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年獸降世 巫妖戰亂五帝間 第二十一章翁堯婿舜坐帝位 父鯀子禹治水患 文 / 輕人
后羿失蹤之後,身為人皇的摯終於掌握大權,可他根本不是當人皇的料,把個人族事務處理的一塌糊塗,想退位讓賢,便想到了自己的弟弟堯。
堯是黃帝的後代,是帝嚳的兒子,本名放勳。帝嚳去世後,后羿扶立摯繼承了帝位,又在在放勳剛到十五歲時,把他封為唐侯,趕到外地。堯在唐地與百姓同甘共苦,發展農業,妥善處理各類政務,把唐地治理得井井有條,不僅受到百姓的擁戴,而且得到不少部族首領的讚許。可是帝摯卻沒什麼突出的政績,各部族首領也就親放勳而疏遠摯。
帝摯九年,摯親率官員到唐將帝位禪於放勳,放勳即帝位,帝號堯,因初封於唐,即以唐為號。
堯當上天子後,為便於統治天下,統治也為了首都免受洪水威脅,將首都從帝丘遷到平陽(今山西臨汾),所以平陽留下了很多堯的遺址。堯的封地劉邑的人仍然大部分居住在原地,沒有跟隨堯到首都去當官……
後來,堯老了,認為兒子丹朱的德行,做劉邑陶唐氏族首領還可以,但做天子就不夠了。出身炎帝四岳的大臣向他推薦了舜。
舜在20歲的時候,名氣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聞名的。因為能對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堅守孝道,故在青年時代即為人稱揚。過了10年,堯向四岳(四方諸侯之長)徵詢繼任人選,四岳就推薦了舜。堯將兩個女兒嫁給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與全家和睦相處,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現出卓越的才幹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只要是他勞作的地方,便興起禮讓的風尚;「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製作陶器,也能帶動周圍的人認真從事,精益求精,杜絕粗製濫造的現象。他到了哪裡,人們都願意追隨,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縣為都)」。堯得知這些情況很高興,賜予舜絺衣(細葛布衣)和琴,賜予牛羊,還為他修築了倉房。
舜得到了這些賞賜,瞽叟和象很是眼熱,他們又想殺掉舜,霸佔這些財物。瞽叟讓舜修補倉房的屋頂,卻在下面縱火焚燒倉房。舜靠兩隻斗笠作翼,從房上跳下,倖免於難。後來瞽叟又讓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卻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將舜活埋在裡面。幸虧舜事先有所警覺,在井筒旁邊挖了一條通道,從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時間。瞽叟和象以為陰謀得逞,像說這主意是他想出來的,分東西時要琴,還要堯的兩個女兒給他做妻子,把牛羊和倉房分給父母。像住進了舜的房子,彈奏舜的琴,舜去見他,像大吃一驚,老大不高興,嘴裡卻說:「我思舜正郁陶!」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順父母,友於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誠懇謹慎。
後來堯讓舜參預政事,管理百官,接待賓客,經受各種磨煉。舜不但將政事處理得井井有條,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進。經過多方考驗,舜終於得到堯的認可。選擇吉日,舉行大典,堯禪位於舜。
金烏太子鬧南詹,使得南詹部洲西南部山脈數千年的積雪融化,人族剛從群妖劫難中緩過來,便陷入滔天洪水之中。
人類群居的黃河流域發生了很大的水災,莊稼被淹了,房子被毀了,老百姓只好往高處搬。不少地方還有毒蛇猛獸,傷害人和牲口,叫人們過不了日子。
堯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商量治水的問題。他徵求四方部落首領的意見:派誰去治理洪水呢?首領們都推薦鯀。
堯對鯀不大信任。首領們說:「現在沒有比鯀更強的人才啦,你試一下吧!」堯才勉強同意。
鯀花了九年時間治水,沒有把洪水制服。因為他只懂得水來土掩,造堤築壩,結果洪水沖塌了堤壩,水災反而鬧得更凶了。
舜接替堯當部落聯盟首領以後,親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發現鯀辦事不力,就把鯀殺了,又讓鯀的兒子禹去治水。
禹改變了他父親的做法,用開渠排水、疏通河道的辦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他和老百姓一起勞動,戴著箬帽,拿著鍬子,帶頭挖土、挑土,累得磨光了小腿上的毛。
經過十三年的努力,終於把洪水引到大海裡去,地面上又可以供人種莊稼了。
禹新婚不久,為了治水,到處奔波,三次經過自己的家門,都沒有進去。有一次,他妻子塗山氏生下了兒子啟,嬰兒正在哇哇地哭,禹在門外經過,聽見哭聲,也忍著真心沒進去探望。
當時,黃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龍門山(在今山西河津縣西北)。它堵塞了河水的去路,把河水擠得十分狹窄。奔騰東下的河水受到龍門山的阻擋,常常溢出河道,鬧起水災來。禹到了那裡,觀察好地形,帶領人們開鑿龍門,把這座大山鑿開了一個大口子。這樣,河水就暢通無阻了。
由於大禹治水的功績,使得四方部落皆是臣服,舜帝便將皇位禪讓與他
|com|b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