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抗日之神鷹天降

《》章 節目錄 第四百十九章 蜜月合作 文 / 中國神鷹

    正如羅玉剛擔心的那樣,三個軍七百多輛坦克不可能長期帶著這塞外高原。就算不打仗,每天從張家口運輸的大量糧食也很困難。

    所以半個月後,陳際帆宣佈演習結束,將孫立人和戴安瀾的兩個個機械化軍調回,在錫林浩特設立察哈爾蒙古族委員會,允許蒙古人經過選舉,建立讓他們的政權。當然,羅玉剛的第2坦克軍是不回去了,他是察哈爾主席嘛,自然要在這邊逗留一段時間。

    有這個軍在,不但可以從西北面牽制熱河守軍,更可以震懾蒙古境內那些還在做著恢復往日榮光的過氣貴族們。

    傅作義的35軍也撤回到歸綏移以東,蘇尼特右旗東南的地區整訓。司令部設在多倫,一旦作戰開始,這個軍將和宋關虎的第1軍從崇山峻嶺中殺向赤峰和熱河之間的圍場,切斷兩地之間的聯繫。

    當然,在察哈爾駐軍,後勤壓力不小。所以陳際帆緊急命令方面軍直屬工兵師,在參謀總部的協調下緊急修通從張家口到錫林浩特的公路。這條公路本身是有的,但是年久失修,路面顛簸,工兵師不必另外開闢通道,這樣可大大減輕工作量。這個他到不擔心,真正令陳際帆頭疼的,是如何與美國人全面合作。

    這個問題從袁世凱到段祺瑞吳佩孚,再到老蔣,幾乎沒有一個人能處理好,稍有不慎,「二十一條」的魔咒就會加在頭頂上。老蔣搞過一個《中美友好通商協定》,不管阿德初衷是不是賣國,結果確實是出賣了中國的利益。

    本質的原因,就是中國在工業、貿易、科技方面的實力太弱了。與狼共舞不論出於什麼樣的初衷,最終的結果都討不了好去。

    幾個月前陳際帆也是這麼想的,可是現在他必須改變想法了,因為像乞丐一樣向美國人要東西,得到的只不過是美國人生產線上過剩的產品,當然這些產品也要錢,也有用,可更高科技的東西就沒有了。飛機坦克大炮這些東西對付日本人卻是夠了,但是要對付蘇聯人,幾百輛坦克恐怕還挨不了一次戰役的。

    陳際帆回想這幾年,美國人幾乎每一次自願的援助,都是成品,除非別人要求,否則絕不會輕易援助設備、儀器和新材料什麼的。在陳際帆屢次要求下,美國人才先後分三次運來兩套采油、煉油設備和一些鋼材。像大型鍛壓設備、大型焊接設備和b25轟炸機等一直未能如願。

    再看看德國,雖然合作不多,可是每一次都很慷慨,這一次德國專家過來,成天都蹲在車間裡琢磨改進m4坦克。如果說是他們希望得到美國坦克技術,可是他們也運來不少精密機械和檢測儀器,更重要的是,德國專家幾乎承擔了包頭坦克廠全部的規劃和生產線設計工作。

    鐘鼎城發來電報,說德國人自從學習了火箭炮、火箭彈技術後,投桃報李,決定幫助中國建立飛機生產線,仿製飛機。

    可這些,對陳際帆而言似乎太遙遠了點,現在他最缺的,是鋼!是高技術的水泥等建材!

    其實如果不搞包頭鋼廠,「神鷹」是不缺鋼的,可現在造大炮、汽車鋼板、登陸艇要用鋼,民用船舶要用鋼,機床和礦山機械要用鋼,而真正的用鋼大戶,是鐵路和橋樑。現在要搞一個全國(包括偽滿洲國)最大的鋼鐵廠,鋼鐵需求一下子緊張起來,兩座經過技術改造的鋼廠24小時不間斷生產,將大修的時間一省再省,還是不能滿足需求。

    鋼鐵的緊張,不是因為原材料,而是因為產能不足。不要說軍方需求,就連民用市場也受到影響。造船成本上升,使得內河航運業受到影響,而在建的鐵路,通常是建建停停,造成人力資源的極大浪費。

