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神鷹天降

《》章 節目錄 第百八十章 未雨綢繆 文 / 中國神鷹

    1940年皖北戰役勝利結束後,「神鷹」獨立師所轄地域已經變成了十四個縣市,面積約十餘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近兩千萬畝,人口近百萬。「神鷹」獨立師已經形成良好的後備兵員機制、軍人福利撫恤機制和軍隊科學訓練機制,軍隊的可持續發展已經得到良性的維持。陳際帆並不想過多擴展軍隊數量,軍隊人數增多,戰鬥力下降,軍費開支增大,工農業勞動力減少,這並不利於和鬼子長期周旋。

    軍事方面他準備將具體事務交給正在全力籌備中的參謀總部,擬將正規軍部隊在1941年保持在五至六萬人之間,在日軍還在盤踞的六安合肥一線,廬江安慶一線,宿縣徐州一線發展游擊武裝,在佔領區各村、鎮完善預備役兵役制,便抓生產邊促訓練,將傷殘的軍人安置在縣、鄉、村三級負責組織領導民兵工作。

    地方政務方面最為繁雜,收復諸縣後,原國民政府委派的官員不知從哪裡冒出來要求恢復地方行政,但陳際帆拒絕了。他以諸縣市尚處在戰爭前線為由首先成立軍管會,在明光、壽縣兩地開始試點選舉制的抗日民主政權,事實上已經踢開了舊的國民黨政權。

    對於某些又哭又鬧的黨國精英,陳際帆只有一句話,你們誰能解決哪個縣的吃飯問題,誰能夠保住這個縣不再淪陷敵手,這個縣長就由他來當!結果沒話可說了,官司打到五戰區,可五戰區長官本身就是軍閥出身,「有槍就是硬道理」的這句話還是很明白的,所以也不想去自討沒趣。

    正在休整中的保安九團和他們剛剛痊癒的團長一道,向「神鷹」獨立師投了一份申請,申請加入「神鷹」獨立師,成為部隊的一員。「神鷹」情報部門已經經過調查,保安九團團長趙達源,字德泉,1911年生,系雲南大理人,十五歲入雲南陸軍講武堂步兵科學習,在滇軍第五旅歷任班長、排長、區隊長、連長等職,1934年轉戰來皖,任少校營長、安徽省保安九團團副等職,抗戰爆發後,他率部轉戰江淮,英勇抗敵,屢獲軍事委員會嘉獎。

    人才!這是陳際帆看到這份簡歷後的第一反應,這是一個好現象,隨著「神鷹」獨立師的影響逐步擴大,各方的人才開始向自己這邊靠攏,一定要抓好這個機遇,團結更多的抗日力量。

    陳際帆指示參謀長,給保安九團優先補充兵員,另立番號為國民革命軍「神鷹」獨立師第九團,團長趙達源上校,副團長黃雪濤中校,參謀長方醒初少校,軍需後勤處長張子憲少校。在第三旅編制下,受鐘鼎城旅長直接指揮。

    全團編為四個營加上團部直屬部隊共2400人左右,全日制裝備、九二式步兵炮6門、擲彈筒42具,重機槍36挺、輕機槍130挺、步槍2100餘支。全團換裝後,立刻由旅長鐘鼎城負責嚴格訓練。

    部隊的事情忙完後,恢復煤礦生產成了當務之急!上百萬百姓過冬需要取暖,發電廠需要用煤,火車也需要用煤!

    但是陳際帆卻不願意在這個隨時可能吞噬礦工生命的煤礦裡采煤,他不希望每一塊煤上,除了礦工辛勤的汗水外還有他們的鮮血!所以陳際帆找來了常年在煤礦裡勞作的老礦工,又找來了被日軍威逼著在礦上工作的技術人員來商議。議題很簡單,一是利用現有的條件,重新對礦井進行加固和改造,對礦井的瓦斯、透水、坍塌等危險因素再重新制定對應的解決方案,一切就緒後才能開採。二,成立淮南煤業公司對礦井進行日常經營,重新修訂礦工的工資、福利,以及事故救援及撫恤措施,煤業公司除了由「神鷹」選出的軍管會控股以外,其餘均參與市場運作。

    在技術改造期間,礦工的生活全部由煤業公司負責。陳際帆已經命令從白湖農場緊急調運大米過來,由煤業公司在開採出煤炭以後作價歸還。

    由於有大通、九龍崗等大型煤礦的存在,淮南事實上已經是一個工業城市,鬼子在淮南投資的機械廠、煉焦廠的小型企業數量不少,不過都被沒收了,所有這些日本商人全部抓起來,煤礦的礦長、監工和漢奸特務全部槍斃。

    陳際帆命令將軍械修理所分期分批秘密遷往淮南,要求修理所要利用條件設計機床,發展自己的製造業,盡可能變成兵工廠。

    陳際帆是安徽人,當然知道安徽各地都有煤礦,除了馬鞍山以外,江南的蕪湖、繁昌、廬江、巢湖、霍邱等地都有煤礦,可如今這裡缺乏選礦專家,馬鞍山、繁昌等地是不用考慮的,現在部隊還無法大規模過江作戰,只有自己找礦,準備冶鐵。找專家這個事情最後恐怕還是要落在白湖農場三位教授的身上,他們應該認識資源委員會的專家。

