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民國軍旅之隨波逐流

大道小說網 第三百二十五章 正義(四) 文 / 國產坦克

    12月6日,被任命為國際檢察團首席檢察官的美國人約瑟夫·季南率領手下38人飛抵厚木機場。8日,日軍偷襲珍珠港4週年紀念日,麥克阿瑟任命季南為盟軍總司令部所屬的國際檢察局局長,從此加快了對日本戰犯嫌疑人的調查取證工作。

    在這段時間裡,劉建業還做了一件事情。

    11月20日,東京的中國駐日佔領軍總部兼中國駐日軍事代表團總部裡來了一個客人。

    「這位就是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的國務領(相當於國務總理)金九先生。這位是中華民國駐日佔領軍司令兼中化民國駐日本軍事代表團副團長劉建業將軍。」范副官說道。

    「久仰金九先生大名,今日才能得以一見,實在是三生有幸。」劉建業一聽到這位帶著眼睛的老者就是號稱「韓國獨立之父」的金九先生,立即向先生表示出足夠的敬意。

    「老朽多年以來忙於國家民族獨立,這也只是身為一個韓國人應有的本分。倒是劉建業將軍為我國爭取民族獨立出力頗多,這才是我們應該感謝的。」金九先生說完,向劉建業鞠了一個躬。

    「先生何須如此大禮,中國與朝鮮相互交往歷史淵源,一直以來互為唇齒,為朝鮮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是我們中國人應該做的。」劉建業自然也不會在這位德高望重的先生面前居功自傲。

    「我這一次來,是有事情要請將軍幫忙。」剛剛落座,金九先生就開始進入話題。

    「敢問先生有何事情需要晚輩出力的呢?只要是晚輩可以幫得上忙,而且符合我國的利益,晚輩自然義不容辭。」劉建業看著金九先生,開始有一些犯嘀咕了。

    金九,號白凡,是韓國的一個傳奇人物、著名的獨立運動家。他原來只是一個於日占時期在京城鍾路區掙扎求存的小混混。後來隨著自己的力量愈來愈大,加入了韓國的獨立運動。然而,亦由於他在民眾的聲望比其他政敵高,而受到敵視,最後被暗殺而死。他在韓國被譽為抗日英雄,但在日本被認為是恐怖份子。

    1919年,朝鮮三一運動後,金九先生亡命至上海,參與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的組織,歷任警務局長、內務總長、國務領。1928年,他與李始榮、李東寧等人組織韓國獨立黨,任總裁。1928年,他組成秘密結社韓人愛國團,開始用武力恐怖手段進行抗日活動。1931年,他結識了從日本到上海的韓國愛國志士李奉昌。經過接觸,李奉昌自願表示願意行刺日本天皇裕仁。1931年12月,李奉昌舉事所需行動資金己到,炸死日本國王所用炸彈也已準備齊。炸彈有兩枚,一枚是在上海兵工廠獲得,另一枚是在河南省劉經扶將軍處而得。1931年李奉昌假裝成日本人木下昌藏,前往東京。12月末,李奉昌得知日本天皇裕仁將於第二年1月8日參加在東京郊外代代木練兵場舉行的新年觀兵式,便決定那天行動。

    1932年1月8日李奉昌在櫻田門前等待日本天皇裕仁出現,其行列一到,馬上在群眾中起身,向日本天皇投擲炸彈,炸彈在日本宮內大臣的馬車旁爆炸,只翻倒日章旗旗手和近衛兵騎的兩匹馬。他當場被捕,同年9月30日在東京大審院被判死刑,1932年10月10日上午9時2分在市谷監獄殉國。

    1932年1月18日,日本公使館、駐滬武官田中隆吉夥同日本女特務川島芳子製造了所謂的「日本和尚事件」。該日,5個日本和尚在馬玉山路向中國市民尋釁。兩天後,日本浪人縱火燒燬了三友實業社。1月24日,日本駐滬留民團行政委員長河端、書記友野指使特務、浪人,經化裝後焚燒了日本公使重光葵的公館,日方以此對我方進行訛詐:強令中方在48小時內對其所提道歉、賠償和取締抗日運動等要求予以答覆。