    陳際帆後悔啊,早知道發展如此迅猛,就該在河南也建一所中型鋼廠,當時只關注河南的農業發展了,沒有去過多考慮河南的重工業發展。

    想到這,陳際帆怦然心動,美國人不是一直都想染指自己的鋼鐵產業嗎?讓他們在河南投資一座鋼鐵廠,要求在一年內出產,而且只能到湖北進口大冶礦區的鐵礦石。還可以和美國人合股組建投資公司,修建鐵路。

    想到這裡,陳際帆不由得一笑,他在想中外合資這種新鮮玩意,只要是後世穿越人士應該都知道一點點,比如說什麼多少年後收回、合股比例之類的。

    對了,還有天津港口的建設,也可以引進外資。

    除了這些,陳際帆決定有計劃對美國人開放一些民用產業,至於稅率,不好意思,不但不能減,還要適當高一些。

    陳際帆帶著這些想法趕到北平後,沒有先去見羅斯福的特使赫爾利,而是和安徽過來的發展委員會專家們先開了一個座談會。陳際帆必須親自瞭解去年計劃完成情況並對今年的計劃提一些建議。

    專家們儘管不乏英美名牌理工大學、商學院畢業的高材生,但無論是哪一個學科的學者,無不對陳際帆佩服得五體投地。要知道這麼多年來他們就只看見一個陳際帆和他身後的百萬大軍無時無刻不奮戰在與侵略者作戰的前沿,即使在沒有戰爭的日子,這些軍人也在為中國的強大做著巨大貢獻。

    最值得他們欽佩的是,陳際帆並沒有像幾十年前那些雄心勃勃的軍閥一樣,輕易出賣國家和民族利益,而是不卑不亢地周旋於列強之中。不僅如此,他們還遊走在國內兩大政治勢力間,盡自己的努力平衡各方力量,避免內戰的爆發。

    這樣的軍人自然是值得尊重的,也是值得依靠的。

    馬寅初聽說要和美國人合作,按照陳際帆的意思將交通委員會和主管鋼鐵冶金的主任委員一同帶了過來。

    馬寅初首先報告了一年來四個省的經濟運行情況,主要是新增固定資產投資額、新發行貨幣量、新建公路鐵路里程,煤產量、鋼產量、水泥產量、硫酸產量、石油產量、物價指數、新增耕地畝數、糧食及其他經濟作物總產量等指標。實際上這些東西已經寫成了一份報告,只是從馬寅初口中帶著興奮念出來,感覺確實不一樣。

    「陳將軍,您堅持在包頭建設鋼鐵廠和相關產業的批示我們已經看到了,從長遠看這確實有利於經濟的發展,更有利於西北地區的開發。但是我必須說明一點,這種工程項目的建設非一朝一日之功,少則兩三年,多則五到十年才能見到效益。現在鋼材很緊張,一旦投入這樣大的項目,我們擔心產能會更加緊張。所以……」

    陳際帆認真地聽著,但是他還是在最後打斷了專家的發言,「沒有所以,我們的時間不多,你們要做半年的計劃,半年之內兩座鋼廠的鋼優先供應包頭的鐵路、礦山、鋼廠和坦克組裝廠。半年後會有新的鋼材來源。我最多給一年多的時間,這一年多你們可以成立工程項目組,邀請華羅庚教授和他的弟子們進行統籌運算,還要在資金、人力和物資上全力保證。一年以後,鋼廠必須出鋼!」

    大傢伙一聽,陳將軍不是一個靠拍腦袋決策不尊重科學規律的人啊,為什麼今天非要堅持呢?

    馬寅初咳嗽兩聲:「將軍,本來呢,事關軍事機密我們也不好問。我個人也知道將軍這麼急著要鋼要坦克是為了什麼,但是這一年經濟上走勢良好,如果鋼材被大量調走,恐怕會影響整個經濟格局。現在民用市場上的鋼材價格貴得離譜,由於這中間有差價,所以商人們千方百計向主管官員行賄,以求得到平價鋼材。長此下去,恐怕也不是辦法。」

    **!這個詞一下子佔據了陳際帆的腦海,原來這也能引起**,陳際帆臉色一沉:「馬老,還有諸位先生,我沒時間去安徽,請諸位回去後遊說特區議會,要加緊對商人投機、行賄、以次充好等方面的立法,還要加強行業工會的管理。對新投資的中小企業,要嚴格在技術、資金等方面把關。另外,特區廉政公署的辦公費用要優先分配,切切啊。如果後方不穩,我們在前線打什麼仗?難道將士流血、百姓辛勞是為了這幫子奸商和貪官污吏作威作福嗎?」

