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漢末衛公子

第二卷 黃巾亂 第二百五十章(下) 文 / 夏門

    第二百五十章(下)

    原本的箕關守將是衛寧一手提拔上來的,昔日衛寧一手經營河東,自然是盡心盡力,選用人才不分貴賤,量才施用,可正是如此,再衛寧與楊奉的矛盾激化之後,因為重傷在身而變得病態的疑神疑鬼,對於昔日衛寧以及衛凱一手打造的軍事內政謀劃更是百般多疑。

    就算身體不支,楊奉也知道箕關的重要。但畢竟原本箕關的守將是衛寧一手提拔上來的,不管他到底忠誠的是誰,楊奉也斷然不肯將這樣以塊重要的地方,交託給與衛寧有著絲毫聯繫的人。

    而楊奉如今能夠信任的,實際上便只有他的本宗,從弘農逃難北上的那群楊氏族人。

    取代原本那個箕關守將而把手這個險要關卡的,便是其中的一個楊氏子弟。但,如今的弘農楊氏早不負當初自楊震公起,人才濟濟的情況,長期處於頂峰的地位,奢華的享受,使得這樣一個豪貴泱泱大族幾乎沒能拿得出多少的後進新秀。

    依照衛寧的話來說,便是楊氏一族,除了那個還未成長來的楊修有點才學,其餘都是尸位素餐的廢人。

    卻也正是這群人屍,偏偏在這個時候,是楊奉唯一值得信賴的對象,甚至是陳宮,這個自衛寧出走後,肩挑起龐大責任的軍師謀士,也漸漸得受到了楊奉的疏遠。楊氏的抬頭,便像征著其餘派系受到壓制,比起楊氏子弟來說,陳宮甚至想要求見楊奉也頗為難行。

    但畢竟楊氏中人畢竟還有一些老城的傢伙,自然是知道現在楊奉的處境並不算好,再分攤了許多安邑的權柄之後,也識相的壓制住了族中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小輩不會得寸進尺。他們當然明白,現在要靠誰來保住他們楊氏最後的根基。

    所以對於陳宮的發號施令,這些楊氏宗老雖然眼饞但卻終究還是沒有從中作梗。

    作為交換,陳宮眼見楊氏子弟霎時分攤了許多本應該是衛寧提拔的草根人才躋身的地位,卻也只能默然現在這個事實。

    陳宮畢竟還是認為山東諸侯連連戰亂,自顧不暇。以他們兵凶戰疲的情況下,背信棄義與董卓同時謀奪河東并州,根本就是不可取的。

    但誰又知道,兗州某個傢伙就是這樣一個貪婪無信而又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份量的匪類呢?

    再柳氏的引誘下,貪圖河內這塊沃土的劉岱偏偏就違背了陳宮對於正常人思維的猜測。牽一髮而動全身,劉岱的出兵,卻引來了一條更加兇惡的猛虎。最後落得兗州全境被曹操所得,象徵河內權利的印信還未捂熱不說,還落得身死殞命,遺臭萬年。

    昔日衛寧便曾與陳宮談,山東諸侯真正有雄主之色的,唯有曹操。對衛寧眼光的佩服,陳宮自然也是不敢小覷了曹操這樣一個人物。

    在收到了河內被曹操謀奪的消息,陳宮不得不煩惱焦慮不已。能夠趁機一舉三得,不僅奪取了一州之地,還將河內收入囊中,更兼將一切污點留個劉岱這個頭大無腦的傢伙去背負,陳宮也不得不佩服曹操的果斷和謀略。

    河內既失,箕關的危險又擺在了前台,即便是傻瓜也自然是不會相信,曹操是真的好心幫助楊奉穩固山東的危險。這條惡狼,才是陳宮愁白髮的人物。

    可是,箕關的守將,本就是一個毫無本事的楊氏貴胄子弟,能夠擋住曹操如今士氣如虹而百戰練兵的大軍攻勢?

