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武俠修真 > 年聖

作品相關 六 冉閔 文 / 輕人

    一、簡介

    漢族,民族英雄,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人(今河南內黃西北),是中國五胡十六國時期冉魏的開國君主。冉閔為今人所廣為知聞是屠殺胡人的命令,即殺胡令,亦以勇猛著稱,常被列為中國古代十大勇將之一。

    二、英雄事跡

    公元309年,乞活軍活動在黎陽的一支在和凶奴前趙帝國的戰鬥中被打敗,冉閔的祖父冉隆和爺爺等親人都沒於此役。冉氏家族留下一個11歲的少年——冉瞻(按現在的標準還是一個孩子),冉瞻帶領所部乞活餘部繼續與胡人英勇戰鬥。公元310年,石勒(此時還是前趙的大將)攻打河內,勒見兩軍陣前的一少年英勇非凡,長而勇悍,精於騎射,陣前臨矢石不顧。勒贊曰:「此兒壯健可嘉!」冉瞻眾寡不敵,被俘。石勒徒冉瞻及其部眾於蘭陵郡。327年,冉瞻在和凶奴前趙的戰鬥中被斬於陣前。冉瞻之子就是後來的冉閔。冉閔除繼承了父親的英勇外,還善於使用智謀。

    公元338年,少年冉閔首次出場,在昌黎大戰,史載後趙諸軍盡潰,唯游擊將軍冉閔三千漢軍獨全。此戰後,冉閔成名,被石虎提拔為北中郎將,參加了防衛後趙北方邊界的戰事(當時北方燕代之地,後趙鏡內有內遷的丁零,烏恆,夫余等各族各部,時常有叛亂,外有慕容鮮卑常發兵寇邊。)冉閔在防衛後趙北方邊界的戰鬥中縷立奇功(其間也有兩次調到外地作戰)。

    公元350年冉閔(ranmin)率軍於凌水河畔大敗鮮卑燕軍二十萬。擒斬燕軍七萬餘人,斬首上將以上三十餘名,焚燒糧台二十萬斛,奪鮮卑北燕郡縣大小二十八城,冉閔威震中原。後冉閔推翻羯趙稱帝建國。挾勝利之勢,突襲各路胡軍

    (1)首戰以漢騎三千夜破凶奴營,殺敵將數名,逐百里,斬凶奴首三萬;

    (2)再戰以五千漢騎大破胡騎七萬;

    (3)三戰以漢軍七萬加四萬乞活義軍破眾胡聯軍三十餘萬;

    (4)四戰先敗後勝以萬人斬胡首四萬;

    (5)五戰以漢軍六萬幾乎全殲羌氐聯軍十餘萬;

    (6)六戰又有以步卒不足萬人敵慕容鮮卑鐵騎十四萬不退反進竟十戰十捷!!

    幾番大戰,打出了漢家鐵騎的威風,各地漢人紛紛起義響應,史載「無月不戰,互為相攻」。一舉光復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陝西、甘肅、寧夏。匈奴、羌、氐等胡人勢力被迫撤出中原。石遵、石鑒、石琨、石寵、石蟠被滅三族,羯族的主力軍被完全消滅。至此,石虎的十四個兒子,兩個被他自己處死;六個自相殘殺而死;五個被冉閔滅族,一個投靠東晉,被斬於街市;全部死於非命。石虎一生造孽無數,終於在子孫身上得到了報應。

    公元352年。冉閔將城中的軍糧分給百姓。獨自帶領1萬人馬(步兵為主)去爭糧。結果被鮮卑的14萬大軍(騎兵。還有數萬後續部隊)包圍。在拚死突圍的冉魏士兵掩護下,冉閔連殺三百餘人,終於殺出包圍圈(戰鬥經過本文從略),但那匹和冉閔一樣勇猛的朱龍戰馬卻因過度疲勞而倒下,冉閔被俘,他的手下仍然在機械地和敵人拚命,掩護隨軍的其他重要官員撤離戰場,一直殺到最後一人……慕容恪捉到冉閔後,獻與國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閔:「你只有奴僕下人的才能,憑什麼敢妄自稱天子?」冉閔怒道:「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尤稱帝,況我中土英雄呼!」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後送至龍城,斬於遏陘山。冉閔死後,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蟲大起,從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驚,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閔為武悼天王,當日天降大雪,過人雙膝。(正史記載,決非杜撰)作者語:冉閔壯志未酬,天地為之大慟,可惜上天既然體恤冉閔的用心,為何不乾脆賜他勝利的結局。為何還要讓他的冤屈千年不得昭雪,受盡同胞的謾罵。蒼天不公,造物不仁,不知何時冉閔的英雄事跡才能在世間廣為流傳。

