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漢末衛公子

第二卷 黃巾亂 第四百七十章 關中 文 / 夏門

    第四百七十章關中

    「媽的!那趙雲匹夫欺人太甚!!」陽平關內,張衛憤怒的一拳錘在案几上,咬牙切齒吼叫道,「此恨實在讓我難消,傳我軍令,立刻整備三軍,我要與那趙雲匹夫決一死戰!」

    「將軍萬萬不可!敵軍故意以此來激怒將軍,正要有意引將軍貿然出戰,將軍激怒之下恐中賊子詭計!河東軍征戰北方十數年,最善野戰,捨我軍之長,與敵軍之利相抗,實屬不智!如今之計將軍還是坐守關隘為上,以陽平關天險,那河東軍再來數倍也難以奈何啊!」閻圃見張衛盛怒,當即出聲勸道。

    「我亦知敵軍是故意以此計來激怒與我,但若放任那趙雲繼續下去,我軍心早喪,還哪堪作戰!?」閻圃是蜀中名士,於軍中也多得許多將領信任,有他出言,張衛也不禁壓下怒氣,但依舊還是惱恨不平道,「那你說如今那趙雲就在關外大搖大擺的修葺攻城器械,我等便在關上坐等!?」

    事實上,一想到關內那兩千多傷兵呻吟哀痛的聲音,張衛的怒氣便幾乎又要爆發出來。

    閻圃苦笑一聲,只能道,「陽平關易守難攻,就算敵軍大肆修建工所器械,也決不可能輕易拿下本關,除非那趙雲真想讓大軍毀掉大半!所以以我觀之,敵軍如此大張旗鼓毫不掩飾,正也是為了引誘將軍出城作戰,好趁虛奪關!」

    閻圃頓了頓又道,「所以說將軍為今之計便是以不變應萬變,穩坐關上,堅守不出,敵軍必是難有所為!至於那兩千傷兵,留於關中確實不妥,將軍不如派遣人馬將她們送回漢中!」

    「哼!此前你等都以為堅壁清野,燒燬棧道,坐守陽平關,再以兵馬不停騷擾敵方行軍,那趙雲會知難而退,但如今又如何?半年了,過年了,那趙雲就是留在關外不走,還要大舉進攻!」張衛終於忍不住怒火,開始咆哮道,「現在你又說他不會大舉叩關,但若他這次真的來呢!?七萬兵馬,豈是如此好抵擋的!?就算擊退了那趙雲,我漢中損傷也必是不小,我回去如何向兄長交待?那些求和的奸佞豈不是藉機抬頭毀我漢中基業!?」

    閻圃這才想到張衛此前被眾人慫恿與河東開戰確是待罪之身,若此戰漂亮的擊敗了河東固然讓漢中眾人無話可說,敗了漢中基業自然是毀於一旦,不過若是殘勝的話……卻不得不提防了那些有心人了。

    「這一戰確是不能讓漢中元氣大傷,就算能夠壓下那些求和之人,漢中恐怕也無力阻攔東面的孫曹覬覦,更別提主公世仇劉璋必是不會放過這千載難逢的良機!」閻圃眼中閃過一絲擔憂,想了想,終於出口道,「敵軍如今不退恐正是欺我漢中兵少,如今主公正商議與孫曹結盟,使其出援漢中,雖然不可不妨此兩家覬覦之心,但至少可抽調部分漢寧兵馬填補陽平關。若使敵軍眼看陽平關人馬越多,必是進退兩難,若退便可使援軍返回,以防孫曹援軍之變,若不退,正可拖延等到孫曹援軍到來決一死戰!」

    「嗯!?」張衛眼睛一亮,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道,「先生此計甚好,我這便修書送與漢中!」

    「來人,傳我軍令下去,從關中調撥一些車馬,將那些傷兵準備送回漢中!」張衛這才轉身當即對外高聲呼道。

    自從河東出兵南下漢中,已經有了近半年的時間的時間,張衛逼其兄張魯不得不硬著頭皮集漢中全力相抗,本來便是以秦嶺蜀道艱難作為最有利的儀仗。

    張衛本是料定漢中道路艱險,不可能大規模行軍,先是堅壁清野,將前方各城池物資撤下,大肆破壞棧道,自信滿滿河東軍恐怕都來不及抵達陽平關便會因為寒冬到來而狼狽撤軍回去。以後漢中自然還是他們張家兄弟的天下。

    倘若逼退了河東大軍,天下諸侯也自是會另眼相看,若以後有人覬覦漢中,便要掂量一下自己的份量。

    加上自己如今待罪領兵的身份,即便自己親兄能夠因為血脈相連而放過他,有不滿他的人遲早也會拿這來說事。所以說,這一仗,張衛是志在必勝,而他也是如此去做的,盡了自己最大努力。

    但是趙雲穩紮穩打,河東的全力支持,卻讓張衛的算盤全部打空。他從沒想到,面對秦嶺蜀道,面對陽平天險,趙雲竟然選擇的不是急行奇襲,七萬兵馬而是一步一步的緩緩推進,逢山開路,修理棧道,動用數萬民夫,數萬兵力,一路上邊修邊向陽平關進軍,赫然已經近到了陽平關的面前!