    自衛氏出逃後,陳宮下令游騎快馬加鞭將信令遍及各縣,在河內被奪的消息傳回時,箕關卻依舊沒有半點回應。這讓陳宮更為擔憂。可惜大陽兵馬還在北上的途中,陳宮也只能無能為力。

    而事實上,箕關在數天前,卻早已經改換了門庭。

    無數百姓向著箕關洶湧而來,作為一鎮守將,以箕關這個扼守關東的咽喉來說,關外陷入戰場的情況再加上如今楊奉勢力內憂外患,對於這些流民本應該據之不理以免騷亂箕關的守備,平添許多不安定的因素。這畢竟是戰時,一切有可能發生的變故都不應該平添。

    可惜,身為貴族子弟的楊開,本身不過是個碌碌無為的傢伙。平日裡只知道飲酒作樂,志大而才無,而身體酒色掏空,勉強能舞文弄墨,行軍作戰卻沒有半點本事。

    不知軍,而行軍,本身就是一件謬談。

    隨著河內流過的大批平民百姓之中,倘若就只是楊開所認為的一群賤民就罷了,可其中卻還混雜著自河內舉家攜口而向河東逃竄的,在楊奉佔領河內後依附於楊氏的一些本地貴族。

    這個時代,重視的自然是這些士族。而楊氏昔日經營弘農多年,靠得不僅僅是楊氏的名聲和地位,同樣也是因為許許多多的士族的附庸。

    楊氏與衛氏的決裂,但衛家這顆老樹雖然已經被移開,不過昔日習慣在那茂密的枝葉下乘涼的其餘人,依舊還對楊氏不買賬。

    而河內的許多士族向西遷徙,讓楊開認為,楊氏便應該扶持這些人,成為他們的附庸,繼而將衛家的餘威慢慢從河東這塊土地掃蕩出去。

    不得不說,能夠想到這些,楊開也還是有點才幹的。另一個時空,西晉滅亡,而東晉入主江南,正是王導獻策,讓晉元帝司馬睿收流亡江南的河北士族於府中,慢慢蠶食江南本土貴族,分撥他們的權利,才為晉元帝統治江南大塊土地打下了良好基礎,而在以後的日子裡,從北方逃亡向南的士族在朝堂上分撥的權利,甚至比江南士族還要大得多。

    可惜,楊開不過終究只是以個世家子弟,從沒有習過兵事卻不知道,一下子收容那麼多的人口,代表著什麼?而在不清楚這些流亡來的人,其中有沒有人心懷詭譎便打開城門放其入內,本身就是一件極度荒謬的事情。

    甚至……他根本就沒有想過,河內既然陷入戰火,該地士族舉家避禍,為何選擇的同樣是向西,河東這個同樣兵凶戰危的地方?

    星夜裡,楊開志躊滿滿,在箕關的府邸擺下美酒家宴款待這些士族,本以為將得到萬般吹捧的巴結,甚至得到這些人的效忠以及未來楊氏宗老們的讚許。

    但,迎接他的,卻是一列列手執兵器的甲士,而那數百人馬,前一刻還是他設宴等待的士族們的私兵,現在卻成了猙獰的敵人。

    而率兵兵圍郡守府的那個人,一臉黑鬚,身材不高,但楊開,卻從他的身上感受到了濃烈的氣勢,那是久經上位,掌握無數人生死培養出來的上位者氣息。即便是那嘴角掛起的笑容,也是萬般冰涼而帶著強烈的嘲諷。

    那個人,便是曹操。

    這樣一個人物,在少時便在洛陽嶄露頭角,楊開自然是見過他的。

    到了此時此刻,楊開自然是知道,自己中了曹操的詭計,既然他這個一方諸侯都已經親自領兵到了郡守府邸,那麼城外必定還有一隻雄武大軍,而箕關堅實的城牆,恐怕也早已經被潛入城中的曹軍悄悄打開了。

    曹操大手一揮,楊開那微弱的掙扎幾乎沒有絲毫作用,便被縛做一團。

    守將被擒,而大軍趁夜偷襲,慌亂中的箕關守軍根本組織不了有效的抵擋。數量的差距,軍心的動盪,失去了堅實城牆這個優勢,箕關中的反抗很快便被曹操麾下三萬大軍撲滅,一萬守軍,投降者十有**。

    本身牢不可破的強關,終究只能屈辱的兵不血刃落入他人手中。

    幾乎在掌握了箕關的同時,曹操當即下令封鎖城門,一切消息都嚴密封鎖,使其不得流入河東境地。

    而在清洗原本箕關守軍軍官的同時,一個讓曹操欣喜若狂的發現使他幾乎按捺不住,仰天大笑起來。

    衛家那個暗藏在箕關的都尉,竟然在家中被搜出了衛家家主投來的信帛,而那個派遣出來的探子也在那個都尉家中被一併擒獲。

    衛家族人的行蹤竟然便在曹操的眼前,這讓他又如何不雀躍?

    掌握了衛家便等於是將河東的一半已經收攏在手,而得到了衛家直系族人,也便算是間接得到了北方某個讓他垂涎不已的人才的掣肘。

    就算用衛氏族人讓衛寧投靠,也未必是不可能的事情。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