    1月28日夜間,日軍製造借口,突然分三路向閘北的中國駐軍發起進攻,駐守上海的十九路軍在總指揮蔣光鼐、軍長蔡廷鍇等人的指揮下奮起抵抗,進行了「一二八」淞滬抗戰。雖然中**隊的武器裝備遠不及對手,但將士們在全國人民、特別是上海市民的聲援和全力支持下,英勇頑強,打得日軍死傷萬餘,迫使日軍三次更換前線司令官仍不能推進。但是,在「攘外必先安內」的消極政策下,南京政府釜底抽薪,執意與倭寇講和。而日方卻趁機調兵遣將,日本天皇裕仁親自批准增兵兩個師團,並專門成立了日本派遣軍司令部,白川義則大將出任司令長官。苦戰月餘,斷絕後援的十九路軍腹背受敵,不得不放棄江灣、閘北等陣地,撤退至上海市郊繼續抵抗。

    3月3日,國際聯盟行政院作出中日雙方停戰的決議。在英、美、法、意等國的調停下,中日兩國代表進行談判。日方憑借在軍事上的優勢,無理要求中**隊撤出上海及周邊地區,繼而由日本軍隊駐守。

    就在中日談判仍在繼續之時,沖昏頭腦的日本駐滬軍政要人,決定借4月29日慶祝「天長節」(昭和天皇生日)的機會,在虹口公園舉行「淞滬戰爭祝捷大會」。

    為了打擊日本囂張的氣焰,不讓其陰謀得逞,國民政府行政院代理院長兼淞滬警備司令陳銘樞、十九路軍將領蔣光鼐、蔡廷鍇決定採取特別行動。陳銘樞特地找到與其交往很深的「暗殺大王」王亞樵,向其透露這一構想。具有正義感且擅長此道的王亞樵對此十分贊同。但是,日方為防不測,早已放言,稱「祝捷大會」不許任何中國人入場。這樣王亞樵所領導的「鐵血除*團」便難以有所作為。王亞樵提議,請流亡在上海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派人去完成這一重任。

    1910年8月22日,日本正式吞併了朝鮮。首任總督、陸軍大將寺內正毅上任伊始便公開叫囂:「朝鮮人順我者生,逆我者亡。」但是,朝鮮人民並未屈從於倭寇的淫威。從亡國的那一刻起,他們的反抗便從未停止。1919年3月1日,以具有獨立傾向的韓國廢帝高宗李熙被日軍毒斃為契機,朝鮮人民壓抑已久的民族仇恨強烈地爆發出來。超過200萬的朝鮮民眾參與了這場爭取民族獨立、自由的神聖鬥爭。這就是朝鮮歷史上著名的「三·一」獨立運動。

    日本統治者對此進行了血腥的鎮壓。據不完全統計,在「三·一」獨立運動中,前後共有兩萬多人傷亡,5萬多人被捕,數以十萬計的韓國志士流亡海外,其中大部分聚集在中國。這些志士繼續以各種方式從事著反日復國的鬥爭。在「三·一」獨立運動的基礎上,先後在俄國弗拉迪沃斯托克、中國的上海及韓國境內,出現過6個臨時政府。1919年7月17日,韓國臨時議政院舉行第五屆會議,確定上海為合併後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以下稱臨時政府)的駐在地。

    王亞樵首先找到與其交情很深的臨時政府內務總長安昌浩先生,安昌浩特地約見了金九先生。

    金九先生在接受了這項極為重要的任務之後,便開始緊張的籌備。他吸取李奉昌刺殺裕仁因啞彈未遂的教訓,在製造炸彈方面下了大氣力。他通過韓僑王雄(本名金弘逸,系韓國獨立黨成員,時任上海兵工廠中校兵器主任,並兼任十九路軍的後方情報局長)與上海兵工廠廠長宋式取得聯繫,向其訂購如日本人攜帶的水壺和飯盒型的炸彈。為保險起見,金九專門到設在江南造船廠裡的分兵工廠去了一趟。一位技師為金九演示了水壺與飯盒型炸彈的性能。技師等人在院子裡挖了個大坑,四周襯上鐵板,然後將炸彈置於其中。技師在數十米外拉動引線,「轟」地一聲,被炸碎的鐵片四處飛濺,場面十分壯觀。技師告訴金九,這樣的試驗要連續做二十幾次,不能出現一次失敗,才能進行最後安裝。相對來說,物色合適的人選非常困難,因為這個人不僅要膽大心細、意志堅強,更重要的是,在戒備森嚴的虹口公園裡投擲炸彈,生還的可能性幾乎為零。若沒有對日寇的深仇大恨和對光復祖國的堅強信心,是根本不能做出這種捨生取義的壯舉的。

