供足夠的運輸機,我們可以把部分部隊先行空運到緬甸去,搶佔要點,同時還可以從英國人的手裡搶回一些他們偷盜的東西。」劉建業說道。

    「這個是可以考慮的,不過我不能保證得到滿意的答覆。」史迪威將軍回答道。

    「如果美國朋友能夠滿足我們的要求,至少我們還是有可能頂住日本人的前進腳步的。」劉建業拋出了一個誘餌。

    在當前盟軍在各戰場上都不斷失利,壞消息不斷的時候,如果能夠在緬甸頂住日軍的前進腳步,至少是對盟軍士氣上的一個鼓舞。在這個特殊時刻,更是會有巨大的象徵意義。這一點,相信美國人不會想不到,所以,劉建業並不怕美國人不上鉤。

    「我以軍人的榮譽保證,我一定會努力爭取的。」在劉建業拋出的誘餌面前,榮譽感強烈到有些追求虛榮的史迪威將軍果然按耐不住了。

    「我最後向將軍提出一個請求,就是你最好不要直接向我國的軍隊下達命令,而是通過司令部下達。我國的軍人想來對這一點很是敏感,他們也許會聽從本國將軍的命令,即使這個命令也許並不高明,也不會樂意接受一個外國人的直接指揮。這是出於一個古老民族的榮譽感。請將軍一定要充分理解。」劉建業說道。

    「這個倒是可以的。」史迪威將軍答應得很爽快。也許他認為他是最高統帥的參謀長,他可以像西方軍隊的參謀長們一樣,有著很大的權限,但是,在中國,特別是當時的**,參謀長不過是附庸於部隊長官的。以參謀長名義發出的若干命令,頂不上部隊長官的一道手令。

    「那好吧,我接受這個任命。」劉建業終於站了起來,說道。

    「既然事情已經辦好了,那我也要回去了。」說著,史迪威將軍站起身來,向在場的三人告別。

    目送史迪威走出辦公室以後,劉建業立刻轉過身來對最高統帥說道:「學生想借一張紙用一下。」

    最高統帥對著辦公桌上的信紙,示意他要用的話就自己拿。

    劉建業拿過來以後,掏出鋼筆,在茶几上寫下了一連串的名字,然後把信紙送到最高統帥的面前。

    「校長,學生想要借調戴雨農局長那裡的一批精幹外勤人員,幫助學生把這些人都請到臘戎。」劉建業對最高統帥說道。

    「這些人到底是什麼人?」最高統帥對於寫在信紙上的那些人名,不是很清楚都是些什麼路數的人物。

    「這些人要麼是緬甸獨立勢力裡面除了巴莫和昂山以外的首腦人物,要麼就是各少數民族的代表人物,還有的就是各地的土司和前王室的後裔。我們要利用這些人,來牽制巴莫和昂山他們,同時在緬甸內部製造出紛亂複雜的局勢,使他們忙於內鬥,都要依靠我們來壓制對方。緬甸最大的民族是緬族,但是緬族人主要居住在下緬甸地區,上緬甸則大部分控制在少數民族的手裡。我們如果能夠得到上緬甸各少數民族勢力的支持,那麼我軍就有機會達到最低限度的作戰目標了。」劉建業解釋道。

    聽完劉建業的話,最高統帥並沒有說話,而是把信紙放進一個信封,封上口,然後按響桌上的電鈴,交給了隨後進來的一名侍衛參謀,讓他立即把這個信封送到到局長的辦公桌上,讓他立刻辦理。

    「仲良,校長既然把這個重擔交給你,你可不能讓校長失望。」陳長官對劉建業說道。

    「學生自當鞠躬精粹,死而後已。」劉建業大聲的表明自己的決心。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