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神鷹天降

《》章 節目錄 第百七十六章 淮南攻堅 文 / 中國神鷹

    九龍崗煤礦丟失以後,29旅團34聯隊聯隊長井出節大佐急得汗流滿面,因為兵力懸殊,他不得不放棄大多數外圍陣地,只留下一個步兵中隊和一個炮兵中隊皇軍和一個團(1000人)的綏靖軍駐守西門外謝家集和八公山制高點,然後集重兵在大通礦至田家庵之間構築防線層層抵抗。

    兵力部署為,大通礦區一個步兵大隊和礦區自衛隊共計2000餘人,淮南車站兩個中隊和綏靖軍1000人,指揮所設在田家庵,正面配置兩個中隊,後面配置一個中隊防止對手抄後路,聯隊直屬部隊作為預備隊留在田家庵。剩餘的1000綏靖軍,井出節大佐將他們全部放在謝家集和淮南市區之間的望峰崗和小東崗一帶,防止對手從這裡穿插。

    井出節還沒有狂妄到想靠這點兵力就抵擋住他的對手的一步,他佈置完兵力後,就開始沒完沒了地向旅團部呼叫,請求支援,就連壽縣的工籐大隊也開始全軍出動,向謝家集增援而去。

    井出節大佐並不知道,他的對手是「神鷹」獨立師赫赫有名的羅玉剛旅長,人稱「羅漢」,在羅旅長還是「神鷹」一個營長的時候,他的二營就以凶悍的攻擊力而著稱。二營升為團、再到旅,部隊的訓練大綱上對近戰格鬥和拼刺的要求更高,又加強了突擊、衝鋒等科目的訓練。

    羅玉剛知道部隊遲早要拿下淮南,所以在這一個多月裡,特地加強了攻堅的訓練,部隊的攻城物資準備的也很充分,再加上有出身礦工的士兵提供情報,二旅對此次在作戰是志在必得。

    陳際帆要求獨立二旅排除一切干擾,制定最周密的進攻方案,務必在10月27拂曉前拿下淮南,然後主力揮師東進,直取蚌埠。

    二團作為獨立二旅當仁不讓的主力,和師直屬炮團的榴彈炮營、一個野炮營一起部署在田家庵東面鄭郢村一線;裝備了mp-38衝鋒鎗的突擊營頭戴鋼盔,身披偽裝提前進入了預設陣地,後面緊跟著兩個裝備了捷克式和通用機槍的步兵營,再往後是迫擊炮營和九二式步兵炮,最後時榴彈炮營和野炮營。

    四團擔任穿插,目標是淮南城和謝家集之間的望峰崗,這裡駐守的全是偽軍,戰鬥力較差,羅玉剛把能打硬仗的四團放在敵人最軟的地方,從這裡插進去後,全團立刻向淮南市中心突擊,將鬼子的防線搗爛。而鬼子重兵佈防的大通區,羅玉剛卻只放了第八團在正面吸引鬼子火力,然後由二旅特種大隊和特務營從望峰崗秘密通過奪取八公山制高點。

    下午五點,總攻正式開始。

    「神鷹」獨立師12門105mm榴彈炮,24門野炮,5門步兵炮在田家庵正面遠近不同的距離上同時發出怒吼。炮彈帶著呼嘯飛速劃過藍天,重重地砸在田家庵日軍陣地上。

    鬼子嚴密佈防的碉堡群、掩體等在大炮的轟炸下接二連三地化作齏粉,鬼子們被炸成殘肢斷臂。這是「神鷹」獨立師首次在火力優勢下的掩護作戰,也是雙方一次堂堂正正的對決。「神鷹」怒吼的炮火彷彿在向這些作惡多端的侵略者發出正義的懲戒。

    大地在炮聲中顫抖,烈火在硝煙中忽隱忽現。「神鷹」在向鬼子盡情地傾瀉著鋼鐵。

    對面日軍第3師團是日軍最精銳的師團之一,在中國土地上參加過多次戰役,無論是士兵還是軍官都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但這一次,他們還是在內心感到了一絲恐懼,支那人的報復原來也是這麼快,這麼猛,這麼狠。