    這其中動用的人力,物力,幾乎是一直龜縮在漢中的張衛不敢想像的,為了取漢中地,竟然花費了這麼多錢糧,應該說是趙雲瘋了,還是在他背後的那個衛寧瘋了?

    張衛從沒想到過河東對漢中勢在必得的野心竟然是到了這樣的程度,面對寒冬季節,山道不利行軍的困難,河東軍竟然還是不退!

    如今漢中駐防在陽平關的兵馬已經到了騎虎難下的地步,此前隨著趙雲步步為營的進軍,張衛從未放棄過任何可以使用的騷擾手段,不管是迂迴後方妄圖燒燬河東軍的輜重補給,還是出小股人馬分散殺傷修理棧道的農夫,甚至沿途布下無數崗哨壁壘,都難耐趙雲不得。

    而最近這段時間,當趙雲大軍越發逼近陽平關時,顯然已經騰開了手腳,張衛派遣出去的騷擾兵馬本來仗著地形上的熟悉,以前雖說沒有什麼大戰果,但也還總算能夠全身而退,而現在可不行了,趙雲利用幾次故佈疑陣引誘張衛出兵偷襲,卻被反包圍死傷慘重。

    最讓張衛咬牙切齒的卻是,被俘虜的漢中軍兵馬趙雲卻是客客氣氣送了回來,但每個士兵的雙腿都被硬生生打折,重則終身傷殘,輕則沒有大半年時間休想痊癒。

    趙雲光明正大的將這些俘虜送回來,給的理由很充分,當面大讚這些士卒臨死不降,拚死作戰至重傷無力方被擒下,忠義不凡,他念在這些漢中兵的血性不忍加害,這才命人將他們送回陽平關來。

    天知道這些「忠義之士」為什麼全身上下都完好無比,就獨獨雙腿在「臨死不降」的時候被打斷!而早不放降晚不放放降,卻是集中在一起送了過來。

    趙雲送還俘虜,兩千人的數目委實不小,張衛原本深恐是敵軍誘他出城設計埋伏,但最後對方將俘虜送到關外一里便主動退兵,張衛觀察了許久不見對方有埋伏的跡象,才將那兩千俘虜接回了城池。當時候張衛在得知對方竟然真的放任,還暗自嘲笑河東無能將,趙雲是個傻帽之類的,但真看清楚那所謂兩千俘虜,張衛的臉色便幾乎氣的綠了。

    俘虜已經送來,張衛也不敢當著其餘兵馬的矚目下不接,尤其當趙雲留下的使者托主將帶的話當面盛讚這些士卒忠心的同時,張衛內心縱然是怒火滔天,但也不可能將他們棄之不顧,否則必寒全軍之心。

    這條計策顯然是歹毒無比的,陸陸續續送回來的俘虜已有兩千人之多,而且個個雙腿都被打斷,顯然在短時間裡不可能重新投入作戰。

    漢中固然存糧不菲,要張衛去養這些暫時已經廢掉的人,他又如何甘心?但兩千傷病留在軍營中,一起痛苦呻吟,對其餘軍士的軍心士氣打擊又是相當大的。

    河東這半年來的強勢,已經讓漢中軍軍心動搖了,早前因為蜀道陽平關這樣的天險而鬥志勃發,但當對方已經兵臨城下,七萬人的數量足夠讓人心寒。要知道在陽平關上駐防的三萬兵馬,便已經是漢中全部有戰鬥力的部隊了。

    當然,雖然數量上的差距是巨大的,但陽平關作為蜀道北門戶,足夠填平,甚至是在天平上佔據更多的份量。

    趙雲縱有七萬人,其實也拿陽平關無可奈何,這也不比虎牢關,汜水關,這兩關固然雄偉堅固,但地勢並不顯得嚴峻,大軍擺開強自攻城也有所為。陽平關卻不同,周圍山嶺起伏險惡,就是關外也是崎嶇不平,用攻城器械的條件更加困難,井欄,沖車,雲梯這些東西顯然都不可能大規模展開。

    所以歷來進攻蜀中地的軍隊,要取北陽平,南劍閣首先想到的便應該是用奇襲巧計,正面強攻所帶來的巨大傷亡顯然是難以承受的。

    趙雲固然握兵七萬,但因為在此前受過衛寧的秘囑,能動用的兵馬只有四萬,事實上,如今兵臨陽平關外的所謂七萬人馬也只有四萬人而已,其餘的多是民夫詐稱數量,另外三萬人在張合的帶領下已經在早前裝作遣散的民夫悄然退出斜谷,聚集在了沈嶺道上……

    也就是說,如今趙雲這四萬兵馬只是詐足威勢,不停的給足陽平關上張衛,後方漢中的張魯壓力,而且這樣的壓力不單單要保持,更要不停的加重,給予對方一種陽平關不日便會被河東軍攻破的模樣。

    衛寧便如同一個垂釣的漁夫,花費了半年的時間穿餌織線,灑下去的時候,要釣自然不會是小魚小蝦三兩隻,更是為了兩條在背後蠢蠢欲動的大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