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神鷹天降

《》章 節目錄 第四百七章 外交勝利 文 / 中國神鷹

    第二天的議程仍然是軍事。

    會晤之前蔣介石要求陳際帆向他報告與羅斯福總統交談的結果,陳際帆當然不能全部交待,但卻濃墨重彩地提醒蔣介石,如果英國人堅持要中國在緬甸出兵,就要提條件,否則免談。

    陳際帆告訴蔣介石一些好消息,就是他在北線的反攻準備得到了美國的支持。

    最後一句話讓蔣介石興奮不已,堅定了在緬甸出兵上的強硬立場。

    陳際帆告訴自己的老師,美國人準備奪回中國東南沿海制海權,開闢新的援華物資通道。

    這就夠了。

    老蔣之所以還在和緬甸那個鬼地方牽扯不清,有兩個原因,一是鬼子還在緬甸南部蠢蠢欲動,一個不小心就會捲土重來殺到昆明;二是老蔣必須下大力氣保住緬北印度至昆明的公路,那是他的飯碗。

    現在好了,美國人要從海上開闢物資通道,那緬甸算個屁啊。英國人想拉中**隊當炮灰,門兒都沒有!

    陳際帆見蔣介石動了心,便不失時機地火上澆油:「老師,這裡是盟軍的最高首腦會議,咱們一點表示都沒有似乎也不妥。」

    「你說怎麼辦?」

    「和這些帝國主義打交道,臉皮要比他們厚。直接拒絕是不行的,要提條件。而且要漫天要價。」

    蔣介石道:「香港問題怎麼辦?」

    「在香港、澳門以北集結兵力,等待時機。為了試探英國人的反應,咱們可以先把澳門的鬼子滅了,宣佈單方面收回澳門,看看各方的反應。」

    蔣介石有些遲疑。

    陳際帆道:「老師,機不可失啊,學生說一句肺腑之言吧。在中國的政治舞台上,沒有誰能保證他做的,能讓全國人民都滿意,只有對外開疆拓土,他的名字才能永垂史冊。」

    「永垂史冊」這四個字打動了蔣介石。來到開羅,老蔣感覺自己就是四萬萬中國人的代表,很有些民族自尊心。自然也希望在他深惡痛絕的帝國主義面前展示一下東方大國領袖的風範。

    於是第二天的會議上,主席羅斯福總統簡單介紹幾句後,請上了蒙巴頓上來宣讀緬甸作戰計劃。

    蔣介石聽得很認真,一位翻譯正逐字逐句地給他念,宋美齡不時還要補充幾句。只是老蔣越聽越不是滋味。蒙巴頓以前的承諾呢?英國海空軍不是先從孟加拉灣發動攻勢嗎?怎麼到了開羅就沒了?難道讓中**隊去給英國人收復緬甸嗎?

    想到這裡,老蔣的臉色開始變得難看,後來乾脆不聽了。

    坐在蒙巴頓身邊的老狐狸丘吉爾叼著他的大雪茄冷眼望著對面的蔣介石,他似乎已經看出了蔣介石的不爽,於是在蒙巴頓發言一結束,丘吉爾便迫不及待地站起來發言。

    他說由於意大利投降,英國已經能抽調強大的海空艦隊到孟加拉灣。這支艦隊將包括最新式的喬治五世戰列艦2艘,重型戰鬥巡洋艦1艘,榮譽級15英吋口徑平炮戰列艦3艘,大型航空母艦4艘,小型航空母艦10艘。總而言之,英軍將集結18萬左右的部隊,定可取得完勝。他相信這支艦隊將超過日本能派到孟加拉灣的任何海軍艦隊。

    老蔣不聽不要緊,馬上就聽出了弦外之音,丘吉爾在威脅他。丘吉爾不厭其煩地背誦海軍艦隊的數目,無非兩個目的,一是讓老蔣寬心,打緬甸有英國人的海空軍做主,二是警告老蔣,不要小看大英帝國,就這些艦隊掃蕩香港還是綽綽有餘的。

    老蔣沒有小看丘吉爾,倒是這個英國老牌政客小看了他的東方盟友,蔣介石聽完丘吉爾的發言後站了起來,彬彬有禮地說道:「承首相先生告知海上艦艇的數目,至為欣慰……。既然大英帝國實力強勁,我相信,憑貴國的力量一定能一舉殲滅日軍印度洋艦隊,登陸仰光。不過,我請羅斯福總統和丘吉爾首相注意,日軍生死關鍵在於東北,所以我為數不多的精銳部隊已經奉命北上,準備向日軍大舉進攻,屆時如果大英帝國艦隊有富餘,我們將歡迎無敵的英國海空軍北上,與盟軍一道摧毀日軍的根本,並伺機奪取日本本土。所以,我遠征軍力量只能守住後方,防止日軍從安南、泰國等地滲透至後方,為英勇的大英帝國軍隊守住印度的東大門。」