    由於炮彈不足,12門榴彈炮只打了十幾分鐘,延伸了三百多米,野炮打了二十分鐘,延伸至日軍的全部防線。

    當九二式步兵炮把正面一線陣地上最後一個日軍的掩體摧毀的時候,早就按耐不住的突擊營一躍而起,瘋了似地像潮水一般朝著日軍防線洶湧而去,緊跟著突擊營的兩個步兵營分別運動到突擊營兩翼進行保護。

    突擊營的後方約四五百米的高地上,上百挺mg34通用機槍開始為突擊營提供密集的火力掩護,第3師團34聯隊的這些鬼子也算見過世面,但是從沒有好好嘗嘗「神鷹」獨立師多層次、高密度的火力打擊,一線陣地上幾百名鬼子不是被炸飛就是被機槍壓得抬不起頭來。

    鬼子不是紙糊的,雖然陣地上無法還擊,但後面的擲彈筒還是能夠精確地將榴彈扔在突擊營進攻的路線上。不過這種景象沒有持續多久,因為接下來二團的迫擊炮很輕易地將藏在後面的擲彈筒摧毀。

    突擊隊很快就突破鬼子第一道防線,衝到了日軍面前,這麼近的距離,戰鬥變成了一場一邊倒的屠殺,無論是火力還是近距格鬥,鬼子絲毫不佔上風,戰鬥進行至半小時,鬼子田家庵防線宣告突破。

    兩個步兵營像潮水般馬上從缺口湧入,向著縱深繼續攻擊。由於獨立二旅炮彈有限,炮火準備時間並不充分,所以在裡層鬼子的防線並未被完全摧毀。突擊營和二團兩個步兵營的攻擊受阻。

    相比起精銳的二團來,四團的進攻要順利得多,偽軍們人數雖多,無奈已經看出淮南大勢已去,幾乎沒有人願意綁在鬼子的戰車上被碾碎,所以當凶如餓狼辦的四團戰士端起槍衝到跟前時,偽軍要麼隨便抵抗一下撒腿就跑,有跑得慢的乾脆舉手投降。

    四團很快就按計劃攻佔了連接淮南城與謝家集之間的重要戰略據點望峰崗,徹底切斷了兩地日軍之間的聯繫,也斷絕了田家庵鬼子的後撤之路。

    四團團長高綠林能夠身兼副師長,打仗也不是泛泛之輩,這個從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中活下來的團長和他的部屬們不僅對鬼子懷有刻骨銘心的仇恨,也積累了豐富的戰鬥經驗。

    高綠林一開始是命令就地搶修工事準備阻擊兩面阻擊的敵人,但聽到東面田家庵方向的槍聲稀疏起來,他判斷肯定是二團攻擊受阻,高綠林馬上命令一個營向東對淮南車站攻擊前進以吸引鬼子火力。

    這一招果然奏效,田家庵、大通和火車站的日軍聽見自己的背後響起了激烈的槍聲,不時還有迫擊炮轟擊的沉悶響聲,知道大事不妙,尤其是井出大佐更是如坐針氈。

    「八嘎!支那人什麼時候也有榴彈炮了?」井出大佐放下望遠鏡自己罵了句。但馬上他就反應過來,派遣軍司令部曾經發過一份戰報,說支那人從15師團大竹支隊那裡繳獲了大量火炮,這其中也包括12門105榴彈炮。

    「大竹這個蠢豬,15師團該剖腹!」34聯隊的井出節大佐憤憤地罵道。

    罵歸罵,他還是為他輕率的兵力部署後悔不已,守衛望峰崗的那個團長平日裡對皇軍忠心耿耿,而且井出節還親自在戰前檢閱了這個團,可是不到半個小時他們就像兔子一樣跑得無影無蹤,讓「神鷹」輕易地抄了他的後路。

