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科幻小說 > 時空大盜

大道小說網 第一百零八章 一切結束之前 文 / 求不得

    國維和部隊進入美國,牽動了美國政府的神經。不過,國維和部隊也沒有表現出日本人那種嘴臉,主要的工作還是維護著當地華人群體的利益,雖然管理的範圍明顯大了一些。當然,還有沒有其它事情,美國政府國內混亂的情況下,也是無法確切瞭解的。

    如此難堪,美國政府一點兒辦法都沒有,後咬牙忍忍忍,學學日本忍者就行了。畢竟這時候再與國生衝突的話,恐怕美國還不如直接投降算了。

    其實,美國內部也不是沒有與日本這個明面上的侵略者好好談談的聲音,即使放棄一些利益也是可以的。但是,派去的人直接被日本人宰了,很慘,還放出了口號,要徹底的滅掉老美,不死不罷休。這一下子,就絕了美國人和日本媾和的可能,兩國的未來,只能戰下去,直到一方徹底的倒下。

    任何國家面臨如此生死存亡局面的時候,也都會有如美國政府內部這樣的聲音。可惜,日本那邊完全被姬慶所掌控,就是日本人內部有人想要停下來,也是無法辦到的。日本人接下來,只會是進攻再進攻,殺雞給給到底。什麼時候停下來,這得看姬慶的意思。那條拴日本人脖子上的韁繩,恐怕到地球毀滅之時,也不會被拿掉。

    時間一點點過去,到了6月旬,美國國內的混亂局勢平穩了下來。這不是美國政府控制了局勢,打壓了有色人種的反抗,而是混亂的各方已經打的差不多了,火氣洩的差不多了,勢力分佈開始有了明確的劃分。

    不知道這一混亂過程死掉了多少人,傷害了多少人,破滅了多少家庭。現,這一切還無法統計。不過,有一點混亂各方清楚的是,他們很悲痛,很苦澀,身心疲憊,此刻,他們已經不想繼續打下去了。

    自此,混亂各方開始了勢力的劃分。美國東部、東南部、南部黑人較密集的區域,就成為了黑人的勢力範圍。種族歧視的人,受到傷害的人,害怕被迫害的人,都陸續離開了這個區域。不過,還是留下了很多白人,主要都是一時之間無法離開的,或者本身同情黑人的白人。當然,之所以這些白人終還是留了下來,主要還是黑人對待白人的政策兩分的關係,敵對黑人的人,自然趕走,但是沒有敵對行為的白人,還是得到了公平的對待。

    相對來說,白人一方也是如此。白人佔據絕對優勢的地區,黑人成了受打擊的團體,甚至比之黑人佔據優勢地區的白人還慘。不過,還是跑出去了不少人,而這些人主要是當初黑人起義的時候跑出來的,大部分都奔往了美國東部和南部地區。

    白人勢力一方,主要是美國部、東部地區,東部人口較多,部面積廣大,但是人口稀少。可以說,美國白人的勢力與黑人勢力緊挨著、你有我我有你,即使現,雙方地面上還有著敵對一方的人群分佈。

    靠近墨西哥的西南部,主要是緊隨著黑人站起來抗爭的拉丁人勢力範圍。因為黑人、日本人牽制了美國政府的大部分精力,所以讓美國的拉丁人也得了不小的勢力。當然,能夠保持多久,就很難說了。

    印第安人,已經自立了。他們本來居住的就是偏僻荒蕪的地區,根本就不會有人跟他們搶。而印第安人也不貪心,保留地周圍空曠區域劃了一圈,成為了他們的勢力範圍。這一行動,已經得到了黑人一方的承認,當然,美國華人、國也承認了印第安人。

    其它數量稀少的人種,蹦起來的,或多或少也有了自己的勢力範圍,不過面積上就小了很多。至於他們的實力能夠堅持多久,就得看美國政府的心情了。

    華人美國主要分佈西部,主要是加利福尼和夏威夷,其它西部、部州也有分佈。美國東部大城市同樣是華人的重要分佈區,人數也很多。

    雖然目前美國華人只是表示出了自保的意願,但是實際上,美國華人加上姬慶派出的維和部隊所威懾的區域,也是非常大的。無論是白人、黑人哪一方,都不會輕視了華人團體,不敢稍有敵視,畢竟華人團體的背後可是站了一個強大的國家。

    這只是各方勢力初始階段所表現出來的樣子,未來具體如何,現誰也說不清楚。姬慶也是這樣考慮的,未來即使肢解美國,也不會是這樣的格局,具體如何安排,還得看姬慶的臉色。總之,美國完全進入了姬慶的掌控之。分解這個潛力無限的國家,只是個時間問題。

    至於為何還要等一下,那就是因為目前日本人和美國人還沒有打夠,雙方的氣血還沒有耗。即使他們自己想要停下來,沒有姬慶的允許,那也是不成的。

    德國、蘇聯也是如此,他們的氣血正不斷的彼此消耗當,現哪一方都停不下來。兩方的仇恨已經深入到骨髓裡了,倒下去的一方,只會比死加的淒慘。

    同樣,這也消耗著西方國家的氣血,包括英國人,因為他們不能停止對於蘇聯人的支援,包括法國人,因為他們不得不努力工作,為德軍提供戰爭物資。

    後,戰爭結束之時,這個世界上,只會留下一個超級大國,那就是國。

    那時候,也是姬慶離開之時。

    當然,這一切是姬慶走之後,那些西方國家不會再威脅國的情況下。

    為此,二戰的驚天佈局,只是其的一個環節。同時進行的,並且已經完成的工作,就是徹底的埋葬各國未來核武器的展。

    陸地上鈾的儲藏量並不豐富,且分佈極不均勻。只有少數國家擁有有限的鈾礦,全世界較適於開採的只有100萬噸,加上低品位鈾礦及其副產鈾化物,總量也不超過500萬噸,按目前的消耗量,只夠開採幾十年。

