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神鷹天降

大道小說網 第十一章 基礎訓練 文 / 中國神鷹

    第二天,「小王莊民兵指揮部」在村裡掛牌,陳際帆任總指揮,王繼財、胡雲峰和趙俊分別擔任副總指揮。王繼財的工作主要是協調後勤,為訓練搞好物資供應,當然這一切陳際帆堅持必須花錢買。

    為了民兵能夠有一個安靜獨立的環境,王繼財和村裡商量在村外劃了塊地作為訓練場,根據陳際帆的要求請木匠製作了各種訓練器材。

    集合的第一天,陳際帆按照花名冊逐一點了個名,然後把240人編成兩個連,由胡雲峰和趙俊分別擔任連長,每個連編為三個排,每排40人,編為四個班。排長和班長的人選由由大家推薦暫領。以後根據訓練成績進行升降。

    然後由胡雲峰宣佈民兵軍規和獎懲條例。軍規不多,主要強調不准擾民、服從命令和繳獲歸公等。而獎懲制度也寬鬆得多,畢竟只是民兵。

    陳際帆請王繼財找人把軍規和獎懲條例抄下來貼在訓練場的顯眼處。

    接著就是宣佈訓練計劃。

    第一階段:時間七天。

    早上6:00集合,三公里長跑。

    6:30-7:00早餐。早餐後進行隊列訓練。這一階段主要訓練最基本的立正稍息。(早餐從村裡請人做,糧食由陳際帆向村裡購買)

    10:00-11:30體能訓練。俯臥撐、引體向上和100米衝刺。

    11:30回家吃飯(陳際帆手裡的錢有限,暫時管不了200多人的伙食)。

    下午2:00集合,接受愛國主義教育、學唱歌等。

    3:00隊列訓練

    5:00-7:30分體能訓練。

    7:00全天訓練結束,解散回家。

    昨天趙俊看到這份時間表時哈哈大笑,說這哪是軍隊訓練,簡直就是大學生軍訓,陳際帆把標準訂得這麼低是因為怕高強度訓練把人給嚇沒了。再說這幫人昨天還是農民,連左右都分不清,只好慢慢來了。

    果然不出所料,這七天的訓練中出了不少「許三多」,搞不清左右也就罷了,連個齊步走都很難訓練。不過大家都沒有洩氣,畢竟這就些人將來都是抗日火種,再說誰天生就是當兵的,許三多最後不也成為兵王了嗎。

    陳際帆規定七天後進行考核,不達標者,本人、班長、排長、連長一起受罰,所以從胡雲峰、趙俊以下誰都不敢懈怠。兩人趁機在隊伍中灌輸什麼團隊精神啊,水桶理論啊等等,總之就是要在隊伍訓練中逐漸養成團結互助的風氣。

    胡雲峰和趙俊一個是少校一個是上尉,都是帶過兵的,所以很多事並不需要陳際帆吩咐就可以做得很好。雖然訓練計劃要去不高,但兩人各自都在訓練時悄悄加了碼,誰也不願輸給對方。

    訓練的事情交給趙俊和胡雲峰後,陳際帆也沒閒著,他心裡一直惦記著山上的部隊。陳際帆找到王繼財,請他幫忙收購一些糧食、豬肉和雞蛋,山上糧食不多了,等民兵第一階段訓練結束後,陳際帆準備回去一趟,順便把這些糧食給拉回去。

    幾天訓練過後,陳際帆把趙俊和胡雲峰叫來詢問民兵訓練的情況。結果兩人對著陳際帆大倒苦水。

    「頭,一開始我也知道這活不好幹,什麼紀律差呀訓練難啊都不說了,關鍵是這幫人缺乏點東西。」趙俊說。

    「哦?那你倒是說說看,他們到底缺乏什麼東西。」陳際帆微笑著說。

    「士氣,對,就是士氣,不管我怎麼鼓動,整個隊伍就是提不起精神頭,不瞞你說,這些人是打不了仗的,沒那股子勁頭。」趙俊苦笑。

    胡雲峰也發言說:「陳隊,趙俊說的一點也不錯,訓練是難了點,可我想當初我當新兵時也是這樣,這些人體格還行,但欠缺軍人的精氣神,我可以耐心地教他們拿槍,教他們射擊,但是這精氣神恐怕短時間沒什麼辦法。」

    趙俊他們的回答並未讓陳際帆感到意外,鬼子還沒來過小王莊,村民們對鬼子的殘忍根本沒有切身體會,參加民兵也沒有什麼高尚的動機,大部分人就是衝著兩塊大洋來的。即便是這樣,陳際帆也照收不誤,思想工作可以在平時訓練中慢慢解決。

    想到這裡陳際帆忽然問道:「訓練計劃中不是安排得有思想教育課嗎?怎麼,一點作用都不起?」

    「別提了,我們也曾想到利用這段時間好好進行一下愛國主義教育,培養點民族自豪感什麼的,可是大伙根本沒興趣。教唱歌還有可以,就是這時代的人都像是五音不全,好好的歌叫他們給唱得慘不忍睹。」趙俊喝口水,擺了擺手。

    「看來咱們得好好商量一下解決的辦法,這樣下去可不行,咱們沒有這麼多得經歷跟時間耗在這裡。」陳際帆說。

    這時胡雲峰接過話頭說:「陳隊,我看這事也急不得,隊伍才訓練幾天,等他們都能拿槍了,咱們再帶出去搞點小規模的實戰,或者是把山上的隊伍叫下來給他們來個閱兵表演就行。」