    就在這時,一個名叫尹奉吉的韓僑被納入了金九先生的視野。尹奉吉,號梅軒,本名禹儀,奉吉是他的別名。1908年5月23日,他出生於朝鮮忠清南道禮山郡德山梁裡。尹奉吉自幼聰明過人,有「神童」之稱。3歲時,日本強迫朝鮮李王朝(1897年,朝鮮國王李熙改國號為「大韓」)簽署了《日韓合併條約》,朝鮮淪為殖民地。尹奉吉11歲時,親身經歷了「三一」獨立運動。15歲那年,他已飽讀詩書,顯示出超眾的漢學才能。此後,尹奉吉自學日文,日語後來成為尹奉吉反抗日本侵略者鬥爭的一門銳利武器。

    17歲的尹奉吉在家鄉開辦鄉學。在辦鄉學的過程中,他瞭解到有大批朝鮮志士仁人在海外開展反日獨立運動。尹奉吉決定投奔遠在中國上海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直接參加到抗日救國的偉大事業中。1930年2月,23歲的尹奉吉不辭而別。行前,他給年輕的妻子留下一封書簡,內稱「丈夫離家,生不還」,表達了他為國捐軀的堅強決心。

    尹奉吉一路輾轉漂泊,先後在東北、青島等地落腳,於1931年8月來到上海。當金九先生把將在日軍祝捷大會上製造爆炸的計劃告知尹奉吉時,他欣然從命。4月26日,尹奉吉正式加入韓人愛國團,並在韓國國旗前宣誓留影,在這張極其珍貴的照片上,尹奉吉目光炯炯,神態堅毅,他左手握住一枚手榴彈,右手持一支手槍,胸前掛著韓人愛國團宣誓文。

    4月28日,尹奉吉進入虹口公園實地考察,這天恰好碰見侵華日軍總司令白川義則一行也來此視察,尹奉吉恨不得當時就殺了這個日軍頭目。當晚,尹奉吉在自己的住所給父母、妻子和兩個兒子寫遺書。在給兒子的信中,他十分動情地寫道:「如果你們週身的血液和骨髓依然存在的話,將來也必定成為一個為祖國而效命的勇士吧!把太極國旗高懸在空中,來到我孤單的墓前,酌一杯酣酒,以慰九泉之下我的靈魂吧!」

    4月29日清晨,金九、尹奉吉來到韓僑金海山家。按金九事前的囑咐,金海山為尹奉吉做了一頓香氣四溢的牛肉麵。尹奉吉吃麵時有滋有味,神情泰然。吃完早餐後,尹奉吉解下自己花6塊錢買的手錶同金九的廉價手錶做了交換,說:「再過一小時,這塊表對我就沒用了!」金九聽罷淚如雨下。兩人在尹奉吉坐上出租汽車時互道珍重,並相約「日後黃泉之下再見」。

    8時之前,尹奉吉順利進入了會場。只見他身穿新西服,肩挎水壺,手提飯盒,一副日本闊公子的派頭。10時整,祝捷大會正式開始。在檢閱台上就座的有白川義則大將,第九師團長植田謙吉中將,海軍第三艦隊司令官野林中將,日本駐華公使重光葵、駐上海總領事村井、駐滬居留民團行政委員長河端等,以及美、英、法等國駐滬領事。

    約1小時後,閱兵式完畢。各國領事因本國政府早有指令,在中日衝突中嚴守中立,所以只參加天長節慶祝活動,而迴避「祝捷」的內容,故而紛紛退場。很快,主席台上只剩下清一色的日本軍政官員了。

    11時30分左右,祝捷大會進入**。台上台下全體日本人高唱日本國歌。18架日本飛機在國歌聲和21響禮炮聲中呼嘯翻飛。隨著第三聲禮炮聲響,尹奉吉衝出人群,在距主席台幾米的地方,將水壺炸彈準確地投擲在白川、河端等腳下。伴著濃煙,發出了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河端破腹頃刻喪命;白川身中204塊大彈片,至5月26日,斃於上海;野村被炸瞎一眼;植田、重光葵都被炸斷一足;此外,駐滬總領事村井及倭卒倭婦,皆負傷。

