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民國軍旅之隨波逐流

大道小說網 第二百五十八章 臥薪嘗膽(二) 文 / 國產坦克

    自從在中途島遭到慘敗以後,倭國在太平洋戰場上就不再像戰爭一開始時候那樣風光無限了。資源,這個困擾倭國的最大問題,使倭國不得不打起它控制下的那些傀儡政權的主意。首當其衝的就是在南京的偽國民政府。除此之外,他們試圖在中國關內再次發動大規模的進攻作戰,以此逼迫重慶國民政府放棄抵抗,服從倭國,從而既使得倭國的軍力可以從中國撤出,投入到太平洋戰場,另外也可以進一步搜刮中國的資源,為倭國的侵略戰爭服務。

    1942年7月,南京大屠殺的元兇之一,時任日軍參謀總部次長的陸軍中將塚田攻調任侵華日軍主力部隊第11軍司令官,其首要任務是準備執行進攻重慶和西安的5號作戰計劃,企圖將侵略魔掌伸向中國的戰略後方。正當他野心勃勃地準備大動干戈之時,南進日軍在太平洋的瓜達爾卡納爾遭到美軍慘重打擊,日軍大本營為此不得不召集塚田攻等赴南京商討5號計劃是否繼續執行問題。

    會議結束後,塚田攻於12月18日乘79式飛機返回漢口,途經安徽省西部太湖縣境上空時,被駐守大別山區的中**隊第5戰區第138師高炮部隊在試炮過程中意外擊中,墜毀在彌陀區田家鄉筋竹沖,塚田攻當即斃命,機上10人無一生還。事後,附近村民將10具「像烤焦的黃魚」一樣的屍體推埋在一個大坑裡。後來,他被追晉為陸軍大將,是抗日戰爭中被中**隊擊斃的日軍陸軍最高將領。

    12月20日,南京偽國民政府主席汪兆銘奉其主子的命令再次訪問倭國。

    1943年1月席7日,倭國駐汪偽政權「大使」重光葵奉命會見汪兆銘,向其傳令迅速簽訂關於倭國廢除在華治外法權和交還「租界」的條約,以抵制美、英準備與國民政府簽訂廢除在華治外法權的新約。

    1月9日,汪精衛與倭國駐汪偽政權「大使」重光葵於南京簽訂「日汪共同宣言」,亦稱《日華共同宣言》。為動員傀儡政權協力進行大東亞戰爭,倭國制定了加強汪偽政權地位的「對華新政策」。簽訂此宣言,表示雙方將在軍事、政治、經濟諸方面「作完全之協力」:汪偽政權為適應參戰需要,並將其統治區轉入「戰時體制」軌道。

    同一天,汪偽政府根據倭國政府的指令向美、英宣戰,宣稱與倭國並肩參加「大東亞戰爭」。這意味著汪偽政府徹底和倭國人綁在了一輛戰車上。

    1月11日,美國國務卿赫爾和中國駐美大使魏道明代表各自國家政府於美國首都華盛頓簽訂「中美新約」,全稱《中華民國和美利堅含眾國關於取消美國在華治外法權及處理有關問題之條約》。主要內容為:廢除美國在華治外法權;取消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及其有關特權;廢止美國在北平(今北京)使館界和上海、廈門公共租界的特權;廢除美國船舶在中國領水內沿海貿易及內河航行的特權;廢除美**艦駛入中國領水的特權;中國則不得取消或以任何理由追究美國人(包括公司及社團)或政府在中國領土內現有關於不動產的權利。

    這個新的條約,在承認了美國既得的部分物質利益的前提下,廢除了美國根據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取得的在華特權,儘管這一條約不能說很完美,但是畢竟相對來說還算是一個平等的條約。

    2月17日,中國最高統帥夫人宋女士從暫時居住的紐約抵達華盛頓,美國總統羅斯福夫婦親自前往迎接,宋女士和隨行的外甥孔大公子、外甥女孔二小姐等人在白宮住了十一天,受到了上賓的禮遇。接下來,宋女士在美國各大城市,展開巡迴演說。這個看上去似乎嬌柔病弱的小女人,立即展現出堅毅鋒利的另一面。全程共計46天。訪問地點依序為華府、紐約、母校馬薩諸塞州韋爾斯利女子學院、波士頓、芝加哥、舊金山和洛杉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站,便是華盛頓之行,因為2月18日,她將在羅斯福總統接待之下,到國會發表演說。