    冉閔就義後,冉魏國的臣子絕望至極,悲天呼地。紛紛守節自縊,少部分逃往東晉,無一投降前燕者。冉魏幾十萬漢人不甘受辱,紛紛逃向江南,投奔東晉。東晉軍未能及時接應,使得幾十萬百姓中途受到截擊,死亡殆盡。晉將『自殺』謝罪。由於冉閔的王朝時間很短。大臣多『自殺』殉國。沒有人給冉閔寫書立傳。後來統治北方的幾百年的的鮮卑北魏的史學家把冉閔大罵一頓。在史書上沒有幾個人為冉閔正義直言。而後代又缺乏資料.只能根據以前遺留的資料來整理。某些太監史學家片面強調冉閔的殺胡。而不說明冉閔殺胡的原因。想想冉閔一聲令下。中原百姓和入塞胡寇無月不戰。日日相攻。可見冉閔當時的政策是順應民意的。是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意願。代表最先進的生產力。並不是冉閔有心挑撥。而是當時的民族矛盾不可調和。那些穿者獸皮。吃著生肉的野蠻部落。哪裡懂得禮儀廉恥。生命的價值。入侵印度的蠻族部落把創造古代印度文明的當地人當作奴隸一樣的趨勢。印度的種姓制度大家都知道吧。21世紀的今天還生活在印度社會低層的賤民。就是那些幾千年前被征服的印度本國人。冉閔天王招告天下,邀四海豪傑奮起殺胡。屠胡令所到之地。中華子民紛紛響應。漢軍威武!!漢軍威武!!大小胡寇四散而潰!九州大地終復炎黃本色。我族方才免於重搗古印度人之悲劇。

    在火焰塔以及滿清人所寫的正史和小說裡。都有許多對冉閔的污蔑。比如說冉閔被胡人收做義子。但是在南朝的史書從來沒有記載。我們只能通過被人篡改的史料來一窺這位1700年前的民族英雄的豐功偉績。岳飛。文天祥。都是我們很熟悉的人物。但是冉閔卻被埋沒於浩瀚史書中。冉閔用自己的所作所為。拯救了危在旦夕的中華文明。不惜自己的聲譽背負了2000年的罵名。為我們這些後代奪回了生存空間。冉閔的武功決不亞於岳飛!!冉閔的功績與日月同輝!!冉閔是公元四世紀的東亞明星。是人民心中的唯一希望。人們都說冉閔就是西楚霸王項羽轉世來拯救漢人的英雄。來拯救處於水深火熱的百姓。關中80萬漢族百姓冒著生命危險千里跋涉來投奔冉閔就是明證。

    三、世無冉閔,中華文明已從地球消失??

    很少有一個歷史人物像冉閔這樣充滿爭議,以致於主流教科書因為無法定論而不得不將他忽略。在那個扭曲的時代,他的行為也可以說是扭曲的。一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該如何評價他?捧殺還是棒殺?目前我所找到最早持這一觀點的是清未學者荊駝寫的「冉閔傳」,稱冉閔「振古鑠今,扭轉乾坤」,見《江蘇》,11/12期合刊本(光緒30年4月1日),頁89,104-5據晉朝時期的「晉;江統〈徙戎論〉」五胡亂華之前,北方遷入中原的胡人已高達數百萬,很多地方超過了當地漢人人口。