    馬寅初應承下來,「請將軍放心,我們絕對不會讓重慶的鬧劇在四省重現!」

    緊接著馬寅初闡述了特區財政、金融方面的狀況,這裡面總的還是不錯,比如四省基本上成了全國的生產基地,「鷹元」已經完全取代了法幣,已經可以在除偽滿洲之外的各省流通。但是合肥也成了各種資金的集散地,地下錢莊、外匯黑市、黃金黑市屢禁不絕。由於特區針對奢侈品的高額關稅,所以走私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使海關損失巨大。

    「馬老,這些問題都不大,對於地下錢莊,金融委員會可以適當降低門檻,讓他們轉入地上。真正的大問題是,絕對不能放鬆對『鷹元』的監管,既要在匯率上靈活浮動,又要特別關注匯率變化對經濟的影響。尤其是提防國際巨額資本通過沽空『鷹元』匯率獲利。這些我是外行,馬老,經濟上沒有現成的教科書,希望您和諸位經濟學家們關注社會,培養出有愛國心、業務能力強的經濟學人才。我今天請諸位來,主要是商量與美國合作的事情。」

    馬寅初等人有些疑惑,兩個多月前不是拒絕了美國人的合作嗎?怎麼今天?

    陳際帆見大伙有疑問,便道:「此一時彼一時,現在我們經濟遇到瓶頸,放眼世界能夠有能力提供幫助的只有美國,而且美國八大財團可以影響政府的決策。如果我們不鬆鬆口,美國人不可能總是痛快地給我們援助,比如鋼材,還有石油化工設備等等,更重要的是,很多工藝和技術我們無法在短期內得到。所以只有讓美國人進來,讓他們賺到一部分錢,他們才會心甘情願地把這些東西帶到中國來。我會和美國總統特使談意向,具體的由你們和美國人討價還價。」

    陳際帆趁機把自己關於在安陽建設一個中外合資鋼廠,並且和美國人合股成立天津港口有限公司的想法說了一遍,專家們對陳際帆提出的「中外合資」的這種提法感到非常新奇。覺得陳際帆所提的這種合作形式可操作性較強,又保持了相對的獨立性。

    「先不忙高興,對於我們中國的老字號,不僅要在資金上予以扶持,而且要協助他們搞好支持產權的保護。不要剛剛打開國門,就被人家拿著美元大棒吞了去。」

    最後陳際帆一字一句地強調:「中國是一個大國,不能靠買辦過日子!你們一定要記住,無論到了什麼時候,關係國計民生的產業,都要依靠自己!」

    馬寅初聽了感慨萬分,還記得「黃金十年」期間有人向財政部長宋子文建議,要投資重工業,但是畢業於美國哥倫畢業大學的宋子文先生居然說,這些東西美國都有,我們還造什麼。

    如果那十年中國有一些重工業基礎,抗戰怎會打得如此艱難?記得長城抗戰時,才打幾次戰役就把江北彈藥庫存給打沒了,以後自然打不下去,如不是這樣,怎會有後來的《塘沽協定》、《何梅協定》?

    馬寅初使勁點點頭,「將軍放心!無論是選擇合作還是自己發展,我們都會遵照這一原則。」

    比起馬寅初等人的誠懇,代表美國總統的赫爾利要急躁得多,他和陳際帆打交道比較少,談事情基本上是從國家利益的角度,說起話來自然免不了生硬許多。

    赫爾利見到陳際帆的時候,顧不得去打量對方的外貌,而是直接切入正題:「尊敬的將軍閣下,作為羅斯福總統的特使,我有責任提醒您,這個時候向蒙古進軍並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陳際帆不卑不亢地答道:「您是客人,所以我首先提醒您,蒙古問題是中國內政,貴國政府是無權干涉的。當然,我能理解貴國政府的擔心,請轉告總統先生,在開羅商定的事不會變。」

    「將軍,可是我看到的卻不是這樣,一個月就要過去了,美利堅合眾國提供的坦克和火炮並沒有進東北,而是在華北地區無所事事。」

    「赫爾利先生,」陳際帆臉色大變,「請注意你的言辭,不要說是你,就算是羅斯福總統過來,也無權干涉我在軍事上的決策。一句話,請擺正自己的位置,否則我們就不必談下去了。」

