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神鷹天降

第二卷 翱翔藍天 第百五章 戰雲已近 文 / 中國神鷹

    法肯豪森和他的顧問團帶著無限的眷念走了,德國的對華援助也宣佈到此結束。

    但日本人還沒有走,而且還在準備繼續進攻以佔領更多的中國領土。遷往重慶的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終於恢復了和「神鷹」獨立師的聯繫,轉來的第一份情報就是日軍將在近期內發動對全椒的進攻。

    電文中言辭懇切地提醒陳際帆等人一定要做好充分準備,而陳際帆也趁機向軍委會申請一個團的編制,並把收編二十六集團軍48師一個團的事作了匯報。軍委會沒有任何疑義就批准了,反正山高路遠也管不著,只要不被『共產』黨收編就行,多一個團又怎樣,軍餉武器等都運不過去,隨他吧。

    1939年4月6日,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華中派遣軍司令部出動了一個師團約13000人左右的兵力,從滁縣出發氣勢洶洶地向全椒殺來。

    擔任這次進攻任務的是剛從日本本土編成的三單位制師團,番號為34師團,轄轄步兵第216、217、218聯隊及野炮兵第34聯隊等,全師團共有75mm野炮24門,70mm步兵炮12門,馬近2000匹,大車120輛,輕重機槍無數。師團長關龜治中將是侵華日軍的老將,參加過多次戰役。

    此前的半個多月,「神鷹」獨立師已經從各個方面得到了準確的情報,進攻的鬼子為一個三單位制的師團,剛從日本本土運來,雖然沒有以前的那些師團的戰鬥力強,但鬼子的本土受過嚴格的訓練,戰鬥力依然不可小視,尤其是對方也有1萬多人,還有幾十門野炮,所以真的硬頂的話傷亡會很慘重。

    不過既然得到了情報就不能閒著,首先是將德國人送的武器列裝給四團,四團本身就是老兵,再加上陳際帆親自訓練了近一個月,補充了編製,現在嶄新的德制武器發在手中,全團已經滿員共計2477人,除了沒有炮以外,其他什麼都全齊了。

    「你們知不知道,這些好東西就是一團和二團師長都沒發,就發給咱們了四團,師長沒那咱們當外人,所以從今後誰要是再說什麼不利團結的話,別怪老子翻臉不認人!」四團長看著自己的部下丟下破舊的步槍,拿著嶄新的德制武器後,幾乎是吼叫著對部下命令。

    四團的軍官們很是感動,他們終於有種找到娘家的感覺,這年頭,誰不知道槍就是當兵的命,槍越好,命就越不容易丟。

    參謀長胡雲峰多次表示,全椒不是個適合打巷戰的地方。原因是地方太小,鬼子四下一包圍,在對著城裡一頓炮轟,什麼都完了。

    但是這次陳際帆沒有聽,他有理由堅持自己的觀點,城裡的防炮工事是他親自過問的,可以抗得住強度105榴彈炮的轟擊,更何況城裡的守軍雖然人數不多,但都是裝備精良的直屬部隊,又經過了一個月的巷戰訓練,不給鬼子一點顏色看看他嚥不下這口氣。

    陳際帆的本意是把四團放在離全椒只有二三里南邊村子駐防,任務是擊潰鬼子向全椒迂迴的鬼子。但是得到新裝備的四團求戰慾望強烈,要求擔任全椒城正面的防守,理由是四團老兵多,不怕鬼子的大炮。

    不怕是假的,但是這的確是個不錯的提議,有經驗的老兵加上牢固的防炮工事,四團的確能頂上一陣子。

    幾個團所有的步兵炮都全部集中在一起,準備和鬼子對轟。炮營的老營長李安舉又重新看到了14們步兵炮和四門蘇制野炮,雖然不是很雄壯,但有了它心裡更踏實。李安舉知道,和鬼子對轟是無論如何都壓不過的。只要他一開炮,鬼子炮兵很快就會反撲,所以步兵炮雖然威力不太大,但是移動靈活,戰場生存率高。

