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漢末衛公子

第二卷 黃巾亂 第四百三十章 戰端初顯,河北兩雄起爭端。 文 / 夏門

    第四百三十章戰端初顯,河北兩雄起爭端。

    與計劃中稍稍有些偏差,但大體的方向上,卻反而效果好到出乎了袁紹集團的意料之外,甚至其中一系列的應對措施都沒用上多少。

    倒是比起張郃的慘重損失來說,這些收穫已經足夠了。畢竟將屬於劉備軍力的三萬人,直接硬生生抹掉了一萬兵馬,便已經是個足夠大的收穫,即便有所損失,也算不了什麼了。

    說起來,呂布在歷城的一場大暴亂,再加上在泰安城中又一次抽部兵丁,集結起來的兵馬已經有了兩萬。此消彼長,在劉備麾下關羽被張郃硬生生打掉了一萬人之後,兩方卻成了對等的勢力。

    唯一使呂布還受到劉備掣肘的,似乎就只有軍糧的問題,這是個要害,卻不得不逼迫呂布低下頭來。

    即便是劉備並沒有在上面做多少文章,但與張飛一戰之後,兩家的關係便已經鬆垮垮了太多。劉備依舊領兵就屯紮在修補後的歷城,彷彿在等待什麼,而呂布在與劉備關係僵化的同時,似乎也無意在去進取。

    正是兩家兵馬爾虞我詐,互相猜忌,反而讓袁紹後軍來得從容有度,在麴義領兵一萬多人到達了章丘之後不久,袁紹中軍在裝作被呂布先前的小計欺騙上當後,也緩緩來到了章丘城。

    如今的局勢,似乎已經明朗無比了,甚至沒有任何一個人會懷疑戰局最後的勝負。區區章丘小城外,赫然便有七萬強軍駐紮,隨時可能轉進泰安,奪回歷城。

    唯一便只能看,袁紹到底有多少決心了……有多大的決心在不顧及河東的態度,而撕開戰端。

    不過作為侵略者的劉備和呂布,即便被袁紹趕回去,也並沒有任何人會說三道四,這畢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各方所關注的,卻是,一但袁紹擊敗了呂布和劉備之後的真正動向,到底是什麼?是趁機收復鄴城,還是就這樣按兵不動?

    河北的局勢一下子有些曖昧不明,無論是誰都有些翹首以盼,這兩個北方怪物,真正的碰頭。至於呂布和劉備,卻早被天下群雄給拋出腦外了。

    倒是說起來,呂布如今在泰安的地位是異常尷尬的,既先奪了兩座袁紹的城池,如今又有了和劉備關係持續破裂的地位,糧草輜重命脈偏偏又被劉備所掐住。

    即便他如今掌握了泰安這個一郡郡治,但城中的存糧本就所剩不多,更別提夠兩萬大軍的用度了。雖然出於猛獸的自我保護意識,呂布還在持續增添兵馬,不過顯然,以軍糧的數量來說,已經撐不了太久了。

    泰安的地位更顯得不堪,夾在劉備和袁紹中間,倒是頗為有些進退失據。假若袁紹起兵而來,呂布或許還有信心給袁紹一個狠狠的教訓,但卻又不知道在後方的劉備會不會拖上他的後退。

    事到如今,本來有些熱血上湧的傢伙們,反而也開始冷靜下來,顯得憂心忡忡了。

    不得不說,呂布如今卻也有些後悔當初自己忍不下那股惡氣。但畢竟是手下的心腹愛將被張飛所殺,說起來,如果他還沒有一點表示的話,不僅是寒了部曲的心,同樣對自己的名譽上也是大大的受損。

    到了現在,只有對張飛這樣一個匹夫和莽夫,人人咬牙切齒,又是恨不得生啖其肉了。

    擔憂固然是擔憂,但日子終究是還要過的,呂布在張遼的勸解下,終於還是忍住怒氣,親自書寫了一封求撥軍糧的信函,使人送到了劉備的跟前。

    比起前翻日子的狡猾口氣,呂布終於還是有了示弱的味道。

    有些人,始終都在了最危急的關頭,才能正視自己的處境,呂布就是這樣的典型,即便是數年的征戰下來讓他有所長進,但在一些關頭,總是忍不住還是有些得意忘形。而只有在現在,袁紹七萬雄軍在彼的時候,方才有所妥協。

    信,自然是寄了出去,可肚子裡,卻還是憋滿了怨氣和怒火,有不甘,也有恨意。彷彿天下都是欠下了他的債務,人人都是呂布所痛恨的對象。

    劉備收到了書信,饒是知道自己現在和呂布有唇亡齒寒的關係,心頭也不禁還是頗為快意。呂布的張狂和不馴,已經讓劉備的忍耐之心到了極點,即便有張三那不知道是故意還是無意的莽撞,劉備也不可能去怪罪自己的兄弟,自然而然的便遷怒到了呂布的身上。