    丘吉爾一聽,蔣介石這是耍賴啊,撂挑子了。

    「我對蔣委員長的話深感遺憾,一個多月前蒙巴頓爵士到武漢和蔣先生達成的協議難道作廢了嗎?難道東方人都是這麼不講信譽嗎?」

    老蔣懶得和他吵架,因為他不會英語,還是讓陳際帆來吧,你有蒙巴頓,我有陳際帆,誰怕誰?

    「進攻東北,事關日本生死大局,在戰略上同樣有很高的價值。我們總不能消極等待盟軍的幫助吧?關於進攻東北的指揮權,還是請陳際帆上將來解釋一下為佳。」

    老蔣說完那眼神瞅著陳際帆,意思是你不是要和帝國主義討價還價嗎,上啊!

    「尊敬的羅斯福總統先生,丘吉爾首相先生,尊敬的蔣委員長和夫人,尊敬的各位先生們女士們:眾所周知,中**民以貧弱的國力獨自抵抗日本法西斯的侵略已經有12年了,經過中**民的頑強作戰,在盟軍的幫助下,我們已經將日本軍隊趕到了東北。東北地區是日軍兵工、糧食基地,具有極高的戰略價值,無論從哪個方面講,我們都要優先針對東北作戰。雖然我們不能直接參與進攻緬甸南部的作戰,但是我軍進攻東北,勢必導致日軍從各個方向調兵增援,這樣就達到了幫助盟軍在緬甸作戰的目的。蔣委員長授權我指揮國民革命軍最精銳的部隊,比如曾經遠征緬甸的新一軍,新六軍和第五軍,就是為了北上進攻東北。為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早日勝利,我們願意承擔最重的責任,這一點請諸位務必理解。」

    陳際帆的話一說完,在場所有英國人大嘩,中國人看來真的要食言了,這是開玩笑的麼?大英帝國集結這麼多部隊到孟加拉灣,結果中國人說不打就不打了。這是對英國紳士的最大侮辱!

    一旁的美國人,像中國戰區參謀長魏德邁,還有負責指揮轟炸東京的杜立特等人乾脆一言不發,因為總統先生已經打過招呼了,美軍的戰略重點在北方。不要陷入到中國人和英國人的爭論中去。

    英國人當然不是省油的燈,火爆的布魯克元帥對陳際帆本來就不爽,見陳際帆裝模作樣地發言,便反唇相譏道:「聯合王國尊重中華民國的決定,對中國人出爾反爾的行為感到遺憾。既然委員長先生和陳際帆將軍一致認為應該去打東北,那麼就請中**隊全面撤出緬甸國境,由英國陸軍接管防務。

    中國代表團的林蔚、俞濟時等人一聽,英國人更無恥,一個個按耐不住要站起來,還有更多的代表在下面低聲喊道:「憑什麼啊?」

    蔣介石眼神一掃,意思是稍安勿躁,讓陳際帆去和英國人擺談。

    陳際帆心裡樂呵呵的,說你們英國人是一群豬吧,你們還不認賬,老子正愁找不到下手的地方,你這個草包元帥就提出來了,好,天要滅你們這群殖民者老子也沒辦法。

    「布魯克元帥可能忘了,那個地方本來是給你們英國人防守的,可是日軍僅僅兩個師團登陸仰光,你們就望風而逃。而且居然連逃跑的速度都不快。如果我沒記錯,英國女王陛下還給遠征軍孫立人將軍頒發了勳章,因為孫立人將軍僅僅靠幾百人就解救了七千多英軍。而這七千多英軍周圍有多少日軍呢?兩千多人,沒有重武器,包圍圈裡有英軍第七裝甲旅這樣的部隊,很遺憾,英國紳士們在戰場上一籌莫展。以前我不能理解敦刻爾克,現在看來實在是太正常了。」

    英國人全體憤怒了,而美國人對英國人的戰鬥力嗤之以鼻。等翻譯將陳際帆的話翻成中文後,在場的中國人全部哈哈大笑。

    英國人受到了從未遇到過的羞辱,紛紛要求站起來。

    陳際帆接著說:「緬甸不是英國,現在遠征軍防守的土地,是幾十年前,殖民者趁火打劫要挾清朝政府拿去的。上帝是公平的,不是你們的土地你們不會珍惜,而在這片土地上,灑滿了我中國遠征軍將士的鮮血,現在布魯克元帥要搶奪勝利果實,先問問我十萬遠征軍將士答不答應?問一問我幾百萬中**隊答不答應?問一問四萬萬中國人答不答應?」