    實際上,陳際帆的擔心是多餘的,因為他在白湖農場的示範、根據地的衛生運動等已經得到全國知識分子的好評,而沈宗翰、鄒秉文、金善寶三位農學教授再就在寫信邀請資源委員會、中國科學社等組織裡的各領域科學家前來。

    當時著名的選礦專家、地質教育學家謝家榮教授就在邀請之列,這位蜚聲國際的大師開始並不為所動,因為6月份時他正在雲南探礦,直到10月底他回到重慶看到了報紙上的報道,尤其是收復淮南煤礦令他大為興奮,因為在他之前的論文裡就論述過淮南八公山地區存在煤礦的事例。

    他向經濟部資源委員會告假,決定輕車簡從來到淮南考察一番。陳際帆憂心忡忡之時,謝家榮教授正在趕來的路上。

    正當陳際帆雄心勃勃地準備大幹一番工業的時候,從蚌埠傳來的一則消息,讓他又轉變了工作方向。

    原來是蚌埠光復以後,軍管會照例沒收日偽財產,可是蚌埠有百姓到軍管會出示有關的契約憑據,要求軍管會把被日寇搶奪的財產歸還,蚌埠軍管會做不了主就發電請示陳際帆。

    「這點小事還要請示?」陳際帆暗自生氣,「既然人家有憑有據,就應該歸還,還有什麼可請示的?」

    但是陳際帆馬上就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如果這個問題處理不好,「神鷹」將很快失去民心、軍心,這個問題就是兩個字——接收!歷史上國民黨在日本投降後,收復大片國土、接收日偽財產的同時,貪污、行賄、掠奪、霸佔、敲詐、勒索、投機、盜賣……,種種醜惡行徑使得政府人心喪失。

    「神鷹」獨立師決不能重蹈國民政府的「覆轍」!有關「接收」的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陳際帆思來想去,在腦海裡初步形成了幾個步驟:

    首先是成立一個總的「立法委員會」,成員由法律專家、財務專家、當地士紳等人士組成,陳際帆可以兼任這個委員會的委員長,委員會的工作就是訂立法規。尤其是要通過調研、比較,訂立一部關於國土收復後日偽資產、漢奸資產的清算、沒收的法規。

    第二是要從情報部門和軍政大學抽調財務人員組成「審計委員會」,負責審計清算查封的日偽財產。

    第三是成立專門的「司法調查委員會」,對日軍佔領期間所有中國籍的工作人員加以司法鑒別,並制定相應的司法程序,規定逮捕、起訴、審判、辯護、上訴等具體細則。

    第四是成立專門的「財經委員會」,對投機、囤積等不法活動進行查處、立案、起訴,對日本軍票實行沒收,以備將來作為對日本索賠的證據。

    第五是抽調品格忠誠、歷史清白的戰士成立專門的憲兵部隊,負責日偽財產的全程封存、看管、押送等任務。

    總的就是一句話,決不能讓戰士們流血犧牲換來的大好局面,變成少數蛀蟲肆意貪墨**的溫床,也決不能讓那些在戰場上活著的英雄們,被金錢貪慾擊倒!這是「神鷹」前途之所在,更是中華民族抗戰前途之所在!

    可是這些理念只有他們少數幾個知曉抗戰結局的人才具備,國內絕大部分人,即使是那些有見識的學者,也未必能做到未雨綢繆,將幾年後要發生的事情提前做好預防。

    不過,當陳際帆把這個想法說給應邀到淮南參加籌備會議的各界人士時,所有人起先都是一愣,不明白為什麼這個看上去冷酷而彪悍的軍人為什麼會對這些一點都不搭界的東西感興趣。但經過短暫的沉默後,終於有人帶頭鼓起了掌,是發自內心的掌聲,緊接著是全場爆發的雷鳴般掌聲,因為無論陳際帆的想法最終能否實現,他們都將感謝這位不僅在軍事上百戰百勝而且眼光獨到、充滿正義的年輕軍人,這個人可以說在中國絕無僅有,他那雙永遠也看不透的眼睛後面似乎充滿了無窮的智慧。對!就是智慧!一種想拯救民族於危難之中的大智慧!

    如果說知識分子們對陳際帆和他的「神鷹」在軍事上的成就只能是感到欽佩和由衷的讚揚的話,那麼「神鷹」在自己血戰光復的國土上的所作所為徹底征服了他們那可一直以來孤傲的心。

    這些人眼見山河破碎、**、**滋生、貪慾橫行只能暗自嗟歎,他們對政府不滿,卻又不贊同**的**理念,他們希望國家富強卻又不願意看到兄弟鬩牆,他們希望通過社會改良來實現心中報復,他們想親身參與到這場變革當中,用自己的知識拯救危難中的祖國……

    「神鷹」為他們指出了方向,提供了一個平台。

    隨後的一個月,許多專家、學者從全國各地紛至沓來,他們中有的從國外學成歸來,有的一直鬱鬱不得志,有的對這支神秘的部隊充滿好奇。對陳際帆和他的戰友們而言,這些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來了。

    1940年的冬天,安徽「神鷹」獨立師的轄區充滿著溫暖與熱情,不是因為源源不斷運出的煤炭,而是成千上萬的人開始在這片剛剛收復的土地上描繪心中的美好藍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