    總之,全椒周邊的所有高地都已經修築了堅固的工事,有些是防空營陣地,有的是野炮陣地,更多的就是步兵炮陣地。彈藥庫裡的炮彈已經搬空,大家都知道鬼子

    三個團早已在五天前趕到指定的集合地點,休整了好幾天後上上下下士氣旺盛,都嚷嚷著要開赴師部保衛師長他們,陳際帆只是命令他們做好一級戰鬥準備後再無下文。

    炮兵和防空兵的陣地下就是警衛營的駐地,警衛營主要擔任這些特殊兵種的保衛,防止日軍步兵的衝擊。

    滁全公路從琅邪山段開始就已經被工兵營破壞得很徹底,這段路兩邊仍然是由趙俊的特種偵察隊負責,特種偵察隊自換裝後,部隊已經擴展到了192人,狙擊手也由原來的14人,擴大到現在25人。裝備了日式九六式狙擊步槍和德造毛瑟k98步槍。

    特種偵察隊的任務自然是千方百計對進攻的鬼子進行騷擾,打擊日軍的銳氣。任誰看見自己周圍的夥伴被一槍一個打得腦漿迸裂,精神遲早會崩潰的。

    除了狙擊,地雷當然是騷擾作戰的必備武器,特種偵察隊使用的全是進口的歐美地雷,殺傷半徑大,威力強,絕對是鬼子步兵的噩夢。趙俊最不喜歡把人炸死,他經常對手下的特戰隊員們說,鬼子死了一燒,其他鬼子背著他的骨灰照樣輕裝上陣,只有把他們給干殘廢,走不動道,你們想想,一個這樣的鬼子傷兵至少需要兩個人抬吧,再加上他一路上的慘叫,那聲音興許比炮彈聲都強,鬼子那些個沒上過戰場的新兵蛋子,不聽地尿褲子才怪。

    當然,趙俊沒見過鬼子尿褲子,他見得最多的是鬼子的凶殘,這幫傢伙就是畜生,不,畜生不如,殺一個就少一個禍害。

    一個師團的鬼子如果在坑坑窪窪的公路上行軍的話,速度是要受影響的,再加上沿途不斷打來的冷槍和不經意間踩響的地雷,34師團的這些新兵們很是鬱悶。

    皇軍在支那戰場上節節勝利的消息早就在國內傳開了,他們的親人都盼著他們能夠早日到中國戰場建功立業,士兵們永遠都忘不了在碼頭時岸上人山人海的送行場面。彷彿是送親人去一個幸福的天堂。

    戰場永遠都不會是天堂,相反可能是大部分人的地獄!對於34師團的士兵們來說,也許這次作戰將是他們的最後一次作戰,因為他們的對手是專殺他們的常勝之師!

    陳際帆從不認為他們是常勝之師,如果把他們這個師拉到鬼子正面去守陣地,那麼在飛機坦克和重炮下,他的常勝之師只能是鬼魂,連身體都不全的鬼魂。他很欽佩那些在淞滬、在南京、在武漢周邊各個戰場上用血肉之軀抵擋日軍鋼鐵彈雨的同胞,沒有他們的巨大犧牲,自己這點部隊早就灰飛煙滅了。正因為如此他才不會把部隊拉到正面硬頂,就是機器人都經不住轟炸,何況是人?

    打鬼子有很多種,歸根結底就是自己少死人,多殺死對方。鬼子喜歡全椒,不妨先讓他進來,到時候裡裡外外一起打,讓他們無法兼顧。參謀長說的有道理,這裡不是斯大林格勒,可是自己又不是打城市戰,而是城市游擊戰。人少有人少的打法,人多有人多的道理。至於鬼子的重炮,還是讓它和自己的步兵炮去玩捉迷藏吧。

    陳際帆還從來沒有這麼固執過,參謀長雖然以前是他的部下,但他頭腦冷靜,從不被其他無關的事情影響,按理陳際帆應該聽聽他的建議,可是這次陳際帆沒有,倒不是自信,在一萬多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的鬼子面前,任何關於自信的話語都只能是自我安慰。能不能完成戰前制定的擊潰鬼子的目標,他不知道。他只知道,這一仗若有任何差池,他的「神鷹」將萬劫不復!