    五胡亂華時,又有大量的西北諸胡和北方的鮮卑遷入中原。《晉紀》《晉書》記錄當時永嘉喪亂,中原士族十不存一。

    唐編《晉書》卷65《王導傳》據說:「洛京傾覆,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這就是說,南遷的人超過了半數。留在北方的人命運很悲慘。凶奴、羯等族軍隊所到之處,屠城掠地千里。(如《晉陽秋》殘本所稱的「胡皇」石勒一次就屠殺百姓數十萬,諸晉史中也有大量屠殺記錄,屠殺在數個州開展)石勒其子石虎更加殘暴。他跟一條毒蛇一樣,腦筋裡只有三件事,一是*,二是殺戮,三是享樂。

    石虎發男女十六萬,運土築華林苑及長牆於鄴北。時逢暴雨,漳水水漲,死者數萬人;他已有多處宮殿,還不滿足,又驅漢丁四十餘萬營洛陽、長安二宮,造成屍積原野;修林苑甲兵,五十萬人造甲,十七萬人造船,死亡超過三分之二;奪漢女五萬入後宮肆意變態凌殺污辱之行,其間由於負婦義夫的反抗,死者不計其數;從長安—到洛陽—再到鄴城,成漢的使者見到沿途樹上掛滿上吊『自殺』的人,城牆上掛滿漢人人頭,屍骨則被做成「屍觀」,恐嚇世人,數萬反抗將士的屍體被棄之荒野喂獸;血腥屠殺和殘酷的民族壓迫,北方漢人銳減至六七百萬,造成赤地千里的景象;人口的大量減少,土地的大量荒蕪,傍之虎狼等野獸成群出現繁殖。

    石虎將邯鄲(一說臨漳以南)以南中原地區,數萬平方公里土地劃為其狩獵圍場,創全人類有史以來的吉尼斯世界記錄。規定漢人不得向野獸投一塊石子者,否則即是「犯獸」,將處以死罪,被殺或被野獸吃掉的人不計其數,漢人的地位竟連野獸都不如。住在「富麗唐皇」宮殿裡的石虎,竟笑曰:「我家父子如是,自非天崩地陷,當復何愁?……當時「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

    殘留的漢人,為了免於屠殺,紛紛築堡自衛,與胡人對抗。但這並不意味著一些人認為的「塢堡遍地都是」,當時的北方壁堡也要相隔百里才有一個。按鳴沙屈出土的《鳴沙石室佚書》記錄:「永嘉大亂,中夏殘荒。保壁大帥數不盈四十。多者不過四五千家,少者千家五百家。」

    由此推測當時北方的漢人最多不過四百萬左右。大屠殺了多年之後,石勒估計也殺累了,聽錄了謀士要他建立「根據地」做『皇帝『的建議,改變策略,開始有了收降漢人做奴隸的政策,而不再一味搞大屠殺。永嘉六年(公元312年),石勒根據漢人張賓的建議,定都襄國。中原農業經濟得到一點恢復。在南方石勒長期與祖逖將軍做戰.祖將軍死後,沒人能有效的組織北方各堡與胡人對抗。公元320年前後,屈指可數的幾個保壁大帥也最後降石趙,石趙王朝完成了對中原和關中的牢固統治。

    到公元349年,冉閔屠胡之前,遷居中原的胡人高達五六百萬之多,數量上相當驚人,他們是在東漢、魏、晉、石趙四個朝代因各種原因遷到中原地區來的胡人。有被當時政府強遷進來的,有主動遷進來的,有武裝打進來的。晉朝統治時期,在「南達長江,北到燕遼,西起關隴,東至東海」的廣擴區域,不斷的有各胡酋佔山為王,擾亂地方。但大都不敢公開反對東晉的統治,為害的區域只是個別郡縣,不對晉朝統治集團構成威脅。直到凶奴人劉淵和羯族人吸桑石勒等的出現,凶奴、羯人合流,胡人鐵騎橫掃了整個黃河流域,建立後趙。