    「唉,老胡的主意不錯,我覺得咱們應該在村裡加大宣傳力度,宣傳小鬼子的殘忍,宣傳保家衛國的道理,給民兵家屬安上『軍屬』,灌輸參軍光榮的理念。」趙俊補充道。

    「你們說的主意很好,這樣,宣傳的事我來做,你倆就一門心思搞好訓練,特別是抓思想教育,這是重中之重,等第一階段訓練結束後,我準備回去一趟,給他們拉點糧食,再給山上找兩個做飯的。」陳際帆說。

    說起做飯,大家不由想起山上的戰友,大家都是當兵的,成天訓練,頓頓不是罐頭就是野味,山上的確需要做飯的。

    第一階段訓練順利結束,兩個連隊考核全部過關。陳際帆宣佈放假一天,然後讓趙俊宣讀第二階段訓練計劃,第二階段開始訓練射擊和強化體能,由於槍支不夠,所以必須輪流來。

    第二階段:時間十五天

    早晨6:00集合,五公里長跑

    6:30-7:00早餐,長跑趕不上的沒飯吃。

    早飯後,全體分為三組,每組80人。一組由趙俊負責進行槍械訓練,其餘兩組由胡雲峰帶領強化體能和格鬥擒敵技術訓練。每五天輪換一次。

    下午2:00集合後先進行一個小時的思想教育,然後繼續訓練。

    本階段訓練目標為隊列達到新的標準,體能繼續提高,全體學會持槍射擊。

    第二天陳際帆帶著兩個從村裡找的炊事員拉著兩大車糧食回基地了,臨走時交待半個月後回來檢查第二階段民兵們的訓練成績。

    其實小王莊的這些新兵是非常幸運的,因為他們接受的根本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民兵訓練,而是21世紀解放軍的新兵速成訓練。

    比如射擊,趙俊連長的訓練非常嚴格,先是拿槍。就是槍桿上吊上重物,然後端平,直到端不動為止。然後三姿瞄準訓練,然後是實彈射擊。關於實彈射擊陳際帆走前特別有過交待,不能吝嗇子彈,雖只帶來2000發子彈,但是趙俊要求盡量用在訓練上,反正三八大蓋子彈鬼子那兒有的是。不過這樣下來每組平均每人只夠打8發子彈。所以在實彈射擊之前趙俊要求必須做好基礎訓練,規定誰做得好誰就可以優先打實彈。既然是當兵,誰不希望自己能真正打回槍,所以大家訓練都很賣力。

    所謂實彈射擊,對民兵只要求100米內的精度射擊,也就是說100米能打准就不錯了,神槍手是靠子彈喂出來的,能夠不亂放槍就已經很優秀了。

    射擊訓練的最後一課就是拆槍組槍,要求每個人對自己手裡的槍都要有最基本的瞭解。

    趙俊這邊如火如荼訓練時,胡雲峰也沒有閒著,胡雲峰原來是空降兵,後來在特種部隊各項軍事軍事技能比武軍事第一。除了帶著民兵強化體能以外,還把解放軍的軍體拳加以改變來交給這些民兵。

    如果說訓練中有什麼最值得兩個連長開心的,不是民兵軍事技能的提高,而是他們在訓練中一天天的向軍人轉變,組織紀律性比開始時好太多,而且通過不斷的灌輸,大家都開始對小日本產生了強烈的仇恨。

    不過也產生了一些副作用,就是民兵的家屬給王繼財反應,說家裡人自從參加民兵後回家比以前能吃了,說這樣吃下去家裡人就沒吃的了。的確,兵荒馬亂的連地主家也沒有太多的餘糧,更何況一般的老百姓。小王莊的村民雖然日子比其他地方好過點,但也沒有到吃不完穿不盡的地步。

    不過王繼財請兩位連長放心,他盡量想辦法對這些家庭搞點補貼。

    其實所謂補貼就是說服或者是要求全村沒有參加民兵的家庭每家按一定的比例出點糧食,再把這些糧食分給民兵家庭。當然王繼財作為發起人,又是村裡首富,帶頭拿出100石糧食。其他人家本來不是太願意,見村長帶了頭也就跟著認捐了。

    其實倒不是王繼財的覺悟有多麼高,事實上那時候的地主不欺壓百姓,不當漢奸已經算是好人了,當然不能指望他們搞『共產』主義。王繼財之所以這麼做就是一種投資,不管怎麼說這些隊伍總算是村裡的,而自己又是村長,200多人的武裝在手心裡總要踏實一些。

    趙俊和胡雲峰終於感受到這年頭拉隊伍的不容易,首先就是吃飯問題。說句誇張的話,糧食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從鬼子手裡搶。鬼子每佔領一個地方,有件事是肯定會做的,就是徵糧。算起來鬼子應該有所行動了。他們請王繼財派人到外面打聽鬼子的動靜,只要發現鬼子的任何風吹草動就立即回來報告。

    隨著訓練的進行,民兵們已經懂得了三班四哨等技能,每天都由趙俊負責安排崗哨。一方面是為了訓練,另一方面也是出於實戰的需要,別在夢中給人一鍋端了。

    自從村長帶頭解決了家裡的後顧之憂,民兵們的訓練更加積極,就連思想教育課也開始有了起色。民兵們的邏輯很簡單,誰真正對他們好,他們就覺得誰最親。現在民兵們最希望的就是能夠真刀真槍的跟鬼子打一仗。\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