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神鷹天降

第二卷 翱翔藍天 第百二十二章 白湖農場 文 / 中國神鷹

    胡雲峰說的專家就住在巢縣的招待所裡,招待所原先就是一家客棧,是陳際帆讓人給買下來的,因為這裡經常會有各方面的客人過來。有了招待所,好歹也正規些,還能解決點就業問題。

    從重慶跟著胡雲峰王永他們一起來的青年們已經全部走了,有的上了軍政大學,有的被蘇霓虹李祥韜要走下了鄉,其餘的基本都參加了「神鷹」獨立師。

    只剩下三個四十多歲的中年知識分子。胡雲峰把陳際帆帶進來時,三人正在房間裡悠然自得地看書。陳際帆兩人輕輕地走進房間,慢慢地脫下軍帽端正地放在手中。

    胡雲峰在門上輕輕敲了兩下,三個位中年人同時回過頭來,怔怔地望著站在門口的陳際帆胡雲峰兩人。

    「胡長官」,一個身穿西服的中年人回頭對胡雲峰說,「怎麼,你費盡心思把我們哄到這兒來,就是讓我們在這兒歇涼的嗎?」

    「哎喲金教授,看您說哪裡話,對不起,實在是對不起,回來後工作很忙,今天才過來看望二位先生,見諒見諒啊。」

    胡雲峰說這話的時候,陳際帆對著這兩位專家微微點頭笑了一下,然後拿眼神斜了胡雲峰一眼,意思是你小子原來是把人給人騙來的啊。

    「師長,我來介紹一下,這位是我國著名的農學家、小麥專家金善寶教授,這位是水稻專家沈宗瀚教授。還有這位,農學家農業教育學家鄒秉文教授。這三位教授都是早年留美的知識精英,是國寶啊。」

    陳際帆聽完胡雲峰介紹後肅然起敬,要知道戰亂時期這些知識分子能夠甘冒生命危險,放棄在後方的舒適環境來到這戰火紛飛的前線,本身就是值得尊敬!

    「三位教授,晚輩陳際帆,是這裡的負責人,」在這些大知識分子面前陳際帆沒敢報上自己的官銜,「三位教授在這裡吃住都還習慣吧。」

    「我們千里迢迢歷盡千辛來到這裡,難道是來品嚐貴部的飯菜的嗎?」坐在床邊椅子上一直看書的沈教授不冷不熱地給陳際帆一顆釘子。

    「不不,我不是這個意思」,陳際帆趕緊辯白,「工作太忙,怠慢了三位專家,晚輩在這裡給三位賠不是了。」說完陳際帆深深地鞠了個躬。

    鄒教授的脾氣要和善點,他對胡雲峰和陳際帆兩人說:「二位長官,國難當頭,我們這些學農業的知識分子就是衝著千千萬萬受苦的同胞才跟著胡長官來到前線的,別的我們不想多說了,這位陳長官,把你的想法說說吧。」

    「是啊師長,我在重慶時接到您的電報,就按照電報上的計劃找到了三位教授,他們可是衝著為民做點事才來的。師長,是時候了。」

    其實陳際帆這麼久都沒有來找這些專家,是因為他要給高煥捷留下一點調查甄別的時間,現在看來只能先辦事情了。

    他讓胡雲峰拿出地圖,上前清開桌面把地圖往桌上一鋪,然後深吸一口氣對三個教授說:「現在這個地方除了軍隊、原住居民外,還有四十多萬難民。萬幸的是巢湖周邊都是魚米之鄉,所產糧食一時半會還勉強能支應,但時間長了,我也不敢保證能填飽他們的肚子。所以,各位專家,我看中了一個地方,就是這。」

    大家的目光隨著陳際帆的手指一起集中在地圖上廬江以東、巢湖南邊的一塊區域上。一塊什麼標誌都沒有的區域,沒有標誌就意味著沒有什麼村鎮,意味著是一大塊荒地。而且這塊荒地周邊河流縱橫,結成密密麻麻的水網。

    三位專家以前都在這一帶做過農業試點,當然知道陳際帆所指的地方在哪兒。

    沈教授抬起頭對他的兩位同伴講道:「到底是軍人,很有魄力,陳師長,你知道你選中的是一塊什麼樣的地嗎?兩百多平方公里的河灘、沼澤和一些淺淺的湖泊。不是山林,放火一燒荒就可以撒種種糧食了。這地方要想變成良田,需要重新修整河道,建設完善的排水系統,還要平整土地。和平時期都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更何況這地方周圍都是日本人,陳師長,這個玩笑開大了。」