    後趙統治北方時,當時的漢人不超過五百萬左右,胡人卻與這個數相當甚至高於這個數。胡人人口還在增長,而漢人不斷減少。《晉書》:「方今四海有倒懸之急,中夏逋僭逆之寇,家有漉血之怨,人有復仇之憾!」以冉閔為首的漢族人們對入塞胡族的復仇行動,是漢人發起的絕地反擊。入塞胡族成份複雜:像羯族、白奴族、丁零族、鐵弗族、盧水胡、鮮卑(史書稱白虜,也有學者認為黃種人)、九大石胡的遠遷部落等主體都是金髮碧眼的白種人。氐族包括大月氐、小月氐和巴氐。大月氐主體為白種人,小月氐和巴氐主要為黃種人。而姜、夫余、烏桓(東胡與凶奴混血)、和入侵遼寧的高句麗等民族主體為黃種人,個別部落除外。

    如果等他們殺盡了北方漢人,在中原地區繁殖起來。會成為一個金髮碧眼的種族(根據現在鮮卑後代千分之幾白人血統都成顯性基因的特徵),會再向南方要生存空間,再把南方的三百萬人殺掉,或大部份殺光小部分漢族被溶入新的種族。而不是其它各胡基本上被殺絕,僅佔北方漢人人口百分之幾不到的胡人溶入北方漢族。漢族像其它三大古國的民族一樣亡族是很可能的。

    公元350年前後,冉閔殲滅數十萬後趙胡軍,推翻後趙王朝,致書各地,號召漢人起來殺胡人復仇,史載全國各地:所在承閔書誅之。當時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湖北北部、陝西的漢人都紛紛起兵,僅鄴都一地被殺的胡人就高達20幾萬(甚至遠在隴西的麻秋收到冉閔的「討胡檄文」後,都殺掉所部胡人響應,因為隴西胡人太多,呆不住腳,麻秋帶領部下斬關向東出關中投*冉閔,中途與胡人王朗幹了一仗,殺朗部胡人數千,後被氐酋蒲洪捉了去。)除了向侵略者報仇外,冉閔最大的功績還在於驅逐胡蠻數百萬出中土。

    《晉紀》:「自季龍末年而閔盡散倉庫以樹私恩。與羌胡相攻,無月不戰。青、雍、幽、荊州諸氐、羌、胡、蠻數百餘萬,各還本土,道路交錯,互相殺掠,且饑疫死亡,其能達者十有二三。」

    石虎統治後期,冉閔救濟饑民。冉閔推翻後趙,分兵四面出擊,與各大小胡酋互攻,數百萬胡人被中原人們驅逐(石虎強遷到鄴城的共計幾十萬漢人,也有近半數在動亂中返還家鄉,中途大部份被胡人所害。)氐、羌、胡、蠻等各民族數百餘萬,返還隴西或河套等地的家鄉,九大石胡甚至遷回中亞。返遷途中各不同民族的胡人相互進攻掠對方,甚至人肉相食,十個人中僅有二三人能成功回去。

    冉閔使胡族大返遷,造成中原百餘萬胡人死亡達十之七八,這就變相的殺了百萬胡人.中國歷史上後來建國的十六國國家中,鮮卑除外,就是成功返回去未被滅的民族部落重新入主中原所建立。但這時胡人數量大減,民間漢人恢復增長。胡人見識了漢人血腥報復的可怕不得不向漢人尋求合作,漢人從事農耕,胡人則充軍打戰。這才開始了和睦共處.五胡亂華時的少數民族往往打戰不論男女老少全族皆兵。當然往後發展精兵全由男子充當。在十六國南北朝頻繁的戰爭中,胡族大量戰死,胡族彼此之間也相互滅族。民間從事農耕的漢人不斷恢復增長,北朝東西魏的戰爭使胡人人口枯竭.兩國漢族大地主勢力卻強大起來,為補充兵源不足,不得不開始大量起用漢軍.西涼地區的漢軍得到北周起用,正是在這一時期.鮮卑國主們把公主嫁給這些漢族地主勢力以拉攏他們,漢軍的起用為後來楊堅滅胡和隋唐的建立創造外部條件。