    1943年2月18日,宋女士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宋女士使用一口流利的美國新英格蘭口音的英語在美國會眾議院大廳發表了用時二十分鐘的演說,是美國歷史上著名的國會演講之一,是第二位女性登上這個講台。當時美國的外交軍事政策的重點擺在歐洲戰場,宋女士努力想扭轉這種「重歐輕亞」的政策,因為這種政策使得中國被放在了同盟國家裡的一個不顯眼的角落,而向來表現的傲慢自私的英國人顯然是這種政策的最大受益者。她不斷提醒美國聽眾,當時在倭國掌控下的資源,已經比德國還多,而且因為沒有受到盟軍的威脅,倭國正日復一日地強大。她演說時所採取的訴求,顯示出她對於美國文化的瞭解深刻。宋女士強調,中國的抗戰對美國也是一種幫助。宋女士是這麼分析的,就是由於中國的抗日,所以美國才獲得了一個和平發展的環境,如果沒有中國在始終如一的堅持著抗戰,倭國人在太平洋上的兵力和資源的投入將是更加巨大的。

    宋女士在結語中的一句話,獲得了滿堂彩,她斬釘截鐵地說:「我中國人民根據五年又半之經驗,確信光明正大之甘冒失敗,較諸卑鄙可恥之接受失敗,更為明智。」眾院議事廳爆出了歷久不歇的掌聲,一名議員說他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場面,宋女士差點讓他掉下眼淚。

    一位住在新澤西州東奧倫奇市的家庭主婦,寄了一張三塊錢的匯票和一張上海難童在火車站哭泣的剪報至白宮,要求代為轉給宋女士。這位美國太太說:「三塊錢匯票是我的三個女兒合送給那位在火車站哭泣的小朋友。」這是宋女士的國會演說經由收音機轉播全美,打動千千萬萬美國人心田的最佳證明。每天有數百封來自全美各地的信件寄至白宮,收件人是宋女士。寫過《林肯傳》的詩人兼記者卡爾·桑德堡在《華盛頓郵報》上寫道:「她所要的是什麼?是為了整個地球上的人類。」

    在國會演講後的第二天,宋女士和羅斯福夫婦一起召開記者會,這是一場面對媒體的重頭戲,其重要性與影響力並不亞於國會演講。記者會在白宮總統橢圓形辦公室舉行,172名記者擠滿了辦公室,連女記者也獲准參加,大家一面採訪宋女士,一面爭睹「亞洲第一夫人」的風采,同時亦首次領略她的機智與銳利。在記者會上,宋女士坐中間,羅斯福在右,羅斯福夫人居左。《時代》週刊說,宋女士有如初次登台演出的少女一樣,總統一直在抽煙,總統夫人的一隻手放在宋女士的椅子上,狀似護衛著她。這次記者會的參加人數比羅斯福1月底自卡薩布蘭加會議歸來時的記者會都多了23人。主持過數以千計記者會的羅斯福像個縱容的叔叔介紹他美麗的姪女,他說:「宋女士是個與眾不同的特使」,他要求記者不要問難以回答的問題。

    穿著一襲黑色旗袍,胸前別了一支中國空軍軍徽的宋女士,一開口就不同凡響。她說,她在中國戰場訪問過前線無數次,不知懼怕為何物,但此刻看到記者的筆不停地揮動,心裡面不知道是怕還是不怕,「然而,我看到你們的臉上都閃爍著笑容,,我感覺到我是你們的朋友……」記者熱烈鼓掌。儘管如此,美國記者們開門見山就提出一系列尖銳問題,有個記者問她:聽說中國並沒有充分運用其人力?臉上露出不悅之色的宋女士提高聲調回答說,中國在人力上已盡全力,但缺少軍火,中國不缺訓練有素的飛行員,但沒有足夠的飛機和汽油。一個記者馬上追問:中國如何獲得軍火?宋女士很技巧地把難題推給羅斯福,她恭恭敬敬地轉向羅斯福說道,總統解決過許多重要問題,度過許多危機,最好由總統來回答這個問題。記者群微笑著看羅斯福如何「接球」,面對多次類似場面的羅斯福馬上接腔說,要把飛機和空需品運到中國去,可說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但美國政府正戮力以赴把這些重要物資送到中國。他說,如果他是中國政府成員,也會問:什麼時候運來中國?為什麼不多送一些?作為美國政府一分子,他將會回答:我們將盡上帝所允許的那麼快。羅斯福說完後,臉上露出得意的表情。