    爆炸發生後,日軍封鎖了公園的各個出口,嚴密盤查所有的與會者,在投彈時已暴露的尹奉吉也落入魔爪。任憑日本憲兵濫施酷刑,百般折磨,尹奉吉一口咬定投彈之事由他一人承擔。

    日本人並不罷休,他們出動大批軍警,對居住在法租界的韓國僑民瘋狂報復,並逮捕了包括韓國獨立黨領袖安昌浩在內的17人。金九出於保護無辜同胞的目的,通過路透社發表聲明稱虹口大爆炸系他主謀,警告日軍不得濫捕無辜。日軍對金九恨之入骨,懸賞60萬元巨款要買他的人頭。

    在美國神甫費吾生和中國友人、同盟會元老褚輔成的鼎力救助下,金九由上海躲避至褚先生的家鄉——浙江嘉興,開始了顛沛流離的生活。

    在劉建業的心目裡,朝鮮當時的政治人物中,金九先生是聲望最高而且對中國態度最友好的。劉建業早就設想,如果金九先生能夠掌握朝鮮半島的政治大權,以他的巨大聲望,排擠掉李承晚和那個自封的金太陽,難度不會是很大的。而且,有金九先生在台上,朝鮮不會選擇與中國為敵的路線。

    因此,無論如何,金九先生都是必須結交的。

    「我這一次來,是為了在回到朝鮮之前,拜訪一下我國的皇太子殿下。同時,也想看看我國的皇太子殿下以及各位在日的王室成員是否有回國的可能。」金九先生喝了一口茶說道。

    「貴國的皇太子殿下是不是就是住在日本天皇皇宮附近的赤阪的昌德宮李王垠?」劉建業對這個人有一些印象,但是不是很深刻。

    「將軍說得不錯。」金九先生笑著說道。

    「難怪我的部隊當初在封鎖天皇皇宮周圍地區的時候報告說他們在赤阪見到一個很奇怪的府邸,一邊掛著日本的國旗,一邊卻掛著朝鮮的太陽旗。原來那裡就是貴國皇太子殿下的府邸。」劉建業解釋道。

    「皇太子殿下自幼年就被日本人強行帶到了日本,連長子也被日本人所毒殺,實在是一個命運悲涼的人。所以,我想如果有可能的話,是不是可以把他迎回國內。」金九先生說到。

    金九先生對於朝鮮的王室是有感情的。在1896年,由於朝鮮國王高宗李熙的大妃閔妃被日本人在王宮內殘暴殺害,使金九義憤非常。於是殺害日本人無關的商人土田讓亮,並奪去金錢和貴重物品逃走,並被逮捕,並判處死刑。但是,後來金九先生得到高宗特赦,得到減刑並脫獄。

    朝鮮的這位皇太子殿下也的確是一個命運多舛的人。

    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戰爭並戰勝中國後,迫使中國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結束中朝宗藩關係,承認朝鮮「獨立」。此時在克里米亞戰爭中敗北的俄國開始向東擴張,進入朝鮮,於是日俄之間在朝鮮展開角逐,日本扶植的朝鮮親日政府垮台。閔妃集團看到俄國能聯合德、法逼迫日本把遼東半島歸還中國,便欲結交俄國以抗拒日本,於是日本便對閔妃動了殺機。

    1895年1月,日本任命糾糾武夫三浦梧樓為駐朝公使。他到任後立即著手策劃殺人計劃。這年10月8日拂曉3時,百餘名日本浪人、軍人突然對朝鮮王宮衛隊發動襲擊,衝進王宮,逢人便砍。閔妃即在暴亂中被殺。此事史稱「乙未事變」。目睹王妃大臣被慘殺、王宮被搶劫,高宗只有驚恐戰慄,別無他法。