    陳際帆一連幾個問號,把中國代表團心中的烈火點燃了,所有人都為陳際帆的言論鼓掌,而對面確實一片冷清,場面甚是好看。

    丘吉爾吧嗒吧嗒抽著雪茄,明白了,中國人念念不忘他們的土地。

    「年輕人,無論你怎樣大喊大叫,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這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是有正式的國際條約的,貴國政府是承認的。如果貴國政府覺得自己有一點軍隊就可以無視國際法,那麼這樣一個沒有信譽的政府是不會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和幫助的。關於緬甸北部,還有西藏和香港問題,並不是這次會議要討論的內容,大英帝國的尊嚴不容挑戰!」

    「首相先生,這句話你應該對希特勒說,因為他正在挑戰你們大英帝國。至於我國政府在這裡提出這些問題,是對已經日暮西山的大英帝國一點點尊重。否則我們完全可以等,等到幾年後與印度政府、緬甸政府去談,反正現在他們正在醞釀著獨立的風暴。英國紳士們,殖民主義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如果英國人依然抱著舊觀念不放,結果將是什麼也得不到。」

    陳際帆的這話就像重錘,錘在丘吉爾的胸口,因為印度、中東、緬甸、馬來半島都在醞釀獨立的風暴,有些激烈,有些還在萌芽之中,可是焦頭爛額的英國政府一點辦法都沒有,美國人對這些又不感興趣。現在被陳際帆當眾說出來,所有的英國人都感到很沒有面子。

    羅斯福總統不失時機地開口了,「鑒於中英雙方存在的巨大分歧,美利堅合眾國的建議是,兩國政府保留對遠東遺留殖民地問題的談判權利,在合適的時機開啟談判。作為交換,中國政府應該積極配合盟軍,從北面向駐緬日軍發動強大攻擊。」

    「尊敬的總統先生,」老蔣現在不顧了,「如果不能在這些問題上得到一個明確的說法,我很難向我**民解釋,為什麼要到一個不相干的地方去戰鬥。如果是為了打日本人,那麼他們會問,為什麼我不命令他們去東北,而要去緬甸叢林。總統先生也知道,國內的**對政府批評得很厲害,他們會說我在賣國,這個罪名我擔當不起。」

    陳際帆聽完老蔣煞有介事的回答後,心裡暗讚,「上路!」不但撤到**,還扯到賣國上面來了,老蔣您老人家很鬼扯哦。

    羅斯福對緬甸作戰壓根就不感興趣,因為他知道,一旦陳際帆的「神鷹」大舉進攻東北,太平洋戰爭離勝利的日子就不遠了。英國人念念不忘緬甸,就應該出兵登陸。美國大兵敢在瓜島和日本鬼子血戰,難道英國人是泥捏的?

    「你們這是在訛詐!大英帝國無敵的海空軍絕對不允許女王陛下的尊嚴受到一絲一毫的侵害。」蒙巴頓看來是氣壞了。

    陳際帆火冒三丈,「蒙巴頓將軍,你要對你的言論負責!在盟軍首腦會議上公然威脅盟國,這是強盜行為。如果是這樣,那我們將保留單方面出兵香港的權利,如果蒙巴頓非要仗著船堅炮利,不妨試試看?」

    馬歇爾將軍一看會議的火藥味很濃,便站起來當起和事老,「陳將軍請坐下,我想蒙巴頓將軍也不是這個意思,貴國突然提出這些問題,聯合王國上下都沒有心理準備,有一些過激行為是正常的。殖民地問題可以放一放,還是繼續談談軍事問題。」

    談什麼?雙方僵持不下,丘吉爾正值大選鄰近,怎敢在這個時候讓步?而蔣介石慢慢融入了外交環境,發現帝國主義也不是那麼可怕嘛。不抓這個機會當一回民族英雄,豈不是白當這個委員長了?再說他現在也不願意再往緬甸出兵,圖什麼?