    一位記者立即問宋女士,她對加速美**火運華一事有何建議。宋女士站起來,兩眼盯著前方,然後轉向羅斯福總統,徐徐說道,他剛剛說過將盡上帝所允許的那麼快,「但我提醒大家要記住:自助者天助之。」羅斯福聽了大笑,並說他非常同意「自助」乃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不過,有些記者覺得宋女士有點咄咄逼人之勢。有位記者問及飛虎隊在中國表現如何?宋女士大加讚揚美國志願飛行員對中國抗戰的貢獻。「老政客」羅斯福知道記者會如果繼續開下去,宋女士的風頭會比他還健,於是宣佈散會。

    3月,陳納德的「飛虎隊」,也就是正式編製為美國陸軍第10航空隊第23特遣隊的美國駐華航空部隊被證實擴編為美國第14航空隊。這意味著美國方面將大幅度的增加對華空中運輸的力量。

    也就是這個月,一個可以說是由劉建業促成的事情終於瓜熟蒂落了。由國民政府資源委員會和陝甘寧邊區政府共同建立的石油開採設施正式投入使用。這樣一來,國民政府可以獲得比甘肅的玉門油田更方便更多的石油資源,而陝甘寧邊區政府也可以由此從國民政府的手裡獲得資金,緩解自身的財政窘境。而且,這樣也使得國民政府對邊區政府更加投鼠忌器。

    4月1日,在廣西全州香山寺,國民政府為在入緬作戰裡壯烈殉國的戴海鷗將軍隆重舉行國葬儀式,由國府特派代表李上將主持,兩黨領導人紛紛書贈輓詩、輓詞和輓聯。

    也就是這一天,在經過一番籌備以後,為重新建立的遠征軍服務的昆明訓練中心正式開訓。同時,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部也在楚雄成立。中國方面把昆明訓練中心稱為「軍事委員會駐滇幹部訓練團」,由喜歡當校長的最高統帥親自兼任團長,由雲南的龍主席和遠征軍新任司令長官陳上將兼任副團長,教育長和各訓練班主任也都由中**官擔任。55名美軍教官分別擔任各門課程的教學。訓練方法和蘭姆加爾那裡的駐印軍部隊大體相同。

    除最初擬議的步兵、炮兵、通訊班外,訓練中心還開辦了工兵、後勤、軍醫、參謀、情報等訓練班。步兵和參謀訓練班設在昆明近郊的裡林鋪,炮兵訓練班設在干海子,其他訓練班都設在北校場營房,訓練的主要對象是團以下的營、連、排軍官,他們畢業以後再去訓練各個部隊。團以上的軍官要空運到蘭姆加爾的戰術學校進行訓練。

    在史迪威加緊對中**隊進行整訓的同時,同盟國關於反攻緬甸問題的磋商也取得了一些進展。1943年1月14日至24日,美國總統羅斯福和英國首相丘吉爾在摩洛哥的港口城市卡薩布蘭卡舉行首腦會議,兩國的軍事領導人也隨同出席。這就是著名的卡薩布蘭卡會議。會議期間,美國方面提出了代號為「安納吉姆」的反攻緬甸計劃,這一計劃是根據史迪威擬定的方案起草的。

    當時北非戰場的形勢已大為改觀。1942年11月4日,英軍統帥蒙哥馬利率第8集團軍取得了阿拉曼戰役的勝利,一舉殲滅德意聯軍5萬餘人。11月8日,艾森豪威爾指揮的北非遠征軍在卡薩布蘭卡、奧蘭和阿爾及爾登陸,開始執行「火炬」計劃,並迅速攻入突尼斯境內。美英兩**隊已對北非的德意聯軍形成了兩面夾擊之勢。

    然而,太平洋戰場的形勢卻不容樂觀。美國雖然已在珊瑚海、中途島、瓜達爾卡納爾群島取得了一些勝利,但損失十分慘重。因此,美國積極主張中美英三國聯合發起反攻緬甸戰役,以打通與中國的地面交通線,加強中**隊的對日作戰力量,並把中國大陸作為對日反攻的主要基地。

