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漢末衛公子

第二卷 黃巾亂 第二百六十一章 文 / 夏門

    第二百六十一章

    從初春開始一直到現在,時隔半年有餘的邊境戰爭,卻在這樣一場慘勝當中了結。衛寧並沒有做到,也沒有時間在去謀劃如何盡可能的讓北方的蠻夷們大傷元氣,讓他們上百年緩不過氣來。

    這是一場浩大的工程,卻只能是徒然的幻想。中鮮卑的沒落,並不代表東西兩支鮮卑人沒有入侵的實力。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代表王庭,草原最高權利的寶座,中鮮卑人的內耗,有很大可能轉移掉另外兩部的視線。

    而衛寧,現在也沒有多少精力在去顧及那群未來引起華夏遍地哀嚎的禍根。事實上,現在掌握了五萬兵馬,北並七郡,衛寧的實力,已經引起了天下諸侯的重視。

    可名不正,則言不順,衛寧畢竟還是以楊奉下屬的身份。在講究忠義的這個年代,衛寧的行為,畢竟還是會受到不少人的詬病。

    而董卓滅亡的這樣天大消息,自然是瞞不住晉陽方面的眼線、更別提衛寧知道原本的既定走向。

    董卓身死,來自雍州的徐榮軍團的威脅,也便是冰消瓦解。在衛寧整頓六郡邊軍的同時,他也終於有閒暇好生觀望一下,南並的局勢。

    衛家族人出逃的消息,即便是陳宮再三嚴令封鎖,但終究還是瞞不了多長的時間。而徐榮五萬兵馬的投降,這樣聲勢浩大,更是難以遮掩。

    現在擺放在衛寧面前的,不是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攻擊,卻又換成了楊奉對他的敵意。

    在經過了歷經半年之久的大戰,強兵雖成,但卻已經疲憊不堪。五萬人馬說多,卻終究不能長時間的再經歷一場戰事。何況,晉陽本身的糧草,也在這一場大戰中,耗費了許多。若行兵事,恐怕不等兩軍對壘,便會因為後勤的虛耗,兵敗如山倒了。

    這也是衛寧等人最為擔憂的問題。

    沒有人害怕戰爭,卻沒有人不害怕時機不當的戰爭。

    但徐榮統兵進駐平陽的消息,便好似一根針刺深深扎進衛寧的胸窩。這樣一個聲名赫赫的統帥,確實一塊大石。

    楊奉的態度,對於衛寧來說已經是至關重要。

    卻在這個時候,一騎來自太行山以南的快馬,卻讓衛寧更是舉起難定。

    他的妻兒老小,竟然已經被盤踞河內的曹操軍所得。

    曹操的信使,並沒有說明什麼,但衛寧卻能從那好似老友相敘的書帛中看到熱切的期盼。

    這樣的情況,比起家眷還被楊奉軟禁,更加糟糕。

    冀州,袁紹與公孫瓚的戰爭還在持續,雖然目前情況來看,公孫瓚具有壓倒性的實力,但智謀方面的不足,讓袁紹有了漸漸抬頭的事態。

    同樣,因為這兩大巨頭的對砍,使得曹操很有餘暇趁機壯大自己的實力。而倘若要面對日後可能發生的大戰,曹操也就必然要先為自己尋覓到一塊足夠養軍的地盤。

    河東自然是首選的不二之地。

    趁著關中自董卓滅亡後的糜爛局面,曹操完全可以趁著西面毫無威脅趁機掌控住這塊地盤。而楊奉在經過馮翊大戰敗北,徐榮大軍對峙消耗,又兼衛寧分裂了不少實力,對於曹操來說,實在是天賜良機。