    在敵後抗戰,一旦失敗,將面臨鬼子無休止的清剿追擊和日漸低落的士氣,沒有糧食、藥品,槍支耗損,彈藥告磬,要想翻身比登天很難。更重要的是,老百姓在承受屠殺和報復的時候失去了他們的希望,將會徹底變成日軍統治下的順民,這一點陳際帆以前從未想過。

    剛來到這個時代時,在他的心中只有對日本鬼子的仇恨和蔑視,因為那時他還帶著一種領先於時代的優越性。可是一年多過去了,部隊越來越壯大,裝備越來越多,而鬼子強悍的特點也在慢慢地在他的心裡扎根。儘管他還是時常對戰士們說那句『小鬼子啥也不是』的口頭禪,但這更多的可能是為了鼓舞士氣。

    自己這是怎麼了?難道害怕了?不,作為軍人,他就把生死看得很開,他的確是害怕了,害怕因為自己的指揮失誤造成很多戰士的無謂犧牲,害怕好不容易打開的大好局面被自己一手斷送。實力越強,責任越大,陳際帆真正感到肩上無形的壓力。

    而此刻,34師團長關龜治中將卻是一臉的意氣風發,他原來是華北派遣軍的大佐聯隊長,僅僅在支那的一年時間,他就升到了中將,當然這不僅僅靠他在帝國陸軍士官學校的同學,更有他在對支那作戰時立下的赫赫戰功。

    從本土運來的幾個師團剛剛下船,只有他榮幸地爭取到了與對面的支那「神鷹」獨立師作戰的機會,而且是對他的老巢直接攻擊。

    臨行前,他把所有情報部門傳來的關於這支部隊的情報仔細讀了一遍。他發現,這支「神鷹」似乎不像傳聞中的那麼可怕,因為他們取得的所有勝利中,凡是偷襲、伏擊,對皇軍的殺傷性最大,而他們的損失則很小,相反,一旦和皇軍正面交手,哪怕是一個大隊即使是全軍覆沒,都能造成他們的很大損失。結論就是,這支部隊不敢打硬仗,或者說是不擅長打硬仗。從這點上看,他們遠不如在山西忻口和太原的支那政府軍。

    關龜治中將想到這裡似乎看見「神鷹」獨立師的士兵在他的炮火中被粉碎的情形,他似乎看見勝利已經向他招手。任何計謀、策略在實力的巨大差距面前都是蒼白的。就「神鷹」獨立師在自己那幾十門野炮的轟鳴聲中顫抖吧。

    陳際帆以前同樣瞧不上只會死硬防守的**,認為他們戰術呆板不知變通,認為怎麼都應該採取機動防禦啊,老祖宗有這麼多兵法戰例,難道這些**高級將領都不懂嗎?可是真的融入這個時代,他才發現中日之間的巨大差距是多麼大,才明白他以前的想法固然好,但要建立在雙方實力差不多的基礎上,就像蘇聯和德國那樣。

    現在輪到他來做抉擇了,他才發現自己原來的那些想法有些理想化了,誘敵深入也許能殲滅更多的鬼子,但那些無辜的同胞將遭受更加殘酷的屠戮!而選擇正面防守則需要更多的勇氣,至少到現在,他都還沒有這個勇氣。因為以前他們是特種部隊,是軍中驕子,每損失一個人都是了不得的事,而這個時代的**,一個團一天就打沒了的事多得很!自己還是沒有真正融入這個時代啊。

    關龜治中將的34師團已經出發,也許這一仗才能真正檢驗「神鷹」是不是一支打不爛、壓不垮的鐵軍,才能真正讓身後的同胞看到他們的希望!

    陳際帆長舒一口氣,拿起電話開始下達作戰命令。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