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 玄幻魔法 > 田間第一人

大道小說網 第十九章 陰陽創萬物 文 / 時空來客

    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鹹亨。……

    ——《易經?坤卦》

    **************************************

    此時,朱顏不禁豁然開朗,他對中醫又多了幾分理解。而且,他還懷疑這藥石對修行是不是也有好處?[搜索最新更新盡在;朱顏抓起一根冬蟲夏草,放到嘴裡輕輕地嚼碎,然後和著唾液吞下。不一會兒功夫,他便感知到一縷縷精純的靈氣從冬蟲夏草的碎渣中散出,滲入消化道壁的各經絡中。

    朱顏閉上眼睛,在天眼的審視下,他看到冬蟲夏草中的那一粒粒靈質不斷消融,轉化為一股股盤旋的靈氣,鑽入消化道中,但只有少數靈氣被經絡主動地吸納。

    朱顏靈機一動,他調動情感和意念,讓經絡中的靈能流動加快。果然,此時經絡對靈氣的吸納效果便大大增強,一縷縷靈氣便循著他的經絡轉移到丹田中,丹田中的能量晶體顯得更大更亮了。

    他又抓了另外幾條冬蟲夏草,依次嚼咬吸收,他只覺得全身無比的舒暢,彷彿突然間進入大補似的。這是他連續冥想十幾天也不會有的感覺,他沒想到就這幾根冬蟲夏草竟然能帶給自己那麼大的靈氣。

    接著,朱顏又拿出那一小截鹿茸。鹿茸太硬,用嘴巴咬可不行,所以他將鹿茸砸成粉末狀,和著開水小心地吞下。不一會兒,他便感覺到一股股熱流從下腹中湧出,他知道這是鹿茸中散發出的靈氣。

    有了前面的經驗,他直接閉上眼睛,調動情感和意念,引導全身經絡主動去吸納這些靈氣。這鹿茸中的靈氣竟然比那幾根冬蟲夏草還要濃郁,不過若不是主動吸納,它們流失得肯定比冬蟲夏草還要多得多。

    這名貴中藥材果然名不虛傳,如果遇到千年老山參,還真不知裡面會藏有多少靈氣呢?想到這裡,朱顏不禁大為激動,他想到那些傳說中的天材地寶,如果自己有機會獲得一些,那麼自己的修為肯定會增長神速。

    當然,天材地寶並不是那麼好找的,朱顏的目光又轉向了那些散裝的藥材。這次他沒有品嚐,而是和著開水一樣一樣地放入口中嚼爛吞下,然後引導經絡主動吸納。雖然靈氣不多,但勝在藥材眾多,加在一起也挺可觀的。

    只是這麼多的藥材,它們的靈氣助益的經絡各不相同,若是一般的人服下,因為各經絡未通,就可能導致某些經絡靈能過多,而某些經絡則靈能過少。這樣的靈能失衡,輕則讓人局部火氣過旺,重則可致人經絡衝突生病、死亡,所以中醫絕不會讓人如此胡亂吃藥的。

    但朱顏卻沒有這樣的顧慮,他的全身經絡皆已相通,不管哪一條經絡吸收的靈氣,都可傳遞到其他經絡,或者轉移到丹田中儲存起來。至於藥材中的雜質淝氣,則可以引導經絡阻止吸納,順著消化道排泄即可。

    就這樣,朱顏將賣來的藥材一掃而空,非但吸納了不少的靈氣,而且也記住了各種藥材所入的經絡臟腑。

    「噯,食用藥材可以獲取靈氣,那麼平時飲食會否也能獲取靈氣呢?」朱顏細細地回憶剛才的細節,突然若有所悟。

    平時飲食時,可從來沒有注意到靈氣吸入經絡,難道是因為飲食中的靈氣更稀薄的緣故?他決定再試一試!

    還沒到吃飯時間,可朱顏已有點迫不及待了,他來到廚房向方師母要了一包快餐面,泡上開水。

    不一會兒,快餐面泡開了,他便拿出去悄悄地吃了。開始,他的確沒有感知到任何的靈氣散逸,但當他閉上眼睛用天眼細細感知時,才發現果然有一絲絲的靈氣從麵條中散出,滲入他的經絡。

    朱顏又拿了一根香腸,當香腸碎末進入腸胃的時候,他果然感知到一絲絲的靈氣滲入了經絡。

    這下,他更加確信食物中都存在著靈氣,只是較稀薄,略比空氣中的濃郁一些。食物在人體內消化之後,非但提供了軀體細胞生長所必需的營養物質,而且還用稀薄的靈氣滋潤著人的靈魂。

    以前,修行者很少會注意食物中的靈氣。那是因為食物中的靈氣並不濃郁,一般的冥想修煉並不能直接吸收,只有通過攝食才有較強的吸收效果。

    這時的朱顏,忽然又想起了那個瑪雅預言:擁有超能力的達根亞文明毀滅後,殘存者又建立了米索不達亞文明,他們發展了各種各樣的飲食,被稱為飲食文明。

    難道達根亞文明存在時,地球上有著濃郁的靈氣環境,那時他們僅靠天眼就能獲取足夠的靈氣;而當他們的殘存者重建米索不達亞文明時,地球上的靈氣已大不如前,只有發展各種各樣的飲食才能吸納更多的靈氣?

    那麼,是不是所有的物體都與人獸草木、各種飲食一般,都是物形於外、靈蘊於內呢?有些物體無法感知它的靈氣,是不是只因為它蘊含的靈氣過於稀薄?

    朱顏越想越有道理,人類與禽獸草木靈氣濃郁清晰可知,藥石與食物內蘊靈氣消化可得,天地山水靈氣雖薄修者自查……這世間的萬物,哪個不是物形於外而靈蘊於內?

    這物重而沉,靈輕則升,似乎暗合古書中的陰陽二氣。《易經》有曰:「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這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而這兩儀,易學家多解讀為陰陽二氣。當初盤古開天闢地,有二氣升降,濁者下為地,清者上為天,是為陰陽。

    《易經?坤卦》又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坤厚載物,德合無疆。含弘光大,品物鹹亨。」

    以前,朱顏在圖書館中讀到《易經》中的那幾段話時,尚不解其為何意,現在卻彷彿有所明悟。

    這坤者,乃有形之陰元;乾者,乃無形之陽元。所以,這段話的意思是:天地萬物皆是由陰陽二元創生。作為載體的陰元強盛了,順承於其中的陽元才能存在長久;而承載其中的陽元越強大,則萬物才能亨通順利。

    譬之如人,這陰元則為人之軀體,重且實也;而陽元則為人之靈魂,輕而虛也。軀體越堅實強健,則其靈魂元氣越盛;軀體若生老病死,則靈魂元氣無所依也。反過來說,人的靈魂元氣越盛,則軀體強壯長壽凡事通達;若人的靈魂元氣貽盡,則軀體必不久於世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