    如果沒有冉閔的「殺胡令」,沒有他號召漢人復仇,驅逐各胡出中原。以後會是什麼樣?首先胡人在中原繁殖上千萬人口後,再把南方的漢人殺絕並不是不可能的,中國的主休民族漢族也會像別外三大古國一樣被異族取代。諸胡亂中華時,北方漢人被只留下四五百萬,這得主要歸功於凶奴人和源於東歐高加索山到黑海草原地區的白種羯族。(這個民族有拿人頭祭祀的習慣)冉閔滅後趙,殲滅三十多萬羯族與凶奴為主的胡兵。冉閔後來在鄴城對羯族屠殺了二十幾萬,加上全國各省各地的復仇屠殺。羯族與凶奴在血腥的民族報復中被基本殺絕。可惜的是一支萬人的羯族部族,因為向北投降鮮卑而保留下來.後來鮮卑人幫助它們殺了冉閔,鮮卑入主中原。

    這支羯人在鮮卑的統治下以打仗為業。鮮卑內戰時羯酋造反,壓抑久了的爾朱羯瘋狂地殺著鮮卑人,差點將鮮卑滅族。在鮮卑復仇的打擊下,羯人在後景帶領下跑到南方梁朝統治區,好心的南方梁朝政府接納了他們,收為僱傭軍。忘恩義的侯景確殺死了梁武帝,對江南漢人實施血腥的種族屠殺,使原本人口眾多,千里沃土的江南變成赤地千里,屍骨遍地,雜草叢生的不毛之地(僅屠健康城就將全城四萬戶約二十萬人殺絕.).史稱侯景之亂。

    試想如果侯景這時再殺到南朝的兩廣地區,把未充分武裝起來的兩廣地區也個個擊破,再把當地漢人也殺光,南方除個別山區外可真謂無人了。直到後來,南梁將領陳霸先帶珠江流域的兩廣軍隊準備充分後北伐江南,花了很大代價才滅此悍族,這一種族才真正從地球上消失。陳霸先將從江南跑來兩廣的難民回遷,把許多原本在兩廣和越地山區的人口補充到長江中下游,充實當地人口。陳霸先建立陳朝,採取了很多開明的措施來恢復經濟和人口增長,即使這樣直到隋滅陳時已經很多年過去了,南方的人口卻一直沒有恢復到侯景之亂前的規模。由此可見,單侯景幾千羯兵就可血腥殺光江南人,更別說幾百萬白種胡人如果沒被驅逐出在中原,而在中原繁殖幾千萬後必然向南方要生存空間的結果!

    冉閔趕胡族出中原,為漢人的發展創造了空間,令山東、河南、安徽、江蘇(長江以北地區)、湖北(長江以北地區)回歸東晉。冉閔的神兵鐵騎,讓胡人從此不敢再輕視漢人的武力,收斂了他們肆意搶掠的行徑。冉閔,不愧為我大漢英雄,其功業利在千秋!!!冉閔在取得政權後。並不想和胡寇鬧翻臉。曾經宣佈:「與官合則留,不合則去。」一夜之間,周圍百里的漢人全部爭相擁入城中,所有的胡人全部離去。城門那裡一面是大量的漢人擁進城市來投奔冉閔。一面是大量的胡人紛紛出城.冉閔看到這個場面不得不確信確信「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四、後人評價

    遙想當年,冉閔一聲令下,中原百姓和入塞胡人無月不戰,日日相攻。可見冉閔當時的政策是順應民意的,代表了最廣大人民的意願。並非冉閔有心挑撥,而是當時的民族矛盾確實無法調和。縱觀四大文明古國:古埃及、古巴比倫文明在戰亂中衰弱了;入侵印度的蠻族部落把創造古印度文明的當地人列為種姓制度中最低層的賤民當作奴隸一樣的驅使至今;五胡亂華之時,當創造古中國文明的人們面對相似的窘境時,有一個冉閔站了出來,他詔告天下,邀四海豪傑奮起殺胡,號令所到,民皆響應,漢軍威武,胡寇散潰,九州大地終復炎黃本色,我族免於重蹈他人覆轍,中華文明的主體得以延綿。而今斯人已遠去,我們只能通過被篡改的史料來一窺這位1700年前的民族英雄的傳奇生涯。岳飛、文天祥,都是我們很熟悉的人物,冉閔對漢民族的功績應在二人之上。山中青山歲歲青,世上繁華一千年。千年前這片土地上的民族矛盾不可調和,但時間融合了一切,今日的中國,我們是五十六個民族的和諧大家庭。當昔日激烈的戰事變為今日塵封的歷史,古人的豪情蕩漾在今日的心間,湧起異樣而複雜的感觸。