    英國人從其自身利益考慮,深恐美國把主要注意力轉向亞洲,因此對反攻緬甸採取了消極抵制的態度。他們提出,如果抽調登陸艦艇去攻佔仰光,必然會削弱英國橫渡英吉利海峽,進攻歐洲大陸的作戰力量。馬歇爾和美國海軍作戰部長歐內斯特·金上將對英國人施加了壓力,同時也作出一些許諾。馬歇爾表示,如果不能進行「安納吉姆」戰役,太平洋地區隨時都可能出現嚴重的不利形勢。這將會迫使美國不得不撤銷在歐洲戰場承擔的責任。金上將提出,進攻仰光和安達曼群島的登陸艦艇可以從南太平洋的美國海軍中抽調。

    由於美國人的堅持和努力,卡薩布蘭卡會議就「安納吉姆」戰役達成了初步協議,並得到羅斯福和丘吉爾的批准。按照協議,反攻緬甸的計劃和準備工作將以1943年11月15日為目標時限;反攻的最後決定,由聯合參謀長委員會在7月以前作出。為了使中**隊參加這一戰役,會議還決定派美國陸軍航空兵司令阿諾德上將、後勤補給司令索默維爾中將和英國元帥約翰·迪爾勳爵來華,向最高統帥通報卡薩布蘭卡會議的內容,並進行具體磋商。

    2月4日,阿諾德和迪爾等人來到重慶,在史迪威的陪同下,前往黃山別墅與最高統帥舉行會談。阿諾德帶來了羅斯福總統送給最高統帥的「禮物」——美國將在4月1日以前向中國戰區提供137架運輸機,用以增加駝峰空運;同時向中國派遣一支b-24型轟炸機大隊。最高統帥並沒對此感到滿足,他向阿諾德上將抱怨說:「我曾經要過許多東西,但得到的卻只是無法提供更多援助的『解釋』和『借口』。」「經過反覆交涉」,最高統帥終於在2月6日同意派中**隊參加「安納吉姆」戰役。但是,他又提出了一個新的「三項要求」:第一,讓陳納德脫離第10航空隊,成為中國戰區一支獨立的空軍部隊;第二,每月經駝峰空運的物資要達到1萬噸;第三,在1943年11月以前,向中國提供500架作戰飛機。他說,如果不能提供這些條件,就無法保證反攻戰役的成功,並對阿諾德說:「告訴你們的總統,除非我的三個條件都得到滿足,否則我不能打這個仗,他也別指望我派中國部隊參加這次戰役。」

    史迪威對最高統帥的態度十分不滿,他針鋒相對地反問道;「如果美國方面只能提供有限的援助,那麼中**隊是否還願意參加秋季的反攻?」最高統帥頓時拉長了臉,他氣急敗壞地說:「我難道沒說過願意參加嗎?」事後,他又讓宋部長傳話,指責史迪威當眾讓他難堪。和最高統帥之間存在不少過節的史迪威在日記中憤憤地寫道:「見他的鬼去吧!」阿諾德和史迪威有同樣的感覺,他私下對史迪威說:「這些要求聽起來有敲詐勒索的味道,我決不會把花生米的話轉告給總統的。」

    在得到最高統帥有條件的首肯之後,史迪威和阿諾德、迪爾等人一同飛往印度。2月9日,中美英三方代表在加爾各答召開軍事會議,以落實卡薩布蘭卡會議關寧「安納吉姆」戰役的決定,中方代表是何總長和宋部長,英方代表是迪爾和韋威爾,史迪威和阿諾德、索默維爾、比斯爾作為美方代表出席會議。

    三方代表一致同意於1943年11月發起「安納吉姆」戰役。

    中國駐印軍將出動2個師,從印度利多穿過胡康河谷,向密支那。八莫方向進攻;中國遠征軍出動11個師,從雲南向景棟、臘戍、八莫方向進攻;兩軍會合之後,向曼德勒發動攻擊。英印軍出動9個師,以3個師從印度英帕爾攻佔加裡瓦,渡過親敦江後與中**隊會攻曼德勒,並揮師南下;以1個師從緬甸酉海岸登陸,進攻阿拉干地區;以5個師在緬甸南部登陸,向仰光發動進攻。

