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漢末衛公子

第二卷 黃巾亂 第四百五十七章 滿門伏誅 文 / 夏門

    第四百五十七章滿門伏誅

    興平三年,四月,距離衛寧被刺已經過去了四個月的時間。

    自從一月時,衛寧使太史慈出虎牢關攻略豫州,和曹操搶食起,連破中牟,長社,穎川,如今已經完全的盤踞住了豫州四分之一的土地。

    而當孫堅將蘊含積蓄許久的實力全部爆發出來的時候,成果倒也是出乎了不少人預料,豫州的東南部袁術佈置的三萬兵馬竟然被孫家打得落荒而逃,以略高的兵力,在孫堅長子孫策和周瑜的帶領下,威勢強橫無比。

    衛寧本身不過只是要搶佔一塊日後爭霸豫州的橋頭堡,將穎川拿下,便已經很滿足了,也無意再去與曹操和孫堅開啟戰端,便令太史慈攻下穎川後便按兵不動,休養生息。

    倒是曹操卻也出乎意料的平靜,反而如同衛寧一般約束兵馬不前,袁術少了衛寧和曹操兩方面的壓力逼迫,倒也是將骨子裡的凶性都綻放了出來,赫然集合了最後的所有力量和孫堅死磕了上來。

    袁術已是強弩之末,不過是逮住仇人咬上一口做最後的報復而已,曹操佔據是豫州東北,袁術收縮防線是給了他白佔的便宜,或許也是因為河東的介入讓他有所忌憚,也或是因為孫堅也想趁機分上一杯羹而讓他頗為不滿,曹操便也是按兵不動。

    如此,袁術將兵力收縮再豫州南面,尤其是汝南,自然是讓直面的孫堅來承受著垂死的反撲。不得不說,一個注定滅亡的勢力,在最後的瘋狂下,爆發的力量確實不容任何人小覷,當初袁術擁兵二十萬,被孫堅和劉表聯合逼迫,自己損失慘重,但終究還能保留七八萬的人馬,孫策和周瑜雖然攻破了汝南,將袁術梟首,徹底抹去了地圖上袁術的名字,但事實上,以四萬兵馬在前期勢如破竹,深入縱深的時候,卻不免吃了不少的虧。

    但袁術滅亡便已經宣告了這個天下格局已經漸漸成形。豫州四分土地,孫堅,衛寧,曹操,劉表,平均算下來來卻也是各得了四分之一。當然,劉表和孫堅在其中分的蛋糕自然是最大的那一塊,反而是衛寧的謹慎,吃下豫州西北角便要貧瘠了不少。

    ……

    而另一方面,在安邑衛寧故意的煎熬顯然也已經達到了自己預期的目的,可以說,在這種欲擒欲縱,不冷不淡的態度下,很多牽扯在那一場變故中的人,都被折磨得神經衰弱不堪。

    最怕的,不是被衛寧下令逮捕,連坐處死,偏偏就是這種模稜兩可的態度。

    事實上,除了裴潛代表的裴氏一族被衛寧當場宣令處理之外,黃琬,董承這些首惡卻是只獨獨囚禁了起來,一直沒有定下罪證。

    而如今,衛寧也已經放出了風聲,顯然是要處理這些事情了。

    包括黃琬,董承在內的首犯數十人,連帶家眷數百,命運的定論便只在衛寧的一念之間,所謂的皇親國戚,所謂的兩朝元老在絕對的權勢下,也只能黯然失色,聽憑宰割。

    四個月的時間,足夠衛寧在原本的基礎上選拔出不少有用的賢良之人取代上位,當初一場清洗不曾乾淨,約莫留下百分之二十的席位,現在當仁不讓的又被衛寧所接受過來。

    可以說,從現在開始,這個朝廷,將再也找不到幾個足夠份量的人物,膽敢反駁衛寧的聲音。這個朝廷……顯然,已經再次淪落為了衛寧的傀儡。

    出乎眾人意料之外的是,黃琬的獲罪致使空缺出來三公之一的席位,卻被衛寧推舉了早已經排斥在頂層世家的楊彪手上。

    弘農楊氏,一個注定在安邑很尷尬的位子,衛寧的重新啟用,倒讓無數人莫不准了頭腦。

    但這些並不重要,反而,衛寧一改以前的低調做法,一下子強勢了起來。

    現在的小皇帝,依舊並不成熟,甚至可以說在衛寧刻意的「栽培」下,隱隱然有向他老爹看齊的趨勢。以前面對一些荒誕的詔令,衛寧或許還會想法拐彎抹角,但當皇帝要求再度選秀充填後宮的時候,衛寧很是剛硬的一口回絕了。

    不單單如此,小皇帝耐不住董貴妃的懇求,希望將董承救下,又在衛寧的強勢下毫無作為。

    無疑,小皇帝很憤怒,甚至不知道一直以來「忠心耿耿「的衛寧為什麼一下子變得如此強勢。或許到了此時此刻,他才發現,整個朝廷上下,甚至是皇宮深處,都已經全部握在了衛寧的手心!