    五、討胡檄文

    1諸胡逆亂中原已數十年今我誅之若能共討者可遣軍來也暴胡欺辱漢家數十載殺我百姓奪我祖廟今特此討伐犯我大漢者死殺我大漢子民者死殺盡天下諸胡匡復漢家基業屠戮胡狗為天下漢人義之所在冉閔不才受命於天道特以此兆告天下

    2稽古天地初開,立華夏於中央,萬里神州,風華物茂,八荒**,威加四海,華夏大地,舉德齊天。蠻地胡夷無不嚮往,食吾漢食,習吾漢字,從吾漢俗,此後胡夷方可定居,遠離茹毛飲血,不再獸人。然今,環顧胡夷者,無不以怨報德,搶吾漢地,殺吾漢民。中原秀麗河山,本為炎黃之聖地,華夏之樂土,而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前晉八王亂起,華夏大傷,胡夷乘亂而作,擾亂中原,屠城掠地。永興元年,胡狗鮮卑,大掠中原,劫財無數,擄掠漢女十萬,夕則*,旦則烹食,千女投江,易水為之斷流。羯狗之暴,以漢為「羊」,殺之為糧。永嘉四年,圍獵漢民,王公忠烈射死者十餘萬。不日,夷人匈奴,四面縱火,烤漢為食,死者二十餘萬。太興元年,愍帝受辱,崩於匈奴。凡此種種,罄竹難書!

    今之胡夷者,狼子野心,以擄掠屠戮為樂,強搶漢地為榮。而今之中原,北地滄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天地間,風雲變色,草木含悲!四海有倒懸之急,家有漉血之怨,人有復仇之憾。中原危矣!大漢危矣!華夏危矣!

    不才閔,一介莽夫,國仇家恨,寄於一身,是故忍辱偷生殘喘於世。青天於上,順昌逆亡,閔奉天舉師,屠胡戮夷。誓必屠盡天下之胡,戮盡世上之夷,復吾漢民之地,雪吾華夏之仇。閔不狂妄,自知一人之力,難扭乾坤。華夏大地,如若志同者,遣師共赴屠胡;九州各方,如有道合者,舉義共赴戮夷。以挽吾漢之既倒,扶華夏之將傾。

    六冉閔要殺胡人的真正原因

    公元304年,當時還是「八王之亂」。幽州刺史王浚引進慕容鮮卑來對付成都王穎。慕容鮮卑乘機大掠中原,搶劫了無數財富,還擄掠了數萬名漢族少女。回師途中一路上大肆*,同時把這些漢族少女充作軍糧,宰殺烹食。走到河北易水時,吃得只剩下八千名少女了。王浚發現後,要慕容鮮卑留下這八千名少女。慕容鮮卑一時吃不掉,又不想放掉。於是將八千名少女全部淹死於易水。易水為之斷流。

    羯族簡直就可以稱之為「食人惡魔」了。史載他們行軍作戰沒有糧草,擄掠漢族女子作為軍糧,羯族稱漢族女子為「雙腳羊」。夜間*。白天則宰殺烹食。羯族對漢族的血債實在太多,在他們所建立的後趙政權中,漢族幾乎到了滅族的邊緣。後趙開國皇帝石勒(羯族)公然明定胡人劫掠漢族士人免罰,胡人有所需,可以任意索取一般漢人的東西。同時又禁止漢人稱遊牧民族作胡人,而稱「國人」,違者斬。他的開國漢人大臣,來朝見他時,因身上值錢東西和衣服被胡人搶了,勒問他出了什麼事,大臣正在氣頭上,說胡人搶了他,而忘了說國人。才發覺說錯了話,趕緊向石勒賠罪,勒赦免了他。可以想像一般漢人當時的處境。