    歷城血淋淋的慘景,關羽拚死拚活的功勞,張飛報仇心切反而被打傷,劉備表面上認為呂布所做的一切都沒有什麼過錯,但心底下,卻將他恨得牙癢癢了。

    但,雖然劉備對呂布已經有了非常的厭惡,但畢竟兩家還沒有到徹底撕破臉面的時候,呂布既然佔據了泰安,劉備沒有為難其實也存有讓他和袁紹來個虎狼之鬥的心態。既然他要糧草,便索性給他糧草便是,只是這糧草的多少,卻便由不得呂布做主了。

    在大筆勾勒之下,劉備便讓軍需官點撥了夠一萬人所用的半個月糧草,雖不算太少,但也有了幾分刻薄。這算是劉備的一種另類警告,警告呂布他如今的命脈還掐在他劉備的手中。

    在連奪了袁紹兩座城池,殺了無數袁營兵馬,尤其歷城的丟失,直接使袁紹喪失了一個重要的糧草中轉站,甚至呂布還一度妄圖奪取另外僅剩的另外一座城池。劉備可不認為,袁紹的怒火會因為呂布的名頭就能平息。

    缺乏有大略觀的人才,劉備現在卻是困龍之局,他只能用自己最大的才智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卻不知道,他的目光永遠都只能放足在小小一塊地方。正如同他另外一個人生一般,就是因為眼光的局限性,沒有高深的謀略所輔佐,永遠只能被天下群雄驅趕,顛沛流離。

    顯然,這一次,他狹隘的眼光,又沒有看清楚,到底袁紹的圖謀,以及,呂布在其中的關鍵性作用!

    糧草運到泰安,呂布在收納了這些輜重外,卻也被劉備的警告而氣得咬牙切齒。自從脫離丁原跟隨董卓後,雖是依附他人,呂布可卻從沒有受到過這樣的苛刻,而更多的時候,他是自己做主南征北討,無論是勝利還是失敗,但終究是多了許多暢快淋漓。

    可如今,在劉備的帳下,算是讓呂布真正的感覺到了,咽喉被人掐著,那種無力感。

    也如同劉備一樣,呂布卻也深知自己連破兩城,給袁紹帶來了巨大的阻礙,這種交惡,呂布也不認為袁紹會對他有所鬆懈,反而因為自己的武勇,恐怕,袁紹還會竭盡全力吧。

    不過,看著劉備撥來的糧草,以及剛剛方才修復的泰安城牆,呂布在多了幾分後悔之餘,又再次對張飛充滿了仇恨。

    而,便在三日之後,袁紹大軍逼近的消息,在城外探馬面如土色的驚慌中,送到了呂布的面前。

    整整七萬大軍,除去張郃在後方休整防守的那兩千殘兵,袁紹到了章丘整頓後,竟然是傾巢而動,沒有絲毫保留!

    泰安縱然是一郡郡治,但在七萬雄軍的面前,顯然,便成了區區彈丸小地。不得不說,袁紹對呂布的重視,顯然都超乎了呂布他本人的預料了。

    除了苦笑和無奈外,呂布縱然狂傲無比,也在對方的強橫實力面前,不得不生出了幾分退意。

    就在泰安城中愁雲慘淡,歷城外,幸災樂禍的同時,袁紹大軍的動向,卻出乎了眾人的料想。

    袁紹傾巢出動七萬大軍,甚至還從樂安城中調來顏良隨軍征戰,河北兩大最強猛將皆隨戰軍中,可見袁紹該有多麼重視泰安和歷城的得失。

    劉備一面在震撼袁紹的決心,一面幾乎一日三封緊急公函送往河東,求助衛寧出兵相抗。

    而袁紹竟然就在泰安城外十里外,便停止了步伐。

    還沒等劉備反應過來,一道晴天霹靂驀然響起,不禁讓劉備,還讓觀望泰安一戰的其餘人物都錯愕不堪。

    呂布投降了袁紹!而袁紹既往不咎,反而還將泰安劃作呂布的根據地,甚至允諾呂布,歷城,鄴城,都將會是他的地盤,而享有自主的權利!

    所有人不關心呂布的投降,卻從袁紹的允諾中,看到了驚天的變化。其中以個關鍵性的字眼,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

    鄴城!

    這個名字一直以來便是袁紹的恥辱,也一直以來是河東佈局的重要棋子,卻在此時此刻放在了眼前!

    袁紹要驅呂布為鷹犬,為他將河東抵在門口的鹿角所扳斷,準備給他改頭換面,成了自己的尖銳利刺,直抵河東咽喉,讓河東自食其果。

    而袁紹並沒有將呂布納入河北的體系之中,反而依舊是用他與劉備之間的盟友關係做文章,就算呂布起兵來破鄴城,在大義上也只能算做是禍起蕭牆,並不關他的事情。河東既然當初能將鄴城送到劉備的手上,撇了大半自己偷襲的卑劣,如今他袁紹也同樣用強兵做後盾扶植了呂布起身,不正是用河東的手段來返還他的身上?

