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漢末衛公子

第二卷 黃巾亂 第四百六十一章 張魯妥協 文 / 夏門

    第四百六十一章張魯妥協

    張魯的性格倒顯得頗為溫和,事實上,很大程度,他割據漢中,也是為了對得起他祖上留下的基業,同樣也是被劉焉得故意縱容逼迫。這樣的人物,便是一個守成有餘,進去不足的典型。

    當一個強大的勢力對他表現出微微的敵意開始,這樣的性格首先想到的,注定將會是保全自己為優先。故而,在另外個時空裡,張魯聞之曹操南下的時候,選擇的卻是投降,而就算被他那個脾氣剛硬的兄弟張衛慫恿開戰,戰敗後,也沒有將事情做絕,只封存了糧倉,而斷了自己的退路。

    與其說,賈逵出使漢中為的讓張魯低頭,更確切點,不如說瞞過張衛的眼睛。

    畢竟張魯的溫和派雖然把權,但大多數漢中的俊傑都不願意就這樣將漢中的主權拱手相讓。而賈逵提出的通商建議,基本上,便是將漢中的天險屏障自毀長城。

    河東,行這五丁開山之計,本身上,便頗為陰狠。

    正如同楊松一聽到賈逵的話,就能驚愕的猜到河東的意向,張衛,楊任,閻圃等主戰派恐怕才是最為殫精竭慮的一批人。自然而然,反對的聲音才最是強烈,強烈到足夠左右張魯的決斷。

    而楊松,楊柏兩兄弟將會是重新左右張魯決斷的籌碼,也是賈逵暗中拜訪者河東這些年來佈置許久的棋子的原由。

    張魯能夠割據漢中這麼多年,自然不是愚鈍之人,天下大勢所趨,自然是心思透亮。要說起他自己來,或許更多的是將心思放到祖父張陵開創的五斗米教上面,對於逐鹿天下反而到沒有多少上心。也正是如此,即便當初雍州大亂的時候,張魯完全有實力出秦嶺去參合上一腳,卻沒有輕舉妄動。

    而河東如今的強大,有目共睹,當賈逵前來的時候,張魯也知道,漢中恐怕也不能再堅持多少和平的歲月了。

    正如同衛寧所判斷預料的,當賈逵面見漢中群臣的時候,軟硬兼施的話鋒藏滿了咄咄逼人的氣勢,已經足夠表達出河東的意向。

    所謂通商而修葺棧道,開放蜀道山峽的防備,這確實是一個強人所難的要求,無理性已經很高了。但,這更多的說起來,還是河東的一次強勢試探,試探漢中到底面對這天下局勢選擇的是什麼樣的態度。

    讓賈逵比較滿意的是張魯在接見與他的時候,即便是張衛,楊任等主戰派怒氣沖沖,彷彿要將他當場問斬,張魯也沒有斷然表示拒絕,那麼從其中也能判斷出,張魯對河東強大的懼怕和猶豫。

    張衛等主戰派的份量,也不過和張魯的降意所持平,而楊松,楊柏兩兄弟的出現,便是壓倒天平的籌碼。

    楊松能夠得到張魯的信任而揚名漢中多年,本身是有眼光和才華的,不過貪婪的內心,早將他早年的才華所腐朽乾淨。對這樣一個人物,自然而然皆是受到河東上下的鄙夷,但鄙夷歸鄙夷,這樣的人物,何嘗不正是利用價值頗高的對象?河東對楊松的拉攏,也可謂是不遺餘力了。

    事實上最後說起來,河東對漢中的攻略,也決然沒有孤注一擲的將籌碼都放在楊松這樣一個貪婪而忘恩負義的人身上。

    陽平關即便能夠逼迫張魯行五丁開山,將蜀道的艱難所盡可能的減低到最弱,但也還是困難重重。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太白一詩幾乎已經將古代的蜀地艱難描繪的淋漓盡致,更別提在這樣一個亂世,百業凋零的時代。

    投放在漢中的物力,人力,雖然在半年前就已經做好了準備,但實際上,最保守的估計,也不容樂觀。而子午谷,便將會是另外一道重要的奇軍。

    實際上子午谷並非如同三國演義中那般默默無名,包括三國誌在內的史記都數有描述,比如李郭之亂時,三國誌中便有描寫雍州之名過秦嶺數萬避禍漢中便是通過子午谷的。

    而就是這樣一個連接雍州和漢中的通道,張魯自然不會不知。賈逵以及楊松,楊柏兩兄弟的作用,不單單是壓迫張魯屈服,同樣也是隱沒雍州對子午谷的野心。

    明計,陰謀,雙管齊下,賈逵的使命,能逼迫張魯屈服甚至投降固然是好,但若不行,張衛等主戰派不顧張魯的命令而悍然出戰阻撓,或者張魯不願屈服,注意力也勢必停留在陽平關一線,而對比起子午谷攻勢的低調,賈逵的大張旗鼓也正是為了吸引漢中的注意力而為之。