    所以,姬慶挖礦之餘,分出了一部分力量來,把地面一公里深範圍內所有的裂變核燃料礦藏全部給挖空了,一點兒不剩,乾乾淨淨。

    但是,這只能解決一部分問題,因為巨大的海水水體,也含有豐富的鈾礦資源。據估計,海水溶解的鈾的數量可達45億噸,相當於陸地總儲量的幾千倍。如果能將海水的鈾全部提取出來,所含的裂變能可保證人類幾萬年的能源需要。當然,也會毀滅地球無數次。

    不過,海水含鈾的濃很低,1000噸海水只含有3克鈾。只有先把鈾從海水提取出來,才能應用。而要從海水提取鈾,從技術上講是件十分困難的事情,需要處理大量海水,技術工藝十分複雜。

    但是,姬慶那個時空,人們已經試驗了很多種海水提鈾的辦法,如吸附法、共沉法、氣泡分離法以及藻類生物濃縮法等。60年代起,日本、英國、聯邦德國等先後著手研究從海水提取鈾,並且逐漸建立了從海水提取鈾的多種方法。其,以水合氧化鈦吸附劑為基礎的無機吸附方法的研究進展快。目前,評估海水提鈾可行性的依據之一是一種採用高分子粘合劑和水合氧化鑽製成的複合型鈦吸附劑。現海水提鈾已從基礎研究轉向開應用研究的階段。日本已建成年產10千克鈾的試工廠,一些沿海國家也計劃建造噸級甚至千噸級工業規模的海水提鈾廠。

    日本、英國、德國這些都是什麼國家,恐怕所有人都清楚。而美國,姬慶那個時空的第一大國,這個領域會是空白麼?!絕對不會。

    所以,挖空地面一定深內的裂變資源後,對於日後各國海水提取鈾的工作姬慶留下來的勢力會做一系列的干擾和破壞工作,不惜代價。核武器,他是不會讓任何一個國家弄出來的,就是國也不行。

    裂變核彈之外,還有聚變氫彈,這是加危險的武器,即使星際明,也是大殺器的存,輕易不得使用。

    海水的總體積為立方公里,共含有幾億億公斤的氘。這些氘的聚變所釋放出的能量,足以保證人類上億年的能源消耗。而且氘的提取方法簡便,成本較低,核聚變堆的運行也是十分安全的。因此,以海水的氘、氚的核聚變能解決人類未來的能源將展示出好的前景。同樣,也可以毀滅太陽系無數次。

    不過,氘-氚的核聚變反應,需要上千萬乃至上億的高溫條件下進行。姬慶那個時空,這樣的反應,已經氫彈上得以實現。用於生產目的的受控熱核聚變技術上還有許多難題。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這些難題正逐步解決的。

    姬慶那個時空,1991年11月9日,由4個歐洲國家合資,歐洲聯合環型核裂變裝置上,成功地進行了次氘-氚受控核聚變試驗,出了1。8兆瓦電力的聚變能量,持續時間為2秒,溫高達3億,比太陽內部的溫還高20倍。核聚變比核裂變產生的能量效應要高600倍,比煤高1000萬倍。因此,科學家們認為,氘-氚受控核聚變的試驗成功,是人類開能源的一個里程碑。下個世紀,核聚變技術和海洋氘、氚提取技術將會有重大突破。這兩項技術的展和不斷的成熟,將對人類社會的進步產生重大的影響。

    裂變核彈是姬慶打擊的目標,未來氘-氚受控核聚變的展,姬慶阻止的了一時,阻止不了永遠。那麼,這一切只能控制自己的手,直到核聚變可以安全無憂的變成民用能源為止。這個時間,恐怕會很長很長。

    姬慶自己雖然有著加先進的氫原子聚變技術,而且加高效,直接聚變到鐵原子。但是,他並不準備拿出來,這個世界的展,還是要靠這個世界的人們。姬慶所能夠做的,就是保證國的絕對地位,以及這個世界的安危。打擊裂變武器,其實就是這兩方面的考慮。

    當然,聚變技術不止這些,「能源金屬」鋰也是用於製造氫彈的重要原料。海洋每升海水含鏗15∼20毫克,海水鋰總儲量約為2。51011噸。隨著受控核聚變技術的展,同位素鋰6聚變釋放的巨大能量終將和平服務於人類。鋰還是理想的電池原料,含鋰的鋁鋰合金航天工業佔有重要位置。此外,鋰化工、玻璃、電子、陶瓷等領域的應用也有較大展。因此,全世界對鋰的需求量正以每年7%∼11%速增加。目前,主要是採用蒸結晶法、沉澱法、溶劑萃取法及離子交換法從滷水提取鋰。

    重水也是原子能反應堆的減速劑和傳熱介質,也是製造氫彈的原料,海水含有21014噸重水,如果人類一直致力的受控熱核聚變的研究得以解決,從海水大規模提取重水一旦實現,海洋就能為人類提供取之不、用之不竭的能源。

    此外,部分稀土資源,也可以製造無放射性核彈,月球上存大量的氦-3,也是可以變成聚變彈的。類似的技術,太多太多了。

    為此,姬慶不得不做好一切考慮,無法直接去除的,那麼就只能把這一切掌控自己手。

    總之,這個世界太不讓人放心。當然,讓姬慶頭疼的遠不止這些科技大殺器,還有一個令姬慶頭疼的,就是那地底世界……

    多到,地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