    只是……河東的反應又真正會如袁紹所願?還是袁紹已經對這樣一個強鄰而無法再忍耐下去,而已經有了決戰的準備!?

    天下眾人,翹首以盼河東的態度到底是什麼,更想知道,這一場決定北方格局的大戰,到底會不會發生。

    兩方雄主,若戰端打開,兩虎相爭,必然有一死,而剩餘的一人,也必然元氣大傷。不過,兩家最後的勝利者,不用置疑,自然會成為這個天下最為恐怖的怪物,絕對是不爭的事實。

    袁紹的決斷,到底是預謀已久?又或是,倉促之間的決定?

    不管天下群雄如何看待這一場可能爆發的戰爭,卻也有無數人彈冠相慶,最為喜悅的,反而卻是遠在徐州的曹操了。

    聞得袁紹那激烈的舉動,夾在衛寧和袁紹之間相鄰的兗州,似乎才是最能松上一口氣的人。沒有人知道曹操最擔憂的局勢,莫過於河北,河東在互相角力之下不果,而將目光放在他的身上。

    如今兩強相爭,不正是他曹某人抓緊時間積蓄實力發展的大好良機,而就算兩家分出了勝負,到時候也必然元氣大傷,恐怕也沒多少力量來覬覦他的根基了吧?

    不得不說,曹操對自己孤注一擲,示弱於敵的決定,異常的滿意,異常的開心。

    相比較之下,無論是豫州,淮南,荊北的三家大戰,甚至連新入宛城的張濟都受波及的大區域四家諸侯的爭端,還是徐州曹操壓制陶謙,即將入主彭城的爭鬥,在河東,河北兩大巨頭可能的碰撞面前,都已經成了小打小鬧……

    就在所有人還在揣度,還在猜測的時候,冀州袁紹長子袁譚,三子袁尚分別從魏郡和濮陽,各自起兵兩萬和三萬臨近了鄴城的邊境,已響應泰安城外的袁紹七萬雄軍。

    如此激烈的動作,終於是解答了所有人心中的疑惑。

    似乎,大戰已經必不可免了……

    而唯一的值得所有人期待的便是,河東衛寧,對於袁紹這樣囂張的挑釁,到底又會採取什麼樣的反應呢?

    論起軍力和經濟實力,河東也決然是不會比袁紹差的……

    當是時,還沒見河東的態度傳出,首先發難的,終於還是呂布。

    在被張三憋了一肚子火的呂布,如今終於有了堂而皇之的理由,不管是有袁紹在後面的支持,還是對鄴城的垂涎已久,呂布都沒有理由拒絕袁紹的橄欖枝。

    更因為泰安那尷尬的局面,似乎讓呂布也只有那麼一個選擇了,既然已經得到了承諾,承諾鄴城,甚至包括泰安都將會是他的疆土,呂布還有什麼理由再堅持下去呢?比起袁紹那兵臨城下的七萬大軍來說,再攻擊起劉備,呂布可是一點心裡負擔都沒有的。

    就在呂布傳出動態的第三日,泰安的兵馬便已經整頓完畢,既然袁紹已經如此堂而皇之的昭告,呂布也沒擔心袁紹會在背後背叛他,反正已經到了窮途末路,與其相信那個和他已經漸進水火不容的劉備,反而不如拼上一切賭上一賭。

    除了留下三千兵馬防守泰安以外,呂布親自領兵一萬五千兵馬,以高順為先鋒,當即向歷城逼近。

    而一切,都來得太過突然,突然到連劉備這個當事人都沒有反應過來,等到高順兵臨城下,方才覺悟。而在此前,他還在驚慌無比的催促河東給他提供足夠強大的支援呢。

    可如今袁紹的矛頭顯然已經是直指向了河東,他和呂布那區區的小打小鬧不過只是一場滔天大戰的導火索而已……說道難聽點,不管這場大戰如何,終究都是他們各自背後的主人爭霸天下的棋局,而他們只是一枚悲哀的棋子而已。

    劉備或許還能有所明悟,但呂布,卻在劉備和張飛以及袁紹許下的甜美利益而投身在報復的快感之中。

    關羽如今還是傷重難起,太史慈更早早的便被河東要走,劉備身邊真正可用的大將,只唯有區區張飛而已,偏偏張飛那一概給人暴躁莽撞的秉性,沒有人會放心。

    呂布的反叛,已經將兩人脆弱的關係撕開,支離破碎。劉備深深後悔,也不知道是後悔當初收留呂布,還是後悔自己不該讓張飛如此魯莽。

    反而是高順的兵臨城下,讓劉備驕躁不安的腦袋冷靜了下來,事情已經糜爛到了如此田地,就算乾著急也是沒有任何作用。

    等待,是他唯一可做的事情了,倒是腦袋冷靜下來,才會發覺,河東和河北的大戰,其實早已經是必不可免。劉備絲毫不會懷疑,用不了多久,河東的指示都將下來,屆時,無論如何,他總該也還算有個去處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