    赫爾利發現自己在重慶的一幕同樣在這裡上演,心裡不由得犯嘀咕,中國人看來太在意他們的面子了,容不得別人給他們提建議。

    赫爾利自然不願談話就此僵持,因為他此行不僅是打探陳際帆在蒙古問題上的態度,而且還要進一步爭取美國財團進入四個省投資。

    所以赫爾利軟了下來:「十分抱歉,將軍,請您理解美國政府的擔心,我們希望將軍在解決關東軍之前不要生出外交爭端,我**界和政界一致認為,在今年內解決日本問題對兩方都有好處。」

    陳際帆笑笑:「這個不必擔心,無論從任何一個角度,我都不會兩線作戰。但是赫爾利先生,如果您真是代表羅斯福總統的話,我有必要提醒您,太平洋戰爭結束後美國政府將把精力放在歐洲,而在遠東地區可以遏制蘇聯、監督日本的就只有我們。很遺憾的是,貴國的政治家們似乎並沒有看到這一點,或者說是不願意看到。你們給我們提供的援助實在是太少了。」

    赫爾利不樂意了,中國人給他的感覺就是貪婪,是無休止的敲詐,是永不滿足的**。據赫爾利所知,美國政府幾年來一共給「神鷹」提供了900餘輛坦克、1500輛汽車和近兩百架飛機(包括正在路上的一批),這已經足以裝備他十個裝甲師和數個飛行大隊,說實在的,這些裝備已經可以美國陸軍的一流部隊相媲美,沒想到這個陳際帆還不滿足。

    陳際帆見赫爾利臉色不善,「怎麼?我說得不對?赫爾利先生,正是因為無數中國士兵的流血犧牲,才將日本人趕到了東北,現在美國陸海軍才能坐在參謀部制定攻擊日本本土的作戰計劃。否則的話,光是日本南邊和東邊的島嶼,就足以讓數以萬計的美國小伙子們送命。想一想你們給蘇聯人,給英國人這麼多,他們的戰爭進展又如何?」

    赫爾利畢竟是代表總統,知道陳際帆這個比方打得相當恰當,確實蘇聯人還好,總算頂住了德國人的攻擊,而且似乎還有反攻跡象,可是英國人就太慘了點,除了在北非有點起色外根本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戰績。只有中國人,不,只有「神鷹」,才給了全世界最大的驚喜。

    赫爾利聳聳肩道:「將軍,我們確實應該加強合作,但是將軍一直對美利堅合眾國懷有戒心,我們確實歡迎將軍在民主和自由的道路上與我們加強合作。您是知道的,生產的武器要保證各個盟國的供應,而我們的生產能力和運輸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要請將軍諒解。總統先生有一個建議,聽說將軍最近的鋼材很緊張,美國政府願意倡議一些企業家到中國來幫助中國人爭取自由的戰爭。您覺得意下如何?」

    陳際帆裝作很遲疑,「赫爾利先生,不是我不願意,您知道,現在很多人罵我是獨立的軍閥,如果我輕易答應,會留下罵名的。」

    赫爾利心想這傢伙還真狡猾啊,怪不得總統先生對他讚不絕口,說中國要是選舉,這個年輕人至少可以連任兩屆總統。

    「那將軍有什麼好辦法呢?」

    「這樣吧,我們中國人有資源,如果美國企業家能提供做好的設備和技術,在短期內建成一座中型鋼廠,那麼特區政府一定會在其他領域向美國資本開放。中國的市場太大了,戰爭結束,百廢待興,商機無限啊。」

    赫爾利差點沒站起來,終於鬆動了,這下子總統身上的壓力可以減輕點了,不過他不認為陳際帆開的價會這麼低,一定還有後著。

    果然,陳際帆又說:「我們將有步驟地開放民用領域,而且還爭取與有魄力的企業合資擴建天津港,要知道,東北即將光復,那裡資源豐富,市場巨大。天津港的吞吐量甚至會超越上海;還有,我們的科研人員已經在貴國申請了數以百計的專利,這些專利一旦投入生產,其利潤是非常可觀的。」

    「陳將軍不用誘惑我,我不是商人。請將軍直說,還需要我們做什麼?」赫爾利不是一個可以隨便誘惑的人。

    陳際帆哈哈大笑,「赫爾利將軍,我需要一座飛機組裝廠、一座卡車廠,我需要得到p51戰機和c47運輸機的生產許可證;我還需要得到美國的雷達技術,生產我們需要的雷達。另外,我需要向美國訂購登陸艦、護衛艦和驅逐艦,訂購石油設備、化工設備,當然,這些只能通過美元貸款來完成。」