    井出大佐無奈只得從大通煤礦抽調出一個中隊,命令這個中隊不惜代價要打通望峰崗。然後要通謝家集守軍電話,要求他們派出部隊沿鐵路向東夾擊望峰崗。

    不過,在巨大的實力差距面前,井出大佐的一切措施都是徒勞的,望峰崗的部隊像釘子一樣牢牢地釘在原地,日軍付出巨大代價後仍然未能前進一步。

    29旅團大木戶三治少將在蚌埠也是心急如焚,支那人一下子發起的強大攻勢打了他措手不及。按計劃,他的旅團尚在休整之中,由於南面過來的補給線被切斷,大量囤積在上海和南京的作戰物資被晾在倉庫,派遣軍司令部沒辦法,只得和海軍協調,把這些物資重新運到上海吳淞港裝船運往青島,再從青島用火車送到徐州轉運到蚌埠淮南。這一來一去不但耽誤了時間,也造成了物資的損耗,還被徐州的21師團截留了部分物資。一句話,29旅團現在正是最虛弱的時候。

    自知敵不過「神鷹」獨立師的大木戶三治少將在第一時間把敵情通報發往各個地方求援。遠在南京的中國派遣軍司令部似乎並不感到驚奇,這幾年來,他們好像習慣了江對岸「神鷹」的動作。西尾壽造大將再也忍耐不住心頭的憤怒,他拿起電話要通了南京、蕪湖、杭州、武漢等地的機場。

    和「神鷹」打了那麼多年交道,中國派遣軍終於出動了自武漢會戰以來最大規模的航空兵部隊。這些飛機中有轟炸機、有對地攻擊機,有殲擊機。西尾對航空兵的使用,不再是頭痛醫頭,而是對「神鷹」實施全方位的立體攻擊。

    首先遭到轟炸的是巢縣、定遠等地,然後四十多架戰鬥機從不同方向陸續趕到淮南、蚌埠等地上空,對正在參與攻擊的「神鷹」獨立師主力瘋狂射擊、投彈。

    陳際帆在指揮所裡看著黑壓壓的鬼子飛機,恨得牙根癢癢,這次他僅有的8挺高射機槍被留在巢縣防空,高射機槍的彈藥庫存已經不能勝任大規模野戰的需要。所以陳際帆和胡雲峰只能眼睜睜看著飛機飛向部隊。

    鬼子的空中優勢其實厲害的不是它的殺傷力,而是他對士氣的影響,不過這也只能對新兵有用,像獨立二旅這種百戰精銳,絕對不會因為幾十架飛機在頭頂上就放棄攻擊。

    「讓部隊迅速衝進去,爭取和鬼子攪在一起,哪怕衝到礦區車站都行,我就不信鬼子連他們的命根子都敢炸!」羅玉剛果斷命令。

    鬼子飛機當然不會為了攻擊幾百中國步兵,而將炸彈投在煤礦上,鬼子之所以做這樣那樣的努力,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守住淮南,淮南毀了,鬼子還打個什麼勁?

    空中優勢並沒有能阻擋住獨立二旅各部隊進攻的步伐。兩個小時後,獨立二旅特種大隊和特務營偷襲八公山高地成功,以微弱的傷亡消滅了上面的一個步兵中隊和一個炮兵中隊,俘虜大量的偽軍。

    八公山制高點的丟失,使整個淮南戰場盡收眼底。特種部隊當即調集上面的九二式步兵炮對準山下謝家集開炮。謝家集守軍已經顧不上增援中間的望峰崗,匆忙調集部隊向八公山進攻。

    晚上九點,天已經完全黑了下來,日軍飛機早就不見了蹤影,戰鬥整整進行了四個小時,兵力、火力懸殊的34聯隊無法招架,火車站、大通礦區外圍和淮南市區一部已經控制在獨立二旅手中。

    井出節大佐帶著殘存的近一個大隊還在田家庵頑抗。不過,此時的「神鷹」已經鳥槍換炮,見鬼子防守集中,羅玉剛命令把所有野炮調上來。

    晚上十一點,淮南城全部光復,34聯隊主力全軍覆沒,聯隊長井出節大作被擊斃。全旅主力沒有耽擱,向謝家集、八公山和壽縣繼續攻擊。

    與此同時,陳際帆親自指揮的「神鷹」獨立師三個直屬團已經在鳳陽、淮南和蚌埠間的西泉與來援的鬼子已經激戰了兩個多小時。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