    會議預定盟軍將在1944年1月攻佔仰光,5月佔領整個緬甸。

    三方代表還共同研究了中國方面提出的把對華空運物資提高到每月1萬噸的要求,因為這不僅涉及到駝峰航線,而且涉及到印度阿薩姆邦的空運基地和從卡拉奇到阿薩姆的漫長鐵路線。

    自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中國戰場得到的美國租借物資,同英國和蘇聯相比確實少得可憐。到1942年12月,英國得到的租借物資達34.5億美元,占美國租借物資總額的76%;蘇聯得到9億美元,占20%;中國只得到1.2億美元,占2.6%。這一方面是由於英美把戰略重點放在歐洲和北非戰場,另一方面也是由於對華運輸的困難。

    要使每月的空運量達到1萬噸,必須要有600架運輸機,空運線兩端必須各有12座機場,每個機場要容納50架飛機,還要有必要的倉儲設施和公路、鐵路,同時每向中國空運1噸物資,就要消耗同樣數量的燃料。史迪威和阿諾德都曾向最高統帥解釋這方面的困難,但最高統帥總是不屑一顧。他對阿諾德說:「事情是必須做的,辦法總會有的。」實際上,這個時候的最高統帥已經很清楚的知道,在陝甘寧地區的油田,將為他提供更多的原油供應,必要的時候,他可以為這些美國的運輸機提供必需的燃料,前提是美國人也要提供更多的物資。

    中國代表在會上表示,雲南方面的機場和其它設施可以保證予以解決。韋威爾上將也表示,儘管英**隊要用同一條運輸線來保障前方部隊的作戰準備和後勤供應,但只要美國空運司令部能運送多少物資,他就保證把物資運到阿薩姆。

    阿諾德等人的重慶之行和加爾各答會議的結果,使史迪威感到非常高興。他覺得能說服中英兩國接受「安納吉姆」計劃,就「如同翻越了駝峰」;同時,「阿諾德和迪爾開了眼」,他們見識了一下他不得不與之打交道的花生米和何總長之流,究竟是些什麼樣的人物。阿諾德很理解史迪威的艱難使命,他對史迪威說:「親愛的喬,你那份工作真不是人幹的。……不論在什麼時候,只要你需要我的幫助,請儘管吩咐。」

    但是,史迪威也並不感到輕鬆,最高統帥實際上是用新的「三項要求」投出了一個討價還價的籌碼,他隨時可能以此為借口收回自己的承諾。因此,要迫使最高統帥履行自己的承諾,最有效的辦法就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在答覆最高統帥的各種要求時,必須以強硬的態度提出美國的附加條件。儘管羅斯福拒絕採取這種辦法,但史迪威仍想讓華盛頓認清他嚴厲的重慶政府的真實面目,不能讓花生米牽著美國的鼻子走。他給馬歇爾發去了一封電報,再次陳述了自己的看法。他說:「花生米變化無常,很難對付,無論我們給他什麼,他總會不斷地提高要價。除非我們用更加嚴厲的口氣對他講話,否則,他的這種態度還會繼續下去。我們為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應當從他那兒討回一個保證。」

    馬歇爾希望總統能再次考慮史迪威的建議,他把這封信附在自己的報告裡轉給了羅斯福。但是,馬歇爾的努力沒有奏效,相反卻招致了羅斯福總統一次嚴厲的斥責。

    羅斯福雖然在卡薩布蘭卡會議上批准了「安納吉姆」戰役,但他對陳納德提出的那個如同空中樓閣一樣的空中作戰計劃的興趣,顯然大大超過了反攻緬甸的地面作戰計劃。會議期間,他曾對英美的參謀長們說,反攻緬甸固然重要,但這不會對中國人產生直接影響,而對日軍的空中打擊則可以提高他們的抗戰信心。同時,美軍在太平洋上的逐島作戰,花費的時間太長,付出的代價太大,必須尋求其他攻擊倭國的方法。他認為,增強陳納德的空軍力量,可以從中國起飛攻擊倭國的海上運輸線,而且還能攻擊倭國本土,是一個很有效的辦法。會後,空軍司令阿諾德將軍赴華,他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考察陳納德的空戰計劃,並設法支援陳納德。

