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小說網 第七十五章 遠古的謎團(中) 文 / 時空來客
關於炎黃之戰以及黃帝戰蚩尤的記錄,最早出現在古本《山海經》中。《山海經》為最古老的奇書之一,清代畢沅考證其「作於禹益,述於周秦,行於漢,明於晉」。
這本書記錄了大量的遠古時期的資料,既有山、海、國等地理特徵的描述,又夾雜著大量的奇聞怪事和神怪傳說等。比如「鳥首人身」、「羊身人面」、「龍首鳥身」、「龍身馬首」、「人面蛇身」的山神,奇形怪狀具有特異功能的動物,還有身具神通的人類等等。
但由於它成書年代過早,難於考證,再加上所記的事物匪夷所思,所以兩千多年來,一直有懷疑者認為該書「閎誕迂誇,奇怪俶儻」,不可相信。連司馬遷也說:「至禹本紀山海經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清代紀曉嵐編《四庫全書》,則乾脆將《山海經》歸於志怪小說一類。而大文豪魯迅也因該書記載了很多巫師祀神的宗教活動,認為它是「蓋古之巫書」。[搜索最新更新盡在;書中所記的事物確實古怪無比,幾乎難以想像,也難怪有那麼多人不敢相信。但是,隨著現代學者對山海經中的地理分佈的考證,卻發現它描繪的竟與現代世界地理完全吻合。
朱顏看過一篇文章,講述的是美國博士對《山海經》進行地理考證,結果發現《山海經·東山經》中記錄的大海之東日出之處,就在美國。
他一英里一英里地依《山海經》上記過的山系走向,河流所出和流向,山與山間的距離考察,結果查驗出美國中部和西部的落基山脈,內華達山脈,喀斯喀特山脈,海岸山脈的太平洋沿岸,與《東山經》記載的四條山系走向、山峰、河流走向、動植物、山與山的距離完全吻合……
後來,有人根據窗體底端
《山海經·海內北經》的描述:「姑射國在海中,屬列姑射,西南,山環之。」然後跟華夏國西南諸島一對照,赫然正是日本列島。這裡的「姑射」,就是用肋條骨想一想,也會猜出就是今天的庫頁島。而這「姑」,古代可讀ku、;與此同時,地理學家也對《山海經》中的海內進行考證,發現國內的地理山川也十分吻合。
這一切證據指向,似乎都意味著《山海經》中所記的地理部分並非虛妄之言,那麼它所記的那些事物怎麼就是胡編亂造了呢?而如果它都不是胡編亂造的,那麼這些古怪的事物又如何解釋呢?黃帝戰炎帝,黃帝戰蚩尤等等又是怎麼回事?
「那個時代會不會就是神魔大戰的時代?」想到這裡,朱顏和陳蘭幾乎不約而同地問出來。
那麼多的奇怪動物,人面獸身的山神,兇猛無比的龍,還有身具神通的人等等,這些似乎只有第二次生物大爆發時才會出現。在那個時期,太陽系正處於銀道面,地球上天地元氣充盈,才有可能衍變出那麼多的奇怪生物。
只是,根據現代科學家的推算,第二次生物大爆發的時間是距今二億五千萬年前到距今六千五百萬年前。如果真是這樣,人類出現的時間就要大大提前了,甚至要出現在生物大滅絕之前。六千五百萬年前的生物大滅絕,75%到80%的物種滅絕,恐龍等大型動物更是損失殆盡,那人類是不是逃過了這場劫難而延續至今?
如果真是這樣,很多事情便可以輕鬆地解釋了。比如,為什麼美國德州的遠古化石中恐龍腳印竟與巨人腳印混雜在一起,為什麼秘魯伊卡石刻中雕著人騎恐龍的畫面,為什麼那個時候經常有身具神通的惡龍出現等等。
傳說中的黃帝與蚩尤、炎帝的大戰,可能正是代表著神與魔在爭奪當時地球的主宰權。由於它們都是靈,所以它們都有可能投生在人的身體內,也有可能附生在動物的軀體中。
這樣,關於黃帝、炎帝等生來便有異能,以及龍也有好有壞的描述等等,便都可以解釋了。因為神魔皆俱有大神通,那麼可以想像在當時的地球上,這是何等的慘烈的大戰。
《梅路西》是《舊約》的一個十分古老的副本,在這本書中記載了這樣一件奇怪的事情:「人們看見有千隻生物在空中打鬥,它們有著獅身、人頭、牛尾、鷲翅。」
而在華夏的古老神話中,除了炎黃之戰、黃帝戰蚩尤之外,還有共工撞斷不周山、女媧補天等故事。這共工撞斷不周山,很有可能就是其中的一個戰鬥場面。由於天地元氣的失衡,接下來才會有「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復,地不周載;火煉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的大災難。然後,作為神的女媧當然要出面拯救人類了,於是她便要重新均衡天地元氣,是謂補天也。
至於女媧為什麼也是人頭蛇身的形身,估計可能是神的靈附生在爬行動物身上的緣故,因為以靈的形式她無法發揮物理改造的作用。就如當初造人時一樣,她要用泥巴捏出人的形象,那麼她必須有一個物理的軀體,所以她便借用這時最常見的爬行動物了。至於聖經中說是上帝造人,而華夏神話中則說是女媧造人,朱顏和陳蘭推測,這不過是人們對神的稱呼不同而已。
神與魔的那場大戰,給地球上的生物以極大的破壞。朱顏他們甚至猜測,六千多萬年前的那次生物大滅絕,可能就是那次戰爭引起的。
如果按照神話「女媧補天」中的描述,顯然這場災難是毀滅性的。比如《淮南子》和《覽冥訓》兩部著作中,對女媧補天的神話是這樣論述的:在遠古時候,「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復,地不周載;火煉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
意思是說,天塌地裂,大火延燒,洪水氾濫,飛禽作孽,走獸橫行。在百姓哀號、冤魂遍野之際,一位叫女媧的女神挺身而出,她「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從而克服了這一重大的災害。
有一篇論文指出,故事中的描述應當是一次規模宏大的隕石雨撞擊全過程,「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復,地不周載」,是小型天體爆炸後形成的大規模隕石雨;「火濫炎而不滅」,是巨大撞擊、爆炸和其後在地面上引起的火災;如果小型天體是一顆彗星,其成分主要是隕冰,而隕冰融化後形成大量的地表水,才會有「水浩洋而不息」的結果。
這一篇論文是朱顏在一本科學雜誌上看到的,作者是華夏地震局的一個研究員,他研究發現,白洋澱流域區的特殊地貌是全新世中晚期的一次規模巨大的隕石雨撞擊留下的。全新世的中晚期與六千五百萬年前的生物大滅絕,時間上是完全吻合的。
其實,這六千五百萬年前隕石雨撞擊留下的痕跡,並非僅僅在華夏存在,在世界各地也都有發現。比如,科學家在全球範圍內的地質層中,都發現了相同的煤灰和外星物質銥混合層,它形成時間大約在6500萬年前。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還找到了直徑約110英里的遠古隕星坑,它的年齡剛好約為萬年。
這些都意味著,當年的那場慘烈的隕星雨,實際上是全球性的。這與女媧補天的傳說,應當不只是個巧合。
如果真是這樣,那麼人類又是如何躲過這一場浩劫的呢?戰敗了的魔這一方,又會去了哪兒呢?