    楊松,楊柏兩兄弟,自然能夠感受到衛寧的雄圖,天性懦弱而貪婪的性格,早已經被河東龐大得金錢攻勢所腐朽。對於賈逵不置可否的回復,楊松也沒有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的忠貞,自然獻媚的巴結了上去,拍著胸膛願意為河東效犬馬之勞。

    楊松終究只是一個小人,但小人的嗅覺在某些時候,其實也是非常靈敏的。只是稍稍察覺到衛寧對漢中,東川勢在必得的意思,便已經不敢再有半分鬆懈,在他看來,日後換了個主子,自己鞍前馬後的奔波,怎麼著也得記上一份功勞……

    當然,賈逵或許能夠以衛寧新青睞之人而稍微知道點河東最上層的一些軍事部署,但也決然是不可能告訴楊松的。

    再將不少暗中運送來得財物賄賂給了楊松後,談妥事宜,賈逵也實在是不願意再面對楊松那張越看越發厭惡的臉了,連帶著似乎這個豪華的府邸,空氣也污濁不堪。

    次日,楊松果然攜著兄弟楊柏一同求見了張魯。

    張魯本身便沒有多少敢於抵擋河東這個最強勢力的膽氣,而只是兄弟張衛,親信閻圃,楊任等主戰派強烈反對,才左右為難。而楊松,楊柏兩兄弟恰恰同樣也是頗得張魯信任的人,在張魯心思徘徊不定的情況下,兩人的出言支持,便彷彿給了張魯強烈的信心一般。

    天下一統,只是遲早的事情,或是十年之後,又或是百年開外,但不可否認,張魯自問自己是沒有這個實力去逐鹿中原。而他也決然不可能去賭博,賭博河東在很長一段時間拿他漢中沒有辦法,倘若真的激怒了河東,而在日後留下了一根禍端,不提他本人,便是他張姓子孫的未來,恐怕也將葬送。

    尤其在如今河東如日中天,聲威顯赫到極點的時候,掃平了袁紹這個當初最看好的天下角逐人之一,河東根本沒損失多少元氣,可想而知,在其餘勢力心中,河東到底該佔據了一個什麼樣的地位。

    所以,張魯選擇了妥協,正如同當初秦掃**,韓魏面對秦國的強大只能連連割地求和一般,這一次,何嘗不也是一個強大諸侯對弱小諸侯的盤剝。

    閻圃,楊任,張衛等忠心漢中或者是野心割據的傢伙們,幾乎將驟然出現的楊松,楊任兩兄弟恨到骨髓,有了人支持的張魯,便彷彿說話的底氣也高了不少,硬是強自壓下了諸多的不滿,而答應了賈逵的要求。

    議事大殿上,霎時便彷彿瀰漫了一股悲觀氣氛,只有張魯還慶幸沒有得罪河東的打算,事實上,即便河東勒令他獻城投降,恐怕他也並沒有多少敢於反抗的勇氣。

    同樣,還有楊松,楊任兩兄弟毫不在於那一抹抹憤怒的眼光,只要能夠緊緊抱住河東這棵大樹,這些反抗者遲早都會成為刀下亡魂,屆時,他們這批「功臣」還會在乎一群亡靈的憤怒?

    張衛,閻圃等人卻是對於張魯的命令而無比憤怒,如今的局勢,當河東這個餵不飽的餓狼消化掉了現在的要挾,日後又將會提出什麼更加無理的要求?而蜀道一開,還要花費漢中之民去修繕,這樣荒天下之大謬的東西都已經被河東爭取到了,下次會不會便直接開拔大軍兵臨城下!?

    張衛怒氣沖沖的返回了府邸,而大多數主戰派也義憤填膺不肯離去,張衛便是他們的主心骨,作為張魯的親弟弟,地位,聲望都已經足夠成為這些人的領袖,而這些人自然而然便是希望張衛拿出一個結論!

    他們這些主張決戰的人,大多都在漢中享受著絕對的高位,一想到日後河東有可能入主漢中,一身傲然人上的資本便回喪失乾淨,淪落為普通凡人,自然而然求戰之心便強烈了。加上蜀道天險本身就是他們最安全的屏障,蜀道一開,危機感便格外強烈。

    當一個個怒氣勃勃的傢伙叫嚷著要將楊松,楊柏當場格殺的時候,終究是有閻圃和楊任兩個威望所及的領頭人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請求!

    一個懦弱的君主已經不適合再領導他們,將他們現在萬人之上的地位拱手交出,也決然不是他們所願。

    楊任的提議,乃是兵變!就算不殺張魯,也必須將他手中的權勢所剝奪下來。

    而閻圃卻是全心全意為漢中著想,當即反對了楊任的提議,主張離開漢中到陽平關,握軍抗命而抵禦張魯的決斷。

    張魯畢竟是五斗米教現在的領袖,不提百姓,便是軍中也多是信教者,自然不可能兵變反他,更別提張魯是張衛的親兄長了。

    對於楊任的提議,張衛當然不願意,而自然而然,閻圃的主意讓張衛頗為心動……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