    悲哀,這些年來的鏡花水月,一朝化為泡沫,小皇帝終於才明白,原來自己依舊只是一個傀儡而已,只是區別於董卓和李郭等人,衛寧的手段卻是平和了不少,至少,沒有赤裸裸的欺凌。

    但,現在的衛寧,已經不需要刻意的低調,反而正大光明的強勢了起來,正是為了震懾住那些自以為是的宵小之輩。衛寧覺得,應該是以前的連連退讓,致使某些傢伙得寸進尺,讓黃琬,董承這類人,竟敢膽大包天的行刺於他。

    或許他還能不擔心自己的安危,但比較起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兩位妻子,自己的愛女侄子,以及衛氏殘存不多的族人,任何一個受到傷害,都不是衛寧可以接受得了得。

    衛寧已經放出了危險的信號,任何一個膽敢做出不軌行為的傢伙,都將會受到他的鐵血報復!

    而黃琬,董承等人,連帶著皇帝的臉面和尊嚴,便將會是衛寧強橫起來第一步宣告的祭品!

    殺!包括主犯在內,整整四百多口,不容饒恕,不容同情,在衛寧刻意挑動沸沸揚揚的民間輿論壓力,甚至在他暗示下,不少士族也各自奔走呼喚吶喊,當然,這些肯賣力助威的傢伙,毫無例外的,都是被衛寧明言寬恕的人群,他們畢竟涉案不深,甚至也有不少人並不知情,衛寧無意趕盡殺絕,四個月的敲打煎熬,已經足夠磨礪掉這些人的稜角。

    四百多口涉案者的命運,便已經定下了。

    四月,四百多人,在諧音下,或許真是一個流血的日子。

    從感覺到衛寧的強勢開始,小皇帝的掙扎便顯得蒼白無力,黃琬董承的宣罪詔命,有心反抗牴觸,但卻沒有辦法忤逆。

    當一張張皇榜昭告四方的時候,四百多口人,蓬頭垢面的遊街示眾,被帶到了午門之下,這裡將是他們最終的歸宿。

    黃琬,董承等人或許從沒想到會有這麼一天,他們自以為自己做的是天下間最正義的事情,應該是名留青史流芳千古的美談,但當他們乘坐的囚車遊走在大街上的時候,卻看到一個個安邑的百姓眼睛中皆是快意,蔑視,憤恨,厭惡……

    他們很想笑,很想破口大罵,很想再高歌一曲聊表壯志豪情,但沿街走過,一塊塊的石頭只能將他們丟得頭破血流……

    這彷彿是典型的奸佞被處死的場面,黃琬董承等人自以為自己是忠誠,但在他人的眼中,他們才是禍害蒼生的魁首。

    衛寧並沒有親自去刑場,既然已經是一個勝利者了,也並不需要再如此趾高氣昂,事實上,四百多口人命,也實在是太過血腥。畢竟他的一句話,便可以左右他們的生死,卻還是毫不留情的選擇了斬草除根。這種感覺,終究不是太美妙。

    衛寧感覺到時間的流逝,估摸著大概已經是行刑的時候了,自嘲的笑了笑,卻不知道會有多久,冷血屠夫的美名便會貼在他的額頭上。

    事實上,也並沒有過多久,便有人來衛府回稟了他已經將黃琬,董承等主犯連帶家眷全部斬首的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那回稟的人臉上多了幾分古怪和憤怒的味道。

    衛寧有些好奇,等來人回復說明,衛寧倒有些不知所措了。

    在黃琬和董承不處死前,赫然還有自詡忠良之士的傢伙斗膽衝撞刑場,最讓人覺得惱怒的是,還有一個狂放不羈的傢伙,竟是當街裸身醉酒,做詩暗諷衛寧。

    要說起那個在刑場上醉酒裸奔,諷刺衛寧的傢伙,名號一提出來,便足夠讓衛寧頭疼不已,正是這樣一個狂人,在三國的歷史上留下了濃濃的一筆。

    禰衡這樣一個傢伙,或有人說他因為天下大亂而心灰意冷,用超脫俗事的大膽行為宣示自己的不滿,也或有人說他自恃才高,病態的自戀因為不甘人下而藉故譁眾取寵。

    衛寧對禰衡沒有興趣,事實上,這樣一個傢伙的事跡在任何一個時代,估計都無法有一個美妙的前程。要翻找一下記憶中,禰衡諷刺曹營上下的話來,卻也真是足夠讓任何一個人怒火亂竄,衛寧有些時候覺得,他自求死,曹操不殺他反倒是寬宏大量了……

    但偏偏,就著這樣一個傢伙出現在了安邑,卻足夠讓衛寧很頭痛。指不定什麼時候,他將會跑到他衛府來裸奔一次……

    前來衛府稟報的人,只道將禰衡收押入獄,但顯然,有不士子卻對這樣一個變態的傢伙很是崇拜,對於京軍的強勢很是不滿。而據說,作為禰衡的忘年之交孔融也已經收到消息,正心急火燎的往他這裡趕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