    最使高宗感受侮辱的是發佈「斷髮令」一事。日本出於吞併朝鮮的長遠計劃,在殺掉閔妃之後,便強迫朝鮮人民改變習俗,易服斷髮。原來,以儒學為國教的朝鮮習俗,強調「身體髮膚受之父母」,對蓄髮一事極為重視,所謂「養發存髻」乃民族的傳統。特別是在日本勢力侵入朝鮮以後,「斷髮」和洋服便成了投*日本的一種標記,朝鮮人對之十分反感。但是,為了促進朝鮮「日本化」,1895年12月30日,日本駐朝公使公然令日本兵包圍王宮,架好大炮,然後武力逼迫高宗下達「斷髮令」,並要求國王「率先斷髮」。高宗憤恨不已,但又不敢反抗,便以閔妃葬儀在即為由請求延緩幾天,日本公使不允。包圍王宮的日本軍隊高聲叫喊「留發不留頭」,高宗無奈,只好向站在一邊的親日大臣鄭秉夏低下了頭,鄭便乘勢揪起高宗的頭髮一刀剪下。同日,世子也被剪了發。

    備受驚嚇和侮辱的高宗感到王宮實在呆不下去了。這時,俄國人便乘機活動,誘使國王於1896年2月21日潛逃出宮,到了俄國駐朝公使館,從而成了俄國手中的一張牌。此即所謂高宗「俄館播遷」。俄國人禁止朝鮮大臣接近國王,一切事情均由來自海參崴的俄語譯員金鴻睦和親俄派首領李范晉辦理。新組成的朝鮮政府當然是清一色的親俄派。俄國人挾持國王,引起朝鮮人民的憤怒,朝鮮人士呼請國王擺脫俄人掌握,甚至出現武力劫持國王的動向。這樣,高宗才於翌年2月20日返回王宮。但此後又發生「荼毒事件」。1898年9月12日高宗誕辰這天,他同太子一起在宮中接見大臣。這時,宮人奉上咖啡茶,高宗感到茶味怪異未喝,太子接過杯子略飲少許,便突然昏厥在地。高宗大驚,急命侍醫搶救。最後判明,茶中已被放置毒品。高宗驚怒不已,便把膳房廚師金鐘浩和大膳頭孔洪植下獄待審,誰知當天晚上這兩個傢伙便被殺人滅口。事後查明,所有這一切都是俄語譯員金鴻睦策劃的,背後有俄國公使館操縱。因證據確鑿,金鴻睦終於被砍頭。

    高宗此人雖然懦弱,但仍不失為一個愛國的朝鮮人。1904-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日本擊敗俄國,將之趕出朝鮮,朝鮮遂為日本獨佔。1905年11月,日本強迫朝鮮政府簽訂《乙巳保護條約》,將朝鮮降為日本「保護國」,日本在朝鮮設立「統監府」。高宗為自己的國家命運痛心疾首。1907年6月,高宗趁第二次「萬國和平會議」在荷蘭海牙舉行之機,派李相契、李雋、李瑋鍾三人為密使前往海牙,向西方陳述朝鮮悲慘處境、呼請西方列強干預。三密使到達海牙後立即向大會出示高宗國王委任狀,要求以朝鮮全權代表名義與會。他們聲明,《乙巳保護條約》是在日本武力逼迫下簽訂的,並未得到國王批准,此約理當無效,要求大會將此列為議題。

    但朝鮮的呼請並未得到列強理睬,他們按照日本與會代表的要求拒絕密使與會。為此三密使悲憤至極,李雋暴逝於海牙,長眠異邦。

    高宗此舉使日本統監伊籐博文暴跳不止,他決心趕高宗下台。在日本人和親日分子李完用交相逼迫下,高宗無奈地於1907年7月18日宣佈讓位於太子。7月22日,在日本軍隊機槍大炮包圍下,高宗在慶雲宮(即今德壽宮)舉行讓位儀式。此後,高宗隱居德壽宮,稱號被改為「李太王」。

    後來其子李垠被日本作為人質帶往東京,第一次回國時曾去拜見父王。高宗默然地給他寫了一個「忍」字,意強盜奪國,無力反抗,只能咬碎牙齒嚥下肚去,以待時機。高宗的確默忍了十多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19年戰勝國在巴黎舉行和會。他認為時機難得,決定再次派密使前往。但此時高宗處境已非昔比,日本人嚴格控制他的費用開支,並在其身邊廣佈密探監視其動靜。高宗無奈,便指示其最信任的侍從金磺鎮去想辦法。不意日本人已嗅到異味,便把金磺鎮抓起來嚴刑拷問。金雖然誓死嚴守機密,但他還是被日本逐出德壽宮,高宗第二次密使計劃夭折。

