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職場校園 > 官路沉浮

大道小說網 第二十八章 黃林木的辣椒 文 / 同舟共濟

    楚平,林木說,湖山還是很適合大範圍內種辣椒的,楚平到縣裡開會,去孫副書記那坐了一會,孫副書記問了問楚平目前的情況,就扯到了黃林木身上去。

    在楚平忙乎著種西藍花的時候,黃林木同學卻張羅著要種常規辣椒,找技術,找種植,找合適種常規辣椒的村,基本上都高妥當了。

    在鄉黨委會上,黃林木多次提出,南州地區有家家戶戶種植辣椒的習慣,鄉政府應該適時引導,組織各村村民擴大種植面積,而且這常規辣椒的種植,既不需要搭建大棚,也不需要其他的投入,技術上更是不存在任何問題,南湖人民已經種了幾千年的辣椒,銷路也不成問題,這兩年南湖的常規辣椒有幾毛錢一斤,如果每家種上幾畝辣椒,形成了規模,那湖山就成了辣椒之鄉,不但大棚辣椒出名,常規辣椒也出名,這樣還能集中優勢兵力,全力發展辣椒經濟。

    只是楚平不太感興趣,所以其他人也就都不支持了。

    特別是賀主席,只要黃林木提起這事情,他就一件件的反駁,反駁得黃林木無話可說。

    到最後,還要楚平出面平息兩人的爭端。

    其實對於種常規辣椒,楚平不認為不行,也不認為行,只是覺得黃林木有些弄不靈清,或者太弄得靈清,這個時候你仗著孫副書記的關係,要從鄉政府獨立出來搞一個花樣,這明擺著是不給我楚平面子嘛,所以楚平也懶得搭理他,樂得有賀主席楚平招呼他。

    「南州人愛吃辣椒是一貫的傳統,從表面上看,辣椒的種植和銷售都不會有問題。」既然孫副書記這麼正式的提出,楚平自然得好好回答,想了想繼續說,「可南州人吃的辣椒,一般都是自家種的,城裡地辣椒,也是南州人自己種的,這有這兩年才有大棚辣椒出現。」

    「是啊,我以前不吃辣的,現在也是無辣不香啊。」孫副書記聽楚平這樣一說,打著哈哈說。

    「是啊,江南人因為江南常常下雨,天氣潮濕,所以多吃辣椒逼寒濕,這和氣候有關係。」楚平繼續說,「加之江南在歷史上算是蠻夷之地,並不富裕,老百姓吃辣容易下飯,這都是歷史淵源。」

    「你功課做地夠深啊。」孫副書記依然笑著說。

    「只是。我們吃辣椒。一般情況也只在6月到1c間吃青辣椒和紅辣椒。因為常規新鮮辣椒地供應期集中在6月至1c月間。」楚平這還真想扯天書一樣。慢慢地扯著。「但南州人民一年四季離不開辣椒。孫書記是知道地。在除了這幾個月外。我們平時一般就是吃鹽漬覆辣椒、曝曬白辣椒、鍘切辣椒、剁辣椒這些醃菜。」

    「是啊。南州人家裡。啥都可以沒有。但這辣椒罈子肯定不能少。」孫副書記跟著楚平地思路說著。「我們家老太婆每年也要弄十幾個罈子地辣椒。」

    「改革開發後。老百姓逐漸富裕起來了。手裡有了些餘錢。」楚平怎麼扯到改革開發上去了。「所以去坤平村種反季節地大棚辣椒才能很行銷。因為大家有了點餘錢。都想改善一下生活嘛。」

    「嗯。這一點你選對了。」孫副書記笑著說。「就像打仗。出其不意。出謀制勝啊。所以說你有帥才嘛。」

    「大量地推廣普通辣椒地事情。林木書記也在會上多次提到。」楚平知道這事情要說地有藝術性。不然把孫副書記得罪了不好。把黃林木得罪了也不好。「整體來說。我覺得還是可以大量推廣地。幾次黨委會上。我也是這樣說地。和林木也進行過私下地探討。」

    「哦,林木這倒沒說過。」孫副書記是個直筒子,黃林木在他面前,自然從不說楚平好話,只是說楚平反對他推廣常規辣椒這個發家致富的門路,這讓孫副書記以為楚平是在卡黃林木,在記恨當初黃林木和白一丁穿一條褲子,所以才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那估計是林木忘了和您匯報。」楚平在黨委會上的發言還真是這個態度,只是這話語卻也可以理解為另外一層意思,加之王愛軍對這事情不置可否,賀主席一直和黃林木對著幹,侯兵更是會有一下沒一些戳黃林木幾下,馬黨委也是見風使舵之人,自然就不表示支持,加之分管蔬菜種植技術的陳副鄉長堅決反對大力推廣普通辣椒,這事情就不了了之了,讓黃林木不得不走上層路線。