    赫爾利一聽,這傢伙遠比武漢的蔣介石難對付多了,那個傢伙身為領袖只知道要錢,可是這傢伙一開口就是這些。這些當然不難,八大財團早就躍躍欲試了。只是飛機生產線?這傢伙還真敢想啊,還有登陸艦和護衛艦,他還發展海軍?赫爾利搖搖頭,這點軍艦發展什麼海軍?對了這傢伙不是常說要登陸日本嗎?這是要做準備了。

    赫爾利搖搖頭,「將軍的要求太高了,我個人做不了主。不過,今天我們的會談是有建設性的,不如在一個合適的時間,讓企業家們來談吧。至於貸款訂購軍艦和設備,我需要向總統先生匯報。」

    「當然,總統先生是最能理解我的。」陳際帆胸有成竹地說。

    羅斯福總統當然理解,實在是太理解了。他仔細研究過「神鷹」的戰例,發現即使沒有制空權,這支令人生畏的部隊一樣可以將日本黃猴子揍得屁滾尿流,現在他不但有飛機,有坦克,而且所有的輕武器都已經實現自給,實力遠遠超過了蔣介石。但是他還不滿足,據說還在建設鋼廠,不僅要自己生產飛機,還要搞坦克。羅斯福又不蠢,當然知道他想幹什麼。這個年輕的民族主義者,心裡早就裝著蘇聯了。

    美國總統先生的眼睛盯著桌上的日曆,心裡在計算著戰爭結束的日子。他知道戰爭一旦結束,陳際帆的東西也差不多了,如果這傢伙真的能和蘇聯卯上,那對於美國是非常有利的。

    忽然,總統先生想起什麼來,對,這個傢伙曾經提到過「曼哈頓計劃」,還沒等到回國,美國國家安全部門前前後後調查了近一個月,也沒查到情報是怎麼洩露的。羅斯福靠在椅子上仔細地回憶當時陳際帆的神情,發現這個年輕人根本不驚訝,就好像他已經很熟悉一樣。

    總統忽然睜開眼睛,從辦公桌的另一頭抽出一份資料仔細翻看。這份情報是安徽的特工提供的,上面密密麻麻寫著很多科學家的資料,其中的幾個還曾經在美國工作過。

    明白了!總統知道,陳際帆自己搞「曼哈頓計劃」是不可能的,但是他敏銳地感覺,中國人可能有許多連美國人都不知道的技術。不,不是可能,是一定!

    總統馬上拿起電話,讓助理將政府的高級官員們請來,他要下決心。不,應該叫下血本!

    陳際帆想要的都可以給,而且還可以加倍的給,但是一定要得到與他們在武器開發上的機會。

    這位確實是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並沒有因為自己的國力雄厚而妄自尊大,而是用他敏銳的政治眼光和洞察力看到了「神鷹」的機密,雖然他不知道這些機密是什麼。

    陳際帆要是知道大洋彼岸的美國總統願意和他合作,一定會開心得跳起來,因為他手裡確實有殺手鑭。

    機載第一代雷達已經研製成功,雖然還很粗糙,但這意味著第一代雷達制導導彈可以用於實戰。對於導彈,陳際帆這個後世穿越的軍人自然是情有獨鍾,現在「神鷹」的遠程火箭技術雖不完善,但是用於空對空、空對地等方面還是不愁的,唯一的問題就是制導技術。紅外線制導現在還不敢想,只能通過雷達制導。機載雷達的誕生還意味著未來對蘇作戰中電子戰成為可能,如果發展得快,擁有一架自己的山寨預警機也不是什麼難事。

    這還不算,最讓人興奮的是,安徽秘密研究的電子管邏輯計算機正在進行最後的組裝和測試,離問世已經不遠了。同時,由於河南各種礦藏的開採,電子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晶體管、電容器、電阻器等都已經研製成功,(比歷史上早幾年,這是因為得到了高煥捷的直接指導,而且專家們已經得到他們使用的那台跳頻電台作為研究對像)也就是說,不出半年,最多一年,「神鷹」將擁有自己的電子計算機。如果加以改造,不僅可以用來計算彈道,對敵人的炮兵陣地進行反制,而且經過改良後還可以為坦克和飛機提供導航和火控。如果真能實現,那和蘇聯打就不是一個時代的戰爭了。

    當陳際帆再一次見到赫爾利的時候,看見赫爾利滿面春風,他知道,「神鷹」跨越式發展的時機真的來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