    阿諾德並不喜歡陳納德,他非常瞭解這個前美國空軍上尉的人品。還在中國戰區剛剛成立的時候,陳納德就通過最高統帥夫婦向美國方面遊說,要求由他來擔任中國戰區空軍的指揮官。阿諾德對此勃然大怒,堅持讓比斯爾擔任了第10航空隊司令。因此,當最高統帥提出要讓陳納德獨立組成一支空軍部隊時,阿諾德明確地表示反對。他在寫給馬歇爾的報告中認為,儘管陳納德作為一個戰鬥指揮官還不錯,但在行政管理方面很差,因此他的部隊不應脫離第10航空隊的管轄而獨立。陳納德的空軍部隊確實取得了一些戰果,但這支部隊疏於管理,紀律鬆懈,作風放蕩,為所欲為,也是出了名的。1942年,陳納德手下的人,動用飛機從桂林和印度向昆明偷運少女充當軍妓。當事情敗露後,美國著名記者白修德曾就此事採訪陳納德,他竟堂而皇之地說:「我那個妓院太讓我操心,大兵們總得要有女人,我得給他們弄一些乾淨的。」最後是在史迪威的嚴厲干預下,陳納德才關閉了那所妓院。1943年又發生了從印度偷運和走私黃金的事件。事後查明,該案件與陳納德有直接關係。這兩件事都曾成為轟動一時的醜聞。

    羅斯福對這些「軍紀」方面的問題不感興趣,他的耳朵裡塞滿了從其他渠道聽來的一些情況。

    1942年11月,宋女士到美國訪問並治療她頑固的皮膚病。翌年初,羅斯福夫人邀請她住進了白宮。宋美齡利用這一機會,不遺餘力地向羅斯福及其身邊的要員們散佈「對史迪威的厭惡和對陳納德的敬佩」。

    1943年2月7日,最高統帥致電羅斯福,直接向他提出了讓陳納德獨立組織一支空軍部隊等「三項要求」,並稱讚陳納德是一位優秀的戰鬥指揮官,是他可以放心地與之合作的人。

    3月,羅斯福的一個遠房侄子艾爾索普通過霍普金斯一連給他寫了4封信。艾爾索普曾在陳納德的志願航空隊擔任新聞發佈官,不久前他通過霍普金斯的關係當上了美國租借物資管理委員會駐重慶的代表。他在給羅斯福的一連串信件中,猛烈地抨擊史迪威,說他輕視最高統帥和堅持實行軍事改革的做法,只會招來中國人的敵意。他認為,重慶國民政府面臨著國內gcd人的「顛覆」和俄國布爾什維克的「威脅」,華盛頓應當允許最高統帥保存自己的實力,並幫助他們設法「解散中國gcd」。他提出:美國應當給陳納德以全力支持,並召回史迪威。

    羅斯福雖然重視中國戰場在戰時的作用,但更為重視在戰後的中美關係,他要把中國作為戰後美國對亞洲政策的重要支柱。為了這樣的目的,他必須緊緊地拉住中國,拉住最高統帥。史迪威的一套辦法,雖能推動中國在對日作戰上發揮更大的作用,但確有觸怒最高統帥、損害中美合作的危險;而陳納德的空戰計劃,既能打擊倭國,又能滿足最高統帥的需要,似乎成了最輕鬆的「兩全之策」。

    3月8日,羅斯福致電最高統帥,同意讓陳納德的駐華空軍脫離第10航空隊,組成獨立的第14航空隊,並保證盡快向陳納德提供500架作戰飛機,至於空運物資也答應提高到每月1萬噸。

    同一天,羅斯福還寫信給馬歇爾,對他轉交的史迪威的來信提出了嚴厲指責,並闡述了對中國的一系列政策。

    羅斯福的信表現了他的一些錯誤分析和對陳納德空戰計劃的過高估價,這與史迪威得出的結論截然相反。羅斯福的這些觀點,給史迪威造成了巨大壓力。不過,馬歇爾沒有改變支持史迪威的立場,他一方面不得不執行總統的某些具體指示,把信中的部分內容轉告了史迪威;隨即又馬上覆信羅斯福,再次闡述了他對中國問題的不同看法,並為史迪威作了積極的辯解。

    關於對中國領導人的看法,馬歇爾避開了羅斯福大加讚賞的最高統帥,他把抨擊的矛頭指向了何總長等人。他認為,何總長之流採取的政策是「等待和觀望」,其目的是要讓同盟國去作戰,自己坐收漁利。如果不進行軍事改革,就無法改變中國的這種狀況。