    日本人決定除去高宗。他們利誘和挾迫兼施,令一位安姓宮廷醫生尋機投毒。1919年1月20日夜,高宗在吃過一種甜點後突然腹疼難忍,不久後便不治身亡。入殮時人們見到他全身異常,全然中毒景象。

    日本人的暴行激起朝鮮民眾極大憤怒,人們紛紛走上街頭舉行反日示威。3月1日高宗葬禮這天,憤怒的洪流終於演變成一場轟轟烈烈的反日鬥爭大起義,成為朝鮮近代史上影響深遠的重大事件。

    1919年高宗去逝後,李址想起母親被日本人兇殺、父親又被日本人毒死,他與日本人有著算不清的血海深仇。但他無力也無法去報仇雪恨,只把它作為永久的痛苦壓在心底。這時,他變得異常迷信。他開始深信人死後是有魂靈的,人們是可以向死去的親人傾訴心聲的。他經常到高宗生前的寢宮和高宗死後歸葬的陵地,面對空明長誦不已。後來王宮裡有了電話,他便命人架設了通往高宗昔日居所和陵區的專線電話,每逢他因身體不適不能前往時,他便令侍從接通電話,令對方接聽者把話筒對著被認為是高宗魂靈寄居之所,然後著素衣,正襟危坐對著話筒輕聲訴說起來。凡看到這種場景的侍者無不動容。他這一習慣堅持數年,直到他病重不起。

    李址本性是個善良而懦弱的人。他的身心皆受到難以治癒的創傷。1926年3月,李址病重。當時已被王室立為儲君的其弟李垠聞訊從日本東京趕回漢城。見李址病到如此程度,仍是醫療不周,李垠曾指令有關部門調配專職護士照料,廣請良醫,而且要中西醫兼用。但李垠走後一條也未能落實。

    1926年4月25日拂曉,朝鮮末代國王純宗李址逝世於昌德宮大造殿,得年52歲,「御國」19年。

    6月10日這天為純宗李址舉行葬禮。陵墓被選定在其父王高宗的金谷裡洪陵旁,命名為裕陵。早上8時大輿駛出敦化門,由宗室、貴族臣下和各界民眾組成的送葬隊伍長達20餘里。亡國後的李王此時成了國家獨立的象徵,市民百姓用對已故國王的悼念來表達亡國的悲痛。激動的人流漸漸失控。這時,一位名叫宋學先的青年見一日本人乘著汽車從昌德宮駛出,他認定此人必是日本總督齋籐,便衝上去把短刀刺進了他的胸膛。可惜的是,死者不是日本總督,而只是一個日本商會的頭目。後來宋學先被捕遭嚴刑拷打,終於被殺害。但他的壯舉激勵了全國青年人,他們展開罷課反日鬥爭。日本軍警到處抓人,進一步激起民眾反抗,終於演變成全國性的「六一零」反日運動。

    1907年高宗被日本人逼迫退位,其子李址繼位成國王,即純宗。因純宗不能生育,按成例位序排在李址之後的義親王李堈應被立為儲君,但高宗偏愛嚴尚宮所生的李垠,於是小李堈20歲,年方11歲的異母弟英親王李垠被立為「皇太子」。

    李垠,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出生於德壽宮,為高宗第三子(序齒則為第七,之前眾子早夭)。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封英親王。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10歲的時候,高宗被迫退位,33歲的長兄李址即位,封他為皇太子。同年,日本朝鮮統監伊籐博文以「皇太子需要擺脫宮人影響,跟從帝師學習帝王之道」為名,將其帶到日本,送入貴族學校——學習院讀書。韓國人民普遍認為,年幼的皇太子是被作為人質帶去的。臨行前,退位的高宗囑托他說:「太子啊,皇帝是你的同胞兄弟,你的長兄,但是從皇位來看,他同你形同父子,你們倆應該互相幫助,共同努力拯救大韓社稷啊!你去日本留學正是為了這個目的。到日本之後,無論是悲是喜,都要裝在心裡,不要表現在臉上。」李垠到達日本後,當時的明治天皇對他十分喜愛,親自和皇后到皇宮的鳳凰之間迎接李垠,並下令「要象服侍萬事皇太子(後來的大正天皇)那樣侍奉殿下」。