    由於聽信巫師之言,石勒對漢人其子(一說為侄,一說為與其嬸所生)石虎更加變本加厲百倍。他跟一條毒蛇一樣,腦筋裡只有三件事,一是*,二是殺戮,三是享樂。

    發男女十六萬,運土築華林苑及長牆於鄴北。時逢暴雨,漳水水漲,死者數萬人;石虎已有多處宮殿,還不滿足,又驅漢丁四十餘萬營洛陽、長安二宮,造成屍積原野;修林苑甲兵,五十萬人造甲,十七萬人造船,死亡超過三分之二;奪漢女五萬入後宮肆意變態凌殺污辱之行,其間由於負婦義夫的反抗,死者不計其數;從長安——到洛陽——再到鄴城,成漢的使者見到沿途樹上掛滿上吊『自殺』的人,城牆上掛滿漢人人頭,屍骨則被做成「屍觀」,恐嚇世人,數萬反抗將士的屍體被棄之荒野喂獸;血腥屠殺和殘酷的民族壓迫,北方漢人銳減至六七百萬,造成赤地千里的景象;人口的大量減少,土地的大量荒蕪,傍之虎狼等野獸成群出現繁殖。石虎將邯鄲(一說臨漳以南)以南中原地區,數萬平方公里土地劃為其狩獵圍場,創全人類有史以來的吉尼斯世界記錄。規定漢人不得向野獸投一塊石子者,否則即是「犯獸」,將處以死罪,被殺或被野獸吃掉的人不計其數,漢人的地位竟連野獸都不如;太子石邃比他爹石虎還要令人髮指。如果說石虎是殘暴荒『淫』的話,這個二十幾歲的青年只能以變態來解釋。在自己府上閒著無聊的時候就帶著刀亂竄,碰到自己的侍女就把她的頭砍下來,擦乾淨血放到盤子裡面做成工藝品和部下觀賞。最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個惡魔竟然篤信佛教,他命令他所擄掠的漢族女子做尼姑,碰到漂亮的就先和她交配,然後就把這個倒霉的尼姑身上的肉割下來和牛羊肉混著煮,還把這種食品賞賜給部將吃,讓他們猜測是什麼原料做的。

    冉閔滅後趙政權,一次解放被擄掠的漢族女子達二十萬。這些漢族女子不是被擄去作妻作妾的。而是作為「雙腳羊」一樣的家畜。隨時隨地被***。也可能隨時隨地被宰殺烹食。有五萬多少女這時雖被解放,但也無家可歸。

    到了南北朝,拓跋鮮卑的拓跋燾發動三十萬大軍進攻宋國,居然不帶一點糧草,如果掠奪的食物不能解決需要的話,就只能是「掠人而食」了。事實上他們也確實是這麼幹的。

    在人類的歷史上還從來沒有一個時期發生過這樣大規模吃人的事件。同一時期在西方,是匈奴人阿提拉進攻羅馬帝國,他殘暴是殘暴。但並沒有留下他們吃人的記載。後來女真,蒙古,滿族雖然也很殘暴,但史書上也沒有留下他們吃人的紀錄。今天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根本無法想像「五胡亂華」時期的血腥與殘暴以及我們漢族先民所蒙受的苦難。這些歷史我們在學校的課堂上是學不到,因為在書本上只有民族融合、鮮卑拓跋宏漢化等等,完全是報喜不報憂。對黑暗面一點也不描寫。近來《狼圖騰》的作者當是不掩蓋這些暴行。但他又認為這樣殺你吃你是為了我們漢族好。是給我們輸血。好讓我們強大起來,所以我們不應該仇恨那些食人惡魔。反而還要去感激他們。能說出這種話的人,我想他如果生活在那個血腥的年代,應該會捨身飼魔。心甘情願地讓他們吃掉。然後讓那個被消化得變成什麼也不知道的「我」強大起來

    |com|bsp;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