    說到底,還是英國陸軍不爭氣,英國人固然有強大的海空軍,但是陸軍戰鬥力確實太差,尤其是美國人在太平洋上連吃苦頭,讓英國人有些膽寒。他們當然希望中國人幫他們當一把炮灰。

    想讓老蔣的部隊當炮灰的還不止英國人,陳際帆也是這麼想的。他知道如果老蔣的部隊沒事可幹,勢必會去找**的麻煩,到時候一旦內戰提前爆發,一定會影響到後方的安全。而且老蔣承諾的四個軍肯定會南下,甚至自己都要被迫表態,這樣一來部隊裡將分裂為兩派,遠征東北將受到影響,更不要說和蘇聯人叫板了。

    會議陷入了僵局,只能休會。但是陳際帆已經給在座的美國人、英國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英國人,他們只認識孫立人,可得知孫立人居然是陳際帆的下屬,立刻對這個操著一口流利英語的傢伙刮目相看。

    其實丘吉爾更心虛,他確實有強大海空軍,不過這點兵力對付日本人都夠嗆。如果中國人真的來橫的,他將騎虎難下,如果和中國人開戰,不但道義上失去基礎,而且能不能打得贏還很難說。畢竟中國遠征軍的強悍,他是聽說過的。

    羅斯福總統開始拉偏架:「委員長先生,如果首相先生願意考慮貴國的要求,是不是意味著貴國在緬甸北方的部隊可以南下?」

    蔣介石見羅斯福這麼說,心想看來出兵是免不了的了,他可不敢得罪美國人,只能應道:「當然,我們對緬甸沒有領土野心,緬甸北部是我大西南的戰略縱深,歷史上的確歸我國所有,作為盟國的一員,理應合法地收回自己的領土。」

    丘吉爾沉默了一會,只能咬咬牙,「可以,只要中國出兵,我們願意在合適的時候坐下來商談緬北問題。至於蔣先生談到的香港問題,這不符合《南京條約》的宗旨,我作為聯合王國首相,明確表示拒絕。」

    明明這一天討論的是軍事問題,誰知變成中英兩國的外交大戰,會是開不下去了,只能休會。

    地中海式氣候照顧下的開羅,雖然是北半球的冬季,可是陽光明媚,氣候溫和。參加會議的各國將軍和家眷們自然忙裡偷閒,搞一些氣氛輕鬆的酒會、舞會等,似乎是要沖淡首腦會議上的緊張氣氛。

    會議上,光彩照人的宋美齡依然是記者和眾多外交官、軍官追逐的人物。這位中國的第一夫人似乎也很喜歡這種場合,舉著酒杯不時閒談著,要麼就是欣然接受各國紳士們的邀請,到舞場中翩翩起舞。

    但是更光彩照人的是陳際帆,因為各國的記者已經慕名已久了,好不容易得到陳際帆也來到開羅的消息,怎肯放過這個大好機會,記者們一見到陳際帆便紛紛要求要給他做一個專訪,就連英國的記者們也不例外。

    陳際帆哪有這麼多時間,於是在舞會外面居然自發形成了一個臨時的記者招待會,記者們在陳際帆衛士的指揮下很快圍成一圈,開始連珠炮似的發問。

    記者們的喧鬧把杜立特、陳納德等人也吸引過去,看著陳際帆用英語侃侃而談,兩人笑著聳聳肩。

    當《泰晤士報》記者問陳際帆,中國希望成為一個大國嗎?成為大國後,是否會走向軍事擴張道路的時候,陳際帆整整衣襟,嚴肅地說道:

    「事實上,中國在這場反對暴政的戰爭中,用自己的民族精神和優異的戰績證明了,中國已經是一個舉足輕重的大國。中國人民愛好和平,只是希望用鮮血洗掉百年來強加在頭上的屈辱,唯有這樣,中國才能和世界各國一道,重新建設一個和平的世界。」

    這句話幾乎就表明了,在領土主權問題上,中國是不會輕易罷手的。

    時間又在各國外交人員私下的不斷交涉中過去了一天,到了11月25日感恩節這天早晨,三國首腦重新聚會,主持人羅斯福總統授權馬歇爾將軍把這兩天的會談成果做了摘要。

    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下來,中英雙方都沒有異議。接下來就是會議的政治會談,當然,這主要在中美之間進行。

    美國的對華宗旨已經明朗化,就是通過援助保持中國對日本的繼續進攻,確立中國的大國地位,以便在戰後建立一個親美的中國,在遠東可以監督日本,在北方可以抗衡蘇聯,在未來的國際組織中可以抗衡英國。