    1909年(宣統元年),自稱「立志將韓國改造為日本一樣的現代化國家」的伊籐博文遇刺,日本軍方勢力在朝鮮得勢,導演了1910年(清宣統二年)的日韓合併,大韓皇帝的名號被廢除,降為「昌德宮李王」,李垠的封號也降為昌德宮王世子,成為日本皇族成員。明治天皇和昭憲皇太后去世後,日本對李垠的待遇立刻降低,每月「御用金」只有數十日元。

    1911年(宣統三年)9月,李垠從學習院編入中央幼年軍校預科二年,1913年(民國二年)編入軍校本科,1915年(民國四年)進入陸軍士官學校,同其他日本青年皇族學生一同接受軍事教育。1917年(民國六年),李垠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1920年(民國九年)進入日本陸軍大學。

    隨著李垠年齡的增長,其婚事自然提到了議事日程上來。當時任日本首相的第一任朝鮮總督寺內正毅鑒於朝鮮幾百年的勢道政治、外戚干政帶來的危害,極力主張從日本皇族中挑選一位公主與之結婚,並說服了天皇和元老山縣有朋。1917年(民國六年),他為李垠挑選了梨本宮守正王的女兒方子公主,原因之一是根據日本醫生的診斷,這一對男女都被他們診斷為不能生育,這樣以後正統的朝鮮王室就會被中斷。梨本宮親王一家對此表示驚疑,但是還是由「這是天皇陛下的意願」一句話被迫答應了。朝鮮方面,高宗表態說「只要王世子滿意,我沒有意見」,純宗則意味深長地說「事情發展到了這一步,那是很自然的」。此事當時被作為「日韓融合」的象徵而廣泛宣傳。1918年(民國七年)12月,大正天皇批准婚約,兩人第一次見面,彼此印象尚可。李垠此時接受了11年的日本教育,早已經被日本人同化了。但是,就在1919(民國八年)年1月21日,預備舉行婚禮前四天的深夜,高宗突然去世,婚禮被迫延期。李垠回國奔喪,在高宗遺體前行了號哭三拜之禮。

    高宗之死,在朝鮮掀起了軒然大波。但是,李垠並沒有把自己的心情流露出來。回日本之後,李垠不顧守孝三年的朝鮮古禮,於1920年(民國九年)4月27日在鳥居阪御殿舉行了婚禮。次年八月,長子誕生,取名為晉。1922年(民國十一年)4月,李垠夫婦帶王子晉回朝鮮,沸騰文學純宗按照朝鮮王朝家禮舉行了盛大的歡迎儀式。5月20日,在昌德宮舉行了餞別晚宴。出席宴會的李垠夫婦回到住所時,僕人發瘋似的報告說,王子入睡之前,給他餵了牛奶,後來突然中毒病危。三天後,出生八個多月的李晉夭折,安葬在朝鮮。對於王子晉之死,很多朝鮮人認為這是為了報三年之前日本人毒死高宗的仇。

    李垠回日本後,先後擔任舊日本陸軍第59聯隊長、近衛第2旅團長、留守第4師團長、第51師團長、教育總監附、第1航空軍附、第1航空軍司令官、軍事參議官等職位,軍銜升至日本陸軍中將。對於他在日本的生涯,一些韓國人認為是賣國的罪行,也有一部分韓國人認為,他自幼作為人質被帶到日本,完全沒有自由,只是這場悲劇的受害者,而且李垠還設立了韓國留日學生獎學金團體「李花會」,在韓國開設了淑明女子大學、貞明女子高校、養正高校,對韓民族文化事業有貢獻。

    「我想,貴國的皇太子殿下回國應該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不過,現在存在一個法律上的障礙。在現行的日本法律裡,李垠殿下是有昌德宮封號的日本皇族。他要想回國的話,就首先必須解決他的身份問題。」劉建業說道。

    「這一點應該不會有很大的問題。因為有消息說,日本天皇在盟軍司令部的壓力下,即將頒布詔書,除了天皇的弟弟秩父宮、高松宮、三笠宮之外,其他的12家皇族成員:閒院宮、伏見宮、東伏見宮、賀陽宮、久邇宮、東久邇宮、梨本宮、朝香宮、山階宮、北白川宮、竹田宮、昌德宮全部降為平民。這樣,李垠殿下就不再是日本皇族,他也就可以回國了。」金九先生說到。