    而其中,衛寧的態度對於曹操來說也是至關重要。

    衛寧在擔憂楊奉北上討伐他這個「叛逆」的同時,曹操也在擔憂一旦大軍攻奪河東,衛寧身處北方,作為楊奉名義上的下屬,五萬兵馬會不會自腹背殺出。

    衛寧不得不苦笑,原本一直致力於開拓中原腹地的曹老大對局勢的竟然如此敏感,任何一個機會似乎都逃不過他的法眼。

    河東這塊富庶之地,自然是所有人眼饞的肥肉。衛寧雖然想過未來必定會成為哪個巨頭眼中迫切想要的地方,卻不想,才去了董卓,卻惹來了另外一個更為可怕的傢伙。

    就算是現在的曹操,手中的兵將謀臣,也是一抓一大把啊。而一家老小都在曹操手中,這樣的要挾對於衛寧來說,卻是更加難過。

    箕關早已經被曹操暗中所奪,陳宮前段時間在焦頭爛額的思對徐榮兵馬和北方衛寧,而無暇顧及,只以大陽兵馬屯紮,以防不測。

    而現在徐榮既然已去威脅,反成了掣肘衛寧的助力。那麼對於曹操的虎視眈眈,自然是要放到首先的位子。

    徐晃這個可憐的打工仔,還沒有從和徐榮大戰緩過氣來,卻又立刻領著手上的兩萬殘兵馬不停蹄的開往聞喜。楊奉手中可以值得信賴的大將實在太少,唯有徐晃一人有將才。

    晉陽郡守府內,衛寧信步遊走在庭院之中,月色有些朦朧,卻讓他那苦悶的臉色越發清晰。

    「兄長為何在此愁眉不展,可是為了那曹操信使所憂慮?」就在衛寧思索未來的道路,卻是郭嘉不知道什麼時候來到了身旁。

    衛寧回過頭來,張了張嘴,卻又搖了搖頭,最後只得苦笑兩聲。

    「兄長為何不覺得此乃天賜良機?」郭嘉摑弄了下鬍鬚,驀而笑道。

    衛寧眉頭輕輕一挑,有些疑惑道,「我家小皆為人所囚,何為天賜良機!?」

    郭嘉止住笑聲,這才肅然道,「兄長手握五萬精兵,帳下黃忠,趙雲,典韋皆乃萬人敵!晉陽,上郡,雁……朔方,五原,雲中,定襄皆為兄長馬首是瞻!兄長既得軍心,又得名望,功高震主,楊奉遲早難容於你,何不舉旗自立,好過受他人所掣!「

    「……自立?」衛寧肩膀一個顫抖,回頭看向郭嘉,只從那雙眼眸之中看到了熊熊燃燒的火焰。衛寧再側過頭來,看了看一直與他寸步不離左右的典韋,那牛眼中,同樣也是沸騰的渴望。

    衛寧驀然才發現,原來不知道什麼時候,周圍的所有人都已經達成了共識,想將他推向那個新的位子。

    「兄長出身貴胄,年少封侯,名滿天下,自破黃巾起,會諸侯共討董卓,破鮮卑十萬授首,天下何人不識君?且,兄長如今已難容楊奉,而以兄之名,天下諸侯,何人敢收兄長!?楊氏早弱,兄長胸有萬壑,豈能屈居楊奉這般無能之人之下!?」郭嘉跨前一步,聲音陡然高了幾分,「如今曹操有意謀取河東,楊奉兵將疲乏,已是自顧不暇,以嘉視之,楊奉必然難擋。而安邑以東既危,楊奉必調平陽徐榮南下增援,假兄長親提一軍趁虛南下,以衛氏河東名望,平陽以南,必然成兄長唾手可得。」

    衛寧眼神早已恍惚,面對郭嘉咄咄逼人的氣勢,卻反而連退了幾步。

    「……楊奉固然兵將疲乏,我軍又何嘗不是?何況,晉陽少有餘糧,哪堪征戰!?而就算能得歸河東,曹操又豈會善罷甘休?」衛寧瞥開眼神,卻繞開話題道。

    「呵呵……兄長大可先以文書告曹操,以安其心,為其借膽,曹操既對河東誓在必得,大戰一觸即發。楊奉雖無能,而手下陳宮卻還有幾分謀略,徐晃,徐榮二人,也是難得的大將之才。曹操要想輕易奪取河東,恐怕是沒那麼容易!兩虎競食,而兄長可坐收漁利!」

    「楊奉固然守土有責,而曹操又豈會如此不智?」衛寧搖了搖頭,「奉孝!切莫小瞧了曹操此人啊……」

    「並非小弟小覷了此人,恰是此人文韜武略不凡,才不得不與楊奉決一死戰!」郭嘉搖了搖頭,提起曹操卻也難得浮起一絲讚賞,「為英雄者,當審時度勢,如今冀幽雖戰火綿綿,卻已漸分勝負,公孫瓚窮兵黷武,必敗無疑。袁紹若得冀幽,必將眼光放於并州一地。假兩州雄兵,於兄來說,也難擋之……曹操固然可以退兵,以待楊奉與我軍廝殺,可淮南袁術在其南,掣肘於他。而冀幽分出勝負,插手并州,亂局中,曹操又如何能擋?本可敗楊奉疲兵,又何必等他日於猛虎口中奪食?」

    衛寧苦笑不已,弄了半天,自己花費了六年時間經營好的河東土地,卻成了一塊人人眼中的香餑餑。本該圖謀徐州作為自己糧倉的曹操,卻因為自己的出現而改變了目標,向東開拓的路線,卻改為了向西,使得他不得不面對這個日後可怕的梟雄。

    「且容我思度幾日……」衛寧避開郭嘉那期盼的眼神,終究還是歎了一聲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