    馬歇爾明確指出了陳納德空戰計劃面臨的兩個嚴重問題:第一是供應問題,單靠駝峰空運無法滿足實行大規模空戰的需要,只有收復緬甸、打通地面交通線,才能使這個問題得以根本解決。第二是如何保護空軍的地面機場。如果不提高中國地面部隊的戰鬥力,日軍就可以輕鬆地摧毀這些機場。他舉出了浙江的例子,那些準備用來停放轟炸倭國本土的飛機的機場,已經被日軍摧毀,至今尚未收復。

    在對史迪威的評價問題上,馬歇爾指出:「毫無疑問,史迪威將軍在許多問題上同最高統帥進行了非常直率的交談,這是為了取得他的支持,以創造條件使我們的援助在對日作戰中發揮效用。為此,有時會引起最高統帥的不快,這是令人遺憾的。儘管如此,我認為沒有一個美**官能像史迪威那樣,既瞭解中國人和他們的語言,又具有一個軍人和指揮官的能力。他是強硬了些,但是只有這樣的人才能使緬甸戰役取得成功,克服英國人對我們所有計劃的消極抵制,並為整編中**隊取得一些進展。」

    在給羅斯福的覆信中,馬歇爾又轉去了史迪威的另一封來信。他絲毫沒有向總統的壓力屈服,繼續直言不諱地闡述了自己的觀點。他寫道:「重慶在美國進行的持續不斷的宣傳,給我的工作造成了日益增多的困難。在美國的輿論中,已經形成了完全虛假的印象。……一再的讓步已經使得最高統帥確信,只要他堅持,我們又會妥協。」「如果我們能夠訓練和裝備雲南的部隊,我們還能挽救形勢,但是,我還要呼籲給我以支持,做好在必要時攤牌的準備。」

    馬歇爾和史迪威的信言之鑿鑿,但這都無法改變羅斯福的態度。

    3月10日,第14航空隊正式成立,陳納德根據羅斯福的命令被提升為少將,並出任該航空隊司令。儘管史迪威把每月空運到中國的4000噸物資,撥出1500噸歸第14航空隊使用,但陳納德仍不以此為滿足,頻頻製造麻煩。史迪威無法再作出讓步,租借物資的絕大部分必須用於裝備雲南的遠征軍部隊,他不能用剜肉補瘡的辦法,為了支援陳納德而妨礙整訓工作的順利進行。只有從地面發動進攻,才能重新控制緬甸北部地區,打通地面國際交通線,使中國更方便的獲得租借物資。而這就要求首先有足夠的物資以用於裝備遠征軍部隊。

    最高統帥從羅斯福的允諾中看到了陳納德的份量,他希望能利用美國總統對陳納德的器重和對空戰的偏愛,來為他爭取更多的利益。4月10日,第14航空隊成立一個月後,最高統帥又一次致電羅斯福,要求派陳納德去華盛頓,越過史迪威直接向總統匯報他的空戰計劃。

    羅斯福對這個要求很感興趣。上一年12月,他的遠房侄子艾爾索普離開華盛頓去重慶時,他就表示了想見見陳納德的願望。但是,馬歇爾警告說,讓一個盟國插手美國的指揮體系,將會造成一個危險的先例。他在給羅斯福的報告中寫道:「召回陳納德,而把史迪威甩在一邊,將會導致中國戰區指揮權的明顯分裂,甚至會造成史迪威將被解職,陳納德將掌握地面和空中指揮權的不良影響。這可能正是最高統帥建議的目的,而我始終認為這將是一個嚴重的錯誤。」他建議,應當讓史迪威、陳納德和第10航空隊司令比斯爾一同回國,參加擬於5月舉行的聯合軍事會議。

    羅斯福勉強地同意了馬歇爾的建議,但從名單上劃去了比斯爾。4月23日,史迪威和陳納德一同離開重慶,他懷著複雜的心情踏上了出使中國一年多之後第一次回國的旅程。

    當然,上層政治人物之間的這些複雜的事情和內幕,並不是劉建業所關心的。他現在最關心的是如何通過在印度蘭姆加爾的美軍開辦的訓練學校裡的學習,盡可能快地掌握美**隊的作戰方式和解決未來反攻緬甸的作戰裡中美英三**隊之間的協調作戰問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