    所以會後羅斯福總統接著感恩節家宴的機會宴請了蔣介石夫婦和陳際帆。

    會談對中國未來的命運是決定性的,因為主要的議題就是關於中國領土問題。

    雙方都同意,日本以武力攫取的中國東北四省、台灣和澎湖列島戰後必須歸還中國。

    羅斯福表示,應該在戰後與延安方面握手,組織一個聯合政府。蔣介石沉默了一下,同意了,但有一個條件,美國要保證蘇聯允諾尊重蒙古的獨立地位,並尊重滿洲邊界。

    關於朝鮮、印度支那和泰國,兩國的意見是尊重這些殖民地的未來地位,同意他們的獨立。

    在一旁的陳際帆靜靜地聽著,現在他還插不上嘴,看起來這次會議無法完全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不過,他已經暗暗下決心,在北方一定要對朝鮮施加影響。

    最後一個問題就是關於戰後日本的佔領問題。

    老蔣的回答差點沒讓陳際帆把肺給氣炸,老蔣很謙虛地表示,佔領日本,中國還不具備這樣的條件,這項重大任務應該交給英美盟國主持下進行,中國可以作為輔助力量參加。

    羅斯福沒有立即回答,而是看著陳際帆道:「其實陳將軍可以勝任這項任務,如果陳將軍能帶領部隊登陸日本,一來可以顯示中**事力量的存在,更重要的是,將給政府和延安方面的會談創造條件。」

    羅斯福知道,登陸日本這種買賣不知還要死多少人,如果有「神鷹」的協助,那麼美國士兵的傷亡將會大大增加。為了勾引蔣介石,羅斯福把**抬了出來。

    蔣介石其實早就想過這個問題,他一直慫恿陳際帆往北進攻,目的就是讓他們的軍事力量遠離中原,現在一看,登陸日本更好,點點頭同意了。

    而陳際帆則趁機說:「既如此,『神鷹『願意承擔此重任,同時也應該剝奪日本對琉球群島的佔領權,在對關東軍作戰勝利後,我們願意去琉球群島。」

    羅斯福對琉球群島的意見很明朗,希望交給中國,現在有人接手,欣然同意。老蔣一看,好!你要去,就滾遠點。

    談到這裡,會議似乎就要結束了,誰知陳際帆又節外生枝,說道台灣是《馬關條約》被強行攫取的,中國在那一段屈辱的年代被攫取的遠不止一個台灣,既然中國可以合法地收回台灣、澎湖,那麼其他的土地也應該得到重視。

    蔣介石心裡暗暗著急,他知道陳際帆的意思,無非就是指外興安嶺以北和烏蘇里江以東,可是北極熊是那麼好惹的?你小子非要把自己那點家當倒騰光才作數是吧?

    羅斯福總統當然知道陳際帆的意思,他當然不會表態,只說,美國政府尊重中國人民的意願,希望在戰後建立一個機制,讓各方都能坐下來商談這些事務。

    陳際帆趁機提出,位於日本列島以北的庫頁島,是中國領土,現在被日本非法攫取,也應該從日本手中剝奪。為了更加明朗,陳際帆乾脆說道:「我認為,鑒於日本在戰爭中犯下的罪惡,應該剝奪日本本土四島之外所有領土。也就是說,日本國的主權只有在四島之內才有效。

    其實陳際帆並不指望羅斯福明確支持中國拿回北方的領土,事實上這也不可能,但是他埋下一顆炸彈。

    通俗點說就是:

    先申明庫頁島是中國的,被日本非法佔據;

    然後蘇聯人一定會趁火打劫,從日本人手裡拿回庫頁島;

    這樣一來自己就有了理由進攻海參崴,或者是貝加爾湖,反正是你俄國佬先不仗義。

    只要蘇聯人多和德國人玩上一兩年,自己的理想未嘗不能實現。

    陳際帆提出的,戰後日本主權只限於本土四島範圍,得到了羅斯福總統的同意。於是會議終於可以畫上句號了。

    幾天後,《開羅宣言》正式發表,由於陳際帆和戰友們的努力,中國取得了比歷史上更加卓越的外交勝利,除了在《開羅宣言》中明文寫道的,日本應歸還所竊取的中國領土,如滿洲、台灣、澎湖列島等外,還明確了中**事力量將參與管理琉球群島、緬甸北部等主張。此外,《宣言》明確了日本的主權範圍,為陳際帆以後切入中俄領土爭端提供了依據。

    遠在莫斯科的斯大林沒有想到,由於一個叫陳際帆的中國將軍的橫空出世,他苦心謀劃的希望英美盟軍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的建議被擱置了。蘇聯人還要在衛國戰爭中,繼續奮戰。

    而得到實惠的老蔣,準備一回國就做點姿態重新集結遠征軍,呼應孟加拉灣的盟軍,也呼應北部枕戈待旦的「神鷹」方面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