    陳際帆苦笑著說:「我沒有開玩笑,幾十萬人要吃飯,我無論如何都是笑不出來的。我也沒想過一下子就把這兩百多平方公里的荒地變成良田,只要有其中一部分就夠了,哪怕是一小部分,錢和勞動力都不是問題,種子、農具等也好辦。問題是我們都是軍人,對農業不在行,我們需要三位的幫助,我不想讓這些無辜百姓餓肚子,我也需要更多的糧食來組織部隊,消滅更多的日本人。不瞞二位說,現在對『神鷹』獨立師上上下下而言,這是最重要的事,我相信,對抗戰而言,這同樣也是最重要的事。所以,我們鄭重請求三位教授,幫幫我們。」

    「好了,陳師長,國難當頭,我們能夠為抗戰做點事理所應該,現在請把計劃給我們看看吧。」沈宗瀚教授說。

    陳際帆聽到沈教授的答覆,心裡總算放下一塊石頭。趕緊遞上已經擬好多時的計劃。

    「二位長官,可否先把計劃書留在這裡我們想仔細看看,三天後給你們一個答覆,怎麼樣?」

    「當然,三位慢慢看,我們是外行,計劃有很多不周的地方,還要請三位批評。」陳際帆和胡雲峰舉手敬禮準備離開。

    三個專家再怎麼大牌,軍禮還是認識的,尤其是一個國民革命軍的師長給他們敬禮,所以三人還是全都站了起來送客。

    陳際帆和胡雲峰從招待所離開後,心裡長舒了口氣。「到底是大知識分子啊,你說我怎麼在他們面前就像小孩子一樣呢?」陳際帆對胡雲峰發起牢騷。

    「科學技術才是第一生產力,國家要富強,還得靠他們,沒有他們的合作,咱們打走了鬼子又怎麼樣?」胡雲峰接過話題。

    「好了,咱們趕緊回師部辦要緊事,五團作戰期間,我們要把幾十萬難民組織好,要是連幾十萬普通百姓都安排不好,將來還怎麼指揮更多的部隊?」

    忙起事情來,三天的時間感覺很短。從各地調來的糧食正在秘密運輸中,民工組織的事情剛剛有了點眉目。陳際帆決定成立專門的工作組,名字就叫做「白湖農場開發隊」,由他本人親自擔任隊長,下設十路開發縱隊,各縱隊又分設成十個中隊,然後是中隊、小隊、小組直到單戶。

    當然,這好幾十萬難民中青壯年不少,陳際帆讓李祥韜和蘇霓虹在裡邊開展工作,把民兵工作和婦女工作開展起來。

    在陳際帆眼中,這四十多萬難民絕不是什麼包袱,而是一個巨大的人力資源寶庫,中國的百姓其實很樸實,誰給他們解決了溫飽,他們就支持誰。當然,要想把勞動力變成人力資源,還需要投入除了糧食意外的其他東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育。

    三天的時間很快就到了,三位農學專家一起趕到了師部求見陳際帆,除了歸還《白湖農場開發計劃》以外,還拿出了一份更為完善的補充計劃。

    陳際帆到底是外行,沒想到這個事情在專家手中還有這麼多的道道,他粗略看了一下後,站起來鄭重地對三位專家說:「看得出來,三位教授都是愛國知識分子,所以在下也就不再客套了,我代表『神鷹』獨立師和皖東行政專員公署正式聘請三位為『白湖農場開發計劃』的顧問,三位的這份補充計劃上所需的人員和物資,我會在最短的時間內備齊。為了安全,三位的臨時辦公住所就安排在師部。你們看怎麼樣?」

    「顧問我們是不當的,」沈宗瀚冷冷地看著陳際帆,「我們三個已經做了分工,我要求擔任農場開發的總指揮,金教授和鄒教授負責借貴軍軍政大學的寶地招學生辦一個農學系,另外請師長幫助尋找本地最有經驗的農民,我們更需要他們。」

    「好啊!」陳際帆激動得上前握住沈教授的手,「我擔任諸位的總後勤和協調人,負責保證農場開發的安全。」

    「請陳師長安排下去,現在最需要的是工具,這是工具清單,時間一個月,能做多少算多少。」

    三個知識分子的聲望很高,很快軍政大學農學系就招滿了學生開了課。一個多月過去了,沈宗瀚教授在完成了前期的準備工作後,要求陳際帆安排到實地去考察。

    五團在邱瑞荃的團長的指揮下作戰成果很豐富,一個多月下來連續對廬江周邊的鬼子偽軍作戰十幾次,均取得完全勝利,繳獲了幾百支長短槍和很多彈藥,撥出了鬼子在周邊的很多據點,同時也將自身的隊伍擴為一個正式的野戰團、三個步兵營的滿編製。

    因為五團的英勇作戰,現在的白湖地區很安全,陳際帆又把警衛營長何亮找來,要他親自率一個連隨時跟在沈教授身邊。

    陳際帆沒有跟著去,他跑道黃麓師範去了,去要那裡的畢業生,他要在白湖地區辦學校,讓更多的孩子進學堂受教育。

    ;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