    「南州人雖然喜歡吃辣椒,但這東西畢竟不能當飯吃。」楚平笑著說,「特別是老百姓地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種

    葷菜多了之後,大家選擇的餘地就大了。」

    「也是。」孫副書記似乎在想他吃飯時候的感受,「餐餐辣椒,也不是滋味。」

    「關鍵一點是,陳副鄉長認為,這幾年普通辣椒病毒大面積爆發風險增加,一旦控制不好,很有可能出現顆粒無收的現象。」陳副鄉長是技術出身,他實際上有詳盡的數據,這大力推廣常規辣椒的情況,也不是沒有過,南江縣前年擴大種植面積,獲得不錯地收效,去年更是加大推廣力度,雖然以全市之力推廣,以縣委縣政府的名義請來省農科院的辣椒專家坐鎮,但是最後還是有好幾個整村整村絕收的現象,老百姓叫苦不迭。

    「哦,小陳這樣認為?」孫副書記雖然是直性子,雖然是干革命打仗出身的,特別是南巡首長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老孫同志還是很相信科學地的。

    「林縣長,應是林書記,去了南江,我上次也專門向林書記打聽過,他說實際情況比外界知道地情況更加嚴重。」楚平心裡說你要不信,自己去問林書記,「而且南江今年還加大了普通辣椒的推廣力度,連林書記都有點擔心,江南地市場,是否能容納得下這麼大量的辣椒,畢竟其他縣市也都種大量地普通辣椒。」

    「吃了虧,他們怎麼還不要命的擴大規模呢?」孫副書記不明的問,「難道小林腦子秀逗了?」

    「南江推廣常規辣椒早,在銷售渠道、在種植技術支持、在日常管理上都有很大的優勢,發生大面積病蟲害,也能控制,即使有少部分鄉鎮控制不住,那還能以全縣之力進行彌補,所以他們還是要加大力圖推廣,這就是規模經濟的好處。」楚平笑著和孫副書記解釋,這些東西說通了,孫副書記自然會想明白,這個直筒子雖然有些護犢子,但並不糊塗,「但是,我們現在大力推廣常規辣椒種植,這風險就要大很多,我們的規模和技術手段,和南江縣比,差距可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而且今年的已經錯過了辣椒種植最好的時間。」

    「這些倒都是次要的。」楚平皺了皺眉頭說,「我之所以沒強列支持林木這個想法,那就是對市場銷售前景有些擔心。」

    「哦,擔心也是正常的,市場銷售這方面可是你的強項。」孫副書記點了點頭,「說來聽聽,你是專家嘛。」

    「我從林書記那裡得到的數據是,僅南江縣種植面積就有一萬畝,產量約莫能達到2400萬斤,這還是保守估計,要真的豐收,每畝產2000公斤也是正常的事情,去年全省城市人口剛到1萬,僅僅南江縣種出來的辣椒,就夠全省城市人口吃上個把星期。」楚平一向很重視數據,和根據數據進行推理。

    「啊,小林還真是大手筆。」孫副書記皺了一下眉頭,如果楚平說的是真的,那今年常規辣椒的銷售只怕是個大問題。

    「所以,我當時的建議是,同意林木牽頭,在鄉里選幾個沒有能力種植大棚菜的村進行試點,這樣既進行了試點,也能避免風險,如果情況好,明年就能擴大推廣面積嗎。」楚平知道黃林木是鐵了心要幹點事情,要不讓他自己幹,這後面只怕還要找麻煩。

    「那就行,你多指導一下,好歹你還是鄉長,把把關。」孫副書記心裡琢磨著,將黃林木放在湖山鄉是不是真的合適,原本是想讓黃林木借楚平的光,到時候弄點政績,好提拔提拔,可這楚平的光芒實在太盛了點,像黃林木這種人,在湖山鄉只怕一點光芒也顯現不出來。

    楚平和孫副書記又就黃林木其他情況聊了聊。當然是孫副書記問楚平:「楚平,你如實和我說,林木這陣子的表現如何?」

    「不錯,林木是農家弟子轉干的,能吃苦,也懂農村工作,明白老百姓的苦楚,工作還是很踏實的。」楚平笑著說,和孫副書記說,肯定只能撿好一點的東西說,「工作激情也很高昂,幹起工作來很投入,有不少工作,我可多虧了他啊!」

    「嗯,這樣,那我就放心了。」孫副書記滿意的點頭說,沉吟了一會抬起頭問楚平,「還有什麼要改進的地方?或者說你對他的希望,你也如實說,這是為了他好,下面的情況你清楚,你和我說,等他回來我好好教育他,將來我心裡有數的。」

    在楚平和孫副書記談話的時候,黃林木也正和某個人在談話。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