    「他的日本身份這個問題相對來說容易解決。但是,我擔心的是朝鮮國內會有人不允許皇太子殿下回國。」劉建業說道。

    「這應該不太可能吧?李垠殿下畢竟是我們韓國末代君主的繼承人,於情於理,都應當允許他回國才是。」金九先生不解的說道。

    「據我從美國人那裡得到的情報,現在朝鮮國內的李承晚就很不希望李垠殿下回國。」劉建業說道。

    「這是為什麼?難道我們的王室的代表回到自己的國家就不應該嗎?」金九先生問道。

    「原因很簡單,王室在朝鮮國內,特別是年紀比較大的人中間還存在相當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如果,李垠殿下回到國內的話,他一定會得到相當數量民眾的擁戴,朝鮮有可能會重建王朝。如果這樣的話,李承晚就會被迫交出現在他剛剛掌握到的權力。還有,北方的政治團體似乎也對李垠殿下沒有什麼好感。」劉建業說道。

    「無論如何,作為王室代表的李垠殿下必須能夠有機會回國。不但是李垠殿下,義親王李輞殿下也應當能夠回國。」金九先生說到。

    「我希望金九先生這一次回國能夠發揮你在國內的影響力和聲望,促成此事。如果,李垠殿下能夠回國的話,為了體現中國與朝鮮之間源遠流長的傳統友誼,我將親自陪同殿下回國。」劉建業知道李垠殿下回國的困難不小,所以,他也就送起了空頭人情。

    「我想拜託將軍,如果有可能的話,請照顧一下李垠殿下夫婦的生活。他們一旦降為平民,就會失去原先所享有的奉養,生活勢必會很艱難。」金九先生說到。

    「這件事情,只要我還在日本,就一定會做到。金九先生請務必放心。」劉建業說道。

    金九先生回到國內之後,以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的名義向美國所扶植的李承晚軍政府發起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挑戰。朝鮮南部地區的政治形勢一時之間急劇動盪。有著美國留學經歷的李承晚得到了美國駐軍和日據時期留下的警察的支持,但是,在百姓之中的聲望,金九先生則是明顯佔據優勢。左翼的政黨則因路線上的錯誤而勢單力孤,無力與李承晚代表的右翼力量和金九先生代表的中間派力量分庭抗禮。

    朝鮮國內的亂局使美國政府很難決定究竟是應該支持哪一派,畢竟,這個時候的美國人還是比較講究表面上的民主形象的,不方便直接操縱政局。

    就在這個時候,劉建業向麥克阿瑟提出把已經被降為平民的朝鮮末代王太子李垠送回朝鮮國內,在朝鮮國內組成一個君主立憲制政府,利用朝鮮王室的號召力來穩定朝鮮國內紛亂不安的政治形勢。

    劉建業的提議沒有多久就得到了美國人的支持。

    12月,一架美軍提供的軍用飛機在朝鮮金浦機場降落。穿著一身西式禮服的李垠帶著他的夫人李方子和他的兒子李玖終於回到了闊別已久的故國。

    在美軍車隊的護衛下,李垠一家從金浦機場向漢城進發。

    車隊距離漢城還有相當一段距離,得到了消息的大量朝鮮民眾就已經等候在公路兩側,舉著手裡的太極旗幟,高呼:「歡迎王太子殿下回國。」「王室萬歲!」等口號。

    車隊進入漢城南大門以後,由於熱情民眾的數量實在太多,車隊前進的速度也越來越慢。李垠滿含熱淚站在車上不時地向迎接他的民眾揮舞雙手。

    當車隊來到漢城市中心的朝鮮舊王宮——昌德宮的時候,氣氛達到了最高。

    無數民眾跪伏在地,向久經劫難終於回到故國的王太子殿下行舊式大禮。

    李垠從車上下來以後,立即跪倒在地,向昔日王宮行禮。

    李垠的回國,使得朝鮮國內出現了一個大多數政治派別都能夠接受的象徵性人物。原本對李垠充滿敵視的李承晚也在美國人給與他嚴厲警告以後,變得老實安分了一些。

    由於朝鮮南北雙方分別被美蘇兩**隊佔領,李垠的影響力暫時還不能延伸到北方蘇俄及其扶植的政治勢力的控制區。但是,有金九先生的鼎力支持,至少在目前看來,在朝鮮南方,大的趨勢就是出現一個君主立憲政體的政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